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教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教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教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教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5.汇报交流.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5分钟左右)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6.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8.带读提示语.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图”.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观察每天的天气现象;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三)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温度”表中.(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点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能制作天气日历表.通过学习能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再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教师这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并指出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向学生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和上节课天气预报里的符号一样吗,学生会发现今天的天气符号上添加了许多文字说明.录卡.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天气符号.因为在今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要用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当天的日期.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相应的日期栏内.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的方案.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教学目标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1、各组的温度计最好选择同一类型,且保证它们的初始温度均一样。2、各温度计对温度的敏感度要一致,可先将它们放到同一杯热水中,检查上升速度及最终温度是否一致.3、每组1张温度填充图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1.师:气温可用温度计来测量.出示课件:(图)温度计么?请生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安全问题、温度计的拿法、怎样读数、刻度含义)师:你能读出它的温度吗?请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温度计刻度.3.现在我们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待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各组取温度计,实测.师:刚才测的是什么温度?液柱变化有什么特点?(液柱先上升,再稳定,说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有个变化过程,在实测时,约需等待2分钟后再读数)1.师: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分别测量室内外温度,再比较数据.)3.师:现在我们先来测一下室内温度.生实测.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强调安全问题6.小组选择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记录所测温度.7.汇报数据,并分析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室外)师:室外背阴处与向阳处的温度一样吗?哪个地点温度高(低)?8.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2.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师:一天中的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3.小组汇报交流.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不同的天气,同一时间天气的变化规律都一样吗?怎样验证?请各组分别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这单元结束时,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教学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1、连续几天观测风向和风速.2、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1.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2.学生能否利用小红旗等判断风力等级.教学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雨量器一个,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1、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水量的测量)(二)认识雨量器.雨量器)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3、出示教师制作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举手.)3、介绍制作步骤: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部对齐)4、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5、反馈制作情况: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四)教师演示实验.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的.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要注意什么呢?(五)学生分组实验.2、学生模拟人工降雨,,测量降雨量,填写记录表.3、学生谁来汇报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4、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找到日期,就的降水量.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图里降水量的等级.1、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2、课后延伸: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3课外活动:测量降雨量,记录在天气日历中.4、课外活动提示:雨量器摆放的位置的确定: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24小时记录一次,确定等级.3.学生能否认真制作雨量器;4.学生是否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5.学生能否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目标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的观察.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1张大图画纸.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为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在网状图上选择“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对它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它可以使学生识别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一)观察云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建议做给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二)对云进行分类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天气是不断变化的.2.