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城区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2024六上·鄂城期末)读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____银圈,手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____去。那猹却将身一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朗读这段文字时,加点字“间"和“圈”的正确读音是():
A.jiànjuānB.jiānquānC.jiānjuǎnD.jiànquān
2.这段文字写得很生动,鲁迅先生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按照原文,在____依次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捏刺扭B.套拿扎转
C.带捏刺扭D.带握刺扭
3.这段文字写得很美,美在鲁迅先生恰当地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根据原文,【____】里应该填写哪一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蔚蓝金黄绿色B.深蓝银色青绿
C.深蓝金黄碧绿D.蓝蓝淡黄碧绿
4.鲁迅先生用“一望无际"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理解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写出了海边沙地的宽阔
B.写出了海边沙地的辽阔和种的西瓜非常多
C.写出了大海的无比辽阔
D.写出了大海和沙地的无比辽阔
5.在这段文字里,鲁迅先生写出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A.少年闰土的见识丰富B.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C.少年闰土的机动灵活D.少年闰土的聪明活泼
【答案】1.B
2.C
3.C
4.B
5.B
【知识点】词汇运用;字音;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考查字音选择的能力。“其间”那中间,其中的意思,“间"读“jiān”。“银圈"的“圈”项圈。“圈"读“quān”。
故答案为:B
2.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项圈"是带的,“钢叉”是捏的,“尽力地"刺去”,“将身一扭"。
故答案为:C
3.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西瓜”是碧绿的。
故答案为:C
4.考查词语理解能力。“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联系上下文“一望无际”写出了海边沙地的辽阔和种的西瓜非常多。
故答案为:B
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故答案为:B
(2024六上·鄂城期末)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那天,我和爸爸走在街道上,看着两旁的树木花草,爸爸____:“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多么形象和贴切啊!"他停下脚步盯着一朵栀子花,用鼻子仔细地嗅了嗅,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要把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吸进肺里。后来,我通过查资料才明白:这些“绿色卫士”,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这些“城市卫士”,能降低灰尘污染,阻止灰尘微粒蔓延。“城市之肺”真是【____】!
6.根据语言情境,在____填写一个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表扬道B.赞叹道C.歌唱着D.吟诵说
7.根据语言情境,【】处应该填写什么成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惟妙惟肖B.栩栩如生C.名不虚传D.画龙点睛
8.根据语言情境,文中空白处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句号B.逗号C.破折号D.分号
9.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爸爸的什么样子?选出正确的一项():
A.写出了爸爸呼吸城市空气的样子
B.写出了爸爸看栀子花入迷的样子
C.写出了爸爸认真欣赏城市美景的样子
D.写出了爸爸喜爱树木花草的样子
10.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选出正确的一项():
A.树木花草是城市“绿色卫士”
B.树木花草是“城市之肺"
C.树木花草作为“城市绿色卫士”,是“城市之肺"
D.人们在城市里种植树木花草
【答案】6.B
7.C
8.D
9.A
10.C
【知识点】成语运用;标点符号运用;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6.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从“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多么形象和贴切啊!”可知,这是爸爸的赞叹声。
故答案为:B
7.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选“名不虚传"。
故答案为:C
8.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因为空白出的前后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里选分号。
故答案为:D
9.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从“好像要把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吸进肺里”可知,这句话写出了爸爸呼吸城市空气的样子故答案为:A
1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一句说明了人们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的原因;第二句说明了花草树木是“绿色卫士";第三句说明了将它们比作“城市之肺”的原因。运用合并法,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树木花草作为“城市绿色卫士”,是“城市之肺”
故答案为:C
11.(2024六上·鄂城期末)诗词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浪淘沙》: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2)《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
(3)《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
(4)《回乡偶书》: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答案】(1)九曲黄河万里沙
(2)万水千山只等闲
(3)江清月近人
(4)儿童相见不相识
(5)听取蛙声一片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下句“浪淘风簸自天涯”,可知上句“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2)结合上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下句“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的《长征》。
(3)结合上句“野旷天低树”,可知下句“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4)结合下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可知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5)结合上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可知下句“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故答案为:(1)九曲黄河万里沙;(2)万水千山只等闲;(3)江清月近人;(4)儿童相见不相识;(5)听取蛙声一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024六上·鄂城期末)实用性阅读。
请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来自《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数据连缀成向上的曲线,不断织密扎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获得的关键信息有()(有多个选项):
A.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
B.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C.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D.2023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3.从上面左图中,你获得的关于“民生"的关键信息是___。
【答案】12.A;B;C;D
13.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图文材料的阅读能力。阅读图文材料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12.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从“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数据连缀成向上的曲线,不断织密扎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知,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故答案为:ABCD
13.考查图形观察能力。从图中的文字“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可知,关于“民生"的关键信息是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故答案为: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王安石的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诗句“茅檐长扫净无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5.诗句“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你在其他古诗里也看到过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
【答案】14.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15.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14.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长,经常。苔,苔藓。“茅檐长扫净无苔”的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故答案为: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15.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这两句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居住环境山清水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绿”对“青"。类似的诗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故答案为: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伯牙鼓琴》,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6.写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句的意思:_________。
17.你从这篇古文中读出了个怎样的故事?
