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课件_第1页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课件_第2页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课件_第3页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课件_第4页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二-正确使用成语

A解析:本题从不合语境、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这里使用正确。B.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此处使用不合语境。C.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物品。在此用错对象。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能形容“小说”。此处望文生义。D解析:A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本选项的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用词不当。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B解析:本题从褒贬失当、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B项“其间”,指某一段时间。“期间”,指(某段)时期里面。“其间”可以单用,而“期间”前面要加修饰成分,如“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所以这里用“其间”正确。C项“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也说“如沐春风”。这里属望文生义。D项“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鼎足,鼎的腿,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而前面说的是两个公司,用在句中不合语境。D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使用恰当。C解析: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B项“闲言碎语”,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C项“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D项“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指人不指物。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重复赘余、自相矛盾、搭配不当、谦敬错位、不合语境、形近义近混用、两义成语顾此失彼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高考中的常考易错点。一、把握成语含义,勿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如果不仔细辨析,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望文生义的问题。①“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处误认为“进入普通百姓家”。②“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误以为是“化解了,解决了”。③“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误将“捐”理解为“捐献”。④“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偱序渐进,由浅入深。误认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二、弄清成语适用对象,勿张冠李戴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果能记准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错误。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①“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适用对象是人,不能是“斗笠”。②“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多用于男子。③“青云直上”,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用于人,不用于“物价”。④“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不能用在“语言”上。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理解造成的。请你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①巧夺天工(人工作品)

②炙手可热(人)③振聋发聩(言论)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⑥汗牛充栋(书籍)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⑨络绎不绝(人和车马)⑩济济一堂(人才)⑪相敬如宾(夫妻)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⑬崭露头角(青少年)⑭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三、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勿褒贬误用成语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褒扬色彩,用于正面、积极的人或物,如“无微不至”“昂首阔步”“无与伦比”等;第二类,具有贬抑、批评的色彩,用于反面、消极的人或物,如“蠢蠢欲动”“处心积虑”等;第三类,没有明显褒扬、贬抑的色彩,使用范围较宽,如“千军万马”“背水一战”等。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褒贬误用。 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褒贬误用的问题。①“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②“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贬义词。③“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记准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①始作俑者(贬)

②胸无城府(褒)③无所不为(贬)④弹冠相庆(贬)⑤倾巢而出(贬)⑥官样文章(贬)⑦不可思议(中)⑧锒铛入狱(中)⑨半斤八两(贬)⑩蔚然成风(褒)⑪叹为观止(褒)⑫每况愈下(贬)⑬凤毛麟角(褒)⑭无微不至(褒)四、把握成语的适用性,勿不合语境易不合语境的成语的判定:成语的使用都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和句子相适合。辨析成语和运用成语,一定要通读句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语境。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不合语境的问题。①“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语境没有该不该做的问题。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里已经“做足了文章”。③“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这里没说危险或不顺利的情况。④“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瞬息即逝”如何能“再次燃起……激情”,不合语境。不合语境是对成语的适用语言环境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辨别下列成语的适用语境。谈笑自若甘之如饴设身处地

感同身受额手称庆

安步当车五、把握成语的语法规则,勿搭配不当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思路导引:这一组存在语法上的搭配问题。①“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不能与“质量”搭配。②“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是动词短语而不是形容词短语,不作定语。③“毋庸置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一般用作谓语,不作状语。④“司空见惯”,不接宾语。(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六、把握成语的谦敬,勿滥用错位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谦敬错位。如“耳提面命”只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思路导引:这一组存在谦敬错位的问题。①“敝帚自珍”,用于指自己的东西,谦辞,不能指朋友的东西。②“姑妄言之”,谦辞,不能用在他人身上。③“绵薄之力”,谦辞,微不足道的力量。下面的成语,你能准确说出是谦辞还是敬辞吗?鼎力相助不吝赐教不情之请敬谢不敏蓬荜生辉高朋满座虚左以待忝列门墙洗耳恭听虚怀若谷抛砖引玉一得之愚七、把握成语与句子的适配性,勿重复赘余有时,由于不明白成语真正的含义,其已含的意思在句中又进行了部分阐述,从而造成了重复错误。还有一些熟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会造成熟语的意义与其他部分的语意自相矛盾的情况。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重复赘余的问题。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前面“从根本上”重复。②“贻笑大方”,指让内行笑话,本身含有被动的意思。与前面的“被人”重复。③“接踵而至”,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与“一个又一个”重复。下面的短语中有重复赘余的现象吗?浑身体无完肤恍然大悟地明白无数莘莘学子忍俊不禁地笑了津津乐道地说背地里阳奉阴违灾民哀鸿遍野小小的弹丸之地各种形形色色一览无余地看到多次三令五申显得相形见绌八、记准多义成语,勿顾此失彼有些成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有些成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含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判成语。对这些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思路导引:这组词语都有两个含义,使用全部正确。①“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②“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③“想入非非”,既可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还可指胡思乱想。④“顺理成章”,既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下面的成语常见,你知道它们各有几个含义吗?惊天动地苦心孤诣暗送秋波难兄难弟海阔天空捉襟见肘按兵不动难分难解九、辨析形近成语,勿因形近、义近而混用某些成语字形上比较相像或者意义比较接近,使用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错误。这就要求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思路导引:这一组都存在形近、义近误用的问题。①“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应为“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②“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应用“耳目一新”。③“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应为“不负众望”。④“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的事情。安全事故是偶发事件,可改为“不期而遇”。下面的成语存在形近、义近的现象,你能准确辨析吗?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刊之论—不易之论无可厚非—无可非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侧目而视—刮目而视惨绝人寰—惨无人道鱼龙混杂—鱼目混珠不绝如缕—络绎不绝一、抓关键词,避免“望文生义”避免望文生义,可以采用抓成语中的关键词法。例如:屡试不爽——爽——差错,不是“爽快”;不刊之论——刊——修改,不是“发表”;差强人意——差——勉强,不是“不符合”;不足为训——训——法则,不是“训斥”;久假不归——假——借用,不是“请假”;不名一文——名——占有,不是“值”。等等。这些关键词大都使用来自于古汉语中的意思,不能轻率地用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可以有效避免望文生义。C解析:A项“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B项“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C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D项“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A解析:A项“返璞归真”,去掉外表的修饰,还以本来的面目。B项“雪泥鸿爪”,往事遗留下的痕迹。C项“铩羽而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