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提升练习试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

B.省(shěng)——(xǐ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C.子在川上曰(河流)

D.传不习乎(传授)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传不习乎"中的“传”是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D项加点字解释有误。

ABC三项无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提升练习试题)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没有通假字;

C.有通假字,“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故答案为:C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_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代词,它;

B.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

C.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D.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为乐趣"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2023七上·深圳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尊、贤弟、高见、拙作都是敬辞。

B.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句中的“一群黄蝴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当我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句中加点词“拼写”是动词。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答案】A

【知识点】动词;先秦诸子百家;论语十二章;比喻;称谓

【解析】【分析】A:错误。令尊——您的爸爸,敬辞

贤弟——亲爱的兄弟,敬辞

高见——您的意见,敬辞

拙作——我的作品,谦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性知识。1)文学文化常识之谦敬词。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词,形容自己或者家人的,用一些谦虚卑微的词来形容。常含有:家、舍、小、老、愚、拙、敝、鄙、寒、犬。敬词,就是对别人的话,表示尊敬,用一些表示美好的词来形容。常含有:令、拜、奉、惠、贵、高、大、俯、华、雅、玉、贤。2)修辞手法辨识。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等。掌握修辞手法的定义即可。3)词语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注意掌握词性的定义即可。4)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

6.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

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

选项类别例句呈现

A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②饭:饭疏食,饮水。③可以:可以为师矣。

C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③子:子曰/曾子曰。

D词类活用①饭:饭疏食,饮水。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传:传不习乎。

A.AB.BC.CD.D

【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和古代文化常识。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7.(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我们常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A.孙膑B.诸葛亮C.赵普D.刘备

【答案】C

【知识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A.孙斌:孙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论语“无关,故A错误。

B.诸葛亮: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论语“无关,故B错误。

C.赵普:赵普是北宋初期的大臣,曾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__________________,故C正确。

D.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

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答案】C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A.有误,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

B.有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C.正确。

D.有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阅读理解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忠:___②传不习乎传:___

③即与之化矣化:④丹之所藏者赤者: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1.选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哪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话作答。

12.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答案】9.竭尽自己的心力;老师传授的知识;融合;……的地方

10.①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1.阐述了“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

12.【示例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为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意指我们要和善人学习他们的有点,借鉴不善之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启示我们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示例2】我的收获是交友要慎重,要善于像朋友学习他们的有点。例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我认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品德养成,与好的朋友交往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论语十二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翻译,概括语句关于学习的三种态度,理解三种态度的轻重程度,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从文言文中选取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附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乙】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不如自己的人。不了解他的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他本人的为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就看看他任命的大臣;不了解土地,就看看地上生长的草木。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同化了。装朱砂的容器会变成红色,装漆的容器会变成黑色,因此君子要谨慎地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9.①翻译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翻译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翻译为: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化,融合

④翻译为:装朱砂的容器会变成红色。者,……的地方

故答案为: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融合

④……的地方

1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善、从、好、贤、说”。善,优点。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好,喜欢。贤,贤明。说,评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①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写了学习的三种态度:知之、好之、乐之,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阐述了“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

12.【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强调善于学习,学习他人优点,看到自己和对方缺点相似的地方要及时改正,提升自己。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翻译为: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同化了。写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同化,强调交朋友要慎重,要交德行好的人才行。

故答案为:【示例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为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意指我们要和善人学习他们的有点,借鉴不善之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启示我们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示例2】我的收获是交友要慎重,要善于像朋友学习他们的有点。例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我认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品德养成,与好的朋友交往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总结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和谐

(2)甲

(3)(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知识点】其他常识;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和,相应也",即“和”是互相应和、调和。故可判断“和"的本义是“和谐"。

(2)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一般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悟”为仄声,“今"为平声。由此判定[甲]是下联。

(3)拟写总结发言,既要有称呼,又要对双方的观点有一定了解,辩证地看待双方的辩论,指出我们应有的态度。注意语言要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1)1、和谐(2)1、甲(3)1、(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活动主题和题干的提示语进行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对联,准确把握对联文字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正确的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解答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要结合提供的材料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

