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总论............................................3
1.1项目背景..........................................3
1.2项目概况..........................................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2.1市体育设施现状....................................7
2.2开发建设的必要性..................................8
第三章建设规模........................................10
3.1建设规模.........................................10
3.2建设规模方案.....................................10
第四章项目选址........................................12
4.1地理概况.........................................12
4.2场址现状.........................................14
4.3场址建设条件.....................................15
第五章建设方案........................................18
5.1建筑指导思想及原则...............................18
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19
5.3建筑方案.........................................21
5.4结构设计.........................................24
5.5公用工程.........................................27
5.5.1给排水..........................................27
5.5.2暖通............................................31
5.5.3电气............................................39
第六章消防............................................53
6.1建筑部分.........................................53
6.2结构部分.........................................55
6.3给排水部分.......................................56
6.4通风部分.........................................58
6.5电气部分.........................................60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63
7.1设计依据.........................................63
7.2建设地点环境现状.................................63
7.3项目建设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63
7.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64
7.5环境影响评价.....................................65
7.6环保节能设计.....................................66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68
8.1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68
8.2安全防护措施....................................68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69
9.1组织机构.........................................69
9.2劳动定员.........................................69
9.3人员培训......................................69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70
10.1项目管理.........................................70
10.2实施计划说明.....................................70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2
11.1工程及估算概况....................................72
11.2编制依据..........................................72
11.3工程总估算表......................................73
11.4资金筹措及资金来源................................74
11.5体育馆运营成本估算...............................74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76
12.1结论.................................................76
12.2建议.................................................78
附件及附图:
1.市发改委《关于下达市体育馆建设计划的通知》(松发改发[2007]75号)
2、市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松GJ字第07-18号)
3、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松GZ07-14)
4、规划总平面图
5.体育馆透视效果图
6.体育馆各层平面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市体育馆
1.1.2承办单位概况
承办单位:市体育局
项目法人:
市体育局是是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之一,局机关设3个科室。
目前有3个直属事业单位,8个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开设的运动项目
有篮球、足球、速滑、举重、乒乓球、拳击、自行车、跆拳道、摔跤、
柔道、台球、武术、网球、田径等项目,现有体育专职人员64人,
其中专兼职教练员38人,参加训练人数1100余人。原有标准400米
田径场1处、篮球训练馆1座,室外篮球场3块、举摔柔和乒乓球训
练房共计1400平方米。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市总体规划》(2002年初稿)
(3)《市建设事业“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
(4)《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5)市发改委《关于下达市体育馆建设计划的通告》(松发改发
[2007175号)
(6)市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松GJ字第07-18号)
