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松榆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构成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内容。B.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B.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尤其到清代对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经济都作出了很大贡献。C.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D.江南文化漫透着洒脱和空灵,这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有关,也是留给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B.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也促使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们在先锋实验性写作大多已偃旗息鼓的今日,创作势头不减。C.当代江南优秀的先锋文学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D.一些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参考答案:1.C
2.C
3.A【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选项B,张冠李戴,“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选项D,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故本题答案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文本内容和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范围扩大。原文:是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A,“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于文无据。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攀高亲蒋平“新来的唐市长是江村当年的放牛娃啊!”虽然是小道消息,但在大学生都没出过一个的小江村,不亚于发生了一场七级地震。最先从电视里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村里的鳏夫铁葫芦:“就是三十年前,咱们村里的二愣呀。当年,他爸妈过世,无依无靠的,出去乞讨前,还从我摊担里拿过两块灶糖呢!”“你那么肯定他就是二愣?没准弄错了吧。”“千真万确,二愣那模样,化成灰我也认得!”不光是铁葫芦,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跟着作了证实。小江村出了个市长!消息不径而走,不光是村里,对乡里和县里而言,也算得上是一个特大喜讯了。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大伙无论如何也喜不起来了:据内线考证,唐市长档案里的籍贯可不是小江村。就有人对铁葫芦的记忆表示怀疑,铁葫芦这边呢,则以脑袋担保,并声称可以带领大伙前去市里朝见,当面攀上这个高亲。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唐市长眼下正率团去香港招商,只能等他回来了。在等的这段时间,铁葫芦成了县、乡各级领导关照的重点,每日里迎来送往,觥筹交错,村里甚至有人张罗着要将最漂亮的寡妇介绍给他续房了。铁葫芦就这样完成了身份的巨变。举起酒杯的时候,似乎自己就成了市长的代言人,只消他开口表达,唐市长就会乖乖地在县、乡的联合报告上签字,一大笔扶助资金立马手到擒来。一个星期后,唐市长终于回来了。县长、乡长这边也准备停当,一帮人浩浩荡荡杀到市政府,把值班的保安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来上访闹事的。后一听说是唐市长的家乡人到了,态度马上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唐市长这边呢,见到这一大帮“家乡人”,连连摇头:“你们可能是弄错了,我不是小江村的,也不是那个什么二愣,我父母还健在呢!”面对满口酒气,大讲灶糖往事的铁葫芦,唐市长更是一脸莫名其妙:“您老人家可能是认错人了,我小时候闹牙疼,家里从来不让我吃糖的!”唐市长不认帐,县长和乡长精心准备的要钱报告便没有递上去的必要了。碰了一鼻子灰,走出市政府大门,县乡二长的脸色都很难看。只有铁葫芦一脸的不在乎:“他妈的,真是一年土,两年洋,三年四年不认爹和娘啊。当个市长有什么了不起,退了休,还不如咱平民老百姓呢!”返回县城的时候,司机顺路叫上了在市里做生意的小姨子,小车坐不下了。乡长就一脸歉意地对铁葫芦说:“老叔,对不住了,小车没座位了,你是不是自个想点办法……”话音未落,铁葫芦登时眉毛倒竖:“我才坐不惯你们的车呢。告诉你们,唐市长是二愣绝对没错,刚才是见你们人多,不好意思说。等着瞧吧,我马上让他用小车送我,比你们还先到家……”大伙都没说话,心头的闷气积得比铁葫芦还重。最后是县长开了口:“无凭无据的,咱们这一堆大活人,凭啥被一个疯子玩得团团转呢?”乡长胀红了脸:“这老儿,以前不疯的,没人说过他疯啊。我当初的想法,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他说的是实话,岂不令我们措手不及!”“什么事实!纯粹是一个疯子!”县长说。“疯子!”一车人都随声附和。乡长不吱声了。不过,铁葫芦回到村里后像是真的疯了。每日里有人见他喝得醉醺醺的,然后站在村口的大樟树下恨恨连声,不过骂的对象不是乡长,也不是县长,而是唐市长:“他妈的,臭小子才当了几天官,就六亲不认了,我那两块灶糖真是送给狗吃了!”(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去攀高亲,这说明当今社会上仍存在着市侩习气。B.铁葫芦因当年给过二愣两块灶糖,得到县乡领导和村人礼待,在众人热捧中不免飘飘然起来,这表明他是个盲目自信且有政治野心的人。C.家乡官民轰轰烈烈地去找唐市长,却遭遇市长不认乡亲,于是寻求扶助资金的愿望只能落空,情节的前后逆转增强了小说的幽默讽刺性。D.小说运用语言、行为、神态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如乡长借口拒绝铁葫芦乘车时所说的一番话,就表现了乡长虚伪势利。5.小说以“攀高亲”为标题,有嚼些作用?请简要说明。6.小说以铁葫芦回村后好像是“真疯了”结尾,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B
5.①提示着小说的主要情节;②揭示了小说的线索,使认出高亲、攀高亲、攀亲不成等情节更加集中严整;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讽刺了攀附权贵的市侩习气;④突出人物攀附权贵的市侩心理。
6.①表现铁葫芦愤怒迷惘的心情,凸显人物性格;②情节再起波澜,增强小说的可读性;③激发读者深思,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情节和内容,其中B项,错在“有政治野心”,应该是表现他“虚荣心强”。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以‘攀高亲’为标题的作用”,注意从情节、内容、人物、主旨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的角度看,“攀高亲”提示着小说的主要情节,揭示了小说的线索,使认出高亲、攀高亲、攀亲不成等情节更加集中严整;从人物性格的角度看突出人物攀附权贵的市侩心理;从主旨的角度看,讽刺了攀附权贵的市侩习气,凸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注意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结构,要求回答“小说以铁葫芦回村后好像是‘真疯了’结尾的艺术效果”,注意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从人物的角度看,这样结尾表现铁葫芦愤怒迷惘的心情,凸显人物性格;从情节的角度看,使情节再起波澜,增强小说的可读性;从艺术效果看激发读者深思,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参考答案:7.A
8.C
9.①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②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③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④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正确,扩大范围,原文“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C项,“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虽是意愿,但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D项,“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故选A。【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启示,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谈自己的启示。【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
