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02,C0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B错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EOs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不变

B.与⑤相比,③中含有的蛋白质多

C.②中的G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在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0,不会引起③的pH变化

答案B

解析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

发生反应,血液的pH变化不大,A错误:②中的6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1层细胞膜,

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④的1层细胞膜,共穿过4层膜,C

错误;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D错误。

0

在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情况中与图中走势不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一一饮水量

B.T细胞浓度一一HIV浓度

C.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一一甲状腺激素浓度

D.胰岛素浓度一一血糖浓度

答案D

解析随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M流

A.若①为25℃条件,则②可能为0七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①一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在时间②中,血

流量减少,说明外界环境寒冷,则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

耗氧量增加,B正确;由于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在37七左右,则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

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在时间②内,代表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

液调节,D正确。

5.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miII)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

化,曲线为b,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由于水分和

无机盐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饮用大量清水后,导致血浆渗透压

下降,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错误。

6.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

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剧烈运动后,体温会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

剧烈运动后,由于有乳酸的产生,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I,但由于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

中和反应,因此乳酸含量又会减少,B正确;剧烈运动后,由于有乳酸的产生,会导致血浆中

的pll下降,但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

血浆渗透压会有所下降,但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

D.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调节某些腺体的分泌活动

答案C

解析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膜外钾离子浓度小于膜内,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所形成的,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动作电位是钠离子

顺浓度梯度内流所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卡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许多内分泌腺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神经元与内分

泌腺之间可形成突触,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调节这些腺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8.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答案C

解析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

正确;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参与体

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B

解析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五

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①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B错误;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决定了神

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兴奋可沿神经纤维传导,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而

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正确。

10.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

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

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m、

V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①f②f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

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③一④一⑤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

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葭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但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蝎毒会抑制Na一通道的打开,

故抑制Na卡内流,b处不能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11.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卡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一一神经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

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

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D错误;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

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B错误。

12.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如图为某健康

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1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ATP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B.人体内4点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6点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6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C

解析ATP是小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核糖,A错误;/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

因此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而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B错误;8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

糖维持平衡,C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13.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

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

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过程d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为抗体

答案B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错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

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B正确;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也有DNA,也可以发生

转录、翻译过程,C错误;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D错误。

14.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

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答案C

解析图1为静息状态,甲、乙两处的膜内钾离子浓度相等,A错误;图2中电流计微

电极均置于膜外,所测电压应为0mV,B错误;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两微电极处

先后发生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C正确;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刺激,②处阻断电流

通过,则仅右侧微电极处发生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15.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如图甲、乙分别表示

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质受体

雌性激素I>mRNA

(信号分子)1

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B.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

D.若图乙可以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

的靶细胞,B正确;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

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最后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蛋白质类

和多肽类的激素,不能进入细胞,只能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C错误;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

递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

16.细胞代谢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器官,①②代表

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过程③④为正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C

解析图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①②都通过血液运输,A错误;

过程③④为负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①②的分泌,B错误;下丘脑既参与神

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17.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户记忆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工:甲细胞71细胞-

感—乙细胞

抗原与物质

戊结合

正小细胞一+丙细胞:壁竺G丁血胞(物质)

裂解死亡

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答案B

解析图中甲细胞是T细胞,乙细胞是浆细胞,丙细胞是靶细胞,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

其中浆细胞和靶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错误;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

细胞免疫过程,A正确;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正确;物质戊是抗体,属于

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正确。

18.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I~~[血糖浓度升高1-----

,!1'

|结构,,||n激素分泌增加||in激素分泌增加]

C

'素分泌增加|-----~有美

关।

经—T血糖浓度F降|---->1结鼠I

A.H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I、H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in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图中的结构a还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无机盐平衡

答案C

解析据图可判断结构a为下丘脑,I激素为胰岛素,H激素为胰高血糖素,W激素为

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

糖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

19.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电/效应B细胞一抗体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④

I-------------------------J、记忆细胞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雕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⑤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⑤,因为过程③可迅速完成

答案B

解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但B细胞是在骨髓发育

成熟的,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A错误;过程①②表示吞噬细胞、T细胞对抗原的识

别作用,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表示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正确;该免疫过程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

短时间内发生反应⑤,原因是④过程可迅速发生,是二次免疫,D错误。

20.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B.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一般高于正常人体的

C.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有关

D.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A

解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A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

其血浆渗透压一般都高于正常人体,B正确;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时,可能导致体

内癌细胞大量增殖,C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第H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组织液|•血浆|

一组成

外迎养料

界才内环境上|细胞|

环:履化碳.'二辄化碳.

境代谢废物代谢废物

(1)写出图中方框1、2、3所表示的内容:

1,2,3。

(2)图中列出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康人的这三项指标的正常值如

何?

指标正常值(范围)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哪些

不利影响?

①若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则。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则。

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则。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如CO?和尿素排出体外则需分别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

答案(1)免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

指标正常值(范围)

渗透压约为770kPa(37℃时)

温度37℃左右

酸碱度pH为7.35-7.45

(3)①会使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②会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

③会引起抽搐,严重时可影响骨骼发育(4)消化循环细胞一组织液一循环系统一呼吸系

统一体外细胞一组织液一循环系统一泌尿系统f体外

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2)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是渗透压、温度、酸碱度,其正常值分别为约

770kPa(37℃时)、37℃左右、7.35〜7.45。

(3)①若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分,则会使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②若人体长

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则会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

则会引起抽搐,严重时还会影响骨骼发育。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首先进入

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22.(12分)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

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该物质通过—_方式进入突

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请在图中虚线框中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

分布情况。

(4)据图可知,BDNF具有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

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

的含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

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

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

答案(1)神经递质胞吐(2)表达(转录和翻译)

+++++

d

+++++

(3)见右图(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5)(新)突触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

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

(1

+++++

(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如图:

(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

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含量减少。

(5)根据突触蛋白c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

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23.(12分)图甲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某些信息

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卜・丘脑-骨骼肌懒栗

tb

促进人体~~L—।IB/KW

发育、细胞一甲状腺与烟二集合管—患喘堞

代谢加强1分旬细胞渗透压下降

组织细胞一降低血糖浓度

(1)甲图中“刺激X-下丘脑一胰岛A细胞一分泌激素”属于(填“神经调

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如果靶细胞膜上

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数值,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疾病属于。

(2)如果小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据甲图可知,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丧失?

,理由是«

(3)乙图中信息分子a、b、c、d分别是。“bf下丘脑

一骨骼肌颤栗”属于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1)神经调节肝细胞低于自身免疫病

(2)不会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胰岛素(顺序不能颠倒)神经调节

解析(1)下丘脑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胰岛A细胞,使胰岛A细胞分

泌胰高血糖素,该过程类似于非条件反射过程,其中胰岛A细胞相当于效应器。胰岛A细胞

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

胞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否则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

则血糖浓度会低于正常值。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结构属于自身免疫病。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血糖变化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所以

下丘脑被破坏后血糖调节能力降低但不会完全丧失。

(3)信息分子a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是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b可以引起下

丘脑进一步调节使骨骼肌颤栗,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所以信息分子b属于神经递质;信息

分子c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该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

信息分子d作用于组织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该信息分子为胰岛素。

24.(10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HIV)。

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浓\

T

M

23456789时间/年

图1

抗原画庖卜严画一物质f

细胞I

图2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被HIV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

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____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

(至少答两个)等。

(2)人体感染HIV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

(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

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