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伴随着文人“游走”,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活动相伴而生,而在经历鼎革的清初更具独特性。一大批“不安于居”、游走四方的文人,他们以游为隐、借游谋食、因游求道,也进行了图谋“复明"、结交英豪等活动,其“游走”所构筑的文学世界也因之发生变化。游走让文人得江山之助,创作了大量山水、投谒、送别、唱和诗等。其中所饱含的心境、动机与前代迥异,促成了诸多文坛“新质"的生成,而诸如编纂、评点诗词文集对文坛风气的转移,流人文学兴盛等,更带来了士人人生选择和治生方式的复杂化。

因明清易代,文人“游走”的动机更为多元,呈现出复杂的人生选择面向。他们登山赴水,与自然为友,甚而苦游、穷游,以“浪迹"行为自虐自苦。顾炎武曾在“游”中数谒明孝陵以“寻求悲壮”,行走边塞以勘察舆地,复国之意味不言自明。饱经丧乱的清初士人普遍贫困,其游走也多了一份红尘苦味,似乎更“世俗”化。他们往往主动或被动打破“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人格坚守,“饥驱"成为游走的重要原因。江西易堂诸子因饥驱而游艺四方,苏州计东亦因饥驱而浪游南北,学者陈确甚至表示“治生尤切于读书”。与此相关的“利达"之诱也是文人纷纷出游的真正动因,或流寓他乡,或入幕为宾,或坐馆为师。黄宗羲云:“慨然记甲子蹈东海之人,未几已怀铅椠入贵人之幕矣。不然,则索游而伺阍人之颜色者也。”可见用世之志与谋身之需之于文人人生选择的切要。游走,扩大了士人的生存空间和治生路径,也推动了地域间文人的流动与切磋。

“游走"的休止符可能就是“流寓”。遍布乡野与城市中的“流寓"现象在清初更加普遍,诸多结社、文会,常有流寓者的身影侧身其间,长期游食异乡的曾灿发现某次集会中“强半是流寓”。彼时江浙地区的文化繁盛,诸如淮安诗坛的崛起、扬州社集唱和的繁兴等,多得益于流寓文人的引领,朱彝尊断言“浙词之盛,亦由侨居者为之助"。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词科促成众多诗词文曲大家汇聚京师,其中不少文人曾游走四方,或因入选为官而流寓北方,对南北文化的交融作出了贡献。

“游走”带来了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的变化,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充分交流。清初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坛活动与风尚新变借由游走南北的文人通力完成。诗集编选活动如顾有孝《百名家英华》兴起的宗唐风气、吴之振《宋诗钞》引领的宗宋趣尚等,都是南北文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借由游走与传播,在江南与京师等地产生持续性影响,力扫诗坛积习,诗风一变而为宗唐抑或宗宋,以达到立论、存史与标榜声气的旨归。此际,诗文主题征集活动亦兴盛,文集结撰也随之完成,其文学建构之功也往往有赖于文人的南北游走。他们利用诗文主题征集结识四方名流以获声名,与清初词坛复兴局面息息相关的词集评点活动也来自这一风尚。词作者与评点者在创作、理论与实践上的多维互动,饱含着清词中兴的理论自觉,并辐射了南北文坛。游走于南北的文人文化性格和审美趣味得以重塑,而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也得到重新建构。

游走文人生存、交往方式的变迁,也与文体形态发生交互性影响,促进了各类文学体式的繁盛。那些赫赫有名的文人时常会因请托而作文,较多者为铭状墓表、传记碑志、诗文序跋等。他们应约而完成的文章中有很多见解独到的佳作,成为了解人物、文化、时代的重要文本来源,对清初古文新格局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戏曲与小说则因文人的游走而得到了雅俗互构的机缘。清初戏曲与小说,实际与游走文人进入社会后目光真正向下密切相关,在内容上更关注下层、艺术上呈现雅俗互渗的倾向,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都具有作者游走南北、广泛接触社会而形成的这一特征。

