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_第1页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_第2页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_第3页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_第4页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TOC\o"1-2"\h\u11586第1章引言 4182771.1背景与意义 414351.2目标与范围 4261871.3方案概览 428334第2章软件开发流程优化 584152.1敏捷开发方法 521022.1.1敏捷团队建设 5308812.1.2用户故事与迭代计划 549882.1.3站立会议与信息共享 582612.1.4代码审查与重构 5155662.2敏捷与传统的结合 5199002.2.1瀑布模型与敏捷开发 665942.2.2敏捷与CMMI 6250652.2.3敏捷项目管理 6191302.3流程自动化与工具选择 6150152.3.1需求管理工具 6248832.3.2代码管理工具 6272022.3.3自动化测试工具 6312112.3.4项目管理工具 6101432.4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6125182.4.1持续集成 693702.4.2持续部署 717442.4.3持续反馈与改进 79322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 7190343.1需求获取与梳理 7148553.1.1确定需求来源 7280243.1.2数据收集方法 758663.1.3需求梳理 7117023.2需求分析与评估 7216603.2.1功能需求分析 7286633.2.2非功能需求分析 7143213.2.3需求评估 7295253.3需求变更管理 789283.3.1变更申请 7235623.3.2变更评估 7210793.3.3变更审批 8241933.3.4变更实施与跟踪 8121593.4需求跟踪与验证 8215023.4.1需求跟踪 8307943.4.2需求验证 834553.4.3需求闭环 824896第4章系统设计 878854.1架构设计 889344.1.1技术选型 8273414.1.2系统分层 8141354.1.3组件划分 8172914.1.4部署方式 8286774.2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 8173194.2.1模块划分 954364.2.2接口设计 9296964.3数据库设计 9292734.3.1数据表设计 9101914.3.2字段定义 9134684.3.3索引创建 927114.4设计模式与编码规范 9183604.4.1设计模式 9303504.4.2编码规范 93342第5章编码与实现 980555.1代码质量保障 9270625.2代码审查与重构 10156065.3编码规范与命名规范 10189205.4代码版本控制与分支管理 1030959第6章测试策略与实施 10277696.1测试类型与方法 10187956.2测试计划与用例设计 1180826.3自动化测试 11233196.4功能测试与优化 118137第7章软件质量保障 1262427.1质量管理体系 1254357.1.1组织结构 12314127.1.2过程方法 12180237.1.3资源保障 12323597.1.4持续改进 1258367.2质量保证活动 1259817.2.1需求分析 12224327.2.2设计与编码 13131577.2.3测试与验证 13253707.2.4配置管理 132207.3质量控制与度量 13325457.3.1质量控制 1389947.3.2质量度量 13108487.4质量改进措施 1330317.4.1加强质量培训 13202377.4.2引入先进技术和工具 1399937.4.3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 13289087.4.4建立激励机制 1314768第8章项目管理 13226058.1项目进度控制 1433728.1.1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依据项目需求、资源和风险,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各阶段、各任务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1425848.1.2进度监控: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 1460578.1.3适应性调整:针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变化,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1474648.1.4持续改进:总结项目进度管理经验,不断优化项目进度控制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1442338.2风险管理 14162528.2.1风险识别: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历史项目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项目潜在风险。 1464768.2.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 1446278.2.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 1498688.2.4风险监控:定期对项目风险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新的风险,保证项目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14308188.3团队协作与沟通 14291948.3.1团队建设:构建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培养团队成员的协同意识和能力。 1483948.3.2角色明确:明确项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保证团队成员在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14178788.3.3沟通机制:建立健全的项目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项目报告、即时沟通工具等。 15300748.3.4冲突解决:针对团队内部的冲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解,保证团队和谐协作。 15128348.4项目收尾与总结 15249918.4.1项目验收:按照项目合同和验收标准,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 1526218.4.2项目总结: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15299048.4.3知识积累:将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优秀实践等转化为组织知识,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15109488.4.4项目交付:完成项目交付工作,保证项目成果顺利移交,并为后续运维提供支持。 1532530第9章人员能力提升与培训 15230609.1技术培训与分享 15209869.1.1定期组织内部分享会 15239269.1.2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 15306279.1.3建立在线学习平台 15288449.2专业技能提升 15303589.2.1制定个人技能提升计划 16314169.2.2鼓励参加专业培训和认证 16127729.2.3举办技能竞赛和挑战 16292109.3团队建设与激励 16120209.3.1团队沟通与协作 16132839.3.2设立团队目标和激励机制 1658429.3.3开展团队活动 16277079.4个人成长规划 16140959.4.1设立职业发展通道 16256879.4.2定期进行绩效评估 1698299.4.3鼓励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 1626870第10章持续优化与改进 17505810.1流程优化与迭代 172197310.2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171495010.3技术创新与引进 173014510.4客户反馈与满意度提升 18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我国IT行业软件开发水平,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保证软件质量,本研究针对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进行探讨。