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3 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_第1页
课时63 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_第2页
课时63 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_第3页
课时63 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_第4页
课时63 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63情感与观点——以意逆志,见仁见智1.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旨。2.掌握情感与观点题的审答规范。

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2023新课标Ⅰ卷《答友人论学》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

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

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

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主旨情感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

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

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

的?请简要分析。分析思想情感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

魄·人日南

山约应提刑

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分析观点态度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全国甲卷《和南丰先

生出山之

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概括主旨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2020新高考Ⅱ卷《赠赵伯鱼(节选)》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

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分析观点态度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概括分析哲理命题特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

(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

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

一、忧国忧民类分类示例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春望》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直人士的呼

声,反映现实生活杜荀鹤《山中寡妇》

二、建功立业类分类示例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类分类示例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

苦,抒发孤独、凄凉、思

乡之情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

行》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

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分类示例边关思乡,思念亲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杜甫《登高》

四、生活杂感类分类示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情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借古讽今的情怀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

五、送别漂泊类分类示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乡念亲之情李白《渡荆门送别》

六、儿女情长类分类示例对恋人的挚爱《诗经·静女》对自由幸福的追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对负心者的不满《诗经·氓》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行径《孔雀东南飞并序》目录CONTEST01活动一评价思想情感02活动二评价观点态度03课时作业·巩固提升活动一评价思想情感0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

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

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从作品的

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

外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已到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

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和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

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解析: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

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景凄

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温馨提示: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

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考查角度1

词句情感类(2023·上海卷,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酬李少府见赠[唐]孟浩然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①,十步任寻春。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注】

①禁火:寒食节停炊称“禁火”。【读懂诗歌】

我在平静的庭院下养病,从前一直拥有很高的气度和志向。五行

将禁止火烧,只需十步,便可迎接春天的气息。向敬爱的家乡致以诚

挚的问候,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的年少时光已逝去,而

青翠的松树依然茂盛。请联系首联、尾联内容,分析诗人寄寓的情感。参考答案:首联写诗人在简朴环境中养病仍修养本性,保持浩然之

气。尾联以松竹青翠,经冬未凋,表明自己要像松竹一样保持坚贞节

操,与友人共勉。首联、尾联情感一致,在赠答中寄寓着一种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君子情怀。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首联和尾联的意思,抓住“浩气

真”“后凋色”等关键词语;古代诗歌常用“比德”之法,即作

者将诗歌意象的属性特征与人的道德精神品质做形象的比拟,换

言之,即作者的道德品质或精神追求与所选用的诗歌意象的特征

具有相似性。然后可结合“青翠”“松筠”的特点分析作者的精

神追求和思想情感。

概括词句情感题“两步骤”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通读诗歌,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

感的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的情感意图。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答案要素一般含有:(1)诗句的生动翻译;(2)诗句运用的表

达技巧(无技巧则可不答);(3)诗句表达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崔侍御往容州①宣慰郎士元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畴昔常闻陆贾②说,故人今日岂徒然。【注】①容州:唐朝时容州为岭南道五管之一的容管所在地,今广

西境内。②陆贾:西汉时外交家,能言善辩,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

王赵佗臣服汉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去容州宣扬政令,安抚当地百姓,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送别之

情。B.第二句以展翅南飞的隼来比喻友人,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仰慕

之意。C.诗人希望友人能切实传达朝廷之意,清闲时能去拜访那些被弃置的

贤才。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以“梅雨”“春风”暗示时间的变化和路途的

遥远。解析:“颈联两句运用实写”错,不是实写,而是虚写,是诗人

想象友人前往容州途中经过的地点和经历的时间。2.尾联一反以往送别诗的感伤,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请简

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赞美友人的才华。诗人赏识友人,认为友人具有陆贾之

才,相信他前往容州不会白费力气。②安慰、勉励友人。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完成使命的信心和对友人的鼓励之情。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尾联没有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感情基调

应该是积极的。根据注释,可知此联运用了典故,以历史人物与友人

相提并论,意在夸赞友人的才能;而“岂徒然”则暗示了友人的所作

所为不会白费力气,而是有价值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注】李

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

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

边塞十余年。【读懂诗歌】

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

马的地方。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想必是

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冰雪严寒,关

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如今天暖解冻,春水分流。这

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

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旧是”一词暗示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

据,后又失而复得,透露出诗人庆幸失地得以收复的欣慰之情,也

表达了对昔日国难的感慨和忧思。B.诗中写到了夜宿五原的见闻,既有皎皎明月,又有声声笳鸣,还回

顾了一路走来由冬到春的变化,喻指边关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不同。C.这首七言律诗,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明快,和激昂高扬的盛唐

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D.诗人寄情于景,景中融情,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以诗人的行踪为线