(7)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松GZ07-14)市规划
局《市体育馆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市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缓慢,基本上
没有大的场馆建设。近年来,体育局原有田径训练场及其他训练设施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已不复存在。
市目前体育设施的现状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规模速度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全民健身的需求。随着城市规模的
扩大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
会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影响市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
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同时也影响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高。为此,特提出建设该项目。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松花江南岸的市体育中心用地内,北邻新修
城市防洪大堤,东邻规划松花江二桥引桥,南侧为规划城市道路,西
侧为广场西路延伸线,用地南侧、西侧均为规划中的新开发商贸、住
宅区。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建设规模
市体育馆是规划总用地1L64公顷的市体育中心主体工程,位于
体育中心用地东侧。根据国家、省等部门的有关标准及要求并结合市
的具体情况,拟建5000座位的体育馆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24500
平方米。
(2)建设目标
将市体育馆建设成为市资源配置合理、设施先进、管理一流的体
育设施,使其成为城市建设新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最大程度地满
足社会需求、满足群众的需要。
市体育馆的建设还将使市具备了作为冰雪项目训练、比赛基地和
承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的能力。
1.2.3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市松花江南岸,南堤北扩形成的新城区东部,
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L64公顷,用地北邻新修城市防洪大堤,东、南、
西三面邻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极为方便、环境条件良好、城市公用基
础实施配套完善、施工条件具备,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1.2.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
该项目总投资约1.9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对进一步发展市的
体育事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市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各项竞
技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为拉大城市框架、
提升市的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着显著的
社会效益。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体育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
1总用地面积公顷11.64
2可建设用地面积公顷9.5
2体育馆占地面积平方米12800
3体育馆建设规模平方米24500
4估算总投资万元19595.8
5劳动定员人40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市体育设施现状
建市以来,市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缓慢,基本上没有大的动作。
建于2001年的前郭县民族体育场,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建设标准
较低,设施较落后。体育局原有田径训练场及其他训练设施由于城市
建设的发展已不复存在,篮球、足球、速滑、举重、乒乓球、拳击、
自行车、跆拳道、摔跤、柔道、台球、武术、网球、田径等项目均没
有正规的室内训练、比赛场所,市内缺少举行大型文体活动和商贸展
览活动的场地。市的体育设施现状落后于省内其它兄弟城市,更大大
落后于沿海同等规模的城市,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与市建设经
济强市和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越来越突
出,远远满足不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市竞技运动水平
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
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高。
2.2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城市建设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
体育馆的建设,既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体育用地和体
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给城市发展注
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推动南堤北扩后城市滨江带其它建设项目的
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也符合市城市建设体现江城特色,抓
好松花江两岸开发建设的发展战略。
2、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现有的体育
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体育训练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
动的需求,也制约了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由于没有专业的体
育馆,无法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不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其他
文化交流活动。市体育馆的建设,还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开展
