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建文史重写和研究综述
姜明会[摘要]明代建文史重写是明代史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建文史重写过程的梳理,对明史和史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建文史重写研究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为以后的研究寻找落点。[关键词]明代;建文史重写;综述有关建文朝历史,由于建文帝没有实录,永乐年间官修的《奉天靖难记》和以此为底本修改的《奉天靖难事迹》便是明代最早的建文史。出于政治考虑,官书对建文帝以及建文朝历史大肆歪曲、篡改,而且只是记述靖难用兵始末,没有全面记录建文朝历史。这样一部史书显然不能令世人信服。自英宗以来,由于政治形势日益宽松,乘着当代史编纂兴起的浪潮,私人史家出于补国史之缺、表彰忠义以及怀念建文仁政等目的,以“国可灭史不可灭”相号召,开启了持续半个明朝并波及清初的建文史重写运动。所谓建文史重写,即私人史家反对实录曲笔,努力构建真实建文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史家以史籍的形式展现了建文故事的建构脉络,反映了明代君臣对逊国诸臣的不同态度及变化,以及明代中央与地方、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互动对建文史重写过程的影响。研究建文史重写过程,考察地方社会和文官认同、追祀逊国诸臣在建文逊国诸臣案反正过程中的作用,梳理建文史建构的演变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对建文史重写过程中的作伪和辨伪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对明史和史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自杨慎、王世贞以来,明代史学考信之风兴起并影响到建文史研究领域。考信与史事记载失实及作伪相伴生,《奉天靖难记》对建文帝及建文朝历史大肆歪曲、篡改,使得考信从一开始就是建文史重写的重要任务。再由于建文朝史料被大量销毁,民间关于建文朝的记载多依靠口耳相传,以讹传讹、二次创作的成分很多,万历政府颁布褒表、恤录逊国诸臣政策后更是有人为私利而作伪,出现了《致身录》、《从亡随笔》等系统作伪的伪书,辨伪在建文史重写中就愈发的重要。建文史重写从来注重考证,建文史籍中有一些对建文史的零星和系统考证,王世贞、钱谦益、潘柽章等非建文史家对建文史也有考据,将这一系列辨伪视为整体,结合对建文逊国和逊国诸臣事迹等重要史事的梳理进行考察,“考镜源流,辨彰学术”,有助于构建真实的建文史。在明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文史籍编纂所采用的书法原则、有关建文君臣的评价都有变化,全面考察中央和地方、皇权和文官集团对逊国诸臣的不同态度,分析地方社会和文官在建文逊国诸臣案反正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一个独特的层面切实的感受明代社会的脉动、民心的向背,深化对明代历史特点与规律的认识。基于上述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文史重写作为明代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乘着明代史学史研究日益兴起的东风,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首先是对建文史籍学术意义的研究及考辨。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1]考证《革除编年》与《姜氏秘史》实为同一书,并阐述了《姜氏秘史》对重构建文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吴振汉《宋端仪<立斋闲录>研析》,[2]以及吴德义《<立斋闲录>对建文史研究的重要价值》,[3]两篇文章都认为《立斋闲录》中“革除录”一卷就是宋端仪《革除录》的稿本,并阐述了此卷内容在重写建文史和永乐早期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谢贵安《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4]则以《明实录》对建文帝的记载为对象,探讨明代君臣对建文帝态度的差异及前后变化。刘德州《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5]论述了明末清初建文史重写的背景和建文史籍的特点,并关注了建文史重写中出现的作伪和辨伪。吴德义《试论建文史学》,[6]则从建文史学的高度,以历史演进的方法从宏观层面上考察了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和建文历史建构演变在内的明代建文史重写特点,提纲挈领,资料排比十分详实。其次是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影响建文史重写的原因。牛建强《明代中后期建文史籍纂修考述》,阐述了政治局势变迁对建文史重写的影响,并分别介绍明代前中后时期建文史籍纂修状况和特点。丁修真《士人交往、地方家族与建文传说——以<致身录>的出现为中心》,[7]运用“历史记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认为从亡说从产生到盛行再到沉寂,主要受到政治局势变迁和地方文化环境影响,作伪者则从自身利益和所占有的资源——传播网络出发做主观的努力,对从亡说的传播推波助澜。丁修真的研究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前学者关注的政治局势变迁的宏观因素转向建文史著者个人的作史动机、占有资源和地域群体等相对微观方面探讨影响建文史重写的因素,对于探讨建文史建构中作伪及伪书的出现很有帮助。丁修真、夏维中《明代中期建文故事的整合与传播——以黄佐<革除遗事>为中心》,[8]主要分析不同地域流传的建文故事的碰撞,即士人交往对建文史重写的影响。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籍编纂研究》一书,[9]在明代历史大背景下考察建文史重写,主要分析政局变迁对建文史编纂的影响,动态的考察建文历史的定位与评价,对建文史籍所记载的重要史事进行考证,通过重要史事记载的演变来触摸民心向背,探析国运兴替、社会伦理的盛衰,即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10]概论明代建文史籍编撰情况,在明代中后期当代史纂修勃兴的背景下分析建文史重写兴起的原因,并分三个时期讨论建文史籍的特点。最后是对建文帝下落和建文朝政治的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地方旅游业的兴起,学术界也形成了一股以地方志和游记为史料,研究建文帝逊国出亡的潮流。章光恺《建文帝结局辨--<贵州通志·前事志>建文条编者按书后》,[11]沈国华《从广西地方志看建文帝下落之谜》,[12]李水海《<徐霞客游记>载录建文帝遗迹考述》,[13]管维良《地方志是建文帝出亡的历史见证》,[14]都立足本地方志探讨建文帝逊国出亡途径本地方,其目的则视为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李庆勇《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败因探析》,[15]谈家胜:《江浙地主与建文新政的关系试探》,[16]晃中辰:《论建文新政》,[17]王家范《论明初对洪武政治的批评--方孝孺的政治理想与建文帝的政策改革》[18]等文章分别从建文新政、建文政府与江浙地主关系以及面对靖难的举措等方面探讨了建文朝政治。综合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建文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一些关于建文史籍的研究,或进行资料整理,或注重史实考证,或对明中期以后一些私修建文史籍的编纂、价值进行分析。但取得的成果还是有限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多数成果只涉及少量的建文史籍,另外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史籍与史料几乎没有纳入考察;虽然注重史实考证,但没有将建文史重写过程中的作伪和辨伪视为整体,并进行系统考察;个别成果虽也论及时局变迁、地方文化环境、士人交往与建文史重写的关系以及建文史籍的特点,但并没有在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系统考察中央与地方、皇权与文官集团的互动对建文史重写的影响。是以推测建文史研究应该会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第一是对建文史籍的研究,应该对大量史籍和史料进行清理,考镜源流,辨彰学术,并系统考察建文史重写过程中考证及辨伪史。第二是对建文史的研究,包括建文朝政治、建文君臣事迹,靖难之役等等,以历史演进的视角系统梳理建文史的建构过程,重建被有意歪曲、篡改的建文史,以构建真实的建文朝历。第三是探究影响建文史重写的因素。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野下动态考察中央与地方、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互动对建文史重写的综合影响,立体展示建文史重写过程。参考书目:[1]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3).[2]吴振汉.宋端仪<立斋闲录>研析[J].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人文学报,2003(2).[3]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79-885.[4]谢贵安.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3).[5]刘德州.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吴德义.试论建文史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丁修真.士人交往、地方家族与建文传说——以<致身录>的出现为中心[J]史林,2011(3).[8]明代中期建文故事的整合与传播——以黄佐<革除遗事>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