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由《(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教学设计

课堂实践

【按语】《节选》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新教材以单元组合、任务群为主的编写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提到孔圣人,必联系到《论语》,宋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涉及文学、哲学、政治、思想、伦理学、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如何让学生在面对鸿篇巨制时不妄自菲薄、浅尝辄止,如何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趣味,如何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何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摸索、在尝试、在实践。“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戴颖老师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题进行群文阅读任务的教学设计,以此作为敲门砖,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论语》整本书的阅读做了尝试。

一、挖掘文本,析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包括《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篇文章。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领会儒家思想的内核,及其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最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儒家“仁爱"思想与我们的密切联系,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关注差异,谈学情

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对孔子及《论语》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比较浅,不够系统,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打破对孔子和《论语》的固有看法,明白孔子为何能够成为“圣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2、如何让《论语》在当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引导人们守护住传统文化的根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修养。

三、依标扣本,明目标

1、解读《论语》的同时,结合相关视频,丰富孔子的形象,让学生认识一个有温度的孔子;

2、让学生在《论语》中品味感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并在与其他先秦儒家著作的比较阅读中完成单元研习任务;(教学重点)

3、通过与“诗圣"杜甫的比较,让学生加深对“仁爱”思想的理解,结合现实,感受儒家思想在时代中的传承,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教学难点)

四、突出主体,道方法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轮读、演读、小组赛读、比较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立足发展,讲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批注阅读《论语(节选)》

要求:找出你认为最能概括孔子思想的一句话。

(二)情景导入——孔子的“朋友圈"

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网络热度较高的创意设计——“古代名人朋友圈”,让学生通过“观看"孔子的“朋友圈”,来总结《论语》这本书的特点——语录体、生活化,由此拉近学生与《论语》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其人,论其语

第一课时

1、“普通人"——孔子

(1)活动1:用《论语(节选)》中的一句话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孔子形象,并以“轮读+原因”的方式进行分享。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概括出孔子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君子、智者、仁者……

(2)孔子——一个有温度的人

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论语》和相关资料补充孔子的真实形象,让学生看到孔子的落魄、可爱与真性情。

①“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也落魄)

②原壤夷俟。子日:“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子也会骂人)

③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也会生气)

④……

明确:孔子不是神,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富于感情。无论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孔子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孔子真实地在世上活过,他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3)活动2:观看《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并结合《论语》,总结孔子人生经历。

父死母丧,自学成才个人不幸

开办学校,教书育人与至高理想

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不普通)

重回故土,著书立说

(4)作业1:

活动3:《论语》新说:选取《论语》中最打动你的片段,仿照《典籍里的中国》,结合时代内容,以白话文的形式,分小组进行剧本创作,并用1课时的时间在班级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新说》表演。

表演内容:《周游列国》《孔子绝粮》《子路之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三课时

2、“圣人”——孔子

(1)小组合作探究:

有人曾评价孔子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的雕像甚至出现在了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作为“普通人”的孔子成为了“圣人”,并获得全世界认可的呢?(要求:在《论语(节选)》中找到依据,并进行概括。)

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②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④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⑤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⑥……

在小组合作探究、整合并得出观点后,教师加以补充:仁在整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它的含义是极为复杂和深刻的。“仁”是儒家所有思想的核心,也正是这个“仁"字,让孔子超越小我的喜怒哀乐,实现了“普通人”到“圣人"的升华。

(2)比较阅读——《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并探讨如何实现它。

活动一:条分缕析,理“三纲八目"

诵读《大学之道》,明确“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

①诵读《大学之道》,明确“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结合注释,理解“八目”的具体内涵及内在联系。

内涵:

“格物":全面透彻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致知”: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诚意":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治国"和“平天下”: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内在联系:

“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活动二:经典联读,知立身之本

通过对“三纲八目”的分析,我们发现古人读书人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修身”,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谈谈儒家是如何强调“修身”的。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在对文本的解读中不断丰富“仁"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同时明白“仁”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以古观今,悟家国一体

“修齐治平"的实践方针指引了古时士人君子的奋斗方向,铸造了知识分子“家国一体”“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格。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把生命历程铺设在这一进修阶梯上。“三纲”“八目"早已融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从我们的教材或者生活中找到现实的例子,请各个小组自由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钱学森、屠呦呦、钟杨……)

(2)活动:小组赛读

要求:从《论语》《礼记》《孟子》中自选内容,要有背景、配乐。(附上评价标准表格)

(4)活动:班级齐读

全班带着对孔子的敬意一起诵读《(节选)》,感受其深刻的内涵。

通过不同的“读”,让学生带着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再次回归课本,并从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

(5)作业2:针对本节课关于孔子“仁"这一思想的探究,有创意地完成手抄报。

第四课时

(四)传其言,抒己志

1、拓展延伸——“圣人”孔子与“诗圣"杜甫

比较方向:

①人生经历;

②《论语》(节选)与《石壕吏》

补充:《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结:两人均被称为“圣”,两人均是经历人生种种苦难后,从其中升华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同样是面对家国动荡、人民漂泊,二者均是郁郁不得志,却都从这苦难动荡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于黑暗中坚守住自己的“道”,“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实现了普通人到圣人的升华!

2、拓展延伸——孔子与我们

透过疫情、重庆山火、四川泸定地震、成都大运会等读《论语》,寻找《论语》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五)作业3:“孔子"就在我身边。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用他们的责任、担当与坚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拥有了超越千年的伟大力量。学习本节课后,请以《“孔子”就在我身边》为主题,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传承故事,并“图片+文字"的形式完成一则“新闻”。通过此活动,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自发的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六、回顾课堂,说反思

1、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先破后立,在打破学生固有印象后,慢慢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最终明白了正是孔子在对生命的超越中实现了从普通人到圣人的超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