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_第1页
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_第2页
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_第3页
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_第4页
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的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而“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实际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从教育与职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从教育与技术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从教育与产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是: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复合型品质。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此,近年来国家层面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化与发展保驾护航。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最本质的类型特征。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多方力量支撑,其中教师是关键,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一种与其类型特征相匹配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这既是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评判标准的规定,也是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模样的一种刻画,同时引导着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具体从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出发,揭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产教融合特征,提出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一、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的内在关系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产教融合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纽带作用,同时又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二者可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式共同探索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以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双师型”教师是唯一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又懂得职业教育规律的群体,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离不开“双师型”教师这一主体,“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其成长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一)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和谐共生、动态演化的复杂适应系統”[1]。打通教育与产业的界限,实现产教融合,必须依赖一种教育主体,即其能够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自由出入、自觉融合。直白地讲,实现产教融合必须依赖和依靠“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校企沟通的“桥梁”、产教融合的“纽带”。“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一种特殊身份,其将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环节相融合,起到“带徒育人”的作用。现如今,企业与职业院校相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教师需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实现共赢。“双师型”教师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加工制造类专业领域为例,现有的“双师型”教师还存在着不适应产业变革中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对其提出的能力要求。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双师型”教师具有较深入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融入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流程的对接。(二)“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是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和产物。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校企双方协同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有利于提升“双师型”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学术与职业、文化与技术等方面的跨界协同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自己先熟知企业工作过程和掌握实践技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企业生产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从而培养出具备岗位胜任力和拥有技术能力的学生及应用技术的研发者。职业教育教师在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以便更新自身所执教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自身能力提升,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所要求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即能迎合当前行业企业应用技术服务需求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故“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产物,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三)“双师型”教师成长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必须以产教融合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的壁垒,重塑人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应当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与方法及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备专业方面的组装、调试、设备使用、维修或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发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产业是教学的源头,只有更加深入了解产业的现状,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需要深入产业一线,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产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因此,“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发展需要紧随产教融合,在产业最新发展格局中引领“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产教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由之路、职后发展的关键支撑、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通过产教融合信息平台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驾护航”[2];同时,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兴起,使得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培养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推动了“双师型”教师提质升级[3]。“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产业研发项目,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界对于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研发项目,而产教融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总之,“双师型”教师的诞生离不开产教融合的发展,产教融合的深化也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产教融合特征基于上述关于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内在关系的分析可知,“双师型”教师与产教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关键纽带。“双师型”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将产业新动态、新技术带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满足岗位真实需求的人才。“双师型”教师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与职业跨界中的“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双师型”教师在教育和职业跨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各种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某一专业领域;而作为职业形象代言人,他们又将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前景、行业现状等内容清晰呈现,从而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清晰的认识。“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领域独创的概念,彰显着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他们与普通教育教师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其指向或关联着某种“职业”。当然,这个“职业”不是指教师职业,而是指“双师型”教师所承载或面向的某一职业,比如会计、汽车维修、机械设计等职业。“双师型”教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关涉某一职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在职业“视界”中,“双师型”教师作为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向社会和职业教育领域宣讲和传播某一职业。首先,“双师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特定的职业人。