18.你在这篇古文里发现了怎样的美?
19.读了这篇古文,你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16.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17.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18.这篇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19.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6.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刚刚。志,心志,情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句的意思是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故答案为: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17.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故答案为: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18.考查主题的理解能力。结合主要内容来回答。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可见这篇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故答案为:这篇小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19.考查内容的拓展能力。结合主要内容来回答。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故答案为: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我愿意你是一棵树》,完成下面小题。
我愿意你是一棵树
我和儿子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乘凉,凉风从树梢间穿过,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我对儿子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儿子说:“爸爸,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
“怎么说?”
儿子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吸收阳光的养料,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我看了看树,树在微风里扇动着青绿的叶子,很是悠闲的样子。其实,树这时正在忙碌着。
我问儿子:“你愿意成为一棵树吗?”
儿子说:“我愿意呀!可是,你却不理解我!你看着我在悠闲地玩耍,总催促我去复习功课。你不知道,我其实在悠闲里还思考着学习中的问题呢。"
我看着儿子,感觉儿子正在长成一棵树。
啊,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为一棵树。可是,父母们往往盯住了树的悠闲,没有看到树在忙碌。
我们的孩子正在长成一棵树,请不要用我们眼中的“忙碌”减去树的“悠闲"。
孩子,我愿意你是一棵树!
(根据林清玄《忙碌与悠闲》改写)
20.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写下来。
21.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2.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20.孩子在有限玩耍时同时也在思考、在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管得太死。
21.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在家长的约束中被动学习。
22.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管得太紧、太死,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空间。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0.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可以解答。从“可是,你却不理解我!你看着我在悠闲地玩耍,总催促我去复习功课。你不知道,我其实在悠闲里还思考着学习中的问题呢”可知,孩子在有限玩耍时同时也在思考、在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管得太死。
故答案为:孩子在有限玩耍时同时也在思考、在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管得太死。
21.考查中心意思的把握能力。抓住关键句子来回答。结合上下文可以解答。从“可是,你却不理解我!你看着我在悠闲地玩耍,总催促我去复习功课。你不知道,我其实在悠闲里还思考着学习中的问题呢"啊,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为一棵树”可知,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在家长的约束中被动学习。
故答案为: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在家长的约束中被动学习。
22.考查内容的拓展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可解答。如: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管得太紧、太死,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空间。
故答案为: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管得太紧、太死,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空间。
23.(2024六上·鄂城期末)本学期“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读小说。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完成填空。
你读的小说是《》。这本小说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之所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童年》;阿廖沙;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结合平时的阅读解答。如,《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故答案为:《童年》;阿廖沙;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4.(2024六上·鄂城期末)本学期的第八单元,让我们走进了一位伟大的人物——鲁迅。请你结合学习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完成下面的填空。
(1)鲁迅是伟大的家、家、家。
(2)臧克家在《有的人》里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3)鲁迅在《故乡》里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
【答案】(1)文学;思想;革命
(2)还活着
(3)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集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多部作品。
(2)考查课文句子的记忆。《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原句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考查名言的记忆。鲁迅在《故乡》里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答案为:(1)文学;思想;革命;(2)还活着;(3)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5.(2024六上·鄂城期末)请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请你理解我》
要求:①请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人物称呼,但不要写真实名字。②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做到文面整洁。
【答案】妈妈,请你理解我妈妈,您知道吗?我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可是,我在您面前却永远抬不起头来,这使我变得有点忧郁。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正在写作业。这时,您的一位好朋友来到咱家玩,我隐约地听见了您的好朋友对我啧啧称赞的声音:“你家的孩子真棒,年年都得奖,哪像我家的孩子学习一踏糊涂。"可您说:“哪有,她呀,笨手笨脚的,你还不知道吧,她在家里桌子擦不干净,被子叠不整齐,饭也煮不好,哎,毛病多这呢。”这些话,让我听的心里火辣辣的,您是我的妈妈呀,可您并不知道我的心情。