分析和整理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2.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天气日历、各统计表、课件播放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进行长期天气情况记录的视频.气日历上的天气现象.1.确定统计内容如果让你选择几个信息进行优先整理和统计,你会选择哪(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为什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到课后去整理和分析.2.商讨统计的具体信息关于降水量、气温、云量,我们分别可以统计它们的什么信息呢?小组讨论.降水量可以统计降水的类型、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特点有无持续降水等.高或过低的气温)云量可以统计晴天、阴天、多云天和其他天气出现的次数及分析出现过的云的类型等.(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3)将数据记录到统计表中(4)用柱形图来统计降水量的变化.(表格同书中)5.分组统计(1)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内容进行分析.析,以利于反馈时的比较.(2)分组统计:下发对应的记录表,开始小组统计.6.分析天气信息其他小组的补充.(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其他小组的补充.(3)统计降水量的小组:出现了哪些类型的降水?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其他小组的补充.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这段时间里的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教学目标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置分离水中混合物.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核心价值观:探究的兴趣细致观察的习惯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玻璃杯6个、水、沙、3根、铁架台1个.1.泡好的糖水要卫生,并保证一次性,让一名同学尝.下,可以用玻璃棒代替筷子.3.沙要事先清洗干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带了杯糖水,指名尝一尝,并说说尝到的味道.(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能说化了,也可能说溶解了,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溶解.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1)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装水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儿用筷明白溶解需要一定的过程.)(2)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4)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沙在水中没有溶解?(板书“现象”、“结论”的具体内容)(5)小结: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特点?2、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1)教师讲解: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经过搅拌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那么面粉猜猜看.(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3)小组实验验证: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有较多水的玻璃杯里,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4)汇报交流.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学生可能会有争议)(5)教师:要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了没有,它在水中的变化合物放到讲台来,我们待会儿再观察.3、用过滤的办法分离三种在水中的物质.(1)引导语:为了进一步观察、判断,实验室里采用了一种更科学的办法——过滤.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出示滤纸),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2)教师演示低”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并讲明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为节省时间,只要到满一次就够了.(3)学生实验,教师个别指导.(4)汇报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着重观察和比较两处:一是滤纸上有没有留下什么?(面粉和(面粉和沙与水的混合物中流下的十分接近于水,而食盐和水的混合物中流下的却是盐水).(5)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面粉在水中更接近于沙,不会溶解于水.(填入表中“1、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把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科学词汇:物质、溶解、均匀稳定分散、沉淀、过滤、分离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溶解的深入探究.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溶解特征的认识.难点:归纳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基本方法.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科学记录本.1、食盐和糖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为什么会那么难观察2、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引出高锰酸钾,并揭题.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酸钾,要用小药勺.)2、学生领取观察高锰酸钾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3、学生预测高锰酸钾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记录单,首先要观察和记录的是什么?然后呢?接着呢?最后呢?4、小组实验观察记录,师巡回指导.见机将筷子分给小组.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高锰酸钾由浓变淡,扩散与散布均匀的过程.颜色从不均匀到均匀的过6、高锰酸钾到底溶解了没有?能验证一下吗?(演示过滤实验)学生描述过滤方法,教师操作规范----“两低两碰”:两低: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的溶解过程吗?(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液体)的表格中)高锰酸钾.在水中是否沉淀(降)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把自己的记录表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4、把自己的记录修正得更加完美.5、学生汇报.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科学记录本.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正确地表述溶解吗?能溶解.四、巩固练习教学目标一些液体能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核心价值观: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点重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涤剂,课容器架1个,盛有1/4水试管3支,滴管3支,盛水玻璃杯2个,小匙1把,玻璃棒1支,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少许,记录单.1、学生实验过程有明确的观察点和2、部分实验观察要等待一些时间,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静候点滴变化.