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04 隋唐时期(6.7.8)-【大单元复习】2024年高三历史主干知识专题检测卷_第1页
专题检测卷04 隋唐时期(6.7.8)-【大单元复习】2024年高三历史主干知识专题检测卷_第2页
专题检测卷04 隋唐时期(6.7.8)-【大单元复习】2024年高三历史主干知识专题检测卷_第3页
专题检测卷04 隋唐时期(6.7.8)-【大单元复习】2024年高三历史主干知识专题检测卷_第4页
专题检测卷04 隋唐时期(6.7.8)-【大单元复习】2024年高三历史主干知识专题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历史主干学问专题检测卷专题04隋唐时期一、单选题(60分)1.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朝胡饼的部分记载,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记载图片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之。——[唐]王谠《唐语林》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胡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生气。——[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史籍记载的史料价值较低 B.唐朝胡饼满足了民众的需要C.胡饼成为唐人的重要食物 D.胡饼是唐代民族交融的反映2.下表所示为唐朝前期管理西南地区的做法。这说明唐朝(

)皇帝做法唐高祖册封南越首领冯盎为越国公唐太宗对来长安朝见的贵州各族首领授官封州唐玄宗赐名南诏首领皮逻阁“归义”,并册封其为云南王A.对边疆实行一体化管理 B.统治政策具有包涵性与开放性C.管理边疆实行怀柔政策 D.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3.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削减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4.《旧唐书·回纥传》记载:自太宗平突厥,破延陀,而回纥兴焉。太宗幸灵武以降之,置州府以安之,以名爵玉帛以恩之。其义何哉?盖以狄不行尽,而以威恩羁縻之。这一措施体现了(

)A.华夏一统的盛世景象 B.机敏多变的民族政策C.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D.同祖共源的观念认同5.唐代寒食节的蹴鞠活动格外盛行,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宠爱蹴鞠。唐人康骈在《剧谈录》中记述:“曾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 B.都市流行高雅的消遣活动C.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 D.统治者好恶打算蹴鞠兴衰6.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B.市坊制被打破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D.法律运行合理7.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曾铸造大钱,史称大钱“乾元重宝”。开元通宝重3.98克,“乾元重宝”重5.97克,一文“乾元重宝”应当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规定值10文。朝廷的这一做法(

)A.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B.助推了安史之乱的爆发C.降低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弱化了政府市场监管力8.唐朝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为“斗”,一斗约合为12.5斤。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年间长安的米价1斗为14文,高宗年间1斗为11文,玄宗年间1斗为10文,德宗年间1斗为150文,文宗年间1斗为70文。这说明唐代(

)A.民众赋税负担日益沉重B.民生与政局紧密相关C.物价问题困扰人们生活D.经济由富强走向萧条9.唐地理学家贾耽在绘成《海内华夷图》后,上奏唐德宗,奏章中既谈到安国为《西戎志》中的地理名词,又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而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据此推断,辽东地区(

)A.得到了唐朝中心的有力管辖 B.最早于唐德宗时期归附中心C.从唐代开头普遍推行郡县制 D.行政级别高于其他边疆地区10.下表所示的唐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表明唐朝(

)诗人作品诗句王维《出塞作》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陈陶《陇西行四首》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A.推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 B.突显经济沟通的重要性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多元 D.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把握11.据资治通鉴载。唐玄宗天宝年间。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原无武备矣。这种现象说明(

)A.唐朝军队的战斗力空前提高 B.唐玄宗时期消灭盛世景象。C.唐政府与边疆各族关系融洽 D.唐朝消灭了外重内轻的局面12.唐代皇帝会对奏状中的潜在议题实行“搁置”的做法,不使之成为供大臣争辩的议题。皇帝的搁置权表现为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临时不决策。这一做法(

)A.造成了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立 B.避开了朝廷决策中的失误C.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 D.破坏了政事堂的议政制度13.8世纪上半叶,唐朝消灭“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的现象。这表明此时(

