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抱负。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观沧海》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作品。

2.背景资料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1)学生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意思。

(2)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诗中描绘了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

(3)教师提问: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中描绘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海面浩渺,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树木繁茂,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星辰,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

5.赏析诗歌

(1)教师提问: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2)教师提问: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现实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想象的。

(3)教师提问: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4)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6.走近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等。

7.背景资料

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

8.朗读诗歌

(1)学生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9.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同桌互译,讲述诗歌内容。

明确: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2)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0.赏析诗歌

(1)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诗哪些字炼得好请找出来,说一说好在哪里。

明确:“平"阔”“正"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悬”字用得精妙。表层义是悬挂,其隐含义是牵念,心如风筝悬在空中一样。“生"入”炼得好。“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海上已经涌出一轮红日,江上已有春意,而旧年还没有过完。“生”“入"生动传神,将残夜孕育海日,新年送走旧年的哲理表现出来。

(2)教师提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有什么妙处

明确:这两句诗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三、课堂小结

这两首诗都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们。《观沧海》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次北固山下》则通过描绘旅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默写这两首诗,注意书写规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歌中意象的运用。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感受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王湾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进一步领略古代

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夸张。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背景资料

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3.朗读诗歌

(1)学生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4.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意思。

(2)教师提问:诗中“杨花"子规”有什么深意

明确:杨花漂泊无定,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

(3)教师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明月人格化,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5.赏析诗歌

(1)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二)《天净沙·秋思》

6.走近作者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行省属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有杂剧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7.背景资料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旅途中,他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8.朗读诗歌

(1)学生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9.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意思。

(2)教师提问:这首散曲可以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你觉得可以抓住哪个关键词

明确:可以抓住“断肠人"这个关键词。

(3)教师提问:“断肠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断肠人"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一句“断肠人”把无所归依的伤感与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10.赏析诗歌

(1)教师提问: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依。小桥流水旁的村舍,炊烟缕缕,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游子有家归不得的悲苦与凄凉。寒风阵阵,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不难想象出牵马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词连缀,只用并列的名词性词组,就完整地勾画出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图画,羁旅愁思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教师提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这首小令的主题。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牵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中、古道上奔波。夕阳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和古道瘦马上,倍添苍凉气氛。“天涯”二字,与夕阳配合,加重了凄苦悲楚之情,说尽了千古羁旅之人无限的愁思。

11.总结诗歌

(1)教师提问: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小令融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2)教师提问:这首小令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小令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表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同时,作者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