索,渐次展开,脉络清晰,构成了一幅颇有意味的边塞风景画。解析:

C项,“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充满了欢乐与

昂扬之情”错误。李益这首诗忧伤重于欢欣,失望多于希望,与那些

激壮昂扬的盛唐边塞诗大相径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矛盾的,既含有

失地收复后喜悦的赞叹,又有对边防安危和国家形势的担忧,还有对

个人前途命运的感伤。4.沈德潜曾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本诗颔联“言备边无人,句特含

蓄”,请简要分析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①月夜笳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下思乡的情感。

②诗人于“几处”“何人”中又透露出对边备空虚、边防尚未巩固的

担忧。解析:颔联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

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月夜笳声营

造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下思乡的情感。“何人”是不定指的反

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

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

切愿望。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依然紧张,

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考查角度2

整体情感类(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

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

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

依附刘表。【读懂诗歌】

晨起沿着小溪前行,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中午时分雾

气才渐渐消散。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着聚集在一起;人已经走

远,凫鸭才开始骚动。转身回望来路崎岖,阴云重叠,山崖高峻。游

目远眺,山下通泉驿的驿楼旁长着几棵枯柳树,不远处已经可以看到

县城中的袅袅炊烟。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

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一道远山倒映入江,在晚照之下,山光

水色同寂寞一起滋生漫漶。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

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

磨难,只能独自叹息。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

他乡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

向。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诗人游览通泉山水之作。从注释②③的典

故可以看出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和躲避战乱的叹息。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日穷

壮观”可以看出,诗歌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

泉山水的愉悦之情;由“伤时愧孔父”可以看出,诗人借孔子的典

故,表达自己的“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由“我生苦飘

零”可以看出,这是表达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是直抒身

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

故,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

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

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

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

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

格、思想抱负等。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

其内容和情感。4.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

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

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6.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

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

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

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

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

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

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

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

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读懂诗歌】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

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

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

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

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解析:

“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诗歌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中,“奉和”是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见寄”是“寄给

我”,“次韵”是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因此

可以推知此诗是皮日休患病居家时给作者陆龟蒙写了一首诗,陆龟蒙

因而所写的酬和之作。两人以诗会友,没有“不通音讯”。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

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

的展望。解析: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

向。诗歌的标题传递了重要信息:“奉和”谓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袭美”,通过注释

可知,是作者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抱疾杜门”说明好友皮日休因

病闭门在家。因此,这是一首写给病中好友皮日休以表达关切之情的

应和诗。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的首联交代与友人春

季欢饮的约定未能实现,因此,描写春色的诗篇也没能完成,诗句中

透露出愿望未能达成的遗憾之情。颔联化用屈原的诗句,用兰花、蕙

草为喻,说明自己辛勤教学,培养了许多贤才,但也渴望到山间去领

略美好的春色。后两联重在安慰友人要宽心静养。尾联再次用典,借

沈约重瞳之典,鼓励友人战胜眼疾,而最末句更是用“不怕江花不满

枝”的灿烂图景来鼓励友人要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杜

甫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注】①表丈:表伯叔。②力疾:扶病强起。【读懂诗歌】

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早来而悲哀。因读来诗转

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在大好的春天里,

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

乡的心情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是在叙事,说自己清晓扶病强

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都督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悲

伤之感。B.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仍是叙事,说自己转瞬间又接待

客人,愁绪也因此更增,觉得自己就像来客一样老去。C.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

春色堪娱。“入”“归”二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意蕴,体现了生

命的复苏与萌动。D.整首诗歌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可概括为“悲”字,连“红入桃

花”“青归柳叶”的初春之景,也触动着诗人的悲情。解析:

B项,“自己转瞬间又接待客人”错,“愁伴客”是说自

己流落他乡,客居在外,愁苦永摆脱不开;“觉得自己就像来客一样

老去”错,“更觉老随人”是说自己觉得日益衰老,表达了迟暮伤感

之情。4.全诗的情感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悲”的具体

内容。参考答案:①首联写诗人体弱多病,生机盎然的早春反衬了个人衰

老,抒发了自伤病苦之悲。②“愁伴客”,流落他乡,客居在外,愁

苦永摆脱不开,表达了羁旅愁苦之情。③“更觉老随人”,觉得日益

衰老,表达了迟暮伤感之情。(或:颈联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

的杨柳新抽枝叶,生机勃发的早春美景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

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自己的迟暮伤感之情。)④“望乡应未已”,

表达了从未中断的遥念故乡的思乡之情。⑤“四海尚风尘”,四海之

内仍战乱不已,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解析:首联是叙事,写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