清初著名的科场案、通海案、哭庙案等大案成为文人行迹、文学趣尚的重要转折点,并促兴了清初的流人、游人文学。如身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的吴兆骞、方拱乾、方孝标等皆被流放至东北,不幸遭遇和丰富阅历为其创作提供了更为特殊的素材和多维的情思,助兴了流人文学的成立。案狱给文人带来的影响自然延伸到文学创作中,涉案士人在惊惧不安的同时,留下了各种或隐曲或直白的生动记述与表达。“忧能伤人"是屡经打击文人的心态写照,如多艳丽辞章的吴兆骞流戍后转为偏尚激楚之音,本以艳情当行的彭孙遹词风“率多悲壮”。

游走促生了文人生存空间的扩大,有利于其地域意识的重塑以及文学世界的建构。要之,以游走文人的文学视界为纽带,在历史图景还原基础上审视各种文学质素的互动关系,呈现文坛所构成的动态系统,是考察清初文坛生态和文人文化性格重要路径。

(摘编自于金苗《清初文人的“游走"与文学世界建构研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初文人“游走”催生了多样的文学创作活动,而由于“游走"背景不同,他们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又各具特点。

B.因明清易代之际多元的“游走”动机,这时的文人呈现复杂的人生选择面向,有的甚至显露出图谋复国的意味。

C.诗集编选、诗文主题征集和词集评点活动均由南北文人共同参与而成,其中词集评点透着清词中兴的理论自觉。

D.大案是清初文人文学趣尚的重要转折点,有些人在案狱中的不幸遭遇和丰富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走"让文人得江山之助,创作了大量山水、投谒、送别、唱和诗等,可见“游走”丰富了文学创作活动,容易促生文坛“新质"。

B.清初“游走”的士人,往往主动或被动打破安贫乐道的人格坚守,因为他们普遍贫困,迫使他们“游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饥饿。

C.“游走”不仅促成了清初古文新格局的形成,而且正因为文人的“游走”,才使得戏曲与小说两种文体表现出雅俗互渗的倾向。

D.“游走”文人生存、交往方式变迁促使清初文学体式发生了变化,但如果联系其文学视界,就可能寻找到考察彼时文坛生态的路径。

3.下列选项,不属于“游走"可能给当时南北方文人带来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

A.南北方文人将主动地寻求塑造不受地域限制的文化性格。

B.南北方文人将不断地去增强自身固有文学族群的认同感。

C.南北方文人将悄然摆脱偏见,自我反思,重塑地域意识。

D.南北方文人将会保持对话,以促进在文风上的彼此融合。

4.“游走”使清初文人的“审美趣味得以重塑"。请简要说明。(4分)

5.明末清初,著名学人顾炎武北游时期创作了大量惊世诗篇。学校“走近顾炎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以“顾炎武北游诗创作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请据文本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朝阳

任晓雯

很多年里,马朝阳反复梦见自己,吮着老冰棍,随了父亲,走出大庆展览馆,去往儿童公园。父亲着狗皮帽、杠杠服、大头鞋,看似正要上工。面皮焦黑,手背却被劳保手套捂得爽白,白里浮了点点红,是常年用汽油洗手,染的慢性湿疹。那两爿红白的手,交叠在身后,引了马朝阳,梭行于方亭、长廊、水榭间,“看,油娃雕像。”马朝阳一撇头,父亲不见了。

那是最后一趟父子出游。父亲道:“我跟你姆妈决定了,你暑假去上海,寻你阿娘白相。"白相几天啊,一个礼拜吗”公园门口磕头机轰响,吞掉父亲的回答。

马朝阳的父亲排行老二。阿娘反复讲,亏欠这个儿子。当年家境困窘,他主动奔赴大兴安岭,又响应油田招工,继而在那里成家。“你爸当年读书交关好,十只指拇头白白长长,像是秀才手。"

阿娘住在闸北。屋棚跟稗草似的乱长,弄堂窄到撑不起晾衣竿。偶有一两只家养鸡,从连绵的屋头顶上扑腾而过。马朝阳放学乱走一气,巴望迷路才好。兜兜转转,还是到了。推门,上楼,一过道的畚箕、铅桶、刀砧板、煤球炉、塑料面盆。再爬半截木梯,便是三层阁。一米五的眠床,是大伯家三口睡的。阿娘使用儿童折叠床,床头正对老虎窗。窗框子兜了半幅油布,刮啦啦风响。地板条浸到雨水,泛了霉色,豁出一道道罅隙。马朝阳在此打地铺。闻了马桶气味,听了楼下响动,流泪至后夜。他每天写信,“爸爸妈妈,你们还在生我气吗,我不该舔铁栏杆。让我回来吧,用笤帚疙瘩打我一顿。我保证听话,再不舔了。”没钱买邮票,一封封折成方块,攒在书包里。

