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P56页的例1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育观察能力和发觉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从生活现象中探究数学学问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教学难点: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二、互动新授1.出示例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提问:认真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供应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观察比值,发觉规律,汇报小结。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觉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EQ\F(路程,时间)=速度(肯定)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老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也就是速度肯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完成第57页的“试一试”(1)要求学生依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依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3)让学生依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EQ\F(路程,时间)=速度(肯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EQ\F(总价,数量)=单价(肯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假如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依据学生回答,板书:EQ\F(y,x)=k(肯定)三、巩固练习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推断,再要求说明推断理由。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练习十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推断,再指名说推断的理由。4.练习十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肯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的比值总是肯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在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我们一要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最终看比值是否肯定。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3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正比例图像教学内容:P58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第4、5题。教学目标: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忙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能依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量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育观察能力和估量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乐观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课前预备:课件、直尺、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激趣1.推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数量肯定,总价和单价和肯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比值肯定,比的前项和后项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假如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正比例图像。(1)出示P58页例2的方格图。提问:表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千米?(2)出示例1的表格。老师引导学生画图。指导学生描点。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1小时行80千米”的这个点,并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引导:表示1小时的竖线与表示80千米的横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行80千米”。让学生在方格纸中找一找代表其它几组数据的点,并指名板演。连线。让学生连接图中各点,说说有什么发觉。依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发觉图中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的图像。从直线上的每个点中,我们既能知道汽车行驶的时间,又能知道行驶的路程。这两个量紧密联系,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用同一个点,点不同,时间和路程也都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就说它是正比例图像。2.正比例图像的应用。问题一:依据图像推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学生汇报,老师小结。数字在2和3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首先要看准,从这点作横轴的垂线,看这条线与图像交于哪一点,再由这一点向纵轴画垂线,看一看这条垂线与纵轴的交点。这点表示的千米数就是汽车2.5小时行驶的路程。学生动手画一画,找一找。问题二: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3.小结:我们在依据图像推断时,必需找准对应的点,通过画纵轴或者横轴的垂线的方法找准点,读准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依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挨次连起来。估量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2.练习十第4题先独立填表,再依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挨次连起来。组织讨论和交流3.练习十第5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题中表示的是哪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独立绘制表格,并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来推断。依据图像推断数量时可以作对应点的垂线,以削减误差,让估量更准确。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反思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内容:P61~62页的例3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育观察能力和发觉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从生活现象中探究数学学问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把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铺垫1.怎样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2.推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时间肯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除数肯定,被除数和商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4.导入新课:假如总价肯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二、互动新授1.认识反比例的意义。(1)初步感知反比例。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3.提问:从“用60元购买笔记本”这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60元是这批笔记本的总价,笔记本的数量和单价发生变化,但是笔记本的总价是固定的,始终是60元。(2)探究反比例关系。提问:观察这张表格中的两个数量,它们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小组讨论:①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③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3)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引导总结:购买笔记本的数量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当单价和对应数量的积总是肯定,也就是总价肯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单价和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2.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出示P61页“试一试”。(1)要求学生依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依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照例3作适当的板书。(3)让学生依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意义。假如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k(肯定)揭示板书课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P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完成之后随机小结: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这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乘积是否肯定,两者缺一不可。2.完成P6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独立解答。之后集体交流。3.了解P62页的“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观察表格,说一说x和y的乘积总是多少,并用“x×y=60”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图像。四、课堂小结引导总结:成反比例的两种量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两种量要相关联;二、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两种量的乘积肯定。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反思第4课时:正、反比例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3-8题和第65页的“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依据相关条件直接推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推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反比例的量的理解。教学难点:能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推断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铺垫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要求学生说出成正反比例量的关键,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式。2.举例说明。3.讨论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二、基础练习1.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1)当底面周长肯定时,()与()成正比例;(2)当高肯定时,()与()成比例;(3)当侧面积肯定时,()与()成()比例。2.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1)当()肯定时,()与()成正比例;(2)当()肯定时,()与()成反比例;(3)当()肯定时,()与()成比例。3.a×b=c(a、b、c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1)当a肯定时,()与()成()比例;(2)当()肯定时,()与()成反比例;(3)当()肯定时,()与()成()比例。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推断,之后要让学生具体说明推断时的思考过程。3.练习十一第5题。(1)看图填写表格。(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依据图像特点推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依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推断。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肯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学问进行解答。4.练习十一第6题。第(1)小题,引导学生依据四名同学看的是同一本书,理解“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的乘积(也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肯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和是不变的,但这两种量不满意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条件,所以,它们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5.练习十一第7题。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6.练习十一第8题。学生自主练习,再把每次输入的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终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反思第5课时:大树有多高教学内容:P6~6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究把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2.通过分组合作,培育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育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比较、发觉规律。课前预备: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问题引入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统计计算与软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名师成长案例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灾害地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便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测量与地图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信号与系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围术期肺部超声的应用
- 生物识别系统的比较和对比考核试卷
- 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试卷
- 陕煤集团笔试题库及答案
- 33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高清版)TDT 1075-2023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武汉市江岸区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 中考物理专题21 欧姆定律的动态电路计算(原卷版)
- 2022年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分类汇编完形填空专题
- (完整word版)酒店流水单
-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