于是,我拿着自己写好的英语作业走出门外,妈妈见到我,怔了一下,但立刻挥复了严肃。检查了我的作业,突然你说:“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这时我就像被雨打的狗尾巴草一样,垂下了头,并掉下了金豆豆,一瞬间,空气不再流动,玫瑰失去了芳香,我的心情就如同阴暗的地牢,令人产生压迫感。
妈妈,您不应该这样做,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我的自尊也要维护,可是你却当面剥了我的一层皮。
妈妈,我理解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也希望你能理解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__________,请你理解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人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注意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习作小作者举出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表达了妈妈不理解她,只是一味地批评打压,让她变得有点忧郁,希望妈妈能理解她。很有真情实感,值得一读。
1/1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2024六上·鄂城期末)读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____银圈,手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____去。那猹却将身一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朗读这段文字时,加点字“间”和“圈"的正确读音是():
A.jiànjuānB.jiānquānC.jiānjuǎnD.jiànquān
2.这段文字写得很生动,鲁迅先生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按照原文,在____依次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捏刺扭B.套拿扎转
C.带捏刺扭D.带握刺扭
3.这段文字写得很美,美在鲁迅先生恰当地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根据原文,【____】里应该填写哪一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蔚蓝金黄绿色B.深蓝银色青绿
C.深蓝金黄碧绿D.蓝蓝淡黄碧绿
4.鲁迅先生用“一望无际”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理解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写出了海边沙地的宽阔
B.写出了海边沙地的辽阔和种的西瓜非常多
C.写出了大海的无比辽阔
D.写出了大海和沙地的无比辽阔
5.在这段文字里,鲁迅先生写出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A.少年闰土的见识丰富B.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C.少年闰土的机动灵活D.少年闰土的聪明活泼
(2024六上·鄂城期末)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那天,我和爸爸走在街道上,看着两旁的树木花草,爸爸____:“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多么形象和贴切啊!”他停下脚步盯着一朵栀子花,用鼻子仔细地嗅了嗅,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要把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吸进肺里。后来,我通过查资料才明白:这些“绿色卫士”,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这些“城市卫士”,能降低灰尘污染,阻止灰尘微粒蔓延。“城市之肺"真是【____】!
6.根据语言情境,在____填写一个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表扬道B.赞叹道C.歌唱着D.吟诵说
7.根据语言情境,【】处应该填写什么成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惟妙惟肖B.栩栩如生C.名不虚传D.画龙点睛
8.根据语言情境,文中空白处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句号B.逗号C.破折号D.分号
9.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爸爸的什么样子?选出正确的一项():
A.写出了爸爸呼吸城市空气的样子
B.写出了爸爸看栀子花入迷的样子
C.写出了爸爸认真欣赏城市美景的样子
D.写出了爸爸喜爱树木花草的样子
10.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选出正确的一项():
A.树木花草是城市“绿色卫士"
B.树木花草是“城市之肺”
C.树木花草作为“城市绿色卫士”,是“城市之肺”
D.人们在城市里种植树木花草
11.(2024六上·鄂城期末)诗词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浪淘沙》: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2)《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
(3)《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
(4)《回乡偶书》: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4六上·鄂城期末)实用性阅读。
请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来自《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数据连缀成向上的曲线,不断织密扎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获得的关键信息有()(有多个选项):
A.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
B.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C.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D.2023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3.从上面左图中,你获得的关于“民生"的关键信息是___。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王安石的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诗句“茅檐长扫净无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5.诗句“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你在其他古诗里也看到过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伯牙鼓琴》,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6.写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句的意思:_________。
17.你从这篇古文中读出了个怎样的故事?
18.你在这篇古文里发现了怎样的美?
19.读了这篇古文,你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024六上·鄂城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我愿意你是一棵树》,完成下面小题。
我愿意你是一棵树
我和儿子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乘凉,凉风从树梢间穿过,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我对儿子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儿子说:“爸爸,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
“怎么说?"
儿子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吸收阳光的养料,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我看了看树,树在微风里扇动着青绿的叶子,很是悠闲的样子。其实,树这时正在忙碌着。
我问儿子:“你愿意成为一棵树吗?"
儿子说:“我愿意呀!可是,你却不理解我!你看着我在悠闲地玩耍,总催促我去复习功课。你不知道,我其实在悠闲里还思考着学习中的问题呢。”
我看着儿子,感觉儿子正在长成一棵树。
啊,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为一棵树。可是,父母们往往盯住了树的悠闲,没有看到树在忙碌。
我们的孩子正在长成一棵树,请不要用我们眼中的“忙碌"减去树的“悠闲”。
孩子,我愿意你是一棵树!
