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水地貌》专项训练一、选择题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完成下面小题。1.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A.草莓 B.砂糖桔 C.秋梨 D.西瓜2.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3.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减少 B.河道宽度变大C.下游流速加快 D.径流量增大明显河流下切指的是因河床物质受到持续水流侵蚀作用而使河底高程(海拔)下降的现象。在山区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增大,河道常出现含有巨大的漂石(直径可达1米以上)的堆积体。下图示意汶川地震后岷江河谷的主要堆积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汶川至都江堰堆积体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①滑坡崩塌多②相对高度大③河床坡度小④流速较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从长时间尺度看,堆积体集中的河段()A.下切能力加强 B.堆积粒径变小C.谷坡崩塌加强 D.下切作用减弱下图为“四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 B.乙—气候干旱,地表崎岖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 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7.丁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风积地貌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如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是()A.2001~2003年 B.2005~2007年C.2009~2011年 D.2014~2016年9.推测2002年黄河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植树造林 B.调水冲沙 C.降水减少 D.用水增加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完成下面小题。10.“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11.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细胞携带的一类大分子,沉积物DNA被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农牧活动及人地关系演变等研究。表土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DNA浓度。地处青海湖盆地的布哈河流域,各河段农业活动差异较大,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下图示意2021年布哈河干流表土的颗粒组成及DNA浓度。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反映出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变化特征是()A.上游到下游颗粒先变粗后变细B.上游到下游颗粒先变细后变粗C.上游到下游颗粒依次为砂、粉砂、黏土D.上游到下游颗粒依次黏土、砂、粉砂13.导致上游和中游表土DNA浓度差异的自然原因可能是()A.上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DNA来源更广B.上游气候相对温暖,表土DNA容易分解C.中游黏土比重更高,表土DNA易被吸附D.中游植被覆盖较低,表土DNA易于流失14.下游农作物生长及农耕活动对表土DNA浓度的影响是()①农作物生长会吸收营养物质,表土DNA浓度增加②农作物生长会消耗土壤肥力,表土DNA浓度减少③农耕活动中土层翻耕,增加了土壤透气性,表土DNA易降解,浓度增加④农耕活动中土层翻耕,增加了土壤孔隙度,表土DNA易淋失,浓度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河床分汊,且有众多形似发辫河流的冲积扇被称为辫状河型冲积扇。白杨河洪积扇是我国辫状河型冲积扇的典型代表,左图为辫状河型冲积扇示意图,右图为白杨河流域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冰川融水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降水C.降水湖泊水 D.地下水湖泊水16.白杨河山前洪积扇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最重要的条件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 B.含沙量小C.地势起伏大 D.沉积空间小17.该冲积扇的扇中与扇缘相比()A.沉积物颗粒小 B.地下水埋藏较深C.河流分汊少 D.河流流量较小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随着鄂尔多斯地块抬升,汾渭地堑下陷,晋陕黄河段形成深邃的峡谷。距今25万年时,在外力作用下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浑河从黄河上游的干流演变为黄河的支流。下图为晋陕黄河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A.断层活动 B.侧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19.晋陕黄河形成深邃的峡谷后,谷深的南北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及成因是()A.南段谷深大于北段南段落差大B.北段谷深大于南段北段位于上游C.南段谷深大于北段南段支流多D.北段谷深大于南段北段河谷狭窄20.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风沙作用 D.溯源侵蚀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汉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叉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2.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23.