)A.农夫暴动规模有所扩大 B.土地兼并趋势得到遏制C.均田制已失去实施条件 D.战乱导致人口急速下降14.唐代均田制规定,因军功而获得勋位的人,最多可以获得3000亩土地;五品以上的官员和贵族最多得永业田1万亩;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此外,中心朝廷所占有的大量专供军队粮食补给的屯田和营田,也没有安排给一般失地农夫。可见,唐代均田制(

)A.无法杜绝土地兼并现象的消灭 B.受到世家大族的猛烈抵制C.没有转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 D.推动了土地的私有化进程15.北魏吏部尚书崔亮说:“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可见九品中正制是由州郡中正负责推举,将各品第人物的详情上报吏部,再由吏部授予职位。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是对察举制的继承和进展 B.肯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心集权C.使人才选拔制度趋于完善 D.使选官用人之权脱离了君权16.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查找资产归属和全部者。据此推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17.佛教传入之初,人们曾用道家学说来解释佛理,如用“无为”解说“涅槃”,用“大明”(取自《老子》“知常曰明”)译“般若”;用“度无极”(取自《老子》“复归于无极”)译“波罗蜜”。这一现象(

)A.出于“三教并行”的政策引导 B.表明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C.说明佛教思想与道家思想同源 D.推动了佛教思想在魏晋时期的官方化18.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唱歌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消灭。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19.“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唐代某高僧一路向西,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留下了壮游取经的“神话”。该高僧最有可能是(

)A.法显 B.玄奘 C.空海 D.鉴真20.盛唐时期,很多边塞诗诸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等饱含壮怀激烈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边关的民族交融B.国家的动荡担忧C.社会的乐观进取D.文学的富强进展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留意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殊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别的外来文化不能企及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处处可见佛教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世界、实际、确定、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佛教用语。佛经存在着“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使中国的评书、戏曲、文学深受其影响,由此才会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经典作品的产生。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遍布全国,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其能在中国传播的缘由。(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影响。(9分)2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关于唐朝的部分争辩资料史料①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怀集县庸调十两银饼②后晋·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杨炎传》③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距今1200年④唐·白居易《赠友》:“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⑤《新唐书·食货志》:“……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⑥《唐律疏议·卷四户婚律》⑦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争辩》,《历史争辩》,2000年4月⑧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唐陶画彩胡人俑⑨洛阳博物馆藏,洛阳龙门唐代安菩夫妇墓出土,东罗马帝国金币⑩唐·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⑪敦煌吐鲁番文书P.3644号“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相关记载⑫敦煌吐鲁番文书P.3354号《唐天宝六载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⑬DenisTwitchett《唐代财政管理》,1963年⑭辽宁省文物考古争辩院藏,辽宁朝阳唐蔡须达墓出土,唐代丝囊骆驼俑⑮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天启年间出土,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据相关资料整理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争辩资料,自主确定一个争辩主题,说明选题意义,并拟定简要的争辩提纲。(要求:主题明确,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所选参考资料应亲密联系主题,作答需写明所选资料的序号)

