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设问、排比①修辞手法是高考高频考点。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设题,如近三年全国卷题目;二是间接考查,放在仿写、句式效果比较,以及古诗鉴赏和文学阅读中,这类题也很多。不过,近几年高考单独设题直接考查,凸显了其重要性。②就修辞手法本身考查而言,重点是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重点中的重点是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③考查题型有选择题,更多的是主观题。2021年主观题只考了一种修辞手法,2022年变为把两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新高考Ⅱ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比拟、排比全国甲卷下列选项中,加颜色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借代、比喻2021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对偶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拟人2020新高考Ⅰ、Ⅱ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比喻知识图要常用修辞手法构成及其表达效果种类分析构成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借代用……代指……,属于……借代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对偶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排比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反复……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摹绘、换算比较类:对比、映衬、仿词词语类:反语、双关、婉曲、拈连句式类:对偶、排比、层递、反复、顶针、回环一、九种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理解小练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项使用了双关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比喻手法。边练边悟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有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二)比拟:变个脸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1(1)拟人:它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种类2(2)拟物:它是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来描述,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本体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人物拟物)②布鲁诺的思想在人民当中自由地翱翔。(事物拟物)作用:1、把所描写的场面或对象的形状、动作逼真地描摹出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2、把感情融化在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3、使深刻的道理寓于风趣的故事和语言之中,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感人。例: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纪录片解说词)

而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比拟与比喻的区别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③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例1:在生活中,有的爱情就像芳香扑鼻、汁水四溢的水果,得到就可以品尝。而那刻骨铭心、深沉含蓄的爱情却犹如一颗核桃,只有砸开剪影的外壳,才能得到里面成熟的果实。(陈安荣《独身女子咏叹调》)例2:时间走进了没有窗户的角落,黑沉沉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去。(淡墨《夜歌》)例3:春风像醉了,吹破了春云,露出月牙儿与一两对儿春星。(老舍《月牙儿》)例4:(祥子瞒着虎妞拉车)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慢慢往家走。知道家里有个雷等着他呢。(老舍《骆驼祥子》)比喻比喻(借喻,“雷”喻虎妞)拟物拟人【理解小练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B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拟人手法。边练边悟2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答案①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有其他的花木和木棉,作者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到它们身上。②“参加盛会”的应该是人的动作,这里形容其他的花木;“举杯畅饮”的也应该是人的动作,这里形容木棉花。(三)借代:做代表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三)借代:做代表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①使对象更形象生动;②使某种特征更加鲜明突出;③使文章简练含蓄;④可以引人联想,给人留下回味余地。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例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既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例如以“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以“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理解小练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借代手法。【理解小练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借代手法。D(四)夸张:说大话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借助夸张:借其他修辞方式将夸张的意思间接表达出来。

我一点点地啃着、嚼着,啃着、嚼着......尽量表现得很斯文。我已经有四年没有吃过白面做的面食了——而我统共才活了二十五年。它宛如外面飘落的雪花,一进我的嘴就融化了。(张贤亮《绿化树》)借比喻来夸张

车下的仍然拼命向上挤,她的两腿就渐渐悬空,伸出去的胳膊横夹在两个瘦伶伶的身体之间怎么也抽不回来。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不再属自己支配,别说连衣裙,人都被揉皱了。(刘汉一《鹅黄色的连衣裙》)借拟物来夸张借排比来夸张如果我得同你并排走,高山会在我脚下变坝头。如果我得通你并排站,我的身子会一下长一丈三。如果我得通你牵手下河,河里的金鱼会围满我们脚。如果我得通你把花采,谢了的映山红会为我们开。如果得你陪我挑担上岭,石头会变得灯草一样轻。(侗族情歌《如果......>)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表明态度,抒发强烈情感;②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引起读者想象,留下鲜明深刻印象。另: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语言生动。黄侃:“传难言之意”,“省不急之文”,“摹难传之状”,“得言外之情”。刘勰:“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很难给人以真实感。例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例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手法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手法。【理解小练4】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项“衣冠”使用了借代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夸张手法。边练边悟4夸张是对事物特征的夸大(或缩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修辞进行简要分析。还有一种说法:一百多年前,五洲四海的香料登陆香港,汇聚于此,什么印度的檀香、肉桂、胡椒、花椒、八角、丁香、茴香、姜黄,阿拉伯半岛的海枣、麦拉卜、小豆蔻、干酸橙、乳香、蔷薇水、玫瑰水、藏红花、安息香……全世界的香,能熏死人的香料,悄悄地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安慰着人们的食欲,也安慰着少女的情怀。答案①说“全世界的香”汇聚于此,突出了汇聚于此的香料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②说香料“能熏死人”,突出了香料气味的浓烈;③说“每一条街道”“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突出了香料的售卖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②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③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种类(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①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是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甚讲究。1、给人以均衡美感和音乐美感;2、给人以丰富的隐含美感。【理解小练5】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三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种类②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③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作用:1、极大地增强语言的气势,表现广阔的思想内容;2、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3、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对偶与排比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要求必须对称,字数相等;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微积累]

【理解小练6】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C项使用了反复、反问、用典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排比手法。边练边悟6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无知的孩子都是一件待完成的艺术品,每一幅作品的质量都与教育者的作为紧密联系。留白之处,自有教育。答案①内容上集中强调教育中留白的重要性。②句式整齐,行文富有节奏感。③有气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解析内容上,“无限的可能性”“都与教育者的作为紧密联系”集中强调教育中留白的效果和意义。表达效果上,三个“每一”引领分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气势和表达效果。(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概念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作用1、突出表现人物性格;2、表明层次、段落;3、使话语跌宕有致,耐人寻味;4、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气势。【理解小练7】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D.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D项使用了排比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反复手法。(八)设问:自问自答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促进理解和共鸣;2、有助于层次分明,承上启下,结构紧凑;3、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突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