水里慢慢扩散,颗粒化的很小,肉眼看不见,均匀地不会沉淀,形成透明、稳定的液体.)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揭题)中的溶解现象.步做?注意什么?)2、边交流边整理出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好观察记录.)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4、描述实验过程:学生描述,教师适当引导.在水中翻滚,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液体.)5、讨论洗发液能否溶于水.一段时间,洗发液的溶解会变化吗?(可取一杯到下课时再观察)2、分组实验(1)分别往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酒精、食用油.(2)充分振荡(教师演示“振荡”)后,静置一会再观察.(3)注意从试管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特别是酒精与水非常相似,要格外仔细.(4)做好观察记录3、学生实验后描述实验过程,教师适当引导.(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液体.)(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A、醋、酒精与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比较相似,都能均匀分布在水中,不同的是醋、酒精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1)回答哪些现象说明溶解或不溶解?在水中,形成稳定液体的过程称之为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称之为液体之间的不溶解现象.了洗发液等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我在食用课堂上演示.学生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食用油也被溶解了回原处,整理好课桌.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科学方法:试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核心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重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汽水2、开瓶器1、注射器1.多媒体(气体溶解的课外资料)课件1.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1.汽水准备两瓶,其中一瓶摇晃过有可能影响实验,另一瓶备用.2.课件重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原因.一、导入:出示小苏打和食盐,让学生思考:谁的溶解能力他们是谁?(小苏打和食盐).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多谁被溶解得更多,也就是谁的溶解能力更强(板书).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讨论实验方案.怎样进行这个实验才比较公平?(经过讨论,PPT出示温馨提示:①、两杯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较.)对比实验的条件和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二)学生实验.1、要求:分工合作、作好记录.2、教师巡视指导,认真观察学生实验情况,对学生实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三)交流探讨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全班)(一)提出问题.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很多的固体和液体能在水中溶解,并且它们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那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呢?(一些饮料:如汽水)(二)观察交流.1、发现了什么?2、气体是从哪儿来的?3、为什么气体能在饮料中溶解,打开瓶盖后它怎么又跑出(三)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个小实验(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交流探讨.①请说说你的发现.②现在请同学们再来回答一下为什么气体能在有挤压,所以它跑出来了.)(四)PPT出示课外资料,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溶解现象,请同学们课把你们的发现收集起来,日后一起分享.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一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人的意见.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引导语:今天陈老师想泡一杯糖茶喝喝,现在把这包白糖倒进凉小结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糖还没有完全溶解.那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很快喝到糖茶呢?1、班上交流:怎样让一杯糖茶溶解得快?2、交流后教师板书:(搅拌加热……)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先来研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质疑:你们怎么证明搅拌的比不搅拌的快呢?(引出对比实验).(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糖应该一样多;烧杯里的水一样多;放入糖的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验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1、学生选择实验分组探究.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以上两个实验你们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实验来做.(1)、我们的实验器材是玻璃制品,在做实验中有的小组要用到热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2)、小组内部要明确分工,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填好实验报告单,需要热水的小组请耐心等待,陈老师马上给你们送来.3、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我们小组选择的实验是:()能否加快白糖的溶解.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现象,证明了()能加快白糖的溶解.能加快白糖的溶解.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记录表不同条件1号杯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ml的水中呢?2、分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加热碾碎碾碎并搅拌再加所用的时间碾碎并搅拌再加热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加热可以溶解得更快.)5、课后延伸水果糖“碾碎”和“不碾碎”对比实验:让学生实验并记录两种情况下“水果糖静放在100ml水里溶解”所需要的时间.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2、这里有100ML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教学目标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学习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按研究计划开展自主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难点: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②食盐在水中怎样才算不再溶解了.究材料一套、统计表.探究实验记录单.