大伯家订子牛奶。堂兄有时忘喝,有时偷偷倒掉。阿娘拿来一瓶,“小东北,你吃吧,你阿哥不肯吃,放到明天坏脱。"马朝阳撕了蜡线,揭了纸盖,嘬掉瓶口凝积的奶油,慢慢喝起来。

稍后,大伯母发现了,跌足道:“贼骨头,乡下人,滚回你的东北。”将书包校服往外扔。马朝阳捡起,缩在楼梯旁哭。阿娘下来道:“认个错去。"我没错。”“真惹他们光火了,你就变成‘小拉兹’,困了马路上吃西北风。"死掉拉倒,反正没人关心。”阿娘甩手一记头挞,“天天帮你买汰烧,还要哪能关心。亲生爷娘关心你呀,把你惯给我。我一把老骨头了,从早做到晚。"马朝阳起身,低头,随她进屋去。

熬到春节,终能回大庆。下火车时,天色已然铁灰。马朝阳想起幼年光景,主妇用木材引火,从屋后油坑铲了石油,哧啦浇在火头上。一家一户腾起的炊烟,磕头机滴落的原油,地面天然气管道渗漏的气味。他抽抽鼻头,泪星子冻住睫毛,挂得眼皮发沉。

父亲小跑而来,摔住他的胳膊,来回摁捏,“瘦这么多,没好好吃饭吧。”

“上海菜太甜了,还装在咪咪小的碗盏里。"

“尝过小笼包吗。”

“没。"

父亲松开手,“你妈在家烧好了等你,你给我多吃点肉。”

马朝阳跟上他,“你们一道去上海吧。"

“我们要上班赚钱养活你。”

“那我也不去了。"

“不要拎不清,多少人爬都想爬回上海。我们为你好,你长大就晓得了。”

“我不晓得。你们不肯让我回家,还一直逼我讲上海话。"

父亲停了步,用夹生东北话道:“磨磨叽叽,跟个老娘们似的。有种把书念好了,给你妈长脸,否则永远别回来。”

年后回上海,阿娘发现马朝阳性格有变,“小东北学精乖了,闷声不响的,读书成绩刺剌叫上去。"大伯母道:“书蠹头,有啥用。一天到夜板了只死人面孔,欠他多还他少似的,以后哪能适应社会。”

马朝阳挤进年级前五,一径冒尖到高三,考上华东理工。毕业那年,逢到闸北拆迁,大伯母欲将他户口从大学迁回,操作不及,被冻结了。她道:“就怪你大伯伯良心忒好,白白里养了一老一小,要紧关头派不上用场。你嘛读大学,你阿娘嘛,去年翘了辫子,拖到今年多好。一只户口补偿十八万,两只三十六万呢。"马朝阳轻声道:“你也没白养,我爸寄钱给你的。”大伯母假作不闻,逾数月,用赔偿款买了新房,悄然搬走,还停掉寻呼机。

马朝阳找到工作,户口滞留在人才市场。父亲南下,吵了几回架,说服老三。三伯母让写保证书,“我,马朝阳,暂将户口挂到马尚武家,马尚武家的房产与我无关。"按了手印。三伯道:“阳阳真想做上海人,还要自己买房的,免得讨不着老婆。”父亲道:“肯定会买,我们不缺钞票。"三伯母睃了他身上半黄不白的平布衬衫,道:“那是,阿哥捧牢一只铁饭碗,我们下岗工人没法比。”

回东北前,父亲想看马朝阳住处。马朝阳弗肯,“张江高科蛮远的,租了张眠床,困困觉而已。"他陪父亲逛南京东路。父亲走得舒展了,指指点点,这家是新开的,那家扩了门面,“上海样样比我小辰光好,就一样不好,外地人多起来了,一路上人轧人。”马朝阳嗯啊应声,拉他进“培罗蒙"。父亲道:“做啥,我不买衣服。”马朝阳掣住他,“没说买,先看看。"父子扭扯。父亲手臂一甩,纽扣落脱。