1.2目标与范围本研究旨在针对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现有软件开发流程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2)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质量;(3)为我国IT企业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本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2)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施;(3)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方法与工具。1.3方案概览本研究提出的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及质量保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与设计优化:通过引入需求工程方法,提高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质量;(2)编码与实现优化:推行编码规范,提高代码质量;引入自动化构建与部署工具,提高开发效率;(3)测试与验证优化:实施分层测试策略,保证各阶段质量;运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组织结构、过程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5)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优化: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提高项目响应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降低沟通成本;(6)持续改进与优化:建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监控与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开发流程与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有望提高我国IT行业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质量,为我国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软件开发流程优化2.1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IT行业。它注重快速迭代、持续反馈和灵活性,旨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以下为敏捷开发方法在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中的应用:2.1.1敏捷团队建设建立跨职能团队,团队成员具备多样化的技能,以提高团队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2.1.2用户故事与迭代计划通过编写用户故事,明确用户需求,进行迭代计划,保证每次迭代都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功能。2.1.3站立会议与信息共享采用站立会议形式,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项目进度透明化。2.1.4代码审查与重构实施代码审查,提高代码质量,同时进行重构,以优化系统架构。2.2敏捷与传统的结合在实际项目中,敏捷开发方法与传统开发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软件开发流程的优化。2.2.1瀑布模型与敏捷开发在项目初期采用瀑布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明确项目范围和目标,随后转入敏捷开发阶段,快速迭代以满足客户需求。2.2.2敏捷与CMMI将敏捷开发与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相结合,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性和成熟度。2.2.3敏捷项目管理采用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如Scrum,结合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风险的可控性。2.3流程自动化与工具选择流程自动化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关键手段,合理的工具选择有助于优化软件开发流程。2.3.1需求管理工具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等,实现需求跟踪、任务分配和进度监控。2.3.2代码管理工具采用Git、SVN等代码管理工具,实现代码版本控制、分支管理和协同开发。2.3.3自动化测试工具使用Selenium、Junit等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保证软件质量。2.3.4项目管理工具利用敏捷项目管理工具,如Trello、JIRA等,实现项目进度监控、团队协作和资源管理。2.4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是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速度和稳定性。2.4.1持续集成建立自动化构建和测试流程,保证代码质量,减少集成风险。2.4.2持续部署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如Jenkins、Docker等,实现软件的快速部署,缩短发布周期。2.4.3持续反馈与改进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和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3.1需求获取与梳理3.1.1确定需求来源在需求获取阶段,首要任务是明确需求的来源。需求来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发起人、最终用户、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1.2数据收集方法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工作坊、用户故事地图等,以保证全面、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3.1.3需求梳理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筛选和优先级排序。通过需求梳理,识别关键功能和用户痛点,形成清晰的需求列表。3.2需求分析与评估3.2.1功能需求分析对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各项功能的具体要求、功能指标和界面设计。3.2.2非功能需求分析对非功能需求如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保证软件质量。3.2.3需求评估对需求进行可行性、合理性和优先级评估。结合项目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确定最终纳入项目的需求。3.3需求变更管理3.3.1变更申请建立变更申请机制,当需求发生变化时,相关方可以提交变更申请。3.3.2变更评估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分析其对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影响。3.3.3变更审批根据变更评估结果,由项目管理层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将变更纳入项目范围。3.3.4变更实施与跟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已批准的变更进行跟踪,保证变更得到有效实施。3.4需求跟踪与验证3.4.1需求跟踪建立需求跟踪矩阵,保证需求与项目任务、测试用例和交付物之间的关联。3.4.2需求验证通过原型、演示、用户测试等方式,验证需求实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4.3需求闭环在需求验证通过后,对需求进行闭环管理,保证项目按照既定需求顺利完成。第4章系统设计4.1架构设计本节主要阐述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包括技术选型、系统分层、组件划分以及部署方式等。4.1.1技术选型根据项目需求及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开发框架、中间件等技术栈。