冰雪项目的优势,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形成冰雪项目的室内训练比赛
基地。
3、推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体育馆的建设,可提高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举办大型的
体育比赛和文娱、商贸活动等,可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来参观、游览,
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
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口,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同
时也可以促进市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4、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
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体育场馆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它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
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之
一。市体育馆建设地点临近规划中的宏伟的松花江二桥,体育馆建成
后,将成为滨江城市带一个重要景观,一个亮点,对于体现新时期市
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市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
功能以及提高我市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体育馆周边
设施绿化用地较多,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5、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国运盛、体育兴”。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经济能力,人们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
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因此,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成为人们
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需要健康,健康离不开运动,体育设施的建设
和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象征。同
时,依托先进的体育设施,有利于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可以激发人们
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爱
国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窗口。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已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进步与文
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章建设规模
3.1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省有关建设标准的规定及市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国内
同等规模城市体育馆规模现状,城市市体育馆设计规模为5000座,
包含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比赛馆主体建筑为地上三层,综合训练馆
主体地上二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
3.2建设规模方案
3.2.1结构形式、建筑面积
拟定建设的体育馆建筑由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组成,比赛馆平面
呈椭圆形,南北长116米,东西宽96米,建筑主体为地上三层,地
下局部一层,布置设备用房。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位于比赛馆南
侧,底层与比赛馆连通,主体地上二层,局部四层,椭球形屋面顶点
最高处34.5米,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其中,地上23360平方
米,地下1140平方米。
3.2.2使用功能
市体育馆按照相关竞技体育标准进行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
力图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
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市体育馆由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两部分组成。比赛馆中心场地尺
寸为73米X42米,可满足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比
赛需要,也可开展篮球、手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
比赛馆首层建筑平面布局为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赛会组织办公用
房、新闻中心以及各种辅助用房、训练房、设备用房、后勤管理用房
等;二层为观众入口大厅、休息廊和存衣、小卖、卫生间等服务设施,
观众入口大厅、休息厅与位于一层屋顶上的室外环形大平台相连通成
整体,通过室外大台阶,可将观众人流疏散到各方向疏散广场。三层
为观众观光、休息廊及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
和部分设备用房。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首层与比赛馆首层室内相
通,设有门厅、接待、更衣淋浴设施及举重、健身、乒乓球、台球等
训练用房,二层为综合训练馆,布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训练场
地及其他群众文体用房,局部三、四层为群众文体用房。观众通过二
层室外平台也能进入比赛馆观众厅。体育馆局部地下一层,设冷冻机
房、空调机房、水泵房、配电室等设备用房。
第四章项目选址
4.1地理概况
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
畔,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地级市。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
里。总人口277万人,农业人口203万人,非农业人口74万人。有汉、
满、蒙古、回、朝鲜等31个民族。
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宋辽金时期,女真族英雄儿女在这里创造了“兴金灭辽”的辉煌业绩。
