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策略TOC\o"1-2"\h\u28344第一章物流配送网络概述 3219231.1物流配送网络定义 3240161.2物流配送网络结构 393301.3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现状 412607第二章物流配送网络优化需求分析 4118242.1物流配送网络存在的问题 4156182.1.1配送效率低下 4288072.1.2成本控制不力 490212.1.3服务质量不稳定 571042.2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目标 5222602.2.1提高配送效率 5294522.2.2降低物流成本 5168532.2.3提升服务质量 519792.3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原则 533202.3.1系统性原则 5285112.3.2经济性原则 5197172.3.3可持续性原则 5214962.3.4客户导向原则 65150第三章物流配送网络节点优化 6303663.1节点选址优化 6165073.1.1选址原则与因素分析 6164423.1.2选址方法与步骤 6216703.2节点规模优化 664833.2.1节点规模确定原则 6201383.2.2节点规模优化方法 7186833.3节点功能优化 7239953.3.1功能分类与特点 7236393.3.2功能优化策略 74638第四章物流配送网络路径优化 7254484.1路径规划方法 8167344.2路径优化算法 8299364.3路径优化策略 826892第五章物流配送网络运输方式优化 9150205.1运输方式选择 9278085.1.1运输方式分类 941575.1.2运输方式选择原则 9120785.1.3运输方式选择方法 9211055.2运输资源配置 9205005.2.1运输资源配置原则 10107085.2.2运输资源配置方法 10188935.3运输成本控制 10129645.3.1运输成本构成 10277805.3.2运输成本控制原则 10137375.3.3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1014880第六章物流配送网络库存优化 101216.1库存管理策略 1161156.1.1库存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1184986.1.2库存管理策略分类 11104166.1.3库存管理策略选择 1137156.2库存控制方法 11286166.2.1ABC分类法 1197086.2.2经济订货批量(EOQ) 11325346.2.3安全库存 1193526.3库存优化目标 12302896.3.1库存周转率 12316916.3.2库存成本 12305426.3.3库存服务水平 12111656.3.4库存波动幅度 12312606.3.5库存响应速度 1227791第七章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优化 12232497.1信息系统架构优化 12248057.1.1引言 12140927.1.2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12109137.1.3优化策略 1282447.2信息资源共享 13305167.2.1引言 1343457.2.2资源共享机制 13218987.2.3优化策略 13183467.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344807.3.1引言 13297797.3.2安全风险分析 13266337.3.3优化策略 1324777第八章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优化 14167868.1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4107608.1.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4195548.1.2评价指标选取 1475698.1.3评价方法与权重分配 14243218.2服务水平优化 1488728.2.1优化策略制定 1428088.2.2优化方案实施与监控 1558028.3客户满意度提升 15190418.3.1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反馈 15319448.3.2客户满意度提升措施 15182068.3.3持续改进与优化 159453第九章物流配送网络风险管理 15288569.1风险识别 15191089.1.1引言 15322999.1.2物流配送网络风险类型 15297349.1.3风险识别方法 1690099.2风险评估 16233049.2.1引言 16155649.2.2风险评估方法 16130809.2.3风险评估步骤 1659099.3风险应对策略 1624169.3.1引言 16160319.3.2风险应对策略类型 1712189.3.3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 178694第十章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实施与评价 172289410.1优化方案设计 171126110.1.1物流配送网络现状分析 17585710.1.2优化目标与原则 17158210.1.3优化方案制定 172490810.2优化实施步骤 172715910.2.1制定实施计划 1743810.2.2优化方案的实施 182548010.2.3监控与调整 181841810.3优化效果评价 181261210.3.1评价方法与指标 182176910.3.2评价结果分析 18825210.3.3持续改进建议 18第一章物流配送网络概述1.1物流配送网络定义物流配送网络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涵盖了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物流设施、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及时、准确、安全的需求。1.2物流配送网络结构物流配送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物流配送网络的基础,包括仓库、配送中心、中转站等,它们承担着商品的储存、分拣、装卸、配送等功能。(2)运输线路:运输线路是连接物流节点的通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配送网络的骨架。(3)物流设施:物流设施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输工具、装卸设备、仓储设备等,它们为物流配送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监控系统、物流优化算法等,它们为物流配送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1.3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现状我国物流配送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配送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物流配送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2)物流配送技术不断创新:物流配送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物流配送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物流配送市场日益成熟:我国物流配送市场逐渐形成了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中小型企业共同竞争的格局,市场细分趋势明显。(4)物流配送效率不断提高:在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物流配送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物流成本逐年降低。(5)物流配送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电商、新零售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物流配送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6)物流配送政策环境日益优化:高度重视物流配送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物流配送网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章物流配送网络优化需求分析2.1物流配送网络存在的问题2.1.1配送效率低下当前物流配送网络中,配送效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配送路径不合理,导致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增加;货物装卸效率不高,影响了整体配送速度;配送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1.2成本控制不力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成本高,主要原因是配送路径不合理和运输工具选择不当;人力成本高,由于配送效率低下,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库存成本高,库存管理不善,导致库存积压和损失。2.1.3服务质量不稳定物流配送网络的服务质量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配送时间不稳定,无法满足客户对配送速度的要求;配送准确性低,导致客户投诉和退货率上升;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客户满意度。