14.(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1《论语》十二章)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1)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这道题要紧扣“交流学习体会"这一主题,可简介《论语》的作用,阐述活动的意义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要挚等。

(2)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三个句子的压缩,所以选择三个与之相关的句子压缩即可对出下联,如:敏学好,交友信,择贤善。

(3)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张长林同学;其次针对: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⑴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⑵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⑶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点评】⑴拟写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⑵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对字数、结构及内容的要求,然后根据上联的内容来对出下联;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里主要是为了达到劝说鼓励的目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1/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提升练习试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C.子在川上曰(河流)

D.传不习乎(传授)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提升练习试题)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_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2023七上·深圳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尊、贤弟、高见、拙作都是敬辞。

B.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句中的“一群黄蝴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当我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句中加点词“拼写"是动词。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

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

选项类别例句呈现

A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②饭:饭疏食,饮水。③可以:可以为师矣。

C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③子:子曰/曾子曰。

D词类活用①饭:饭疏食,饮水。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传:传不习乎。

A.AB.BC.CD.D

7.(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我们常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A.孙膑B.诸葛亮C.赵普D.刘备

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同步拔高练习试题)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

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二、阅读理解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忠:___②传不习乎传:___

③即与之化矣化:④丹之所藏者赤者: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1.选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哪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话作答。

12.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总结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1《论语》十二章)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

B.省(shěng)——(xǐ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传不习乎”中的“传"是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D项加点字解释有误。

ABC三项无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没有通假字;

C.有通假字,“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故答案为:C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代词,它;

B.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

C.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D.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为乐趣”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A

【知识点】动词;先秦诸子百家;论语十二章;比喻;称谓

【解析】【分析】A:错误。令尊——您的爸爸,敬辞

贤弟——亲爱的兄弟,敬辞

高见——您的意见,敬辞

拙作——我的作品,谦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性知识。1)文学文化常识之谦敬词。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词,形容自己或者家人的,用一些谦虚卑微的词来形容。常含有:家、舍、小、老、愚、拙、敝、鄙、寒、犬。敬词,就是对别人的话,表示尊敬,用一些表示美好的词来形容。常含有:令、拜、奉、惠、贵、高、大、俯、华、雅、玉、贤。2)修辞手法辨识。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等。掌握修辞手法的定义即可。3)词语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注意掌握词性的定义即可。4)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

6.【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和古代文化常识。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A.孙斌:孙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论语“无关,故A错误。

B.诸葛亮: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论语“无关,故B错误。

C.赵普:赵普是北宋初期的大臣,曾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__________________,故C正确。

D.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答案】C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A.有误,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

B.有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C.正确。

D.有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9.竭尽自己的心力;老师传授的知识;融合;……的地方

10.①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1.阐述了“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

12.【示例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为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意指我们要和善人学习他们的有点,借鉴不善之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启示我们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示例2】我的收获是交友要慎重,要善于像朋友学习他们的有点。例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我认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品德养成,与好的朋友交往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论语十二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翻译,概括语句关于学习的三种态度,理解三种态度的轻重程度,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从文言文中选取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附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乙】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不如自己的人。不了解他的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他本人的为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就看看他任命的大臣;不了解土地,就看看地上生长的草木。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同化了。装朱砂的容器会变成红色,装漆的容器会变成黑色,因此君子要谨慎地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9.①翻译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翻译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翻译为: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化,融合

④翻译为:装朱砂的容器会变成红色。者,……的地方

故答案为: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融合

④……的地方

1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善、从、好、贤、说”。善,优点。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好,喜欢。贤,贤明。说,评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①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写了学习的三种态度:知之、好之、乐之,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阐述了“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

12.【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强调善于学习,学习他人优点,看到自己和对方缺点相似的地方要及时改正,提升自己。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翻译为: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同化了。写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同化,强调交朋友要慎重,要交德行好的人才行。

故答案为:【示例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为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意指我们要和善人学习他们的有点,借鉴不善之人的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