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系构建•纵横贯通【思维脉图】答案速填:①爱国革命运动

②南湖

北伐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⑤遵义会议

答案速填:⑥重庆大轰炸

⑦《论持久战》

⑧《中国土地法大纲》

⑨城市

【纵联横比】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迁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2)台湾与大陆分离,中国长期不能统一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思维特训】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从“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对外政策的调整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C。结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可知,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出于民族大义,放下阶级矛盾,与国民党携手抗日,故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只是中国共产党政策变化的表现之一,无法解释题目主旨,排除A;“国民党对外政策的调整”是被动的,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的,排除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也是由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引起的,排除D。二、近代中国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1.走西方人的路2.走俄国人的路3.走自己的路【思维特训】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解析】选D。根据材料“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的社会发展趋向,故选D。【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