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_第1页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_第2页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_第3页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_第4页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B

地方标准

DBXX/TXXXX—XXXX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foragr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sofchilies

(征求意见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2年1月7日)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XX/TXXXX—XXXX

目次

前言.....................................................................................Ill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1平行观测parallelobservation.........................................1

3一2植株密度plantdensity...............................................1

3.3生育期developmentstage.............................................1

3.4植株高度plantheight................................................1

3.5茎粗stemdiameter..................................................1

4观测基本要求............................................................................1

4.1平行观测...........................................................................1

4.2点面结合...........................................................................2

5观测地段观测点植株选择...............................................................2

5.1观测地段选择......................................................................2

2观测点选择.........................................................................2

5.3植株选择..........................................................................2

6生育期观测..............................................................................2

6J生育期标准.........................................................................2

6.2生育期百分率计算...................................................................2

6一3始期、普遍期、末期规定.............................................................3

6.4观测次数及时间....................................................................3

6一5特殊情况处理.......................................................................3

7生长状况观测...........................................................................3

7.1测定项目和测定时间................................................................3

7.2生长高度测量.......................................................................4

7.3植株密度测定.......................................................................4

7.4茎粗测定...........................................................................4

8农田自动气象观测.......................................................................4

a1选址................................................................................4

82气象观测项目......................................................................4

8一3自动气象观测仪器...................................................................5

9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与调查.............................................................5

9.1范围和重点......................................................................5

9一2观测时间和地点.....................................................................5

9.3调查时间与地点.....................................................................5

I

DBXX/TXXXX—XXXX

9.4调查项目和记载方法...............................................................5

10产量分析...............................................................................6

101理论产量..........................................................................6

1(1.2地段产量..........................................................................7

11田间工作记载..........................................................................7

11.1记载时间..........................................................................7

11.2记载要求..........................................................................7

附录A(规范性)辣椒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封面格式及观测记录表................................8

附录B(资料性)辣椒观测记录年报表编制和格式...........................................19

B.1表B.2编制要求..................................................................19

参考文献..................................................................................22

II

DBXX/TXXXX—XXXX

.>/.—i—

刖5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贵州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铜仁市气象局、遵义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家敏、于飞、付瑞湮、陈芳、刘宇鹏、姚熠。

III

DBXX/TXXXX—XXXX

引言

贵州辣椒食用记载已有400多年历史。1721年编成的《思州府志》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

代盐”,思州属今贵州沿河县、凤冈县、务川县等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食用辣椒记裁。乾隆年间《黔

南识略》载“海椒,俗名辣子,土人用以佐食”。史料证实贵州是辣椒食用的起点,贵州辣椒历史悠久。

近年来贵州辣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销规模全国第一,“小辣椒”渐成“大气候”,

辣椒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是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生育期观测标准,不利

于开展辣椒气象研究和气象服务,一定程度制约了我省辣椒产业发展壮大。为了增强实际观测工作的可

操作性,提高观测资料的可用性,特制定本文件。

IV

DBXX/TXXXX—XXXX

辣椒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椒农业气象观测的观测基本要求,观测地段、观测点、观测植株选择,生育期观测、

生长状况观测、农田自动气象观测、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与调查、产量分析和田间工作记载。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辣椒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科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23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平行观测paralleiobservation

观测辣椒发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的情况,同时观测辣椒生长所处的环境要素。

37植株密度pIant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辣椒植株的数量。

3.3生育期deveIopmentstage

辣椒从播种到果实采收结束期间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各生长发育周期。

3一4植株高度plantheight

辣椒植株在自然状态下,其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3.5茎粗stemdiameter

辣椒植株在自然状态下,茎基部位直径大小。

4观测基本要求

41平行观测

观测辣椒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同时,观测辣椒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环

境要素等)。

DBXX/TXXXX—XXXX

47点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在辣椒生长的关键时期以及当农业气象灾害、辣椒病虫

害发生时,应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

5观测地段观测点植株选择

5.1观测地段选择

a)观测地段具有代表性,代表当地地形、地势、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及产量水平。

b)观测地段面积不小于0.lhm)

c)地段距林缘、建筑群、道路(公路和铁路)等应在20m以上,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

尽量减少地下水位及小气候的影响。

d)观测地段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为使观测资料具有连续性,可对选定若干观测地段进行编号,

每年在这些地段上进行观测。确需调整应选择邻近农田,并进行记载。具体要求见附录A表A.2。

5.7观测点选择

a)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等分4个区,作为4个重复,各项观测在4个区内分别进行。

b)测点位于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编号,发育期观测在

此进行。

c)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个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最近

距离不能小于2米,以避免边际影响,避免选在地头、道路旁和入、排水口处。

5.3植株选择

a)育苗期植株不固定,顺延苗床方向随机选择4个代表点,每个代表点面积不小于0.25m2,

代表点内任意选取10株,4个点共40株进行观测。

b)大田栽培期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连续选取10株并标记,分两行交错排列,4个点共40株进