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使用天平取食盐又不熟练,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所以食盐每份2克一包由教师课前准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题).多种的!)二、科学猜想,预测“结论”解多少克食盐?并说出你推测的依据.备什么、实验过程和方法怎样.一会儿我们各组进行交流.学生根据“探究计划表”讨论并填写.B、什么时候再次加盐?C、如何统计溶解了多少克食盐?等等.)教师组织学生倾听,互动,做个主持人.1、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样的顺序加?(让学生讨论加盐的顺序并说一说理由.)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加盐?到什么程度就不能放盐了?怎么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制定的计划开始实验吧!温馨提示:实验时积极观察和记录,小组合作有序.出示克数统计表并让学生边实验边填写(表附后)小组汇报,教师通过统计图,全面统计各组的实验数据组别123456789能溶解的克数想说什么科学道理?(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有可能在哪儿出了问题?)学生分析数据并推测,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二)、请你谈谈实验中的其他发现?(在研究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你还产生了哪些想法?)学生交流实验中的新发现.(一)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请你谈谈自己学习的感受!教学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活动;学会使用酒精灯.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进一步激发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2、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学生实验器具一套;幻灯片(酒精灯结构)浓盐水、清水、玻璃棒、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三角架、1.教师指导如何使用酒精灯2.注意加热时试管的一些注意点引导语:(各小组分别出示上节课收集起来的浓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对这个问题(杯底有盐).这食盐怎么会多出来了呢?1、这多出来的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有实用?(搅拌)(加热、加水)盐水,其他同学观察.(搅拌后的盐水,食盐没有溶解.)3、用加水的方法试试看行不行?我们怎样加水才能使食盐刚好溶解呢?把一杯水一下倒进去吗?(加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再一点一点得加,且边加水边搅拌)4、引导小结:用增加水量的办法可以继续溶解杯底的食盐.①假如使杯里水分减少会怎么样?(杯底会析出食盐)②那我们有什么办法使杯里的水分减少呢?(指名)③(师手拿盐水)比如,如果我们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阳光下,杯里的水会慢慢减少.生看书)1、书上告诉我们实验室一般用什么来加热?(酒精灯)酒精灯你们了解多少?(学生说对酒精灯的认识)壶、灯帽和灯芯三部分构成的.焰有三层,你们看到了吗?而且这三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外焰以在加热时我们应该用哪一部分来加热.(外焰)(二)酒精灯的使用要很规范,操作一定要正确.下面请看老师演示操作(边演示边讲解):不能使用.另外酒精的量要适中.放在桌面上以免跌落摔坏.并放到专门盛火柴梗的容器内.如果此时我想再点燃另灯的话能不能用已燃的酒精灯对这着点燃?来点燃.4、做完实验后如何熄灭酒精灯?能不能用嘴吹灭?(不能)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还要将灯帽重盖一下,将里面的热气放走,以防灯帽内气压减小再次使用时打不开.另外,决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是因为吹时很可能使火焰缩入灯内,使灯内酒精燃烧起火或造成爆炸事故.它扑灭.6、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以上的步骤你们都记住了吗?出示酒精灯正确操作的幻灯片,抽几名学生其于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并记下他们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三)实验中除了酒精灯,还需要什么材料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边介绍实验材料边示范实验步骤)这是三角架固定用的,这是石棉网,观察一下,你们觉得它有什么作用呢?(可以使受热容器受热均匀)这是蒸发皿,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用来盛被蒸发的液体)(四)那盛多少盐水呢?倒满吗?(倒满了在加热后容易溢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滴入一滴管的盐水,好吗?当盐水快蒸发完时慢慢移开酒精灯,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摸实验仪器.(五)实验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讨论,还要给做实验的同学挑毛病,看看他们在实验中有那些失误或操能及时指出来.出示PPT提示讨论内容:1、在加热过程中蒸发皿(试管)内盐水的变化过程(气泡、冒烟……)(六)学生实验,师指导操作.(七)展示实验结果,并回答刚刚老师出示的问题.盐).对呀!水被蒸发了,确实是盐留下来了.结论:说明用加热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能溶解于水,也能从水里分离出来,这个过程是可逆的.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2、了解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科学词汇:音叉、音调、振动1.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2.让学生学会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并能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得声音进行分类.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核心价值观:世界充满着不同的声音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进行分类.音叉(大小各六组)一定要认真倾听.们用掌声鼓励他!(一)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二)倾听老师课件中的声音(摩托车启动声、门出来的?(三)把听到的声音分类: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的?哪些声音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发出的?(四)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振动的次数.(二)实验:敲打音叉听声音,并记录你所听到的声1.用同样的力度敲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其中一个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尝试用高、低、强、弱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类、描述和记录.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猜猜我在哪里”,游戏规则: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在哪里”,请另一组同学猜出他的位置?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让我们知道了,声音不仅有高、低、强、弱的不同,还有方向.延伸:声音还有什么秘密?我们将继续探究它.教学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引导学生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在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发声物体,能够针考,进一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科学方法:观察联想、比较推测让学生养成实验的全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从而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振动产生的”.