上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著名的《建国方略》中,
曾设想在松嫩两江交汇处建一座称之为“东镇”的中枢城,即今日的。
、\
KHII'
市原幅员辽阔,地上地下资源富集,风光秀丽。资源富集,特产
富饶。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之美誉。中国陆上第六大油
田一吉林油田就座落在。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等作物。地处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科尔沁草
原和松嫩平原的交汇处,是欧亚草原带延伸的东端,也是吉林省草原
比较集中、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全市有草原面积53万公顷。境内
有“三江、一河、一湖”(第一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
查干湖),江河总径流量398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8012平方公里。
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市地处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丽
富饶的松花江畔,处于长哈经济带中间,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
省区的结合部,是规划中的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之一。境内有四条铁路
和五条国省干线公路通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运条件也得天独厚,
将成为联结东北3省和内蒙古自治区8市14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
流中心。
体育馆项目建设所在地位于松花江南岸,东邻规划建设中的松花
江二桥,介于原松花江大堤和新修城市防洪工程大堤之间的新的城市
滨江风景带,是市城市滨江开发建设的重要节点。随着城市防洪大堤
改道工程的完成和松花江二桥的建设,滨江新区交通网络实现四通八
达,共同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城市交通框架。无论从人流、物流都
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体育馆的建设和开发对于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
市规模,加速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成为建市以来,市第二轮
城市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市建设事业“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
确立了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江城特色,抓好松花江两岸开发建设,做
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和谐的的城市发展战略。到2015年,要
围绕松花江景区开发建成三条主要风景线和城区松花江两岸风景区,
展示江城特色。不远的将来,体育馆及周边的滨江新区将成为展示市
现代化滨江城市风貌的窗口。新区内的道路、管网和基础设施正在实
施之中。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确决策下,在全市人民的建设下,体育馆建设必将加快步伐,与周边
其他重点项目一道,推动市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热潮。
4.2场址现状
4.2.1选址与地理位置
根据《市滨江城市风貌带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建设总体要求,
本项目场址选择于松花江南岸,南堤北扩后新形成的城市建设用地范
围内,用地北面为新修松花江防洪大堤,东临松花江二桥引桥,南面
为规划城市干道,西侧为广场西街。市为新华夏地带,普遍分布有第
四系全新统风积堆积不良级配中砂、不良级配含细粒土中砂及冲积堆
积不良级配中砂、不良级配含细粒土中砂。市主要土壤类型有四种: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河淤土。还有部分草炭土、盐碱土和风沙土。
本项目用地范围以河淤土为主。
4.2.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该场址土地属国有土地,项目单位通过征地获得土地使用权,
场址用地面积11.64公顷,可建设用地面积9.5公顷,可以满足项目
建设需要。
4.3场址建设条件
4.3.1气象条件
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春旱少
雨,升温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温差大,天
气晴好;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5C,低温
出现在一月,最低气温-36.1C;高温出现在七月,最高气温36.9C。
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无霜期142天左右。最大降雨量106.2毫
米,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多集中七、八月份,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全年多风,尤以春季风多而且大。春夏秋三
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则多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
地处东北的气象条件对建筑物有较高的保温节能要求,工程施工
组织应满足当地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
4.3.2水文条件
市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育呈树枝状的河网,支流众多,泡沼密
布,尤以三江一河一湖闻名。即: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
河、查干湖。第二松花江从市区穿过。第二松花江长958Km,流域面
积7.34万Kn?,流域径流总量165亿n?。第二松花江下游段幼低山
丘陵区逐步过渡到平原区。松花江流域冬季漫长严寒,江水封冻时间
多在11月中下旬,解冻在4月中下旬,封冻期130-180天,最大冰
厚1.0-2.0米,土壤冻层深L5-2.5米。
第二松花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最大洪水多发生在7、8月份,
有的年份洪峰出现在9月份,4月份河流解冻期由于降雨、积雪融化
以及开河时河道槽蓄量的急剧释放,都将出现冰凌洪水。一般凌汛的
洪峰流量不是太大,只相当伏汛的中小洪水,但水位往往很高,陡涨
陡降,过程尖度,有的年份最高洪水位出现在凌汛期。
第二松花江基本上是暴雨洪水河流。防洪主要任务是防夏秋季洪
水,由于冬季积雪和河流封冻,春季融雪解冻时,有的年份会形成凌
汛。沿江现有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
4.3.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市体育馆位于体育中心用地东部,西面为30米红线的广场西路,
