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专题练习(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专题练习(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专题练习(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专题练习(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专题练习(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100℃ B.﹣10℃ C.0℃ D.100℃【答案】C【分析】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分别用0℃和100℃表示。故选:C。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铁化如水”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升华【答案】B【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解答】解:由题意知铁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注射器与密闭的烧瓶连通,烧瓶内装有一些刚停止沸腾的热水,水面上方是气体,此时迅速往外抽气。瓶内的水将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向外抽气后,瓶内的()A.水的沸点保持不变 B.气体压强降低,水的沸点升高 C.气体压强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答案】C【分析】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解: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随之下降。将烧瓶内的气体,迅速往外抽,瓶内的气压迅速降低,水的沸点降低,当低于水的温度时,瓶内的水将重新沸腾起来,所以C正确。故选:C。4.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答案】D【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熔化成为液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液态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D、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D。5.“霜降”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液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熔化现象 D.凝华现象【答案】D【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6.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A.﹣5℃ B.0℃ C.22℃ D.37℃【答案】C【分析】对人体来说,较为适宜的温度为23℃左右。【解答】解:在﹣5℃、0℃的环境中,因与人体温差较大,会导致人体散热过快而感觉不适;在37℃的环境中,因与人体温差很小,导致人体热量无法有效散失,人会感觉热;在22℃的环境中,人既可以良好散热,又不会因散热过快而感觉冷,是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使用甲图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以上只有甲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乙图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D.丙图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答案】D【分析】甲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其中体温计在使用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根据图中每大格中包括几小格可判断分度值的大小;在读寒暑表的示数时要注意液柱顶端在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A.甲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在测量物体温度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A错误;B.甲、乙、丙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乙为体温计,其分度值为0.1℃,故C错误;D.丙为寒暑表,在丙图中,其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上,距离0℃有3小格,所以其示数为3℃,故D正确。故选:D。8.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实现太空3D打印试验。3D打印就是在高能激光作用下,将打印材料的粉末熔化成液态然后再快速冷却成型。下列过程与3D打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洗澡时,卫生间镜子先模糊后慢慢清晰 B.实验时,碘锤内产生紫色碘蒸气随后消失 C.工人师傅将铜块铸造成铜像 D.向舞台喷洒干冰形成白雾【答案】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打印材料的粉末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然后再凝固成型。A、洗澡时,卫生间镜子先模糊后慢慢清晰,是由于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汽化成水蒸气,故A错误;B、实验时,碘锤内产生紫色碘蒸气并消失,碘先升华为碘气体,然后在上方玻璃管内凝华成碘固体,故B错误;C、工人师傅将铜块铸造成铜像,铜先熔化成液态,然后遇冷凝固成固态铜像,故C正确;D、舞台白雾的形成,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9.雾都重庆名不虚传。如图,宛如置身仙境之中。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答案】B【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故选:B。10.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倒计时“二十四节气”向世人介绍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时间,下列“节气”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放出热量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答案】D【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11.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答案】D【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读数时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拿出来读数。【解答】解:A.0℃的钢材与0℃的木柴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故A错误;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读数时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2.如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该实验正确安装顺序是ABC B.该物质是晶体,实验中不需要使用天平 C.若不考虑散热,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固态比液态时吸热能力弱 D.试管中该物质第20min内能大于其第45min内能【答案】A【分析】(1)在进行加热时,要注意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而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在进行安装实验器材是要从下向上;(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由图象知,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该物质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根据Q=cmΔt,Q、m相同,液态时Δt小,c越大;(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答】解:A、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在放置好酒精灯后,应再调节铁圈的高度,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再根据烧杯中水的多少确定温度计的高度,采取由下向上的安装顺序,而ABC是自上而下的顺序,故A错误;B、由图可知,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继续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实验中不需要使用天平,故B正确;C、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在5min内吸热或放热Q、物质的质量m相同,液态时变化的温度Δt小,根据Q=cmΔt可知,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大于固态时比热容,说明该物质固态时吸热本领弱,故C正确;D、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第20min和第45min时温度相同均为80℃,质量也相同,但该物质第20min处于熔化阶段,熔化吸热,第45min处于凝固阶段,凝固放热,试管中该物质第20min内能大于其第45min内能,故D正确故选:A。13.今春,寒潮来袭,大幕山出现了美丽的“雾凇”奇观,引来很多游客上山观赏,下列诗词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 D.“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的形成【答案】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解答】解:美丽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蜡烛受热,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因此“流泪”,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C。14.小琪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过程属于汽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C.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的 D.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答案】D【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如图,水的沸腾温度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B错误;C、水沸腾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的,故C错误;D、如图,水的沸腾温度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故选:D。15.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下列事实中,不能导致“鼎内的水沸点超过100℃”的是()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密封性好 C.鼎盖表面无孔洞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答案】D【分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00℃沸腾”,故A不符合题意;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不易漏气,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00℃沸腾”,故B不合题意;C、鼎盖表面无孔洞,鼎盖不易推开,密封性好,不易漏气,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00℃沸腾”,故C不合题意;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不能使鼎内的气压升高,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00℃沸腾”,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①该物质是非晶体②该物质的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③该物体在20min时的内能等于15min时的内能④采用水浴法加热可让试管内的物质受热更均匀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答案】C【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解答】解: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所以①③错误,②正确。“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减缓升温速度,便于记录实验数据。故④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7.