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课件、锣、音叉和小槌、乒乓球、钢尺、橡皮筋鼓和鼓棒、三角铁、碰铃、乐器的发声应让学生在探究的前提上进行,而不是一味地乱敲乱打.1、同学们,看看我们桌上有什么器材(锣、鼓、钹、三角铁、碰铃、音叉、钢尺、橡皮筋、小提琴)想玩吗?那就让这些物体发出美妙的声音吧!(锣)上课!2、刚才同学们使物体发出了声音,今天你想研究天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请你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碰撞、摩擦、弹拨、敲打、振动)3、声音到底是不是由于碰撞、摩擦、弹拨、敲打、振动产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1、①同学们,我们每一组的器材都各种各样,但钢尺和橡皮筋是每组都有的.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提示.③分小组实验,并观察他们发出声音时的特点.④钢尺发出声音时会怎样呢?橡皮筋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动)像这样上下来回运动,就叫做振动.(板书)2、现在我们又多了一种产生声音的方式,振动!那么多产生声音的原因,到底是哪一个呢?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器材再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有一袋礼物,奖给研究最认真的小组.3、你们组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汇报面向所有同学)我们小组发现……敲打:请你上来演示一下.这位同学说是敲打,你们有什么②碰撞/摩擦/弹拨/敲打这几个动作有什么共同点呢?都能生声音(板书:引起)这样看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1、声音真的是振动产生的吗?我们来验证这个结论,用橡胶让它发出声音.怎样才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呢?(摸一摸、轻轻贴近脸)2、①你来试试,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你也来试试!②你怎样让振动看起来明显一点呢?(靠近静止的乒乓球、放水里)如果看到乒乓球弹开了就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声音后,靠近静止的乒乓球,你看到什么了?(乒乓球弹开)3、想做这个实验吗?那要注意什么呢?(拿乒乓球的手尽量不动,轻轻靠近乒乓球,仔细观察)4、乒乓球弹开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音叉在振动,既然产生的,是不是不振动就没有声音了呢?谁能让锣停止一抓一按,声音就停止了呢?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来试试吧!1、像我们刚才研究的这些器材由于力的作用同学们,今天开心吗?唱首歌庆祝一下吧,不过在唱的时候啊,老师有个要求:请你摸着喉咙唱.刚才唱歌时你发现了什么?(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2、不仅我们的小朋友能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声今天呀,老师把大自然的声音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你听!学生听声音.3、机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大屏幕出示)大自然的这些声音都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你们为什么能区分那么多声音呢?我们探究.教学目标声音就越弱.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越慢,声音就越低.1、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2、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3、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核心价值观:体验探究声音变化与振动有关的乐趣.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物体声音的音高与音量的不同,发动的幅度有关的,认识物体的音高是和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难点: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很难用眼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的同样的杯子、2份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音高课件.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的同样的杯子、2份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音高课件可请音乐老师帮助配合录像2、如果是塑料尺,应提醒学生实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断掉.3、塑料尺,橡皮筋等易损材料应该多备用一些.1、导入: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我们能够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2、我们已经知道一把钢尺可以发出声音,现在我们要求用这把钢尺发出强弱学生交流.3、明确实验要求(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再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注意:钢尺伸出长度固定不变,尺子不要敲打桌面).4、分发实验材料(钢尺)5、学生自由操作,并作好实验观察记录(记录在记录表一中).6、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量高,声音弱的叫音量低,音量的单位叫分贝(dB).1、出示四个装有不同水的杯子.教师:在这四个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筷子击打,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并不是要一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只是激起一下学生学堂上的气氛,让学生开动一下脑筋,思考一下,作一下猜测)号,先进行预测,然后再用小竹条敲击杯口,用同样大小的力来敲击,观察比较一下杯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试着用高,比较高,比较低,低来进行记录)3、分发实验材料.(四杯不同水量的水杯,一根4、学生自由操作,并且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记录在表二中)5、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高,也不用引入振动的快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内容后面会慢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实验还不能让学生清清楚楚看清这些变化,所以要求要降得低一些就可以了)7、出示材料橡皮筋,橡皮筋能够发出声音来吗?松些让它再发出声音来,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动有什么不同)发出的声音和振动的情况的变化.10、学生汇报实验情况.11、出示铁管,铁钉等材料.这些同种构成,长短不同或粗细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会不会一样,试试看,把声音一样的一组放在一堆,不一样的放在另也可以作为演示内容;当教学时间充足时,可以分组让学生体验一下)12、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物体在怎么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会发生变化.1、回家后,你有没有兴趣做声音的音高的变化的实验?如果有,你会用什么东西来做,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2、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科学知识.重点: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一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1张“振动的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活动记录单汇总表每个小组一把钢尺(最好是30厘米长的)、1本厚的字典、1张“振动的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活动记录单、1张“我们的观察柱形图”表格.