南面为34米红线的规划道路,用地东侧为松花江二桥引桥,体育馆
建筑主体距松花江二桥边沿约100米。用地周边均为规划中的新开发
商贸住宅小区,拟建场地周边环境状况良好,没有明显污染源,有利
于工程建设,。
4.3.4交通运输条件
市铁路四通八达,有大小火车站27个。北京-哈尔滨、长春-白
城、通辽-让湖路、北京-齐齐哈尔、大连-齐齐哈尔五条铁路线在境
内通过。市公路总里程4058公里。北京-哈尔滨、图们-乌兰浩特、
白城-长春、沈阳-明水、开通一方正、长春-哈尔滨六条国省级公路在
境内通过。市、县、乡、村级公路与国省级干线公路相通,形成巡回
网路。国道明沈线、省道科铁线、齐双线竣工通车。南行157公里到
达长春机场,北行207公里到哈尔滨机场。随着环城公路、203线一
级路、第二松花江大桥等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成为连接沈阳、大
庆、哈尔滨等大城市的主要枢纽。
项目所在地周边均为城市道路、东临松花江二桥,交通极为方便。
4.3.5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滨江城市新区总体规划,该区将统一建设自来
水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充分利用这些配套公用设施,
以降低投资成本;其他的社会服务设施包括住宅、学校、商业服务、
医院、文化娱乐等也将充分依托新区统一规划建设。
4.3.6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域开阔,大气容量大,且项目本身基本没有
废渣、废气、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统一处理,因
此,本项目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
4.3.7征地拆迁
本项目建设征地1L64公顷,无拆迁。
4.3.8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可到周边地区采购,通过汽
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筑指导思想及原则
市体育馆建设应满足城市整体规划和滨江风景带建设的要求,并
与周围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一个现代化的、自然环境良好的
滨江新城风貌。
体育馆的建设既要从长远考虑,也要从现实出发,设施的建设要
考虑具有较长期的先进性,建筑设计依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设计出具有标志性和时代气息的建
筑。
体育馆作为城市大型公益性建筑,应以人为本,从不同人群的不
同层面需求出发,亲人、为人设计良好的训练比赛、健身休闲、交流
发展的现代化设施、环境。
该项目属大型公共设施,设计建设应使物流、人流通畅,交通便
利,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
设计应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理解、尊重地域文化,
利用特定的符号、特征,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通过有机组织,体
现地方特色,延续和创新历史文脉。
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5.2.1项目概况
市体育馆是规划总用地11.64公顷市体育中心的主体建筑,位于
建设用地东侧,南临规划城市干道,西临广场西路,东邻规划第二松
花江大桥引桥,用地北面为新修建的城市防洪大堤和规划道路。体育
馆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
5.2.2总体布局
根据体育中心总体规划方案,体育馆位于用地东部,建筑主体边
沿距松花江二桥100米,主入口位于南侧,正对南北向规划道路,便
于组织观众人流的集散。建筑主体结合用地西侧400米标准田径训练
场及体育学校其他训练设施、健身场地、绿化系统,形成一个开放性
的、规整而又有变化的城市体育公园。
体育馆在北侧和南侧规划道路分别设置主要机动车主入口,并在
体育馆周边形成15米宽环形道路,建筑物南侧、西侧形成疏散广场,
解决大量观众人流的疏散问题。观众机动车集中停放在体育中心南部
主入口两侧的专用停车场内,自行车停放在入口西侧临街的绿化停车
场中,遇大型比赛或其他大型文体活动时,也可利用建筑周边广场作
为临时停车场地。观众也可以经过向东的景观步行道,通过松花江二
桥桥洞,经由桥东体育休闲公园疏散至东侧规划道路。体育馆建筑主
体西侧设置主要集散广场,便于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和其他社会活动
的开幕式室外人员集散并有利于将体育馆建筑体量与松花江二桥结
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标志性景观。
观众由大台阶经二层平台进入观众席。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
记者以及安保、消防等特殊车辆,按照不同出入口设置停放在体育馆
周边的指定停车位内。贵宾入口位于比赛馆首层西面,运动员入口位
于比赛馆首层东面,工作人员由比赛馆首层北侧进入体育馆,新闻记
者入口位于首层西北面。同时,在训练馆首层南侧及二层平台训练馆
北侧,设置有日常训练及全民健身出入口,便于市民平时参与体育馆
内各项冰上运动、球类、健身、训练活动。不同人流互不干扰,形成
体育馆有序的交通组织体系。
体育馆总图设计强调环境景观,建筑、广场、绿化相结合,共同
构成体育中心优美宜人的环境,形成沿松花江城市建设的亮点。
5.3建筑方案
5.3.1设计依据
1、市发改委《关于下达市体育馆建设计划的通告》(松发改发
[2007]75号)
2、市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松GJ字第07-18号)
3、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松GZ07-14)
4、《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初稿)
5、业主单位设计任务书
6、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3.2建筑方案描绘
市体育馆设计规模为5000座,由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两部分组
成,为乙级多功能综合体育场馆,耐火等级二级,建成后能满足冰球、
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及体操、
击剑、武术等比赛、训练需要和举办集会、文艺演出等大型综合文体
活动。
比赛馆平面采用长方形内场和椭圆形观众席的基本形式,主馆建
筑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16米,东西宽96米,比赛场地尺寸73X42
米,净高约20米;综合训练馆通过底层与比赛馆连通,主体地上二
层,局部四层;比赛馆和训练馆连接处局部设地下一层,建筑最高点
高度34.5米。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其中,地上23360平方米,
地下1140平方米。
5.3.3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比赛馆建筑平面布局首层为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赛会组织办
公用房以及各种辅助用房、训练房、设备用房、后勤管理用房等;二
层为观众入口大厅、门廊和休息厅,观众入口大厅、休息厅与位于一
层屋顶上的室外环形大平台相连通成整体,通过室外大台阶,可将观
众人流疏散到各方向疏散广场。二层休息厅设存衣、小卖及卫生间等