实验小组对甲、乙两种固体进行加热研究,分别得出其​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乙固体是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甲在AB段过程中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答案】非晶体;需要。【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反映在图像上,晶体熔化过程中存在一段平行于(或重合于)时间轴的线段,甲固体熔化过程AB段符合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的特征,乙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故乙固体是非晶体,晶体甲熔化过程AB段需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非晶体;需要。18.《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霜降中的“霜”是夜间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答案】放出;凝华。【分析】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放出;凝华。19.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乙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4℃。【答案】乙;﹣4。【分析】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解答】解:甲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正午气温要高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故答案为:乙;﹣4。20.如图所示烧瓶中盛的是刚停止沸腾的水,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少量冷水,可以看到水重新沸腾现象,这说明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降低(升高/不变/降低)。【答案】水重新沸腾;降低。【分析】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解: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水重新沸腾;降低。2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某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说明此地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液态(选填“气态”或“液态”)的水。【答案】不变;低于;液态。【分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答】解: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烧杯口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上形成的。故答案为:不变;低于;液态。22.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答案】液化;放热;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此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答案为:液化;放热;凝华。三.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23.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并且汽化。(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放出热量。【答案】(1)升华,A;(2)熔化,汽化;(3)凝华,放出。【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升华;(2)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熔化、液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汽化,达到物质的熔点就可能熔化;(3)物质从气态到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1)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出现,物质从固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升华,樟脑丸变小也是发生了从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这个物态变化叫汽化;(2)碘的熔点是113.5℃,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所以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达到碘的熔点以后,先熔化后汽化;(3)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出现固态的碘,物质从气态到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凝华,需要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说明凝华放热。故答案为:(1)升华,A;(2)熔化,汽化;(3)凝华,放出。24.小明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1)使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某种固体和水的温度,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81℃。(2)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是A、B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试管中的固体是晶体。试管内物质在t0时刻的内能<(选填“>”、“=”或“<”)t1时刻的内能;(3)由丙图可知,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金属经过熔化(填物态变化)后再冷却得到的。结合以上实验,判断下面表格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金属是钨。金属铁铜银金钨铝熔点t熔/℃1535108396210643410660沸点t沸/℃275025962212270756272327【答案】(1)81;(2)晶体;<;(3)温度保持不变;(4)熔化;钨。【分析】(1)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数;(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3)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常见金属是固体,把不同的金属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变成合金要先熔化,再凝固;两种液体很容易混合,液体和固体或气体不容易混合,据此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81,所以示数为81℃;(2)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A在加热过程中,从t0~t1这一段时间内,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A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t1时刻物体内能较大;(3)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熔化变成液体后,再冷却后得到的;从表中数据可看到,钨这种金属,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它会熔化,但是其他金属会熔化并且沸腾,逐渐变成气态,所以钨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故答案为:(1)81;(2)晶体;<;(3)温度保持不变;(4)熔化;钨。25.如图甲是a、b两组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1)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铁夹向上(选填“铁圈向下”或“铁夹向上”)调整。(2)图乙是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两组同学绘制的图象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4)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1)铁夹向上;(2)99;不变;水的质量不同;(3)吸热;(4)液化。【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进行调整实验装置;(2)水在沸腾过程保持不变的温度是沸点,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等;(3)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解答】解:(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铁夹向上调整;不能调节铁圈,否则不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9℃;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两组同学绘制的图象的加热时间不同,沸点相同,原因可能是所用水的质量不等;(3)水沸腾的条件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缺一不可,撤去酒精灯后水不再吸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4)“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铁夹向上;(2)99;不变;水的质量不同;(3)吸热;(4)液化。26.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D,如图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2℃,温水的温度是38℃。现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师墙上,其示数为26℃,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30℃。【答案】D;﹣22;38;30。【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该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70℃,则其对应的真实温度为100℃;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则其对应的真实温度为0℃。【解答】解: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接触窗口的底和壁;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体中。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测量是冰的温度时,示数在﹣30℃与﹣20℃之间,是﹣22℃;测量温水温度时,示数在30℃与40℃之间,是38℃。因为75℃﹣5℃=70℃,即这个温度计把冰水混合物与沸水的温度分成了70份,每份与真正的1℃的比值为,这个温度计的读数26℃比它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了26℃﹣5℃=21℃,则气温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出21℃×=30℃,所以,现在的温度为0℃+30℃=30℃。故答案为:D;﹣22;38;30。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27.阅读短文完成填空。生活中处处都有物态变化的现象。厨房的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热锅(选填“热锅”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2)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小冰粒”的形成是水洗后蔬菜上的小水珠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小冰粒”的消失是因为小冰粒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了小水珠。(3)下列事例中,为了防止熔化和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C。【答案】(1)热锅;液化;(2)凝固;熔化;(3)C。【分析】(1)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是利用熔化和凝固现象,有时是防止熔化和凝固现象带来的危害。【解答】解:(1)一股“白气”扑面而来,“白气”是从热锅里出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2)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小冰粒”的形成是水洗后蔬菜上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一些水珠还留在菜叶上,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3)A、冰冻食品温度低于0℃,不易腐烂变质。故A不符合题意;B、将熔化的玻璃制成玻璃板,是利用熔化和凝固,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是为了防止水结冰体积膨胀,把水箱胀破。故C符合题意;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的低温降低体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热锅;液化;(2)凝固;熔化;(3)C。2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