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全部重要考点)名师笔记中国史一、中国古代经济史

核心线索:

一、农业

*农业的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南稻北粟格局,逐渐交流融合。

1、农具

(1)早期农具

耒耜、石器、青铜器

(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出现

汉代赵过耦犁犁壁推广

隋唐时期曲辕犁犁评完善

2、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赵过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宋江南地区麦稻轮作一年两熟、三熟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汉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隋唐大运河(商业发展)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筒车

宋高转筒车山地灌溉

4、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特点: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积极性:具有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

(3)局限性:规模小,易受沉重徭役、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脆弱性。

5、土地制度

(1)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

(2)抑制兼并(维护统治)

魏晋南北朝均田制

(明鱼鳞图册)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不计成本,素称发达。

(1)冶金

春秋战国冶铁、炼钢

东汉杜诗水排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2)制瓷

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

南宋“瓷都”景德镇

明清彩瓷盛行(元代出现青花瓷)

(3)纺织

2、民间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农户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家庭消费

(2)私营手工业

元黄道婆棉纺织

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明花楼机

明江南资本主义萌芽

局部地区、雇佣关系、近代被扼杀三、商业

1、商品经济的发展

(1)宋朝,商业时空限制被打破

时:早市、夜市

空:市坊界限被打破、草市更普遍

“交子”——最早的纸币

政府不再直接监管

商税和外贸收入成重要财源

(2)反推隋唐

直接监管、市坊分开、柜坊、飞钱

(3)明清

农副产品商品化

长途贩运发展快

2、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汴梁、临安、大都

唐扬一益二

宋四大名镇(汉口、佛山、景德、朱仙)

3、商帮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明清徽商、晋商

4、对外贸易

汉海陆丝绸之路

唐广州市舶司

元泉州

明海禁

清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朝贡/贡赐贸易

5、抑商政策(维护统治)

工商食官

盐铁专卖

农本商末的思想二、中国古代文化史一、古代思想(一)“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儒家(1)孔子(春秋)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维护礼乐制)*为政以德教:有教无类。(倡私学)性:性相近。(2)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本善(3)荀子(战国)“仁义”、“王道”民水君舟人之性恶*天行有常2、道家(1)老子(春秋)清净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思想运动(2)庄子(战国)文学价值相对3、墨家(1)墨子(战国)兼爱非攻节俭尚贤4、法家(1)韩非子(战国)以法治国;权术、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基础。(二)董仲舒新儒学1、思想来源:儒家为主,吸收道、法、阴阳各家思想。2、思想内容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3、汉武帝时,兴太学,设五经博士,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思辨性)*隋唐时期,三教合一1、程朱理学(1)程颢、程颐(北宋)天理人伦;格物致知(2)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四书章句集注》2、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心即理(2)王阳明(明,心学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明清新儒1、明:李贽:离经叛道,批判道学家,批判孔子的权威;人伦物理2、明末清初: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农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朴素辩证法*明清新儒批判理学,批判地继承了儒学。二、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13C传入欧洲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蔡侯纸”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昇胶泥活字印刷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器2、天文学战国,《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浑仪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回归年;简仪3、数学算筹→算盘;东汉:《九章算术》,十进制4、农学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方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5、医学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奠基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三、古代文艺1、文学春秋:孔子,《诗经》,现实主义战国:屈原,楚辞,《离骚》,浪漫主义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传奇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散曲;话本元:散曲+元杂剧=元曲,关汉卿、马致远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2、文字总趋势:由繁入简;魏晋时,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1)汉字图画文字商:甲骨文秦:李斯,小篆;隶书(2)书法楷书: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草书: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3、美术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明清,文人画,表现个性,追求意趣4、戏曲(京剧)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同(治)光(绪)年间,“同光十三绝”三、中国古代政治史核心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公天下”→“家天下”2、分封制(1)识别标志:“封”、“诸侯”、国名(2)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5)意义: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开发边疆;诸侯有较大独立性。3、宗法制(1)识别标志:“宗族”、“继承”(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与“小宗”有相对性(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5)意义: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稳定,保证贵族特权垄断地位。4、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5、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血缘继承。6、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王权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3)权力相对分散二、专制主义(君主专制)*收相权的手段(1)增加近臣人数(2)增加相的个数(3)分割相的职权(4)废相1、秦(1)皇帝制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制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军权,虚设)2、汉(1)汉承秦制,略有损益(2)中朝尚书令、侍中3、隋唐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唐朝完善。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制衡,提升了行政效率。4、宋两府三司中书门下(行政权)(副相:参知政事)枢密院(军权)(枢密使)三司(财权)(三司使)5、元中书省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初,皇权削弱6、明(1)太祖废相(2)成祖设内阁(文渊阁)内阁成员权力逐步提高,但未达到相权的高度。票拟(内阁)与批红(皇帝,司礼监实际执行)。7、清(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2)康熙:南书房(3)雍正:军机处处理西北军务,提升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2000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三、中央集权

*收地方权力的手段

(1)官员任免权归中央

(2)增加行政级别

(3)派出监察官员

(4)收地方财税兵权(任文官)

1、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2、汉

(1)汉初:郡国并存→七国之乱

(2)汉武帝:推恩令

*东汉末年增设“州”

3、唐

*增设“道”

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4、宋

*改“道”为“路”