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 B.改左衩为主航道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 D.疏浚右汊滩区下图为4幅地貌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24.地貌成因相同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25.乙地貌扇顶到扇缘()①海拔高度逐渐降低②堆积物由细变粗③堆积物间孔隙变小④地表水流速变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浪底水库位于花园口上游,1999年水库运行以来,黄河下游不再断流,通过人造洪水,下游河床普遍下切,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侧渗影响带的范围随之变大。随着经济发展,开采地下水加剧,黄河水质对沿岸地下水的影响更加明显,控制和改善黄河水质是保障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图a示意1999—2020年黄河下游侧渗影响带的变化,图b示意花园口站侧渗。(1)运用河流侵蚀原理,解释小浪底水利工程运行以来下游河床普遍下切的原因。(2)分析1999—2020年花园口站以下黄河向两岸侧渗影响范围变大的原因。(3)从黄河补给地下水的角度,提出改善下游沿岸地区地下水水质的措施。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贵州省绥阳县枫香树河和池武溪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50mm,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地势起伏大,曾经历过喜马拉雅地质时期以来长期的隆升作用。在内、外力作用下,该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变迁过程复杂。下图为贵州省枫香树河和池武溪两个水系变迁模式图。(1)依据地表水系变迁排列甲、乙、丙的先后顺序,并描述其演化过程。(2)说明利于该区域水系演化的有利条件。(3)指出研究团队为证明干谷为古河道,需要在干谷进行的地貌观察。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岩崩是由自然因素导致冰体和岩体从母体分离并崩塌的现象。冰岩崩发生后容易诱发碎屑流、泥石流和洪涝等链条式灾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则隆弄沟位于雅鲁藏布江右岸,沟域相对高差达4935m,地貌垂直分带性明显,易形成冰岩崩灾害链。下图为则隆弄沟冰岩崩灾害链运动阶段示意图。(1)指出诱发冰岩崩的主要自然因素。(2)描述则隆弄沟冰岩崩灾害中冰岩体演变到泥石流的过程。(3)分析堆积物堵江可能带来的危害。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泰山横亘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四国境内,在中国境内位于新疆北部,地理位置介于45°47'~49°10'N,85°27'~91°01'之间,山体长达500余千米。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冰川地貌的历史演化,某地貌调查小组对我国新疆喀纳斯河流域局部区域(左图)展开考察。喀纳斯河形成于冰川U形谷中,该U形谷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阿尔泰山地区最典型的冰川地貌之一。该河谷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在远处2950~3300米山峰上仍分布有现代冰川。经过深入调查,考察小组发现,喀纳斯河谷两岸地形呈不对称分布,两侧地貌堆积物存在明显不同。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察小组还绘制了喀纳斯河谷a、b和c三处的河流剖面(右图),并推测出喀纳斯U形谷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空间分布形态。(1)推测第四纪冰川时期图所示区域沿喀纳斯河谷由南向北冰川空间特征变化规律。(2)分析图所示喀纳斯河谷两侧谷坡沉积物不同的原因。(3)指出右图c中喀纳斯河谷西侧公路修建过程中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系变迁是水系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水系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水系袭夺(河流袭夺)。喀斯特地貌区的水系发育受地质地貌特征影响,往往存在复杂的演化过程。河流袭夺发生在相邻流域的河流之间,侵蚀基准面的高度不同或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差异,导致河流的向源侵蚀速度各不相同。侵蚀速度较快的河流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速度快,往往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的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图示意处于喀斯特地貌区的枫香树流域和池武溪流域的水系变迁过程。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流水作用对枫香树流域和池武溪流域喀斯特地貌与水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1)简述喀斯特地貌区水系演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2)说明喀斯特地貌区水系演化阶段Ⅱ,两流域出现较多“干谷”的原因。(3)喀斯特地貌区水系演化阶段Ⅲ,两流域河流发生了袭夺,试分析此次河流袭夺发生的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B3.A【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在测量江心洲的面积时,应该选择在枯水期,江心洲出露的面积最大。判断侵蚀程度,主要是根据原边线和新边线的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便是侵蚀程度越明显。水库修建后,拦蓄泥沙,下游泥沙减少,江心洲面积减少。1.A、由于江心洲露出水面的面积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非汛期枯水位时,江心洲面积大,汛期高水位时,江心洲的面积大为减少甚至全部淹没在水下,因此江心洲影像选取以冬季为最优,草莓属于春季的水果。A错误;