行观测。

c)当植株因折断、损伤或死亡2株或2株以下时,应就近补选;3株或3株以上时,则该测点植株应

全部另选,并在备注栏注明。

6生育期观测

61生育期标准

辣椒生育周期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

出苗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子叶出现(破心)。

幼苗期:从第一片子叶出现至门椒开始现蕾前。

现蕾期:主茎第一分枝叉点或枝梢顶端叶腋间出现花蕾。

开花期:第一花枝(主茎或第一层分枝)上花朵绽放。

结果期:从第一个果实坐果到采收结束。

6.2生育期百分率计算

2

DBXX/TXXXX—XXXX

在观测范围内,对每一个生育期的测算,均应先行统计观测总株数,再统计进入生育期的株数,以

统计数据测算生育期百分率,测算结果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测算方法见下式:

f=-x100%.................................................................................(1)

p

式中:

f——生育期百分率(%);

n——进入生育期的株数;

p——观测总株数。

测算结果记入附录A表A.3。

6.3始期、普遍期、末期规定

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株数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为发育始期,大于或等于50%为发育普遍期,大于或等

于80%为发育末期。

6.4观测次数及时间

a)生育期观测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b)若当日观测到进入生育期的植株接近10%或50%时,第2天仍应进行观测;在播种至出苗期、移

栽至现蕾期、开花期至采收期所间隔的时间较长,在不漏测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生

育期则恢复隔日观测。

c)观测应在上午9:00-10:00进行观测。

d)开花期应观测到生育期末,其他生育期观测到生育期普遍期为止。

6.5特殊情况处理

观测中遇到以下特殊情况应分别按相应要求进行处理,并记入附录A表A.3备注栏:

a)受气候影响,有明显迹象表明被观测植株已进入某一生育期,但到达该生育期的植株显著低于

10%或50%时,观测延续到进入该生育期的植株数连续3次总增长量不超过5%为止;

b)受栽培措施等原因影响,没有可供观测的明显的生育期迹象或生育期出现异常,且无条件进行

观测统计时,可对该生育期的情况进行大致估算;

c)固定观测植株如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内重新固定观测植株,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3株或以上

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植株;

d)在规定观测时间遇有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如强降水、大风等)可推迟观测,并应在有观测条

件时及时进行补测。补测时,如出现进入某一生育期植株的百分率超过10%或5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作

为进入相应生育期始期或普遍期。

7生长状况观测

71测定项目和测定时间

测定项目和测定时间见表1

表1植株生长状况观测项目表

3

DBXX/TXXXX—XXXX

测定项目测定时间

高度(cm)移栽期、开花普遍期进行测定。

密度(株数)开花普遍期进行测定。

茎粗(cm)现蕾普遍期进行测定。

72生长高度测量

对所有固定植株顺序从土壤表面至主茎顶端(包括花序)测量;将分别测得的单株高度之总和除以

被测植株总数,得出生长高度数的算术平均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测量数据

及结果记入附录A表A.4。

73植株密度测定

以每平方米株数表示,密度计算初始值及计算结果均取二位小数,测量内容记入附录A表A.5。具体

测定方法为:

a)1m内平均行数:分别连续量出4个观测点中每个观测点10个行距(1T1行中间距或垄沟间距)

的宽度,四者相加得到总宽度(以m为单位,取2位小数),再用40(4个观测点的行数之和)除以总宽

度,即为1m内的平均行数;

b)1m内平均株数:分别连续量出4个观测点中每个观测点10个株距(1T1株芯间距)的长度,四

者相加得到总长度(以m为单位,取2位小数),再用40(4个观测点株数之和)除以总长度,即为平均1

m内平均株数;

1m2株数:等于1m内平均行数与1m内平均株数之积,计算公式见式(2)

L=MxP.............................................................................(2)

式中:

L——1m?株数,单位为株/平方米(株/m?);

M——1m内平均行数,单位为株/米(株/m);

P----1m内平均株数,单位为株/米(株/m)。

74茎粗测定

用游标卡尺测量茎基部直径。茎粗测量以毫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测量数据及结

果记入附录A表A.6o

8农田自动气象观测

8.1选址

当地国家气象台、站的基本气候观测,一般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环境要素部分。若当地国家气

象站的基本气象条件与辣椒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不能保持一致时,应进行选址。选址要求为:观测场应

在符合本标准第5章所列条件选定的观测地段上选择,并注意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面积不应小于4m

(东西向)X8m(南北向)。

87气象观测项目

4

DBXX/TXXXX—XXXX

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水、日照时数、风向、风速、地面温度、土壤水分(测

定深度为OTOcm、10-20cm>20-30cm、30-40cm);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太阳辐射、CO2浓度等。