辅助用房。通过休息厅,观众可以直接进入比赛大厅观众席。体育馆
共设观众席5000座(包括4000个固定座席、1000个活动坐席),环
绕比赛场地布置。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
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厅南北端设有两块12X4.8米
的全彩记分牌。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
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亦可通过三层后部休息廊进入休
息环廊,欣赏体育中心景色和滨江城市风光。
训练馆首层为接待、检录处、台球、乒乓球、健身房等设施,并
与主馆首层连通。二层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场地及棋
牌活动室等群众活动用房,场地平面尺寸为38X32米,可布置一块标
准篮球场地+两块羽毛球场地,净高14米。
根据《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体育馆首层各
主要出入口均设计残疾人坡道,并就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
人通过内部专用残疾人电梯上至二层观众休息厅,进入比赛厅。观众
厅内东西看台结合入口设置了共计24个残疾人观众席位,观众休息
厅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比赛馆主体结构由基础、看台、屋盖三部分组成,训练馆则为底
层设施用房和二层训练大厅组成,基础和看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
构,外隔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层,内隔墙采用200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采用轻钢网壳结构形式和银灰色复合压形钢板
系统,将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连成一体,形成一种轻灵浮动的外观效
果。
体育馆立面处理强调体育建筑的鲜明个性,采用大尺度的金属屋
面与精巧的幕墙系统及石材墙面形成强烈对比,显示清晰的结构逻
辑,展现体育建筑力量与技巧结合的特征,充满现代感。建成后,将
成为市城市重要标志性建筑物。
5.3.4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11.64
2可建设用地面积公顷9.5
3总建筑面积m224500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23360
地下建筑面积m21140
4建筑最高点高度M34.5
5建筑层数层
其中:比赛馆地上层3
综合训练馆地上层5
地下层1局部设置
6比赛场地净尺寸M73x42
7座位数座5000
其中:固定座位座3900
活动坐席座1000
贵宾席座68
残疾人席座32
8机动车停车位辆300
9自行车停车位辆2000
5.4结构设计
5.4.1设计依据
5.4.1.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6、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5.4.1.2工程地质情况
本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设单位暂未提供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已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地质勘察的要求,要求提供的
工程地质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5.4.1.3采用的设计荷载(标准值)
1、基本风压:0.50kN/m2
2、基本雪压:0.45kN/m2
3、主要楼面使用荷载:
看台:3.0kN/m2;办公室:2.0kN/m2;
门厅:3.5kN/m2;走廊:3.5kN/m2;
楼梯间:3.5kN/m2;卫生间:2.5kN/m2;
挑台:3.5kN/m2;设备用房:7.0kN/m2
4、主要屋面荷载:
室外平台:4.0kN/m2;屋顶:0.35kN/m\
5.4.2设计说明
1、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地基及基础形式:由于缺乏地质资料,暂定本工程地基基础
的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天然地基,柱下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局部地
下室采用筏形基础。
3、上部结构选型: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采用钢网壳结
构。
4、结构缝的设置:本工程在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连接部位结构
缝。
5、地下室情况:本工程设局部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外墙
和底板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
6、特殊的结构处理: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解决结构超长问题:设
置后浇带分段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等。
7、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采用C15;基础、框架柱和防水混凝土采用C30;
梁板等其余部分混凝土采用C25。
2)主要钢材:
钢筋:I级钢(HPB235);
II级钢(HRB335)
III级钢(HRB400)
钢板和钢管:采用Q235B。
8、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软件,计算
时采用弹性楼板的假定。
9、采用的标准图集: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3)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02SG614)
4)地下建筑防水构造(02J301)
5)地沟及盖板(02J331)
10、施工特殊要求:本工程屋面为大跨度网壳结构,要求选择具
有甲级资质的钢结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具有钢结
构施工详图设计资质。
5.5公用工程
5.5.1给排水
5.5.1.1设计依据
1、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市政条件及有关设计要求
3、工程的设计任务书
4、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
5.5.1.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为红线以内的给排水管道及构筑物,包括生活给水系
统;热水供应系统;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移动式灭火器。
5.5.1.3生活给水系统
1、水源:
从规划用地东侧、北侧200的市政管网各引入一条DN200的生活
给水管道,在本工程的建筑红线内布置成环网,生活用水以两路DN100
引入建筑内。
2、设计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260.4m7d(含空调补水120m7d),最大