马朝阳俯身捉起那粒蹦蹦跳跳的纽扣,出了店门,小跑四顾。父亲已至街口,插行在两名路人间。他的小圆脑袋,像从人家肩胛旁溜过去的。马朝阳印象中,父亲身材最高,比王进喜还高,站在油管前“钩小头”,唰唰唰,跟甩纸片似的,还能一手一个煤气罐上楼。此刻,那双手反握在身后。平布衬衫黏湿了,背上显一块肉色。秃白的头旋,转过来,转过去,停在房产中介前,晃一下,进门了。马朝阳跺跺脚,喊一声爸,朝他奔跑起来。

写于2016年12月7日星期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坚持送马朝阳去上海读书,不让他回东北生活,还一直逼他讲上海话,是希望他能成为上海人,融入上海人的生活。

B.阿娘称马朝阳为“小东北”,大伯母称他“贼骨头”“乡下人”,都显示了对马朝阳的到来使她们的生活更逼仄的不满。

C.大伯母买新房后悄然搬走,停掉寻呼机,三伯母让写保证书的背后是生活压力下对马朝阳的戒备心和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D.父亲说“上海样样比我小辰光好”,展示上海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而“就一样不好"则透露出老观念对变化的不适应。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方言的运用,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有利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中设置阿娘让马朝阳喝牛奶,继而又让马朝阳向大伯母道歉的生活细节,以此点明家庭关系。

C.小说首尾马朝阳对父亲手的肤色和力量的回忆,以小见大地塑造了主动扎根边疆、建设国家的父亲形象。

D.小说以马朝阳的一系列动作结尾,生动蕴藉地传达出他对父亲为让他留在上海所做之事的理解和感激。

8.父亲的心理随着马朝阳去上海、留上海之事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语文教师将本文作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要求同学们以“《马朝阳》——以‘非虚构写作’趋近真实"为题写一篇评论。请你自选两个评论角度,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带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0.文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侂胄奸臣A专权B无C上D动兵E残F民G谋H危社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14.杨万里谥号“文节”,文中哪些事实体现了杨万里正直的气节(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沧浪亭

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浆,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用。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三句写景,太湖岸风物索,洞庭山孤寂,太湖浩渺迷蒙,景色凄凉。

B.上阕结尾句中的“暴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的风雨。

C.下阕“鸥鸟相猜"一句,反用“鸥鸟忘机”的典故,这里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D.词的结尾重在写志抒情,又与下阕前三句相呼应,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词人的风神。

16.作者在这首词中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为喻,表达自己赡养祖母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听结合,写出达官贵人宴享之乐、山水之乐。

(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与鸟两种意象共同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然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按照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文中画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4分)

19.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交谈中多次出现“家具”“樟木箱子"柜”“抽屉"这些空间。《空间的诗学》认为,借助抽屉、箱子、锁和柜子这些主题,我们将重新接近内心空间梦想那深不可测的储藏室。没有这些“对象”以及其他一些同样被赋予价值的对象,我们的内心生活就会缺少内心空间的原型。

在《雷雨》中这些空间(1):周朴园使用那些与侍萍还在周公馆时所用的家具、抽屉、柜子、箱子来构建自己内心属于侍萍的那部分空间,这个空间是周与鲁相识、相恋的见证与象征,由此才有后面剧情的展开。而对于侍萍,这些家具是其内心关于周朴园的记忆的保留空间。她和周朴园的交谈,她眼睛中搜寻到了这些熟悉的空间,(2),如同潘多拉盒被打开,她和周朴园曾经的过往由此被开启。关于周朴园与侍萍彼此的那部分心理空间此刻由这些家具而会合,推动叙事走向了悲剧的高潮,使两人多年之后重识彼此身份。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3分)

22.下面是2024年上海站《雷雨》话剧表演宣传框架图,请把这幅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1.C2.C3.B