优良
B.竹肉相发
歌喉C.茶铛旋煮
不久
D.轿夫擎燎
火炬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五类看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C.簇拥而去
鲤趋而过庭
D.笑啼杂之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19.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4分)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3分)
参考答案:16、A(优:优伶,戏曲演员。)(3分)17、C(A.介词,第一个“按照,根据”,第二个“来,用来”,表示目的的连词;B.第一个代词“他”,代第五类人,第二个句中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第一、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D.第一个代词;第二个解释为“的”或不译,助词。)(3分)18、B(错在“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一则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后,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勾画一幅人情世态,是怀有国破家亡的感伤的;二则亦表现了作者超然于市俗的散淡之趣。)(3分)19、此时月如镜新/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20、译文:①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注意“逃嚣”“而”“作意”“之”的翻译)
②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注意“怖”“列”的翻译及倒装句式)【参考译文】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的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追亡逐北()(2)却匈奴七百余里()(3)约从离衡()(4)序八州而朝同列()(5)外连衡而斗诸侯()(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会盟而谋弱秦()(8)以愚黔首()(9)履至尊而制六合()(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12)天下云集响应()(13)赢粮而景从()(14)内立法度()(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参考答案:(1)亡,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1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12)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3)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况钟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注】①蠲(juān):免除
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奇:奇怪B.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暗:昏暗,糊涂。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劝:劝勉,鼓励。D.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起:出身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当官缜密严整的一组是(3分)①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②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⑥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况钟免除苛捐杂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对朝廷不利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B.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对况钟有恩。这时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思忠属下作事。C.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况中,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D、况中开始处理事务时,围立的群吏在四周请他写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3分)
(2)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2分)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4分)
参考答案:9.A(奇,以……为奇。)10.D(①树正气⑤感恩⑥刚正)11.D(A,事情不利于百姓的,上奏朝廷;B,是让思忠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C,诋毁的是邹亮。)12.(1)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贱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斥,1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大意1分)(2)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植,1分;良善,活用1分;大意1分)(3)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比不上他。(莫,1分;及,1分;大意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参考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参考答案: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答题时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错误,可以针对此具有一个特例反驳,如“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②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别开生面的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③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④《康熙秘史》已经在三大卫星频道播出多日了,夏雨饰演的康熙也大热银屏,影帝演皇帝入木三分,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⑤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不足挂齿。”⑥对于明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⑤⑥
C.③④⑥参考答案:C【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例如题中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例如题中④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用错对象。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鸟集读后感范文
- 招生实践报告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5篇
- 关于美德演讲稿范文800字(32篇)
- 暑假护士见习报告(3篇)
- 浙江省丽水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市政道路路基土方、石方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云南小学地方课程二年级上册动物王国教学设计
- 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ppt
-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电子版下载
- 论文评审意见范文(通用7篇)
-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
- 2011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 学校校园欺凌师生访谈记录表六篇
- 基因测试题样本
-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库(含答案)
- 电气安全管理程序
- 全国教育期刊杂志社网址投稿邮箱电话地址一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