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1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2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3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4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

《柳永词二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教学重难点:

1.春愁的表达方式。

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相关文学常识(参照《风向标》P39)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

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

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

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

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重点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

⑴伫:

⑵危楼:

⑶黯黯:

⑷疏狂:

⑸强乐还无味:

⑹消得: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L“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朗诵《蝶恋花》讨论: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课外拓展:

完成《风向标》P40-41第一、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

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

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重点注意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

⑵参差:

⑶天堑:

⑷重湖叠崛清嘉:

(5)高牙:

⑹异日图将好景: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L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朗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

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课外拓展:

1.背诵默写两首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完成《风向标》P41第二、第四题。

《苏轼词二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健侄》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相关文学常识。(参照《风向标》P42-4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

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

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

信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郑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

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

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

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

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

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

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此词写于元丰六年(1083),写得豪放而飘逸,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

正音,并巡回答疑。

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快哉亭:

⑵湿青红

⑶欧阳修《朝中措》:

⑷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⑸一叶白头翁:

⑹未解庄生天籁:

⑺刚道:

⑻一点浩然气:

⑼千里快哉风: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朗诵全词,讨论、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窗户湿青红”

②“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③“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2.学生各自解读,交流心得。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用了什么的典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课外拓展:

1.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写景文字,要求能表现此人的豁达胸怀。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2.谈谈你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理解。

3.完成《风向标》P43-44第一、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

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卿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

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

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

并巡回答疑。

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芒鞋:

⑵吟啸:

⑶料峭: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

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2.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课外拓展: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完成《风向标》P44第三、四题。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鹏鸽天•桂花》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风向标》P46)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有作品集《漱玉词》。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人物。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

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

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

《李清照集校注》。

这首《鹦鸽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

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词的写作背景,学术尚无确考。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

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属于这一时

期作品。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

正音,并巡回答疑。

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冠中秋:

次第:闺门:

三五:济楚:

风鬟霜鬓:怕见: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朗读、背诵,并思考: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体会思考:“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这首《鹏鹃天》是一首咏桂词,有人评价它说“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

词,托物抒怀”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课后拓展:

1.完成《风向标》P47第一、第二题。

2.比较李清照的《鹅鹃天•桂花》与谢懋的《霜天晓角•桂花》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霜天晓角•桂花

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永遇乐(落日熔金)》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宋)张端义《贵耳集》: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

词”。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L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强调以下词用语的含义:

⑴落日熔金:

⑵暮云合璧:

⑶染柳烟浓:

⑷吹梅笛怨:

⑸中州:

⑹铺翠冠儿:

⑺捻金雪柳:

⑻簇带:

3.找出描写今昔元宵佳节不同境况的句子,说说其中隐含的心情。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是动作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表

达效果。

2.”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是心理描写,请你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怎样

的情感?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

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

句是否与全词的意境不一致,为什么?

2.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外拓展:

1.完成《风向标》P47第三、第四题。

2.阅读下面一首《临江仙》,回答12—16题。

临江仙(并序)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

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2.”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引用(人名)的_________里的句子。

1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词人闭门幽居的生活,连用三

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诩形容;后一个“深”字为

词,加重语气,强调深。

14.“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5.“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元宵在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

灯节之俗,词人在《永遇乐》中曾回忆当年赏灯的热闹情景,请默写出有关词句。

16.李清照本对“试灯”“踏雪”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

情”,为什么?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重点:

1.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2.词句的鉴赏。

教学难点: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2.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青玉案•元夕》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风向标》P49-50)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L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

正音,并巡回答疑。

2.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

3.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你同意他的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外拓展:

1.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

2.完成《风向标》P50第一、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鹏科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第二教学板块一一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L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

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三教学板块一一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春风春风不染白髭须: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四教学板块一一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燕兵夜娓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吗?

2.从全词来看,《鹏科天》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课外拓展:

L分析《鹏坞天》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完成《风向标》P50-51第三、第四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一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