(1)收精兵: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2)制钱谷:收地方钱粮、转运使

(3)削实权: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5、元

(1)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2)宣慰司、宣政院(处理民族、宗教事务)四、选官制度

1、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行“军功爵制”。

秦朝形成中央集权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家天下”→“公天下”)

2、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以门第出身为依据。

3、科举制

(1)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以考试为依据。

(2)北宋王安石变法,将考试内容由诗词歌赋改为经义策论。

(3)南宋朱熹编成《四书章句集注》。

(4)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扩大官吏的来源,提升官吏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四、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1840-1895-1912-1919

1840-1895,晚清

1895-1912,清末

1912-1919,民初

1839,虎门销烟(林则徐),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40,鸦片战争(英军;道光、林则徐)

1842,《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关税协定权。(商品输出)

《南京条约》附件

内容:领事裁判权,租赁土地(演变成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1830、40s,新思想萌发

性质:地主阶级开明士绅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学习技术)

代表: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置译馆(翻译《各国律例》),组织编写《四洲志》(地理志)。

魏源:《海国图志》(地理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教)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

经过:(抓三点:起点、拐点、终点)

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1853定都天京(南京)

北伐(失败)与西征(胜利),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1856天京变乱

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干王洪仁玕,重建领导核心。

1864天京陷落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积极性:两千年来封建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提出明确的纲领);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以修约为名;咸丰;火烧圆明园)

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

内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开十一个通商口岸(十口+天津)……(商品输出)(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

19C60s-90s洋务运动(30年)

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挽救清政府统治的自救运动。(学习技术)

思想:“中体西用”

内容:

自强:前期,军事工业(官营),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后期,民用工业(官督商办,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李鸿章开平煤矿。

海军: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教育:京师同文馆,留学生。

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教育);一定程度上抵制外资侵略,刺激民资发展;客观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9C60、70s,民资诞生

背景:受到外资、洋务运动的共同刺激。

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商战。

1894,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朝鲜东学党起义;光绪;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1895,《马关条约》

内容:割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法德俄三国干涉还辽,3000万两赎辽费),赔2亿两白银,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口岸设立工厂、免收内地税(资本输出)。(二工革后,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C末20C初,民资初步发展

背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

1895,公车上书

1898,戊戌变法

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

背景:民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图存,开设议院);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宣传社会进化思想);谭嗣同(《仁学》,最激进)。

意义:爱国性(救亡图存)、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启蒙性(思想解放)。

19C末,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不反封建,盲目排外)

直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1900,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光绪;占领北京;庚子年)

1901,《辛丑条约》

内容:赔4.5亿(万万)两(本息合计9.8亿两),(清政府)禁止(中国人)反帝(帝国主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设使馆区(东交民巷),允许列强驻兵(北京至天津大沽炮台、北京至山海关)。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C初,清末新政(1901开始)、预备立宪(1905考察、1908实行)

1911,辛亥革命

性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和制)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894,檀香山,兴中会,团体。

1905,东京,中国同盟会,政党。

《民报•发刊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标志辛亥革命爆发)。

1912,创立民国、颁布约法、清帝退位、袁氏窃果

1912年元旦(公历),南京(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五色旗(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政令须内阁总理副署),借鉴美国三权分立。

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意义:

总: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

反封建: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逐渐深入(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

反帝: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推翻“洋人的朝廷”),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资短暂春天)。

1912-1918,民资短暂春天

1912(民国创立)-1914(一战爆发)-1918(一战结束)

背景: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的思潮;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1915-1919,新文化运动

性质: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背景:民国创立;民资发展;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导火线)

开端:1915,陈独秀,《青年杂志》

阵地:《新青年》

基地:北大(蔡元培:兼容并包)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封建纲常礼教);

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文言文)。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

影响:冲击了封建势力,传播了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局限性:全盘西化,过于极端)五、中国现代史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49-1956)

(一)经济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国仅用三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结束战乱)

2、“一五计划”(1953-1957,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改”:

生产合作社:农业、手工业

公私合营(国家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政治(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

1949,新政协,《共同纲领》,提出。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

1954年宪法: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新政协,初步确立,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统战组织存在。

1956,三大改造完成,成为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

1947,内蒙古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

(三)外交(社阵营;亚非拉)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始至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出席国际会议)

1955,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3、1950-1953,朝鲜战争。

北朝鲜挑起,联合国军介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

(四)文化

1956,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文艺),百家争鸣(科学)”,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方针。二、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探索时期)(一)经济1、(NB)1956,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和任务,提出把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2、(SB)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全行业,“浮夸风”、“放卫星”,数据造假,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农村)运动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人祸大于天灾)3、(NB)1960,“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开始复苏,1965调整完成。(二)政治*1957,反右运动。*1959,反右倾斗争扩大化。(三)外交*20C50s末-60s,中苏关系恶化。(1960,苏联撤回专家)(四)文化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掌握中近程导弹技术。三、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经济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71、1973,周恩来两次主持经济工作。1975,邓小平主持经济工作。(二)政治民主法治遭到践踏。(人民代表大会十年未曾召开,宪法形同虚设)1971,“九•一三”事变,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三)外交(复联、中美、中日)(70年代新局面)1、26届联大,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民党反动派被逐出联合国。(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部原因: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基辛格访华。1972,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田中角荣访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四)文化1967,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2号”八个“样板戏”与“工农兵学院”四、1976-1978,徘徊阶段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977,恢复高考。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五、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经济

1、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