上投影汇总1、音叉和钉子的型号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声音的?2、出示钢尺,你有什么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尺子,尺子碰到桌子的声音不是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会发出声音,但是尺子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会)3、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的耳朵,看看你的耳朵时,你可以站起来;当你听到较低的声音时,坐在凳子上;当听到高的或低的声音时你还以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比如伸展胳膊,或蹲下来.保持安静,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认真地听.(教师用尺子调整长度,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动作.(一)实验猜测推测:可能与尺子长度有关,(提示:与尺子那一部分的长度有关?)(明确:与尺子延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有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化顺序慢12厘米16厘米3、结果是不是我们预测的那样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二)实验探究低有什么变化.)(2)一定要保持安静.(三)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音量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去证明.教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核心价值观: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难点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纸杯、木制米尺、铝箔、棉线、请妥善保管好教学具,以备来年使用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敲击音叉,你听见声音了吗?你知道声音是通过什吗?我说话你听见了吗?你知道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你的耳朵里的吗?小结:我们知道了原来声音是可以通过空气(气体)传播的.(板书声音既然可以通过气体来传播,那么大家想一想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传听一听在水槽中用音叉去碰铃铛,能不能听到发出的声音?说一说,有没有听到从水中发出的声音?说明了什么?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木制米尺、铝箔、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物体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物体传声效果铝箔尼龙绳实验结果果排列)小组交流、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材料中传播,并且传播的效果不一样.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吗?教学目标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3、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4、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词汇: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耳道、鼓膜、听小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1、对耳朵产生研究的兴趣.2、养成细心观察、严谨实验的习惯.核心价值观:鼓膜作用的认识.点重点:用实验认识声音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与鼓膜振动剧烈程度的关系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铃铛、耳的模型、1一小包精盐、课件.每组: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橡气球皮要略大于玻璃杯口1、教师在桌底下摇动铃铛,问同学们:你们猜猜桌下藏着什么?学生猜测,教师出示铃铛.2、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猜出是铃铛?学生说出是因为听到了铃铛的声音.3、复习旧知.案:铃铛振动产生声音.)铃铛在这里,声音是朵?(预设答案:空气)4、质疑揭课.是啊,铃铛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怎样听到声音的》,出示课题.就进入耳朵,来次“耳朵之旅”.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2、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部分的作用.)3、中耳有一块鼓膜,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推测鼓膜的作用.)1、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研究.要研究鼓膜的作用,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2)出示“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准备1个玻璃用橡筋捆紧(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然后大家拿音叉在“鼓膜模型”上方用锤子敲一下,观察气球皮的运动.注意:音叉离气球皮稍近些.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5)交流小结.当你敲击音叉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发现模拟鼓膜的气球皮有什么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2、研究鼓膜振动与声音强弱的关系(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比较接近气球皮的位置,不要太远.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3、研究鼓膜振动与距离远近的关系的地方,比较鼓膜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地方,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膜,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振动.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生刚刚能听到为最佳音量.先让学生听听声音的强弱,再让学生把手放到耳廓后面,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再次感受声音的强弱.说说两次声音有什么变化?3、为什么第二次手放到耳廓后面,我们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更清晰了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你可以引导:这里手放在耳朵之后,耳廓比原来变得怎样了?(变大了)耳廓变大了,声音变清晰了,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预设答案:汇聚声音)4、出示耳廓狐、土狼的耳廓图片,讲解耳廓狐、土狼能够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看了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明确耳廓汇聚声音的作用.1、教师根据耳朵图片,讲解耳蜗、听觉神经的作用.2、经过这节课学习,你能解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3、学生解释,同时播放我们听到声音的整个过程的FLASH,看完之后,读书中P38的解释,学生对“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有个全面的认识.4、提出疑问:如果声音过大,我们的耳朵会怎样呢?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下节课来研究.