&3自动气象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应选用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

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用于观测业务的仪器。仪器布设宜采取自动站布设,有关仪器安装、数据传输、

维护和检定等,按照GB/T3523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执行。

9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与调查

91范围和重点

9.1.1气象灾害

对辣椒生产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主要气象灾害,重点是干旱、洪涝、冰雹、暴雨以

及苗期和后期的低温阴雨、开花结果期高温。

9.1.2病虫害

对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重点是辣椒疫病、猝倒病、病毒病、烟青虫、蛎虫、茶黄

螭等。

92观测时间和地点

9.2.1时间

发生当即进行观测记载,隔天观测一次,直至辣椒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

9.2.2地点

在辣椒观测地段进行,遇重大灾害、病虫害大发生时,应在观测点所在区域(市、县、区)内进行

观测调查。

9.3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在灾情有代表性的田块上进行。采用实际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间应在灾害发

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及受害程度不再变化时各进行一次。

94调查项目和记载方法

应按下列要求将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情况同步记入附录A表A.9和表A.10。

9.4.1气象灾害

灾害发生后,应及时在辣椒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对辣椒受害情况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从辣椒受害

开始至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发生重大灾害时,还应适当扩大观测范围,必要时在灾害发生辖区全部

种植范围内开展调查。

应按下列要求对灾害情况进行记载(格式见附录A表A.9和表A.10):

5

DBXX/TXXXX—XXXX

a)受害期:灾害开始发生,辣椒出现受害症状时记为灾害开始期,灾害解除或辣椒受害部位症状

不再发展时记为终止期,受害期内灾害如有加重需对相关情况进行记载。洪涝、冰雹、风灾等突发性灾

害记载辣椒受害的开始和终止日期;

b)天气气候情况:应简要描述发生灾害时的天气情况。干旱应记录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

间的降水量和天数;洪涝应记录连续降水日数,过程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日期;冰雹灾应记录最大

冰雹直径和持续降雹时间;

c)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应估计减产成数。

10产量分析

10.1理论产量

10.1.1取样

辣椒生长进入采收期,每区连续固定10株共40株,分批采收、烘烤或晾晒、称量,并记入附录A表

A.7。

10.1.2分析项目

理论鲜椒产量和理论干椒产量二个项目,并将分析记录填入附录A表A.8

10.1.3仪器

分辨率为0.1g的电子天平一台和分辨率为0.1cm的卷尺一套。

10.1.4分析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将采收的鲜椒密封带到实验室,分别称量株鲜重(单位为g)计算平均单株产量

必,才算公示见式(3):

必建.................................⑶

式中:

Wf——株鲜重,单位为克/株(g/株);

M鲜椒重,单位为克(g);

N---样本数量。

将所有批次采收的辣椒鲜重加起来求和再平均得到平均株鲜重,记为叼,读数取一位小数;

第二步,计算理论鲜椒产量:鲜椒产量等于平均单株鲜重与密度之积,计算公式见式(4):

Yf=WfxL....................................(4)

式中:

Yf——理论鲜椒产量,单位为克/平方米(g/m2);

Wf——平均株鲜重,单位为克/株(g/株);

L——1株数,单位为株/平方米(株/m2)(测量方法详见7.3)。

6

DBXX/TXXXX—XXXX

第三步,计算理论干椒产量:将每次采收的鲜椒带到实验室,随机称取100克鲜椒,经105℃烘干8

小时候后称取干重,直到两次干重的误差小于2%,认为水分已经烘干了,最后一次称得的重量G即为干

重,计算干鲜系数K,计算公式见式(5):

式中:

G——100克鲜椒干重,单位为克(g);

K——干鲜系数,无量纲。

将所有批次计算的干鲜系数求平均得到平均干鲜系数仁理论干椒产量Yd等于平均株鲜重与平均干

鲜系数之积,计算公式见式(6)

Yd=»xK......................................(6)

式中:

丫1——理论干椒产量,单位为克/平方米(g/m2)

Yf——理论鲜椒产量,单位为克/平方米(g/m2);

K——平均干鲜系数,无量纲。

10.7地段产量

地段鲜椒产量:取观测地段其中30平方米的实际收获产量,取一位小数。

地段干椒产量:地段干椒产量为地段鲜椒产量与平均干鲜系数之积。计算公式见式(7)。

Ad=A/xK.....................................(7)

式中:

Ad——地段干椒产量,单位为千克/亩(kg/a)

Af——地段鲜椒产量,单位为千克/亩(kg/a);

K——平均干鲜系数,无量纲。

11田间工作记载

111记载时间

在生育期观测的同时,应详细记载观测地段上辣椒从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到辣椒成熟采收期间所采用

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和实施的栽培管理项目的主要内容、起止日期、方法步骤、工具数量等。观测人员