B、冬季的应季时令水果是沙糖桔,B正确。

C、秋梨是秋季的应季水果。不符合题意,C错误;

D、西瓜是夏季的应季时令,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为:B。2.A、从图中原边线与新边线分别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江心洲的边界,两线之间的距离远近表示侵蚀的强弱。洲头、洲尾的两边界线都有间距,说明以冲刷为主,而洲头部分两线的间隔较明显,意味,洲尾部分两线间隔不明显,江心洲洲头受到的冲刷较洲尾严重,A错误;

B、洲头两边界线的间距大于洲尾的两边界线间距,说明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B正确。

C、从原边界和新边界的对比来看,洲尾以冲刷为主。C错误;

D、洲体中间的面积也在缩小,说明侵蚀大于淤积。D错误;故答案为:B。3.A、三峡水库蓄水后,拦截流水、拦截泥沙下泄导致泥沙淤积减少是江心洲萎缩的根本原因,A正确;

B、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不会变宽,B错误。

C、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流量减少,流速减慢。C错误;

D、三峡水库的蓄水,下游会出现径流量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A。【答案】4.A5.D【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位置名称成因源头段流经青藏高原宽浅河谷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流经山区、高原、高地“V”形峡谷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出山口支流汇入处冲积扇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中下游流经丘陵盆地曲流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牛轭湖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河口段入海口处三角洲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4.从图中可以看出,汶川至都江堰河段河谷谷顶与河床相对高度大,谷坡较陡,该河段距离汶川地震震中近,受地震影响,岩层容易失稳,滑坡和崩塌严重。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5.长时间流水搬运,使堆积体中小颗粒沉积物被带走,堆积体平均粒径粗化;大量大粒径的砾石覆盖河床,能削弱流水能量,保护河床,使河床下切侵蚀减弱,减少谷坡崩塌,D正确。

故答案为:D。【答案】6.A7.C【解析】【点评】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峡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6.A.依据图文材料,甲地为峡谷,山高谷深,垂直植被差异显著,植被丰富,A正确。

B.乙地是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的高原或平原,B错误。

C.丙地是山前冲积扇,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并且依据图中显示,该地植被稀疏,C错误。

D.丁地属于海蚀柱景观,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不高,一般不存在雪山,D错误。

故答案为:A。7.丁属于海蚀柱景观,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浪侵蚀形成的海岸地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答案】8.A9.B【解析】【点评】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中游时,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泥沙含量增大。8.根据所学可知,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故冲淤量为正,以淤积为主;反之,冲淤量为负,以冲刷为主。读图可知,2001~2003年年冲淤量为负值最大,说明此时冲刷最严重,河床下降最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9.由图可知,2002年黄河冲淤量突然减少很大,表明冲刷很严重,植树造林有可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少,由淤积转为冲刷,但树木生长周期较长,不可能一年中就发挥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成效,A错误;调水冲沙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B正确;降水减少,可以使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淤积量减少,但同时河流水量减少,冲刷能力也会减少,因此冲淤量不会有大的变化,C错误;同理,用水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冲刷能力减少,也不会使河流的冲淤量减小,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0.D11.A【解析】【点评】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10.A、“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

B、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B错误;

C、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景观主要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和干谷等,C错误;

D、“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

故答案为:D。11.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答案】12.B13.C14.D【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位置名称成因源头段流经青藏高原宽浅河谷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流经山区、高原、高地“V”形峡谷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出山口支流汇入处冲积扇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中下游流经丘陵盆地曲流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牛轭湖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河口段入海口处三角洲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12.砂、粉砂、黏土中,砂颗粒最粗,黏土颗粒最细。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游河段表土砂含量多,中游河段表土粉砂含量最多,下游河段表土砂含量最大,据此可以推断上游到下游颗粒先变细后变粗,B正确。

故答案为:B。13.由图可知,相比于上游,中游表土DNA浓度更大。上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DNA来源更广,属人为原因,且“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说明上游畜牧动物更少;上游相比中游气温更低;材料显示“表土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中游黏土比重较上游更高,表土DNA易被吸附,导致中游表土DNA浓度较上游高;中游植被覆盖较低,表土DNA易于流失,会导致表土DNA浓度更小。C正确。

故答案为:C。14.农作物生长会吸收营养物质,消耗土壤肥力,表土DNA浓度减少;农耕活动中土层翻耕,增加了土壤透气性,表土DNA易降解,浓度会减少;农耕活动中土层翻耕,增加了土壤孔隙度,表土DNA易淋失,浓度减少。D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答案】15.B16.A17.B【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15.A、读右图,该河7、8月份流量小,排除冰川融水,A错误;

B、该河流量峰值在5月份,是春季的积雪融水;河流前期流量与降水有相关性,故降水也是重要补给类型,B正确;

C、降水年内差异不是太大,湖泊水补给具有互调作用,如此径流的季节差异不会如此大,C错误;

D、地下水是最为稳定的补给方式且量小,显然与径流变化如此大不相符合,D错误。

故答案为:B。16.A、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助于流水携沙反复塑造,A正确;

B、要有较多的沉积物来源,即河流含沙量要大,B错误;

C、地势起伏要小,才便于河流分汊,几乎同一平面展开,C错误;

D、地理常识与所学知识告诉我们,辫状河的形成需要“空间大、泥沙多、水位季节变化大、地势起伏小”:分汊多,要在沉积空间大的环境中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A。17.A、因为流水的携带能力从扇顶到扇缘是逐渐减弱的,所以其沉积的颗粒是扇顶大于扇中大于扇缘,A错误;

B、扇中较扇缘地势高,故地下水埋藏较深,B正确;

C、从图中即可读出扇中河流分汊多于扇缘,C错误;