4.①兴宗唐宗宋之风;②更关注下层,雅俗互渗;③更增加了激楚悲壮之风。

5.①分析其北游诗创作的动机和心态;②思考其流寓及所游走地域文学、文化、审美等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③研究其北游诗对南北文化交融的贡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均由南北文人共同参与而成”错,原文“诗集编选活动如顾有孝《百名家英华》兴起的宗唐风气、吴之振《宋诗钞》引领的宗宋趣尚等,都是南北文人共同参与的结果”,选项中“均由”说法绝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游走’……促成了清初古文新格局的形成"错,偷换概念。原文“他们应约而完成的文章中有很多见解独到的佳作,成为了解人物、文化、时代的重要文本来源,对清初古文新格局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可见应该是这些“游走文人写的见解独到的佳作"对清初古文新格局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B.“不断地去增强自身固有文学族群的认同感”没有谈到“游走"对南北文化的影响,不属于题干要求内容。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诗集编选活动如顾有孝《百名家英华》兴起的宗唐风气、吴之振《宋诗钞》引领的宗宋趣尚等……力扫诗坛积习,诗风一变而为宗唐抑或宗宋,以达到立论、存史与标榜声气的旨归”可知,兴宗唐宗宋之风;

②由“戏曲与小说则因文人的游走而得到了雅俗互构的机缘。清初戏曲与小说,实际与游走文人进入社会后目光真正向下密切相关,在内容上更关注下层、艺术上呈现雅俗互渗的倾向"可知,更关注下层,雅俗互渗;

③由“‘忧能伤人’是屡经打击文人的心态写照,如多艳丽辞章的吴兆骞流戍后转为偏尚激楚之音,本以艳情当行的彭孙遹词风‘率多悲壮’”可知,更增加了激楚悲壮之风。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由“游走让文人得江山之助,创作了大量山水、投谒、送别、唱和诗等。其中所饱含的心境、动机与前代迥异"可分析其北游诗创作的动机和心态;

②由“游走于南北的文人文化性格和审美趣味得以重塑,而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也得到重新建构”可思考其流寓及所游走地域文学、文化、审美等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③由“中不少文人曾游走四方,或因入选为官而流寓北方,对南北文化的交融作出了贡献"可研究其北游诗对南北文化交融的贡献。①严谨的科学性:内容上的科学性。本文内容真实准确,以热带森林为主要说明对象,科学地阐述了“同种负密度依赖”现象。②语言的准确性。文中出现的“更可能"都可能”“大多数"等表示对数量、范围等进行限制的词语,更能体现出说明的准确和严谨。③较强的可读性:文章标题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文中出现的“扎堆”“天敌"社恐”“社牛"等生活化的词语同样形象生动,饶有趣味。

6.B7.D

8.①马朝阳去上海读书前,父亲带他到大庆展览馆和儿童公园游玩,显示其矛盾心理:不舍得儿子离开自己,但希望儿子能回到上海;

②马朝阳春节从上海回大庆,父亲抓住他的手臂来回捏,且问东问西,表现了心疼和牵挂;

③为了打消马朝阳回大庆的念头,父亲狠下心肠威胁;

④马朝阳找到工作后,父亲为了儿子的户口南下和三弟吵架,逛街时走进房产中介,表现了对儿子户口的焦虑和操心。

9.①力求还原细节来趋近生活的真实。如描写马朝阳在上海阿娘处的生活细节,反映了上海里弄真实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生活压力下的人性;父亲东北地域特色和石油工人特殊的服饰,带马朝阳参观大庆展览馆,以及磕头机、油管等,都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工人们的无私奉献。

②展现真实的历史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如作为知识青年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庆,扎根油田,又为马朝阳能够回上海操心;闸北货币拆迁,大伯母为了多一个户口费尽心机;三伯母们下岗,父亲为了落实马朝阳的户口想买房……都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影像,文中人物的命运及行为选择都深受时代政策的影响。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都显示了……不满”错。阿娘的称呼是爱称,是隔辈之间情感的投射,是阿娘“反复讲亏欠这个儿子"时在这个复杂家庭中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理解和感激”不准确。马朝阳一系列的动作是“俯身捉起、小跑四顾、跺跺脚、喊一声爸、朝他奔跑”,父亲的动作是“(心里一直记挂着儿子买房的事)进了房产中介”。中间的桥梁是“马朝阳印象中高大强壮的父亲,现在是双手反握、衬衫黏湿、显出肉色、凸白头旋”,那么儿子的情绪就应该是心酸、心疼,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利己前提的理解、感激。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分析时注意结合“随着马朝阳去上海、留上海之事发生变化”,按照情节发展,马朝阳去上海、回大庆、留上海等不同场景分析父亲的心理变化。