时用水量为46.5m7h(含空调补水12m7h)。水量计算详见附表一。
3、系统设计: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市政管网压力为0.25MPa。
5.5.1.4热水供应系统
1、仅在一层运动员盥洗室、淋浴间提供生活热水供运动员淋浴
使用,共需热量为294KW,每组淋浴间配一台TDRL-200型快速电炉,
提供60C的生活热水。热水系统采用全日制机械循环,在机房回水
管路上设置电接点温度计,当回水温度低于50℃时,循环泵自动启
动,待回水温度高于55工,关闭循环泵。同时在机房也可手动开关热
水循环泵,在不频繁使用季节,定时供应热水时,可提前5min人工
开启循环泵,节约用水。
2、一层贵宾休息室卫生间洗面台下予留电热水器。
5.5.1.5饮用水供应
在工作人员活动区、运动员和贵宾休息区供应开水,标准为2L/
人.日,供水量为150L/h,采用DAY-T825型全自动净化电开水器提
供。炉上装设温度计和水位计。
5.5.1.6排水系统
1、污废水系统:
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119nl7d。根据市政排水设施现状和规划
要求,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虹吸屋面雨水设计,经专用UV虹吸式雨水斗收集
后有组织排入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10年。
5.5.1.7消火栓给水系统
1、室外消防系统:
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在建筑红线内DN200的环状
网上设4套DN100地下式消火栓,合理布置。室外消防用水全部由该
环网提供。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a.设计参数: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贮水144立方
米。
b.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在消防水泵房内设有二台消火栓泵,一用
一备,建筑最高处设18n?的消防水箱,在室外设二套DN100地下式消
防水泵结合器。室内消火栓管道水平干管及竖向立管构成环状。消火
栓设在明显和易于取用处,其间距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
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并不大于50m,水枪充实水柱13m。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保护部位:公共办公用房及其他功能用房
b.设计参数:按中危险等级I级设计。
喷水强度:61/min.m2
系统作用面积:160平方米
持续喷水时间:60min
系统设计用水量:301/s
消防贮水:108立方米
c.系统设计:
在消防水泵房内设有自动喷水泵二台(一用一备),湿式报警阀
几套,将报警阀前的管道延伸至室外,接消防水泵接合器。系统设地
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当喷
头喷水、管网水流动时,水流指示器动作,水流指示器的控制阀门采
用信号阀,其开关均有信号传向消防中心,表明状态与部位。自喷系
统的喷头按中危险I级标准布置,在有吊顶内高度大于800mm的相应
部位吊顶内均设向上喷头。
4、灭火器设置:
本工程按中危险级设计。变配电室各设置一台MFT100推车式磷
酸铁盐干粉灭火器,消防控制室设置两个MF4手提式磷酸镀盐干粉灭
火器。在各消火栓箱、楼梯间、值班室均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便
于一般人员救火使用。
5、消防用水量:
设计标准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量(立方米)备注
室内消火栓20L/S2h144
室外消火栓30L/S2h324
自动喷水灭火30L/Slh108
6、消防水池有效储水容积:
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消防储水包括室内消火栓2
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144立方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小时一次灭火
用水量108立方米,共计252立方米。设计取260立方米。
5.5.2暖通
5.5.2.1设计范围与设计依据
(一)项目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整个体育馆的采暖、通风、空调、制冷及防排烟系
统的设计。市体育馆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约21400平方米,设计规模约
为5000座,为多功能体育场馆,可供比赛、文艺表演和集会使用。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
6、甲方设计任务书
5.5.2.2室内外设计标准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0.3℃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4.5℃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27.0℃
空调日平均温度:26.1℃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28C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18℃
采暖计算干球温度:-25。。
2、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最热月平均:78%
最冷月平均:68%
3、室外计算风速:
夏季平均:4.2m/s
冬季平均:3.5m/s
4、主导风向:
夏季:SW
冬季:SW
5、大气压力:
夏季:984.7hPa
冬季:1001.3hPa
6、室内空调采暖通风设计参数:
夏季冬季允许
新风量
区域(空调)(采暖或空调)换气次数噪声
(m3/h.P)
干球温相对湿千球温度相对湿(次/h)dB
度(℃)度(%)(℃)度(%)(A)
比赛厅23-25<7016-18<70>153<45
冰面温度-4--4----
贵宾室23-2550-6020-22>30>50<40
裁判休息室24-2650-6020-22>30>30<40
观众休息<45
26-2855-6516-18--
厅、门厅
运动员休息
25-2750-6020-22>30>30<40
室
医务室26-2850-6020-22>30>30<40
厕所25-2755-6518-20--10<50
淋浴23-25--1.5
水泵房、冷
<30->10--4<80
冻机房
7、室内通风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
水泵房3变配电室5-8(最终以设备发热量为准)
冷冻机房4-6热交换站10-15
厕所10
8、比赛大厅空调设计气流速度:>0.5m/s
5.5.2.3对土建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5.5.2.4系统设计说明
(一)空调方式及系统设置:
1、滑冰场的冷媒及冷却方式
1.1、制冰设备采用螺杆乙二醇制冷机组两台,设于地下制冰机
房内,根据需要运行制冷机台数。
1.2,设计参数:蒸发温度tz=-15°C
冷凝温度tl=35°C
冰面温度tb=-4°C
冰冻时间t=36h
冰面厚度5=55mm
乙二醇进出口温差2°C
2、比赛大厅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3、夏季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医务室、大厅、走道、