教学目标1、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2、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既控制噪声.1、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2、控制“发声罐”的声音轻重,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1、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2、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核心价值观:保护听力点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轻音乐、吵杂的声音塑料罐或空易拉罐、几粒黄豆、报纸、毛巾、棉花;本单元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材料轻音乐与吵杂的声音有明显的对比关闭声音,播放一段有情节对话的短片,时间谈对短片的理解.带着声音再次播放短片,让学生谈谈自己而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3、让学生阅读P62资料库中《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一文,阅读后让学生谈谈4、交流: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怎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小结: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方法从本质上看可分为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2、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进行调查,使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1.身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难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1、观察身体内部器官.2、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水、跳绳、课件等[出示蜗牛的图片]它认识吗?蜗牛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出示蚂蚁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有什蚂蚁和蜗牛的身体各部相同,那么我们人的身体结构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体的结构》(板书:身体的结构)1、我们三年级的时候曾经观察过身体的外形,谁来说一说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来看,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小组讨论: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的部分.汇报: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请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作为模特)小结:这样我们从外形上将人的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这四大部分.当然每个部分还可以继续分,如躯干可以分为肩部、胸部、腹部、腰部、臀部.出示课件规范的科学名称.(板书——外形:头、颈、躯干、四肢)2.头、颈、躯干、四肢组成了我们的身体.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左右对A、具体是怎样对称的?(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一一对应的.)B、这样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给我们带来哪①单手和双手系红领巾比赛:把红领巾解下放在课手系红领巾,部分学生用双手系红领巾,看谁速度快.②保持平衡:闭眼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哪个更持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外形不对称的残少了一条腿,或者少了一只胳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多给以学生原有知识引出课题.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身体左右对称的好处.学生的切身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和痛苦,从而更加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可能要学生一下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外形使我们看上去很美.1、师:刚才我们清楚得认识了身体得外部特征,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观察呢?2、“解暗箱”游戏.教师出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半瓶矿泉水,让学生(生:看、摇晃、听、摸、捏……)[如果1有学生能顺利回答,2可以不执行]4、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面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小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5、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得到的方法解决自己提出心跳,并确定心脏的位置;用手摸——肌肉、骨骼与关节等.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了身体里面有,我们用的方法出示课件.身体这么复杂一个的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1、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我们班谁最会跳绳,请你到前面来跳绳.同学们我们要仔细观察我们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你自己也要感受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是怎么参与的?书本P65页给我们出示了气泡图,让学生试着把它填写完整.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腿、心脏、肺、脑都参与了跳绳活动.身体内部器官比暗箱”的游戏来一个过渡.以规定的活动来教学容易控制.以学生自己选择能在教室里完成的活动)各小组任选一个活动,注意辨析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指名两——三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把他们的气泡图出示在实物投影上)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原地跑——胳膊、腿、脚、脑、心脏、肺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同一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比如大脑,大脑在不同的活动中是负责什么的?——指挥人体工作手脚胳膊腿——运动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胃、肠——负责消化的器官有负责运动的器官,有负责呼吸的器官、有负责血液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但是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架机器有人体这样结构复杂、精巧,运转灵活.身体每天都陪伴你,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的思维才更敏捷,生存才更富有活力.让我们更多的关注生命,爱护身体!大家说,好吗?教学目标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科学词汇:骨骼、关节、肌肉、收缩、舒张、协作运动、结构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体结构的认识.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核心价值观: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共同完成运动.难点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人体骨骼模型一小哑铃或其它重物让学生说说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哪些器官?然后揭题,今天我们来认识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板书课题)(PPT揭二、骨骼的作用节和肌肉,并用手指出身体上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位置.