伤春之悲。颔联写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感伤自己

的日益衰老。进一步写诗人的悲春之情。颈联是写实,说在大好的春

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以实写春光来反

衬悲春之情,为下文做铺垫。尾联写面对良辰美景遥念故乡的心情从

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世乱未靖,归期无

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悲情。全诗的

情感围绕“悲”字展开,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

旅悲情。活动二评价观点态度0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

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

极的一面。你赞同哪种看法?参考答案: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这是苏轼在

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

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在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观点

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温馨提示: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

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

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

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

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

“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读懂诗歌】

自古以来建立一番功绩的人也要经历艰难困苦,但却不知他们一

生的事迹最终将交给谁来记载。其在世时尚且因他人的蒙昧无知而承

受误解,后世纷乱的风俗更扰乱了事实真相。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

传也谈不上精美,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那些微末的历史

记载怎能把历代高人贤士的精神意趣完全表述出来,俗儒们只死抱着

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参考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

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第一步:结合标题、诗句深入分析诗歌蕴含的道理。本诗的标

题“读史”,启发我们思考怎样阅读历史,怎样评判历代高贤。诗的

首联说自古以来高人贤士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

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颔联表述的是历史人物即便是在当时也难

免被误解,在后世的传言中更会失真;颈联列举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

的气质精神,来说明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尾联抨击当时的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不能真正地表现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综合诗句内容可知,这首诗阐述的就是史书和历史有一定的差距,不能轻信史书。第二步:结合诗歌蕴含的道理谈启示。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这样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四注意”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1)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

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

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3)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又要分析是怎

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

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4.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

下两个方面: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

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

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

这样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

一、(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

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读懂诗歌】

通过注释每个字来研读经典反而会很难,如今人们逢人个个便会

提及曾参颜回。哪知那些隐藏在脱落的皮毛下的观点,并不会相互流

传在人们的口耳之间。禅理要自己亲身参悟和寻求印证才可,仙丹须

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在卖花人的担子上看桃花与李

花”,这句话让现在的我回忆起先生鹤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解析:

A项考查考生对诗歌首联内容的理解。这一联主要是概述

当时学风,指出这种学风本质上是一种趋易避难的表现。“笺”在这

里解释为“注释”。作为一种注释体例,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是郑玄为

《毛诗》所作的“郑氏笺”,因此“笺”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

厚的经学意味。在本诗中,所谓“逐字笺来”指的正是逐字逐句地研

读儒家经典。由于经典年代久远,研读起来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当时的

学者纷纷选择了一条相对简单的路,那就是从孔门后学的学说入手,

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说曾颜”。首联的上下两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时学风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学转难”造成的,两句中都不包含

“不畏艰难”的意思,A项为错误项。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可能因为

缺乏背景知识而不能准确理解“说曾颜”,但仅从字面上也足以判断

正误,并不妨碍对此题的作答。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

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

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

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解析:本诗前两联主要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治学风

气。后两联阐述了自己对如何治学的看法。诗人的主要观点是治学不

能生搬硬套前人的解说,而要回归本源,亲自钻研儒家典籍。颈联以

“参禅”“炼丹”类比治学,诗人认为,学习儒家经典,探寻儒学宗旨,就像参禅和炼丹,只有经过“自参”“亲炼”的过程,方可深刻

地理解禅理之深奥以及仙境之美妙,如果浅尝辄止,只是看解说儒家

经典的书而不读儒家典籍,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尾联借魏了翁的话,

形象地阐述了治学的道理,再次强调亲自钻研儒家典籍并在这一过程

中参悟儒学真谛的重要性。读书人多看解说儒家经典的书而不读儒家典籍的行为就好比“卖花担上看桃李”,虽然看到的桃李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源,亲自钻研儒家经典,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二、(2018·北京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

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

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

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是对

“提刑”的美称。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

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读懂诗歌】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正是祖国被侵占

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

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

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

吧。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

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

消息。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

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词人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

众,巨笔如椽。C.词人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

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

珍惜与赞美。解析:

D项,“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误。结尾

两句,点明入蜀时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是表达相互勉励,提醒

友人莫忘彼此的友谊,记得互通消息之意,并非“怀念过去与李正之

雪中赏梅的情景”。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

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

简要阐释。参考答案: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

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

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

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

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

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

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

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所用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

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及友人的不舍

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课时作业巩固提升03一、(2024·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夜偶书赵师秀此生谩与蠹鱼①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②易行无汉学,玄晖③诗变有唐风。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④。【注】

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

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下,一扫寻

章摘句的汉代儒学。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

体”,在这种新诗体之后,才有了唐人的诗歌。④扬雄:西汉末年著

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蠹鱼”和“白发”分别运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

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

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C.“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烬”,

但表现的意趣并不相同。D.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

长夜勉力苦读的形象。12345678910解析:

“褒贬对比”错。由注释可知,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

下,一扫寻章摘句的汉代儒学;谢朓创造了“永明体”这种新诗体之

后,才有了唐人的诗歌。这显然均为对王弼、谢朓的褒扬。12345678910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诗人不以老朋友天赐的福禄和

尊贵的地位为意。②对先贤的仰慕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

的文学建树。③对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诗人虽已白发

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12345678910解析:尾联意为:有多少老友曾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他们才华横

溢,却失意寂寞,就像汉代辞赋家、思想家扬雄,让人忍不住为他们

叹息。表现了诗人不以旧交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意,对功名利

禄的淡泊超然。扬雄,汉代大辞赋家晚年闭门著述,历来为人感叹。

诗人运用扬雄的典故,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表达了自

己对先贤的仰慕之情。结合首联分析,诗人在赞汉代扬雄晚年著述的

同时,也表示为实现理想,虽然自己已经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

读,勤学不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精神。12345678910二、(2024·山东烟台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3~4题。贾

宅丁

炜①洛阳才子屈长沙,旧宅开残橘柚花。天下治安②犹痛哭,南方卑湿漫伤嗟。霜寒废阁啼妖鵩③,日落荒庭集暮鸦。千载怀湘同有恨,赋成骚客鬓应华。12345678910【注】

①丁炜:福建晋江人,任湖广按察使时,遭遇讧兵之乱,因

抗任伪职而弃家出逃,遭朝廷误解,后被贬官。②治安:指贾谊的

《治安策》,文中有“可为痛哭者一”等语。③妖鵩(fú):鵩鸟,

为不祥之鸟,贾谊被贬长沙时作有《鵩鸟赋》。12345678910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长沙”三字点出贾谊的人生际遇,为下文的写景、叙事和抒情

张本。B.颔联下句着一“漫”字,形象写出贾谊伤感慨叹情绪之深、之重、

之广。C.“废阁”“荒庭”与“旧宅”“开残”相照应,渲染出凄凉萧瑟的

气氛。D.末句与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同样表现苦吟之态、创作

之难。12345678910解析:

“同样表现苦吟之态、创作之难”错误,“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意为:我构思三年才得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

出来。体现了诗人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

心,写出了苦吟之态、创作之难。而此诗末句意为千年前屈原在湘水

之畔写下《离骚》等名篇,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也表达了屈原的怨

愤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创作无关。12345678910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贾谊的哪些情感?参考答案:①对贾谊居安思危、心怀天下的感佩赞誉;②对贾谊

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同情悲叹;③对贾谊出众文采、超人才华

的追思仰慕。12345678910解析:原文“洛阳才子屈长沙”,写贾谊被贬官到长沙;“南方卑湿

漫伤嗟”写南方之地低洼潮湿,环境艰苦;“千载怀湘同有恨”中,

一个“恨”字,写出了遗憾之情;此三句表达对贾谊怀才不遇、命运

坎坷的同情悲叹。“天下治安犹痛哭”写贾谊虽被贬但仍然心忧天

下,表达对贾谊居安思危、心怀天下的感佩赞誉。“霜寒废阁啼妖

鵩”写在恶劣的条件下写出名篇《鵩鸟赋》,表达对贾谊出众文采、

超人才华的追思仰慕。12345678910三、(2024·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5~6题。再游鹤林寺①道

潜招隐山南寺,重来岁已寒。风林惊坠雪,雨涧咽飞湍。壁暗诗千首,霜清竹万竿。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②看。【注】

①鹤林寺:佛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②君:指苏轼。

道潜曾与苏轼交游,其诗颇受苏轼赞许。12345678910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诗人重游招隐山南的鹤林寺院,已感觉到岁暮天

寒。B.颔联中使用“惊”“咽”二字,状景逼真生动,令人感知到勃勃春意。C.风掠过、雪纷纷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而深涧飞湍呜咽,则是听觉角度。D.本诗从寺庙里面的墙壁写到外面的竹林,万竿翠竹生气凛然,卓尔不凡。解析:“令人感知到勃勃春意”错,风掠过山林,惊坠下纷纷雪

片;雨中的深涧,只听得飞湍呜咽。故应为“令人感到清寒入骨”。123456789106.清朝纪昀评述:“末二句对第五句,意殊兀傲。”结合第五句和尾

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①第五句说壁上千首诗因光线昏暗已看不清,末二句却说

要洗眼同友人共看东轩李白的诗句。②前后对照,可见作者追慕李

白,鄙视庸才的兀傲之气。12345678910解析:第五句“壁暗诗千首”说因光线昏暗,寺院壁上千首诗隐约已

看不清,而末二句“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看”却说东面亭轩上,有

谪仙人李白留下的佳句,作者要洗眼同友人共看东轩李白的诗句。由

此可见,末二句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