2.2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目标2.2.1提高配送效率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旨在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配送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具体目标包括:优化配送路径,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升级配送设备,提高配送速度。2.2.2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2.2.3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对配送速度、准确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具体目标包括:保证配送时间稳定,提高配送准确性;完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2.3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原则2.3.1系统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将整个配送过程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上考虑配送网络的布局、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2.3.2经济性原则在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实现物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3.3可持续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物流配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3.4客户导向原则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对配送速度、准确性和售后服务的期望。第三章物流配送网络节点优化3.1节点选址优化3.1.1选址原则与因素分析在物流配送网络中,节点选址是影响整个网络效率的关键因素。节点选址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成本最低、服务范围最大化。以下对选址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于物流配送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应优先考虑位于交通要道、便于集散货物的区域。(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和时效,应选择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3)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节点布局,保证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送达目的地。(4)政策法规:充分考虑政策法规对物流配送网络的影响,保证选址符合相关政策要求。3.1.2选址方法与步骤节点选址优化可采取以下方法与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区的地理、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数据。(2)建立模型:根据数据,构建选址模型,确定选址原则和因素权重。(3)方案评估:对比不同选址方案,评估其优缺点。(4)方案筛选: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选址方案。3.2节点规模优化3.2.1节点规模确定原则节点规模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需求:节点规模应满足市场需求,保证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配送。(2)成本控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节点规模,以降低成本。(3)灵活性:节点规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3.2.2节点规模优化方法节点规模优化可采取以下方法:(1)需求预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市场需求,为节点规模优化提供依据。(2)规模划分:根据需求预测,将节点分为不同规模等级。(3)成本分析:分析不同规模节点的成本,为优化提供参考。(4)优化方案:结合需求预测和成本分析,确定最优节点规模。3.3节点功能优化3.3.1功能分类与特点物流配送网络节点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仓储功能:负责货物的存储、保管、装卸等。(2)运输功能:负责货物的运输、配送等。(3)加工功能:负责对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包装等。(4)信息服务功能:负责收集、处理、传递物流信息。(5)管理协调功能:负责对整个物流配送网络进行管理、协调。3.3.2功能优化策略针对不同功能的节点,以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1)仓储功能优化:通过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仓储布局等方式,降低仓储成本。(2)运输功能优化: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等方式,降低运输成本。(3)加工功能优化:通过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等方式,提高节点附加值。(4)信息服务功能优化:通过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等方式,提升节点信息化水平。(5)管理协调功能优化:通过加强节点管理、优化协调机制等方式,提高节点运营效率。第四章物流配送网络路径优化4.1路径规划方法在物流配送网络中,路径规划是一项关键任务。合理的路径规划能够有效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路径规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是一种基于经验或启发规则进行路径规划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无法获得全局最优解。(2)精确算法:精确算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解的算法。常见的精确算法有分支限界法、动态规划法等。(3)元启发式算法:元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规则和精确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这类算法在求解复杂问题时具有较好的功能。4.2路径优化算法路径优化算法是在路径规划方法的基础上,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以实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以下几种常见的路径优化算法:(1)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求解最短路径的算法。它适用于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在物流配送网络中,从某个配送中心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2)Floyd算法:Floyd算法是一种求解所有节点对最短路径的算法。它适用于求解物流配送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在物流配送网络路径优化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如最小化配送成本和最大化配送效率。4.3路径优化策略为了实现物流配送网络路径的优化,以下几种策略:(1)聚类策略:将配送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进行单独的路径规划。这种策略可以降低路径规划的复杂度,提高求解速度。(2)时间窗策略:在路径规划过程中,考虑配送时间窗约束,合理安排配送顺序。这种策略可以减少配送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配送效率。(3)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和配送需求,动态调整配送路径。这种策略可以应对配送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保证配送任务的顺利进行。(4)多目标优化策略: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同时考虑多个优化目标,如最小化配送成本、最大化配送效率等。这种策略可以平衡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体优化。(5)协同优化策略:将物流配送网络中的各个配送中心、配送车辆和配送人员协同起来,共同优化配送路径。这种策略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配送效果。