到达观测地段时,如果田间操作已经结束,应立即向操作人员详细了解,并结合观测地段内辣椒生长状

况的变化及时补充记录。

112记载要求

按田间工作的时间顺序及要求,记录下列事项(详见附录A表A.11):

a)育苗:记载育苗场地整理和消毒方法、播种日期、数量,播种方式,播后采取的措施;

b)整地:记载大田观测地段各次耕地的起止日期、耕地深度、耕地方式等;

c)移栽:移栽日期,株行距,移栽方法等。

d)田间管理:记载间苗、补苗日期及方法、中耕日期、方法、培土高度、中耕深度;施肥、灌溉

和排水时间及方式;病虫害名称、施用农药日期、用量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灾害名称及防御措施等。

7

DBXX/T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

辣椒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封面格式及观测记录表

表A.1给出了辣椒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封面的记录格式。

填表时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名称应填写辣椒气象要素观测场所在的省、市(州)、

县(区)、乡(镇、街道)。

表A.1辣椒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封面)

辣椒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空

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栽培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

8

DBXX/TXXXX—XXXX

表A.2辣椒观测地段情况记录表

序号项目填写内容

2所属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地形(山地、丘陵等)坝区口山地口丘陵口

3类型及大小地势坡向坡度

面积(hm2)

距离气象观测场的直线距离

4所处位置方位

与气象观测场的海拔高度差

环境条件(与周边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

5

距离)

种植制度

6耕作制度

前茬作物

7灌溉条件较好口一般口差口

8地下水位埋深大于0.5nl口小于0.5m□

质地砂土口壤土口粘土口砂壤土口

9土壤状况酸碱度酸性因中性R碱性口

肥力上口中口下口

上(高于当地近3年平均产量的20%)□

中上(高于当地近3年平均产量的10%〜20%)□

10产量水平(kg/hnO中(当地近3年平均产量的一10%〜10%)□

中下(低于当地近3年平均产量的10%-20%)□

下(低于当地近3年平均产量的20%)□

填表人(签名)

9

DBXX/TXXXX—XXXX

表A.3辣椒生育期观测记录表

观测进入生育期株数

观测观测人校对人

日期生育期

总株数(签名)(签名)

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合计平均

(月-日)

观测人员(签名)校对人员(签名)

10

DBXX/TXXXX—XXXX

表A.4辣椒植株生长高度测量记录表

测量月日月日

日期

生育期

株号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总和

平均

备注

观测人员(签名)

校对人员(签名)

11

DBXX/TXXXX—XXXX

表A.5辣椒植株密度测定记录表

生测定测点1m内平1m内平

测定项目总株数观测人校对人

育过程均行数均株数

(月-日)1234和(株/Ui')(签名)(签名)

期项目(行/m)(株/m)

观测人员(签名)校对人员(签名)

12

DBXX/TXXXX—XXXX

表A.6辣椒植株茎粗测定记录表

测定日期茎粗平均茎观测人校对人

(月-日)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合计粗(cm)(签名)(签名)

备注

观测人员(签名)校对人员(签名)

13

DBXX/TXXXX—XXXX

表A.7辣椒产量结构分析单项记录表

鲜重

采收日期平均重量观测人校对人

(月-日)(g)(签名)(签名)

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合计

备注

观测人员(签名)校对人员(签名)

14

DBXX/TXXXX—XXXX

表A.8辣椒产量结构分析记录表

项目单位分析计算步骤分析结果

地段实收单位面积鲜椒产

鲜椒总产量量

地段实收面积(kg)(kg/a)

(m2)地段实收单位面积干椒产

干椒总产量量

(kg)(kg/a)

分析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DBXX/TXXXX—XXXX

表A.9观测地段辣椒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预计对产量的观测人校对人

灾害名称受害百分率天气气候情况

(月-日)影响(签名)(签名)

观测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DBXX/TXXXX—XXXX

表A.10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表

此种灾害类在县内

调查日期(月•日)分布及受灾害的主

要乡、街道

县内成灾面积和比

灾害名称

调查点名称(乡、街

受害期道),位于气象观测

场方向、距离

播种期及

受害程度觥)

前茬作物

品种类型、

成灾面积和比例

栽培方式

减产趋势土壤状况(质地、酸

(%)碱度)

调查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DBXX/TXXXX—XXXX

表A.11田间工作记录表

项目日期方法和工具记录人(签名)校对人(签名)

记录人员(签名)

校对人员(签名)_____----------------------

18

DBXX/T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

辣椒观测记录年报表编制和格式

B.1表B.2编制要求

B.1.1生育期:摘抄自附录A表A.3。按照生育期出现的先后次序录入生育期名称,并录入普遍期

的日期。播种到采收期天数,从播种的第二天算起至最后一次采收当天的天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