4.1.2系统分层将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目标。4.1.3组件划分根据业务功能,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组件,便于开发和维护。4.1.4部署方式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如单体部署、微服务部署等。4.2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本节主要介绍系统模块划分及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4.2.1模块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4.2.2接口设计定义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异常处理等。4.3数据库设计本节主要描述数据库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表设计、字段定义、索引创建等。4.3.1数据表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4.3.2字段定义为每个数据表定义合适的字段,包括字段类型、长度、默认值等。4.3.3索引创建根据查询需求,为数据表创建合适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4.4设计模式与编码规范本节介绍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模式及编码规范。4.4.1设计模式遵循软件设计原则,采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等。4.4.2编码规范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代码格式、注释要求等,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第5章编码与实现5.1代码质量保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质量保障是的环节。高质量的代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措施有助于保证代码质量:a.采用成熟的设计模式和开发框架,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b.对关键业务逻辑进行单元测试,保证代码功能的正确性。c.对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检查潜在的安全漏洞、功能问题等。d.强化代码评审制度,保证代码质量在团队内部得到有效监督。5.2代码审查与重构代码审查是提高代码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审查可以及时发觉和纠正代码中的错误。以下要点需关注:a.建立明确的代码审查流程,保证审查工作有序进行。b.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学习,提高代码审查的质量。c.对审查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重构。d.重构过程中遵循单一职责原则,保持代码的简洁和可维护性。5.3编码规范与命名规范编码规范和命名规范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一致性,以下建议:a.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包括缩进、空格、注释等,并强制执行。b.遵循明确的命名规范,使代码易于理解和维护。c.对类、方法、变量等命名应具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或模糊的词汇。d.对于复杂逻辑,应编写详细的注释,以便后续维护和理解。5.4代码版本控制与分支管理代码版本控制和分支管理对于项目协作和版本迭代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版本控制和分支管理的效率:a.采用主流的版本控制系统,如Git,以支持团队协作和版本管理。b.建立合理的分支策略,如特性分支、发布分支等,保证项目开发有序进行。c.对重要版本进行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保证代码安全。d.定期清理无用的分支,保持仓库的整洁。第6章测试策略与实施6.1测试类型与方法为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遵循行业标准和项目需求,本章将阐述测试策略与实施。我们区分以下几种测试类型:(1)单元测试:针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如函数、方法、对象等)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功能正确性。(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对多个模块或组件进行组合测试,保证接口、数据流和交互等方面的正常运行。(3)系统测试: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以验证系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4)验收测试:由客户或需求方参与的测试,主要验证软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测试方法包括:(1)黑盒测试:不关心软件内部逻辑,仅关注输入输出是否符合预期。(2)白盒测试:关注软件内部逻辑结构,对代码路径进行测试。(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特点,对部分内部结构进行测试。6.2测试计划与用例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资源、测试时间表等。以下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步骤:(1)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提取测试需求。(2)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条件、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等。(3)组织测试用例,形成测试集,保证测试覆盖全面。(4)审核测试用例,保证用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3自动化测试为提高测试效率和稳定性,引入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工具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2)测试脚本编写: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实现对软件功能的自动化测试。(3)测试环境搭建:搭建自动化测试环境,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4)测试结果分析:分析自动化测试结果,定位问题原因,指导后续优化。6.4功能测试与优化功能测试旨在评估软件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场景下的功能表现,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以下是功能测试与优化的关键步骤:(1)功能测试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制定功能测试指标。(2)功能测试场景设计: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功能测试场景。(3)功能测试实施:执行功能测试,收集系统功能数据。(4)功能瓶颈分析:分析功能测试结果,定位系统功能瓶颈。(5)功能优化:针对功能瓶颈,采取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优化等措施,提高系统功能。通过以上测试策略与实施,保证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第7章软件质量保障7.1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IT行业软件开发的高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本章将从组织结构、过程方法、资源保障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阐述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7.1.1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质量管理策略、计划、流程和标准。