第五章物流配送网络运输方式优化5.1运输方式选择5.1.1运输方式分类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根据运输工具和运输路径的不同,运输方式主要可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各类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5.1.2运输方式选择原则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2)时效性原则:根据货物的紧急程度,选择运输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3)安全性原则: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运输方式。(4)环保性原则: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型运输方式。5.1.3运输方式选择方法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和效益,选择综合效益最高的运输方式。(2)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选择最优运输方式。(3)灰色关联度法: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关联度,选择与实际需求最接近的运输方式。5.2运输资源配置5.2.1运输资源配置原则运输资源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配置原则: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性和需求,合理配置运输资源。(2)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资源配置。(3)协同优化原则: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实现整体运输网络的优化。5.2.2运输资源配置方法运输资源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线性规划法: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优化运输资源配置。(2)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过程,实现运输资源配置的优化。(3)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模拟固体退火过程,寻找最优运输资源配置方案。5.3运输成本控制5.3.1运输成本构成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用、货物损耗、运输时间成本等。合理控制运输成本对于提高物流配送网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5.3.2运输成本控制原则运输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控制原则:从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资源配置等方面,源头控制运输成本。(2)全过程控制原则: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运输成本控制策略。5.3.3运输成本控制方法运输成本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本分析法:分析运输成本构成,找出成本过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2)目标成本法:设定运输成本控制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目标成本。(3)成本优化法:通过优化运输方式、运输资源配置等方面,降低运输成本。第六章物流配送网络库存优化6.1库存管理策略6.1.1库存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配送网络中,对存储、调配、补充和消耗库存物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保证物流配送的顺畅,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库存管理在物流配送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6.1.2库存管理策略分类(1)定期检查策略:根据固定周期对库存进行检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货。(2)连续检查策略:实时监控库存水平,当库存降至预设阈值时进行补货。(3)混合策略:将定期检查与连续检查相结合,兼顾库存稳定性和响应速度。6.1.3库存管理策略选择在选择库存管理策略时,企业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产品类型及特性:不同产品对库存管理策略的要求不同,如易损易腐产品需采用连续检查策略。(2)市场需求波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应采用定期检查策略以稳定库存。(3)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稳定性较高的产品,可采用连续检查策略以降低库存成本。6.2库存控制方法6.2.1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一种基于产品价值、需求量和重要性进行分类的方法。将产品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6.2.2经济订货批量(EOQ)经济订货批量是指在一定的库存管理策略下,使库存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EOQ方法适用于需求稳定、库存成本较高的产品。6.2.3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指在正常需求波动情况下,为防止缺货而设置的额外库存。确定安全库存的方法有:服务水平法、周期法和概率法等。6.3库存优化目标6.3.1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库存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库存的周转次数。提高库存周转率可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效益。6.3.2库存成本库存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等。降低库存成本是库存优化的核心目标之一。6.3.3库存服务水平库存服务水平是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提高库存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6.3.4库存波动幅度库存波动幅度是指库存水平的波动范围。降低库存波动幅度可以提高库存稳定性,减少库存风险。6.3.5库存响应速度库存响应速度是指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提高库存响应速度可以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七章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优化7.1信息系统架构优化7.1.1引言在物流配送网络中,信息系统的架构优化是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系统架构的优化策略。7.1.2系统架构设计原则(1)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便于管理和维护。(2)开放性:采用标准化、开放性的技术,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3)扩展性: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系统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4)安全性: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7.1.3优化策略(1)技术选型: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平台,降低系统风险。(2)系统集成:通过中间件技术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3)数据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和挖掘。(4)系统运维: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保证系统稳定运行。7.2信息资源共享7.2.1引言信息资源共享是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资源共享的策略。7.2.2资源共享机制(1)数据交换: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2)数据开放:开放系统接口,允许第三方系统访问和调用数据。(3)数据整合: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7.2.3优化策略(1)技术支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2)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便于数据交换和整合。