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7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7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7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7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7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要求通过阅读,积极思考,能从多个角度大胆提出问题,并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然后运用学到的策略从不同角度提问。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参照课后问题清单整理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最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和能力。

关注表达方式:《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通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唤、纪"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重点)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唤、纪”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观看《西游记》中龙王呼风唤雨的视频片段,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看一看人类是怎么呼风唤雨的。(板书:7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文画出极容易错的词。

2.学写字。

三、再读课文,自主提问,筛选问题

1.再读课文,要求: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结合本单元前两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并做好批注。

(3)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交流汇报: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描写了20世纪人类依靠科技改变了生活,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突出变化的速度快、内容多、范围广,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方法回顾: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夜间飞行的秘密》,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可以从课文的一部分或者全文角度提问;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以及给人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3)结合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并做好批注。(板书:自主提问)

(设计意图:再次读文,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并能运用前两节课学到的方法,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4)出示学习伙伴提出的六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再次自主提问。

(5)继续提问,补充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6)借助课后题,学习筛选问题。

过渡:你们都是爱思考问题的小孩。可是,问题无好坏,价值有大小。那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对我们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呢?我们一起看课后第二题。(板书:问题分析)

①探究一: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问题一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因此这个问题不影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②探究二:问题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吗?

出示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合古诗,说说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句诗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后来它经常被引用来形容蓬勃向上的形势。

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20世纪取得了哪些成就,谈谈自己的感受。——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你知道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了吗?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快速的、美好的,正如“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般美丽”。

小结:由上分析可知,问题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③探究三:问题三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吗?

结合实际,说一说对“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个问题的体会。

预设1:我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再给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如机车尾气污染、上班时间堵车、儿童沉迷游戏……

预设2:现在我们乘坐高铁出行比乘坐普通列车舒服多了,而且还节省了时间……

小结: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结论: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二有助于理解课文,问题三能引发深入思考。

启发:我们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为后面小组合作筛选问题做铺垫。)

(7)整理问题清单,筛选问题。

小组合作,把“小组问题清单"进行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板书:筛选问题)

全班交流,形成一份“全班问题清单”。

“全班问题清单"示例。

四、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1.过渡:上节课我们整理了全班问题清单,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些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

2.问题1: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生活是怎样的?出现之后,人类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读课文3-4自然段,寻找答案。

出现之前: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板书:农耕社会)

出现之后:人类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电视、远程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地球变成“地球村”。(板书:现代社会)

3.问题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板书:科学技术改变)

(2)辩一辩:“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发现”是看到或者找到不被人知道的事物或规律。(原先存在的)“发明"是人们创造出以往没有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原先不存在)

(3)细读第4自然段,思考:人类有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相机解释“光年”,进一步体会“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变成”,你从这些动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

想一想:什么是“地球村”?为什么说人类居住的星球是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地球村”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快捷交通,使得各国之间的往来,就像是在一个村里面的各家之间往来一样便利快捷。

(4)你知道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了吗?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所以,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4.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电视给生活增加了趣味;因特网、手机让我们跟远方亲人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高铁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扫地机器人做家务不再辛苦;科技馆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5G技术使生活更加智能化……(板书:未来社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归纳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1.归纳学习方法。

阅读课文时我们先提出问题,然后筛选问题,最后借助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筛选问题的方法有:①去掉不影响对课内容理解的问题,课后查阅资料解决;②保留帮助理解课文的问题;③保留可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明确阅读策略,呼应单元主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2.结构梳理。

三、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拓展延伸:20世纪其他科学技术成就。

2.课堂演练。

3.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问题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认识到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儿什么。

【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筛选问题

问题分析____________?

自主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