D、河流流量更小的是扇缘,因为水量更为分散,D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18.B19.A20.D【解析】【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18.据材料“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可知,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且长时间基本不发生变化,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受此影响晋陕黄河流速缓慢,导致河流外力作用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形成宽广的河谷。因此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侧蚀作用,与断层活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19.与北段相比,南段临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下切更强;同时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因此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20.ABC、风化作用、岩浆活动和风沙作用均不能使河流延长,与河套古湖贯通,ABC错误;

D、汉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后古湖湖水下泄形成河道,使晋陕黄河往西(北)方向延长,因此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溯源侵蚀,D正确;

故答案为:D。【答案】21.C22.D23.D【解析】【点评】港口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社会经济条件:腹地范围越广,依托城市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21.A、甲位于左汊,又临近江豚栖息水域,建码头人类活动对江豚干扰大,A错误;

C、建航运码头对陆域要求是平坦开阔,对水域要求是江阔水深。甲乙丙丁四处陆域条件差异不大,水域条件差异较大,丙处位于凹岸,离10米等深线最近,表明其符合水深岸陡的基本条件,建设码头工程量小,有利于大型船只靠岸,C正确;

BD、乙、丁两处均位于浅滩,不适合建港,BD错误。

故答案为:C。22.A、左汊较宽、右汊较窄,水流速度右汊快于左汊,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叉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可知左汊径流量较大,B错误;

C、从两条10米等深线的间距在右汊更小来看,右汊不一定比左汊深,C错误;

D、如图所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为了不对江豚造成人为干扰,特意选择相对较窄(条件较差)的右汊作为主航道,D正确。

故答案为:D。23.A、右汊两岸滩区范围太大,挤占航道,护岸工程不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措施,A错误;

B、左汊因有江豚保护区,不宜用为主航道,B错误;

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不现实,既阻挠江豚自由活动,又会造成淹没范围很大,C错误;

D、右汊航道最大问题是10米水深区域太过狭窄,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并保持一定宽度,最迫切的是疏浚两侧滩区,D正确;

故答案为:D。【答案】24.A25.D【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24.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景观为河流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地貌,属于流水堆积地貌,乙景观为山前冲积扇,属于河流地貌中的流水堆积地貌,丙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景观,属于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丁图为角峰,为冰川地貌,所以地貌成因相同的是甲和乙,都属于流水堆积地貌,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25.乙景观为山麓冲积扇,一般形成于河流出山口,从扇顶到扇缘,沉积厚度减小,海拔高度逐渐降低,沉积物粒径由于水流速度减慢而变细,堆积物间孔隙变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26.【答案】(1)河床沉积物松散易被侵蚀;人造洪水,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2)河床(侵蚀导致)沉积物颗粒变大,侧渗(下渗)能力增强;地下砂层广布,透水性强,易侧渗;两岸地区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加大了河水与地下水位差值,加强侧渗;河流不再断流,河水的侧渗影响时间变长。(3)制定法律法规,禁止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黄河;对污水加以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加大投入,对水污染较严重的河段进行净化处理;适当开采地下水,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更新。【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下切侵蚀强烈的主要原因为流量大、流速快,物质疏松等;河床多以沉积物质为主,沉积物相对疏松,而且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相对下游水位抬高,落差加大,加上水库开闸放水时流量大,流速快,所以侵蚀作用加强。

(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下游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土层空隙变大增多,下渗能力增强,同时地层为透水性强的砂层,更容易测渗;下游开采地下水加剧,造成河水与两侧地下水的水位落差加大,压力差增大,更有利于河流向两侧渗透,加之水库建成后河流不再断流,导致河流向两侧渗透的时间更长,效果更明显。

(3)据所学知识可知,保证水质的首要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结合上题可知,两侧地下水主要受河流侧渗补给,所以沿岸地区要紧抓河流污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污水直接排入黄河,对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在减排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治污,对污染严重的河段和水域要进行净化处理,最后为保证地下水的有效循环,可适当开采地下水,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更新。