根源于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目的,“双师型”教师除了是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之外,还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比如,医学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具备医生的职业背景。进一步说,“双师型”教师是教授职业的工作者。之所以强调“双师型”教师是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教育工作者,是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超越。以往的职业教育教师只教给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脫离了特定的职业情境,所以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并不完全会、也难以得到有效应用,最终导致其缺乏综合职业能力。只有教给学生与真实职业工作密切结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工作素质。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特定职业素养培养,需要强化“双师型”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通过企业实践让“双师型”教师了解职业工作岗位的状况。其次,“双师型”教师具备与自己专业匹配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具有特定职业工作背景的教育者,他们应具有相应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主要是对职业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在职业工作中所持的取向。这实质上指向职业人的灵魂和精神层面。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首先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比如,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需具备基本的专业护理知识、较好的护理技能外,还应认识到其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的职业,即需有一种“南丁格尔精神”,没有“南丁格尔精神”的护士不算是合格的护士。那么,培养护士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就应具备如南丁格尔那样的职业价值观。再次,“双师型”教师具备与自己专业匹配的职业行为。这实质上是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教给学生在实际职业中的具体行为实践,教会学生从事自己的职业工作。这需要教师不仅能够胜任与自己专业匹配的某一特定职业,而且在自己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能够引入职业工作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标准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为开展符合职业规律的职业教育提供指导。众所周知,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活动是与职业分不开的,没有职业的成分,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不能成为职业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双师型”教师要能够依据职业标准、职业工作属性,合理开发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确定与职业能力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与职业工作对接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活动等。总之,“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育场域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也是职业场域中的职业形象代言人。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准职业工作者,他们通过在职业院校中的学习来认识和掌握职业的内在特质,主要依赖并依靠广大的“双师型”教师。所以,在教育与职业交融的“视界”中,“双师型”教师以职业形象的代言人角色,服务于学生走进职业、成为职业人。(二)教育与技术跨界中的“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双师型”教师穿梭于教育世界与技术世界之间,逐渐融入新的社会形态,扮演着多重角色,推动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他们教授某种技术,服务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发展,承担着社会中技术技能积累的使命。技术属性是“双师型”教师的根本属性之一,始终围绕“技术”这一属性是“双师型”教师工作范畴中的重要逻辑。如果没有技术这一属性,可能只能是一般教师,而不是“双师型”教师,因此“技术服务能力应成为衡量是否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4]。在教育与技术复合的“视界”中,“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是以技术传递来沟通教育场域与工作领域的中介力量。首先,“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在于技术技能的积累和传递。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授和学习技术、内化技能的活动,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教育内容的技术性。实际上,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育者不仅是单纯地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而且要重在教授学生职业技术。正是基于教授技术、内化技能这一价值维度,原有只会教学术理论知识的教师并不适合职业教育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双师型”教师的提出在其能够教给学生技术技能、技术知识的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国家技术技能发展战略依靠“双师型”教师去传递和积累。“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技术的文化传承,乃是人类生存模式的要素,而且为一切人类社会所实践”[5],显然,“双师型”教师承担着技术技能强国的“中国梦”这一使命。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是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和传播的大使,他们不仅是一般的教育者角色,而且代表和象征着国家的技术技能发展水平。其次,技术技能素质是“双师型”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根本标志。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学术教育的特殊教育类型,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教师是一种学术知识的化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被看得很重,因而往往忽视了其自身的技术技能素质。当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传递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意义上知识化身的教师并不能适应技术技能传授的需求时,于是便需要强调实践技能的价值。这也就是“双师型”教师产生与存在的立足点。再次,“双师型”教师主要向职业院校学生教授技术知识。技术知识的意会属性呼唤这种“双师型”教师。莱顿认为,“技术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或制造东西的知识,反之,基础科学具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6]。技术知识具有意会性,它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统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文字、课本等载体而存在,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对其进行传递;而技术知识则不然,技术知识是不可言说的,是存在于“做”的过程中的。那么,技术知识的传递就需要通过示范和行为指导,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渗透,最终达成教授目的。“技術知识的这种意会性,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设计共同体的特定‘意会背景,或者说,形成了根植于共同体内并影响其成员的‘前理解。这类知识的传播与接受主要通过‘面对面、人对人的方式而实现。从年轻设计人员到高级设计者,根本而言,是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的”[7]。技术知识的情境性意味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长离不开具体的真实生产情境,也意味着“双师型”教师的技术技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也离不开企业生产的实际经历。“双师型”教师是一种与具体生产实践过程密切结合的教育者。“双师型”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素质不是架空的,而是落地的,能够将实际工作情境下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总之,“双师型”教师是一种让技术生产与技术教育走向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这是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和技术技能积累需要的产物。首先,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水平日益提高,技术的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加工过程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当我们在职业院校教授某种技术、教授某种生产实践能力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其次,人类社会技术技能积累的迫切性越来越重,需要在技术生产过程中及时而有效地将技术工艺传播传递下去,这就呼唤有专门的教育力量传递技术技能。其实,这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力量和技术生产的力量在走向融合。在职业院校教师身上,就体现出了技术生产与技术教育的融合,这就是“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等兼备形态的“双师型”教师。(三)教育与产业跨界中的“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走向产教融合境界的产物,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衔接的重要载体,是产教融合型教师的代名词。“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与产业跨界的桥梁,致力于把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相融合。他们不仅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也深入到产业之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向产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双师型”教师能够同时深度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产业规律。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作为职业院校教师,他们必须全面熟悉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及规律。