(3)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性。(4)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信息资源共享。7.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7.3.1引言在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的一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策略。7.3.2安全风险分析(1)数据泄露:分析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点,如系统漏洞、内部人员泄露等。(2)网络攻击:分析可能遭受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3)隐私侵犯:分析可能导致隐私侵犯的因素,如数据滥用、非法访问等。7.3.3优化策略(1)技术防护:采用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3)法律法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4)员工培训: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降低内部泄露风险。通过对信息系统架构优化、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探讨,有助于提高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优化8.1服务质量评价体系8.1.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够全面反映物流配送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评价体系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评价体系应具备实用性,便于企业管理和决策。8.1.2评价指标选取在构建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1)运输服务质量:包括运输速度、准时率、运输成本等;(2)仓储服务质量:包括仓储设施、仓储管理、仓储成本等;(3)装卸服务质量:包括装卸效率、装卸成本、装卸安全等;(4)配送服务质量:包括配送速度、配送准时率、配送成本等;(5)客户满意度:包括客户反馈、客户满意度调查等。8.1.3评价方法与权重分配在确定评价方法时,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权重分配方面,可以根据各评价指标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合理分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8.2服务水平优化8.2.1优化策略制定针对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例如:(1)提高运输速度: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工具效率等手段;(2)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规模化运输、合理调配运输资源等手段;(3)提高仓储管理效率:通过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等手段;(4)提高配送准时率: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人员素质等手段。8.2.2优化方案实施与监控在实施优化方案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项指标的监控,保证优化效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策略,以实现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8.3客户满意度提升8.3.1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反馈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客户反馈的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依据。8.3.2客户满意度提升措施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制定以下提升措施:(1)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3)关注客户需求: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4)强化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客户问题。8.3.3持续改进与优化在客户满意度提升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客户需求变化,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通过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第九章物流配送网络风险管理9.1风险识别9.1.1引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网络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本节主要阐述物流配送网络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流程。9.1.2物流配送网络风险类型(1)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2)交通风险:如车辆故障、驾驶员失误等;(3)信息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4)供应链风险:如供应商违约、运输途中货物损失等;(5)法律法规风险:如政策变动、法规限制等;(6)市场风险:如市场竞争、需求波动等。9.1.3风险识别方法(1)专家调查法:通过请教行业专家,梳理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潜在风险;(2)故障树分析法:构建故障树,分析各节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影响;(3)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物流配送网络中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4)实证分析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物流配送网络中各类风险的分布特征。9.2风险评估9.2.1引言风险评估是对物流配送网络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旨在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本节主要介绍物流配送网络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9.2.2风险评估方法(1)可能性影响矩阵法:通过构建可能性影响矩阵,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2)敏感性分析法:分析各风险因素对物流配送网络的影响程度;(3)模型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4)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风险因素与物流配送网络损失之间的关联程度。9.2.3风险评估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明确物流配送网络中需要评估的风险;(2)收集数据:搜集与风险相关的各类数据;(3)建立评估模型:根据风险评估方法,构建评估模型;(4)计算评估结果:利用模型,计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5)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9.3风险应对策略9.3.1引言针对物流配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合作合同样本(两人)
- 临时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 人力资源劳动合同模板
- 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个人还款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出版物广告投放合同(三)
- B股发行与承销服务合同
- 专业合同范本:大型广告牌安装合同样本
- 业主与设计师装修合同
- 专业推广服务合作合同范本全新定制
- 损伤控制性手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课件
- 最新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通用版)
- 安全事故案例图片(76张)课件
-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 奢侈品管理概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文艺美学课件
- 中药炮制学教材
- 常见肿瘤AJCC分期手册第八版(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