【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27.【答案】(1)甲、丙、乙早期,石灰岩地块抬升形成陆地,降水沿着薄弱带溶蚀、侵蚀形成地表水系。随着地壳抬升和流水溶蚀,地表发育竖井、落水洞,地表水开始漏失。后期,伴随着地壳抬升和流水溶蚀,地表天坑发育,枫香树河地表水以地下水的形式向较低海拔的池武溪排泄,枫香树河下游失去地表水补给变为干谷。(2)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流水溶蚀作用强;石灰岩可溶于水,且裂隙较多;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后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垂向溶蚀;地势起伏大,落差大,加剧了溶蚀与侵蚀速度。(3)观察是否有残存的河流地貌(如V形谷、河漫滩、河流阶地等);观察干谷底部及两侧沉积物的特点(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沉积物的磨圆度、沉积物的分选性等)。【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可知,早期,石灰岩地块抬升形成陆地,裸露到地表,石灰岩裂隙发育,降水沿裂隙带溶蚀、侵蚀形成地表水系。随着地壳抬升和流水溶蚀,溶蚀作用由地表向地下,形成竖井、落水洞,地表水向地下渗漏和流失。后期,由于长期的溶蚀,溶洞向下越来越深,层数越来越多,溶洞坍塌,地表天坑发育。枫香树河地表水以地下水的形式向较低海拔的池武溪排泄,枫香树河下游失去地表水补给变为干谷。

(2)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流水溶蚀作用强;该区石灰岩发育,石灰岩可溶于水,且裂隙较多;从材料可知,该地经历了长期的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后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垂向溶蚀;地壳抬升导致地势起伏大,落差大,加剧了溶蚀与侵蚀速度。

(3)判断干谷为古河到,主要通过观察是否有残存的河流地貌的特征;同时观察和检测干谷底部及两侧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磨圆度、分选性是否与河流的沉积物的特点一致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水系的演化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河流地貌包括V型谷、U型谷、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湿热的气候、可溶性岩石及地壳运动。贵州水系的演化是随着溶蚀作用的加强,水系从地上到地下的过程。28.【答案】(1)冰川运动、冰内融水、坡度、地震。(2)在高陡地区,崩塌的冰岩体,在撞击作用下破碎解体,粒径变小;在弯曲沟谷,重力作用下碎屑下滑形成碎屑流;随海拔降低,温度升高(运动摩擦),碎屑流内的冰体消融(与沟道内的常年流水混合),形成泥石流。(3)堵塞河道,使得上游水位上升,淹没沿岸低地;下游水量减少;入江堆积物形成的堰塞体易溃决,引发下游洪涝。【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导致冰体和岩体从母体分离并崩塌,诱发冰岩崩;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作用强烈,冰岩体内裂隙发育,诱发冰岩崩;该沟域落差大,地势起伏大,一旦发生地震就会诱发冰岩崩;随着气候变暖,当地的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冰川内部融水增多,诱发冰岩崩频生。

(2)据图可知,冰岩崩阶段,冰岩体在高陡边坡启动,撞击下方冰川,大块冰岩体破碎解体,块体向散体转化,粒径变小,逐渐形成碎屑流。碎屑流运动阶段,夹杂在碎屑流内的冰雪由于运动摩擦逐渐消融,再加上常年沟道内的流水耦合作用,存在干湿两态转化,碎屑流转换为泥石流运动。

(3)据材料可知,冰岩崩发生后容易诱发碎屑流、泥石流和洪涝等链条式灾害。一旦发生堰塞体堵江现象,水流不畅,堰塞体上游水位不断上升,淹没沿岸低地,造成房屋、农田、道路等被淹没,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而堰塞体下游水量减少,影响生产生活;一旦堰塞体发生溃决,容易引发洪涝、危及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点评】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29.【答案】(1)冰川宽度总体上由窄变宽(或先变宽,后变窄);冰川厚度逐渐变小。(2)西坡风化作用强,地势较陡,重力崩塌、滑坡等作用强,谷坡多基岩碎屑物;东坡地势较缓,且多台地,现代地表侵蚀较弱,故残存有大量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漂砾沉积物。(3)地质灾害:崩塌(落石)、滑坡和泥石流。原因:西坡坡度较陡,且多堆积物,质地疏松,容易发生落石、崩塌等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修建时破坏坡脚,容易导致山体失稳,造成大面积滑坡灾害。【解析】【分析】(1)第四纪冰川时期图所示区域沿喀纳斯河谷由南向北冰川空间特征变化规律,主要从图中呈现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读材料“喀纳斯河形成于冰川U形谷中,该U谷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提示、结合左右图,第四纪冰川时期左图所示区域沿喀纳斯河谷由南向北冰川空间特征变化规律为:c到b到a处的河流剖面可见河谷宽度总体上由窄变宽,推测冰川宽度总体上由窄变宽;由南向北,冰川宽度总体上由窄变宽导致冰川厚度逐渐变低;且体积逐渐变小。

(2)喀纳斯河谷两侧谷坡沉积物不同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进行分析。交通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两方面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及右图可知,西坡风化作用强,地势较陡,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基岩崩塌、滑坡等现象,导致岩石破碎,其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