相较于职业院校其他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或生产服务一线岗位的实践经验,他们对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及职业岗位变动有深入理解,对企业运行模式、生产流程或技术工艺有丰富的认识,深知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具有显著优势,企业工作经历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他们能精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贴近企业对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基于教育的前瞻性,科学设定专业,制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双师型”教师对岗位能力要求有深入了解,从而能设定更清晰的目标;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双师型”教师可将教育教学规律和产业技术规律有机融合,打造符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确保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避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学校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更符合实际职业需求。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参与不仅可以弥补企业技术师傅教育教学能力薄弱的缺憾,还可以避免“学院派”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因为“双师型”教师既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又熟悉产业技术规律,他们是能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形成实用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者。“双师型”教师要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服务,需要将最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传导给企业,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他们在学校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创新产品,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基于此,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专项技术研究为主线,对当前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促使研究成果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产业应用。这样的合作模式既能够加快企业技术研发的速度,也有助于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沿动态,紧跟科技发展的脉搏,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持续的跟踪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共同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攻关,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服务。“双师型”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总之,“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与职业跨界的桥梁,能促进教育与职业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机会,促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三、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如前所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具有产教融合特征,这一特征实质上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导向。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观念层面、制度层面、环境层面和行为层面,其培养路径具体如下。(一)观念上: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跨界复合是产教融合的特征之一,产教融合引领下的“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复合素质的人才。复合性素质是指一个人具备多种能力或素质的综合表现。“‘双师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人才,其素质结构表现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发、知识与技能、教育与专业等方面的统一”[8]。“双师型”教师走向产教融合,首先需要在观念上确立牢固的认识,即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品质。在产教融合导向下,随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产业、行业、企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应用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也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双师型”教师在具备学科教学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这要求“双师型”教师在不同教育场景中具备灵活切换角色的能力。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技术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提高。那么,究竟如何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呢?首先,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本人,要明晰我国颁布的对“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标准要求,牢固树立“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观念,以“双师型”教师标准时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师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作为学校管理层,应洞悉“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双师型”教师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意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平台,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双方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学校、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缺一不可,只有三方从观念上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才能做到三方联动,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二)制度上: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通知,并制定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首次从国家层面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基本标准已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注重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绩,同时强调“双师型”教师要熟悉行业企业情况,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可以说,已有标准关注到了“双师型”教师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之间的跨界。那么在产教融合导向下,还可以将制度进一步上升到教育与产业之间跨界性标准的优化这一境地。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首先要深入了解“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职业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应该更加强调跨界性和实践性,既要考察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水平,也要考察教师在行业和企业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正如学界所主张,“‘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活动不应该被简单定义为‘单一技术技能的传授者,而是在‘教育者‘生产者‘服务者‘研发者等多种工作角色下,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担当技术知识输出者、技术技能训练者和技术文化传播者的使命”[9]。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双师型”教师是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两大平台上自我成长起来的。尽管国家已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但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尚未构建起明确的培育体系。那么,在制度上,可以分为两步走。首先,细化“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严格的考核方式和考核等级。在考核方式上,应充分考虑跨界性,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真实反映“双师型”教师素质。其次,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并将其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对接,由此可形成自我培养与制度培养两大培养路径。(三)环境上: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雙师型”教师既具备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能力,也拥有把握最新职业发展动态的实践能力。这种复合素质仅仅通过院校书本中的学习是难以形成的,需要借助于相关的企业实践平台。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来看,可能需要先理论后实践,也可能需要先实践再理论,或者理论实践同步进行的过程。总体而言,“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双场域交互联动的复杂过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这两个平台的建设有助于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氛围。比如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能够聚焦行业和企业,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能够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机制,助力“双师型”教师在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教学工作与技术研发、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等之间的双场域联动,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能够在教育行业发挥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培养过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