(1)出示骨骼模型,学生看模型,说说骨骼的作用.保护内脏,完成运动)2、观察体验上肢的运动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活动开始前,先出示“温馨提示”(PPT出示),了解观察内容和方法.导学生正确表达身体各部位的感受.果和感受.臂和曲臂时手臂的轮廓.协作运动,它们有什么变化?4、我们的描述正确吗?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描述这一运动过程的.说?节肌肉共同完成运动的骨骼、关节、肌肉在作用上有什么相像之处.1、(PPT出示运动员图片)看图片,身体素质怎么样?这样的身体素质是怎么来的?发达、关节更加灵活.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可以让学生将动作分解开了观察.把伸臂运动,和曲臂运动分开来.也可以在黑板上垫上白纸,把两白纸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目标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呼吸的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科学方法:模拟实验、观察联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3、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核心价值观:感受运动后身体内部的变化验证气体交换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事实,从而懂得新鲜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两个集气瓶,吸管,火柴,保鲜袋文件包中的声音链接一下.2.肺活量计可以向学校体育器材室借用.1.测量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2.出示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一)3.测量运动一分钟后的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么会加快.6.试着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二、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1.认识和呼吸有关的器官(1)平时要吸进空气,跳动后也要吸进空气,吸进去的空气到了哪里?(2)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肺部?呼出的气体又经过哪些地方管,鼻腔流出体外.2.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1)我们吸入空气又呼出来,吸进的空气在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3)教师演示实验比较新鲜空气和呼吸过一次的气体的区别(1.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小结)灯片)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一)科学概念: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除体外.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2、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科学方法:模拟实验、观察联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体呼吸和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2、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3、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核心价值观:感受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工作.点重点:运动后心跳加快是为了加快血液的流动以输送更多的氧气.每组准备:水槽1个、水、1.课件在第二张幻灯片的心脏部位有个超链接,点击播放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动画瓶插上点滴来代替.加快了,还会怎样?引出心跳加快.(一)用实验数据说明运动后心跳加快1.学生讨论心跳的次数怎么测量.2.测量平静时一分钟心跳次数和运动后一分钟心跳次数的测量.3.比较数据得出运动后心跳会加快跳动.(二)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呼吸为什么会加快,那么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1.思考:人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肺后事怎样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的?2.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有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课件出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并播放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携带着溶解在其中的氧气一起流到全身各身体各部分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氧气.引导学生从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开始思考.(呼吸加快是为了吸入更多的氧气,这么多的氧气怎样才能够及时到达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呢?如果血液流动的速度还是和运动前一样,这么多的氧气能够及时到达所需要的部位吗?于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血液流动的速度必须加快,而要使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心脏就必须加快跳动.)心跳加快是为了加快血液的流动从而输送更多的氧气.个部分就及时得到了所需要的氧气,那么心脏在跳动的过程中(一)心脏工作地模拟实验1.出示血液循环系统的模拟装置.红色的球连着一根塑料管子,把管子的另一端浸入水中,挤压、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3.汇报交流(1)挤压(1)挤压红色的球和松开红色的球分别有什么发(2)这个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与血液循环系统的组球,管口冒水泡,松开红色的球,水被吸到管子里了.(2)红色的球相当于心脏、管子相当于血管、水相当于血液,红色的球挤压、松开相当于心脏在跳动.心脏压缩时,血液就被挤出心脏;心脏舒张时,血液又流回了心脏.老师再请几个同学到上面来更多地体验心脏的工作,反复挤压红色的球一分钟.(一)学生反复挤压红色的球一分钟学生在一分钟结束后肯定会感觉到手累,为了更好地进行累的程度的比较,可以使两个同学中一个挤压得快点一个挤压得慢(二)讨论心脏会疲劳吗、我们挤压了一分钟,手就感觉到累了,我们的心脏无时无刻不在跳动,它一天的工作量大而强,我们来看这组数据:(课件出示)【一个正常的人,平时一分钟心跳为70次左右,那么一天心脏就要跳动10多万次,它运送的血液量相当于一辆油罐车的装油量】交流汇报:每个同学在回答时,教师都要追问理由,最好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回答.1.心脏在正常的跳动下,它是不会疲劳的,因为心自我调节的功能.【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秒钟,也就是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钟是休息2.如果心脏一直处在高速的跳动状态,它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也是会疲劳的.(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心脏疲劳必然会引发一些疾病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那么你们1.小组讨论: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2.交流汇报(1)让心脏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措施: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休息和睡觉的时候,心脏跳动的速度就慢了,这时心脏休息的时间也长了)(2)让心脏更加强健利于心脏的健康)这里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课前一分钟运动后心跳加快了,现在心跳还是加快的吗?复的时间就长了.(课件出示几个同学在一分钟运动后回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