①马朝阳去上海读书前,“很多年里,马朝阳反复梦见自己,吮着老冰棍,随了父亲,走出大庆展览馆,去往儿童公园”,可见父亲曾带他到大庆展览馆和儿童公园游玩,由此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既不舍得儿子离开自己,又希望儿子能回到上海;

②马朝阳春节从上海回大庆,“父亲小跑而来,摔住他的胳膊,来回摁捏,‘瘦这么多,没好好吃饭吧’”,父亲来接他,父亲抓住他的手臂来回捏,且问东问西,动作和语言之间满是父辈的关爱;

③在儿子请求留在东北时,“父亲停了步,用夹生东北话道:‘磨磨叽叽,跟个老娘们似的。有种把书念好了,给你妈长脸,否则永远别回来’”,父亲狠下心肠威胁的话语,是为了打消马朝阳回大庆的念头;

④马朝阳找到工作后,“马朝阳找到工作,户口滞留在人才市场。父亲南下,吵了几回架,说服老三”“秃白的头旋,转过来,转过去,停在房产中介前,晃一下,进门了”,父亲一心为了把儿子的户口落在上海,他南下和三弟吵架,逛街时走进房产中介,都表现了对儿子户口的焦虑和操心。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所谓“‘非虚构写作’趋近真实”指的是作品在创作中力求还原生活原貌,展现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现真实的时代特点和人物命运等。

①力求还原细节来趋近生活的真实。如描写马朝阳在上海阿娘处的生活细节,“阿娘住在闸北。屋棚跟稗草似的乱长,弄堂窄到撑不起晾衣竿……兜兜转转,还是到了。推门,上楼,一过道的畚箕、铅桶、刀砧板、煤球炉、塑料面盆。再爬半截木梯,便是三层阁。一米五的眠床,是大伯家三口睡的。阿娘使用儿童折叠床,床头正对老虎窗……马朝阳在此打地铺。闻了马桶气味,听了楼下响动,流泪至后夜"这里有老上海窄小的弄堂、普通上海小市民局促的居住环境,还有主人公寄人篱下的艰难生活,生活细节特别真实,反映了上海里弄真实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生活压力下的人性;

如“父亲着狗皮帽、杠杠服、大头鞋,看似正要上工。面皮焦黑,手背却被劳保手套捂得爽白,白里浮了点点红,是常年用汽油洗手,染的慢性湿疹”等,通过父亲服饰、外貌的描写,展现东北地域特色和石油工人的生活和形象,带马朝阳参观大庆展览馆,以及磕头机、油管等,都是典型的时代映照,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工人们的无私奉献。

②展现真实的历史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如“当年家境困窘,他主动奔赴大兴安岭,又响应油田招工,继而在那里成家”,作为知识青年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庆,扎根油田,又为马朝阳能够回上海操心;如“毕业那年,逢到闸北拆迁,大伯母欲将他户口从大学迁回,操作不及,被冻结了”,闸北货币拆迁,大伯母为了多一个户口费尽心机;如“此刻,那双手反握在身后。平布衬衫黏湿了,背上显一块肉色。秃白的头旋,转过来,转过去,停在房产中介前,晃一下,进门了”,父亲为了落实马朝阳的户口想买房,他南下和三弟吵架,逛街时走进房产中介,都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影像,文中人物的命运及行为选择都深受时代政策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10.ADG11.D12.C

13.(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14.①劝谏太子。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大胆直言,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②拒绝韩侂胄。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

“韩侂胄奸臣”是判断句,句意完整,应在其后A处断开;

“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都是四字句式,应分别断开,即DG处断开。

故选AD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谢绝/道歉。句意:关闭大门,谢绝来客。/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B.正确。

C.正确。两句中的“悦”都指高兴,句意:孝宗很不高兴。/等到他高兴时。

D.“具有褒扬意义称号"错误。谥号有褒有贬,还有平谥,并非都是褒扬性质的。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会”,恰逢、正赶上;“交荐”,共同举荐;“召为国子博士”,语义被动句,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2)“问”,询问,这里指征求意见:“善语”,好评:“不见用”,被动句,“见”表被动,不被重用。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劝谏太子,“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大胆直言。

二是拒绝韩侂胄,“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勉励他致力于正心诚意的学问,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希望殿下三番五次推辞,一定不居任。”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却了。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