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_第1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_第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_第3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_第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实践教程》教学大纲(仅供参考)一、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包括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是振兴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和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使他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课程特色本课程具有体现了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契合性、与经济社会生活联系的直接现实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与时俱进性等三方面特色。并从目前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教学的内容深度和难度。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含盖了当下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级重要会议特别是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以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形成的决议、决定、重大部署,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等等,都在本课程中有着及时的反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紧密相联,体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联系的直接现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依的。它所涉及到的新时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无不与当下的经济社会生活具有直接而现实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结合则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蕴含于本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但是横向的共时性的统一,而且是纵向的历时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各国包括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四、课程教学时数与课程教学实施本课程建议教学时数为7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参与和师生双向互动、学生课后作业以及综合考核等基本环节。五、课程教学内容注:以下各章节内容的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请参见配套教学参考书,本大纲内不再赘述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历史进程和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各种探索的失败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其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条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世界处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过渡时期是总路线;了解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提供的启示与借鉴。[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性的社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提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意义。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关系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正确认识和走好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提供的启示与借鉴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闭关自守,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明确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刻阐明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再认识后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举措、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掌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的格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外背景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二、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对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上)[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净化经济生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及依据;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掌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构成;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净化经济生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及确立的依据;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目标和任务。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下)[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含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建设的重点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加强和深化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教学内容]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必须大力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掌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原则;熟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意义;把握新时期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城乡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确立和调整的外部客观依据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根本依据毛泽东的“两个中间地带”战略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内涵。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现实依据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推进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底线。三、新时期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创新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