(根据林清玄《忙碌与悠闲》改写)
20.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写下来。
21.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2.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23.(2024六上·鄂城期末)本学期“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读小说。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完成填空。
你读的小说是《》。这本小说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之所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
24.(2024六上·鄂城期末)本学期的第八单元,让我们走进了一位伟大的人物——鲁迅。请你结合学习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完成下面的填空。
(1)鲁迅是伟大的家、家、家。
(2)臧克家在《有的人》里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3)鲁迅在《故乡》里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
25.(2024六上·鄂城期末)请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请你理解我》
要求:①请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人物称呼,但不要写真实名字。②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做到文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C
4.B
5.B
【知识点】词汇运用;字音;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考查字音选择的能力。“其间”那中间,其中的意思,“间"读“jiān”。“银圈"的“圈”项圈。“圈"读“quān”。
故答案为:B
2.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项圈"是带的,“钢叉”是捏的,“尽力地"刺去”,“将身一扭"。
故答案为:C
3.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西瓜”是碧绿的。
故答案为:C
4.考查词语理解能力。“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联系上下文“一望无际”写出了海边沙地的辽阔和种的西瓜非常多。
故答案为:B
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故答案为:B
【答案】6.B
7.C
8.D
9.A
10.C
【知识点】成语运用;标点符号运用;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6.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从“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多么形象和贴切啊!”可知,这是爸爸的赞叹声。
故答案为:B
7.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选“名不虚传"。
故答案为:C
8.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因为空白出的前后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里选分号。
故答案为:D
9.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从“好像要把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吸进肺里”可知,这句话写出了爸爸呼吸城市空气的样子故答案为:A
1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一句说明了人们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的原因;第二句说明了花草树木是“绿色卫士";第三句说明了将它们比作“城市之肺”的原因。运用合并法,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树木花草作为“城市绿色卫士”,是“城市之肺”
故答案为:C
11.【答案】(1)九曲黄河万里沙
(2)万水千山只等闲
(3)江清月近人
(4)儿童相见不相识
(5)听取蛙声一片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下句“浪淘风簸自天涯”,可知上句“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2)结合上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下句“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的《长征》。
(3)结合上句“野旷天低树”,可知下句“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4)结合下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可知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5)结合上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可知下句“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故答案为:(1)九曲黄河万里沙;(2)万水千山只等闲;(3)江清月近人;(4)儿童相见不相识;(5)听取蛙声一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答案】12.A;B;C;D
13.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图文材料的阅读能力。阅读图文材料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12.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从“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数据连缀成向上的曲线,不断织密扎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知,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故答案为:ABCD
13.考查图形观察能力。从图中的文字“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可知,关于“民生”的关键信息是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故答案为: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答案】14.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15.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14.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长,经常。苔,苔藓。“茅檐长扫净无苔"的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故答案为: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15.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这两句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居住环境山清水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绿"对“青”。类似的诗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故答案为: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16.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17.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18.这篇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19.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6.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刚刚。志,心志,情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句的意思是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故答案为: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17.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故答案为: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18.考查主题的理解能力。结合主要内容来回答。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可见这篇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故答案为:这篇小古文不仅体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19.考查内容的拓展能力。结合主要内容来回答。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的音乐,两人因此成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摔断了心爱的琴,表示终生不再弹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故答案为: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因为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答案】20.孩子在有限玩耍时同时也在思考、在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管得太死。
21.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在家长的约束中被动学习。
22.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管得太紧、太死,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空间。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0.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可以解答。从“可是,你却不理解我!你看着我在悠闲地玩耍,总催促我去复习功课。你不知道,我其实在悠闲里还思考着学习中的问题呢”可知,孩子在有限玩耍时同时也在思考、在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管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队课的心得体会
- 高中寒假实践报告
- 社团活动策划案范文8篇
- 西湖导游词范文300字(33篇)
- 银行公司业务工作总结(7篇)
- DB12-T 1108-2021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 DB11T 1665-2019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 化工热力学教案
- 2023年电子计步器实验分析仪器资金筹措计划书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 2023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0148-2006医用胶带 通用要求
- GB/T 7409.1-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定义
- GB/T 34279-2017笼式足球场围网设施安全通用要求
- GB/T 29168.1-2012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加热弯管、管件和法兰第1部分:感应加热弯管
- GB/T 23176-2008篮球架
- 2023年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真题
- 习作五《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 运用PDCA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课件
- 中学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发放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