7.1.2过程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软件工程方法,如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7.1.3资源保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需求得到满足。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7.1.4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反馈等途径,发觉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7.2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旨在保证软件开发过程遵循既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7.2.1需求分析对客户需求进行充分分析,保证需求文档的完整性、可理解性、一致性、可验证性和可维护性。7.2.2设计与编码遵循良好的设计原则和编码规范,保证软件架构的合理性、模块间的独立性、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7.2.3测试与验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保证软件的功能和功能符合客户需求。7.2.4配置管理建立配置管理体系,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和文档得到有效管理。7.3质量控制与度量质量控制与度量是软件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3.1质量控制通过质量审计、过程监控等手段,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发觉和解决。7.3.2质量度量建立质量度量指标体系,对软件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等指标。7.4质量改进措施为了不断提高软件质量,本节提出以下质量改进措施:7.4.1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7.4.2引入先进技术和工具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具,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质量风险。7.4.3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优化流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7.4.4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质量奖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软件质量。第8章项目管理8.1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是保证软件开发项目按计划高效推进的关键环节。为实现项目进度控制,以下措施将被采用:8.1.1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依据项目需求、资源和风险,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各阶段、各任务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8.1.2进度监控: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8.1.3适应性调整:针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变化,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保证项目按时完成。8.1.4持续改进:总结项目进度管理经验,不断优化项目进度控制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效率。8.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下措施将有助于识别、评估和控制项目风险:8.2.1风险识别: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历史项目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项目潜在风险。8.2.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8.2.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8.2.4风险监控:定期对项目风险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新的风险,保证项目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8.3团队协作与沟通团队协作与沟通是提高软件开发项目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以下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效果:8.3.1团队建设:构建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培养团队成员的协同意识和能力。8.3.2角色明确:明确项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保证团队成员在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优势。8.3.3沟通机制:建立健全的项目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项目报告、即时沟通工具等。8.3.4冲突解决:针对团队内部的冲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解,保证团队和谐协作。8.4项目收尾与总结项目收尾与总结是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以下措施将有助于顺利完成项目收尾和总结工作:8.4.1项目验收:按照项目合同和验收标准,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8.4.2项目总结: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8.4.3知识积累:将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优秀实践等转化为组织知识,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8.4.4项目交付:完成项目交付工作,保证项目成果顺利移交,并为后续运维提供支持。第9章人员能力提升与培训9.1技术培训与分享在软件开发流程中,技术培训与分享是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技术培训与分享的具体措施。9.1.1定期组织内部分享会组织定期的技术分享会,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自己在项目实践中学到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促进团队内部知识的交流和传播。9.1.2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邀请业界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团队成员掌握前沿技术和行业动态,提升团队的技术视野。9.1.3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技术学习资源,方便团队成员随时随地学习,提升个人技能。9.2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提升是软件开发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9.2.1制定个人技能提升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技能提升计划。9.2.2鼓励参加专业培训和认证鼓励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和认证,获取相关证书,提高个人专业素养。9.2.3举办技能竞赛和挑战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和挑战,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9.3团队建设与激励团队建设与激励是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以下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