设风机盘管系统,贵宾室设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4、其余辅助用房均安装冷暖型分体空调。
5、冬季所有房间(包括比赛大厅)均由散热器辅助采暖,并兼
值班采暖。
(-)采暖、空调水系统:
1、冷源:在冷冻机房内设两台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冻水泵
三台(两用一备),提供本馆所需空调冷冻水。冷冻水的设计供、回
水温度为7/12ro夏季空调冷负荷为1715kw。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补
水及定压由设在冷冻机房内的补水泵和密闭式膨胀罐组成。
2、在本馆室外地面上设置一台横流模块式风冷冷却塔,总循环
冷却水量为360吨/h,冷却水泵为三台(两用一备),设在冷冻机房
内。冷却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32/37C。
3、热源:由设于本馆内的热交换站将市政热水交换成60℃/50℃
的空调热水及95C/70C的采暖热水,分别供空调末端及采暖散热器
使用。冬季空调热负荷为2000kwo采暖、空调热水系统的补水及定
压均由设在热交换站内的补水泵和密闭式膨胀罐组成。热水循环泵设
于热交换站内。
4、空调及采暖水系统的补水均采用软化水,接自热交换站,软
化设备设于热交换站内。
5、所有风机盘管及比赛大厅全空气空调机组均为两管制。夏季
供冷,冬季供暖。
6、冷冻水系统为一次泵变水量系统,分、集水器之间设压差控
制器,可根据末端空调水量变化而进行调节。
7、空调设备水侧承压能力应》0.8MPa。
8、空调水系统的排气采用压力式微气泡气体分离器(真空脱气
机),设于冷冻机房内。系统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
9、冷冻水管采用普通焊接钢管;冷却水管采用无缝钢管;冷凝
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管壳。
(三)空调风系统:
1、贵宾室设新风系统,采用一台吊顶式新风机组提供人员所需
新风。
2、比赛大厅的空调按照比赛场地和观众区域分别设置。比赛场
地的空调系统采用喷口上送风,下侧回风的方式;观众区域的空调系
统采用喷口上侧送风,下侧回风的方式。回风口均布在观众席前、中、
后部台阶侧壁和比赛场边。送风口采用双排喷口分远程和近程以不同
角度侧送,一般情况下仅使用远程喷口侧送风,当比赛场有低风速要
求时,远程和近程喷口同时侧送风,并关闭比赛场地的上送风喷口,
以达到要求的场地风速。
3、为了保证比赛大厅的空气品质,各空调机的新风入口均设隔
尘网,机组本身均设初、中效过滤段。所有回风口均设过滤网、并要
求定期清洗或更换。
(四)全面通风系统:
1、为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比赛大厅内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
采用屋顶风机排除室内污浊热空气,因负压及热压作用,新鲜空气由
门窗自然渗入。总通风换气次数为3次/h。
2、冷冻机房、水泵房、热交换站等均设机械排风及机械补风系
统。排风经风机排至室外,机械补风量为排风量的60%,使这些区域
常年处于负压状态,以满足相邻其它房间空气品质的要求。
3、变配电室设机械排风,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补风。
4、其它需排风的区域(如:卫生间、更衣室等)均设机械排风
系统,排风经过风机排至室外。
5.5.2.5空调及通风的自控要求
(一)冷冻站的控制:
冷水机组通过自控元件保证冷冻水的供水温度和水量,并根据冷
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运行参
数、启停台数及轮时启、停顺序,自动显示冷水机组的各种参数及故
障报警信号。
(-)空调设备的控制:
1、制冰控制
1.1、冰面温度设10个以上监测点,实行远程监测,信号反馈至
总制冰机房控制室。
1.2、制冰机组选用微电脑自动控制,可实现手动控制、自动保
护和全自动能量调节、报警、故障保护等。
1.3,制冰机组初冻时两台同时运行,维持冰面运行期间互为备
用,对应设置盐水泵、冷却塔、冷却水泵的联锁控制。
2、全空气空调机组回水管上均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通过空
调回风温度自动调节冷热水水量,达到节能的目的。空调机组初、中
效过滤器均设压差报警装置。新风阀、回风阀的动作比例应K室外空
气状态协调变化,空调机组的新风量均可在总风量的20-100%之间进
行调节。
3、风机盘管设电动两通阀,由设于空调房间内的温控器控制其
开闭,并设手动三速开关以调节风量。
4、新风空调机组回水管上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通过空调送
风温度自动调节冷热水水量,达到节能的目的。新风机组均设置过滤
器报警系统及防冻保护装置。
5、由监控系统显示各个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如:房间温湿度、
空调送回风温度、新风温度、冷水供回水温度及故障报警等),各空
调机房除就地控制外,预留接口由楼宇自控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
(三)所有设有机械排风系统的房间,其排风机除就地设手动开
关外,还均可由值班室集中控制。
5.5.2.6消防防排烟设计
1、比赛场地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4次/h计。
2、地下室长度超过20m,无直接自然通风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
3、排烟系统排烟防火阀熠断温度为280℃,其它防火阀熠断温
度为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齐鲁咨询|2024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快递物流包装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海运贸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松香胶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苜蓿种植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中国木容器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民用预制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试运水机试压泵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承包土地合同书样本
- 2025供货保证合同范文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通用课件
- 《安徒生童话》试题及答案
- 《社会工作概论》课件
- 化工生产操作工培训手册
- 银行催收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广西北部湾港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项目三方合署办公管理标准
-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总结3000字(5篇)
- 鼓膜置管方法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 行业代码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