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市胡饼”“胡麻饼样学京都”“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胡饼”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胡饼是商业贸易进展和胡汉沟通的体现,也反映了唐代民族交融的进展,D项正确;史籍记载有肯定的史料价值,排解A项;唐朝胡饼与民众生活亲密相关,但B项表述稍显夸大,排解;C项结论有肯定道理,但仅从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排解。故选D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前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唐朝前期册封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拉拢少数民族贵族,由少数民族首领自行管理民族地区,这体现了怀柔政策,C项正确;唐朝对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把握,并不是实行一体化管理,排解A项;材料内容主要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在唐政府中担当官职,不能由此得出唐朝统治政策具有包涵性与开放性这一结论,排解B项;因俗而治是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进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材料没有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排解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西汉、隋朝(中国)。依据材料“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可知,与西汉京畿区相比较,隋朝的京畿区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部延长,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隋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经济重心渐渐南移,亟需通过通过南粮北运等形式来缓解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隋京畿区的东移,与制度变革无关,排解A项;京畿区的东移,与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无关,排解B项;隋朝京畿区的变动目的是缓解经济压力,而民族融合是东移带来的影响,排解C项。故选D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自太宗平突厥,破延陀,而回纥兴焉。太宗幸灵武以降之,置州府以安之,以名爵玉帛以恩之。其义何哉?盖以狄不行尽,而以威恩羁縻之。”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唐太宗实行的羁縻府州制度,羁縻政策是肯定时代背景下比较机敏的少数民族地方统治政策,武力威慑和怀柔兼备,恩威并施、因地制宜,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没有体现华夏一统的盛世景象和同祖共源的观念认同,排解A项和D项;元朝时,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排解C项。故选B项。5.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唐代寒食节的蹴鞠活动格外盛行,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宠爱蹴鞠……”,可知唐代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宠爱蹴鞠,甚至平常百姓也格外宠爱,这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排解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蹴鞠属于大众化消遣,不属于高雅艺术,排解B项;统治者好恶并不能打算蹴鞠兴衰,排解D项。故选C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德宗让做玉的工匠做一腰带,但是坠坏了,于是从私人手工业者手中猎取,而后进贡,说明在当时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手工业者,而非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排解A项;市坊制被打破是在宋朝时期,排解B项;材料描述的是手工业者,没有体现法律信息,排解D项。故选C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乾元重宝应当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规定值10文”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铸造的钱比之前的货币重约50%,价值也应增加50%,但却规定价值10文,不符合正常的货币规定,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A项正确;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早于材料时间,排解B项;货币价值的变化无法直接降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排解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排解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唐朝。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唐朝从贞观年间到文宗年间京城长安米价时高时低。结合所学可知,贞观之治高宗时期,和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农业进展,米价低。但唐朝后期走向衰败,因此影响农业生产,米价高。因此民生问题与政局紧密相关,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米价凹凸现象,而没有提到百姓的赋税负担,排解A项;唐贞观、高宗和玄宗时期的米价低,不会带给人们困扰,因此C项以偏概全,排解C项;材料反映米价凹凸是与政局相关,但不能推出唐朝经济由富强走向萧条,排解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可知,唐政府将辽东地区与内地同等看待,实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制度,得到了唐朝中心的有力管辖,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最早”,排解B项;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开头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排解C项;依据材料“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郡县纪其增减”可知,辽东地区的行政级别并未高于其它地区,排解D项。故选A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王维《出塞作》......陈陶《陇西行四首》......元稹《估客乐》......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诗中“破虏将军”、“和亲”、“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册文”等词语,体现了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不同民族接受不同的政策,而非华夷一家,排解A项;材料体现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多元性,并未突出经济沟通以及对周边民族的把握,排解B项和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依据“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原无武备矣”可知,唐玄宗时期,王朝的主要军事力气集中于西北边疆,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体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D项正确;这种现象体现的是外重内轻,并不能说明唐朝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排解A项;唐玄宗时期消灭了盛世景象,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解B项;材料内容不涉及民族关系,排解C项。故选D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临时不决策”可知,唐代皇帝对奏状不直接回复,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这一做法反映出皇权统治奇特性特征,进而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决策权和行政权分别与否,排解A项;B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且“避开了”说法确定化,排解B项;题干不能说明政事堂议事制度遭到破坏,排解D项。故选C项。13.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8世纪上半叶的唐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8世纪上半叶的唐朝人口大量流失,土地兼并状况严峻,这使得均田制实行的基础被破坏,均田制难以为继,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农夫暴动,排解A项;依据材料可知,土地兼并趋势增加,排解B项;材料并未指出人口流失的缘由是战斗,排解D项。故选C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中“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没有安排给一般失地农夫”等信息可知,均田制下,官员和贵族得到政府的优待,失地农夫仍旧存在,这说明唐代均田制并没有转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安排而非土地兼并,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的问题,排解A项;唐代将土地大量授予官员和贵族,受到权贵阶层的支持而非抵制,排解B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排解D项。故选C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是由州郡中正负责推举,将各品第人物的详情上报吏部,再由吏部授予职位,这说明九品中正制肯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心集权,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特点——中心吏部授予官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解A项;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正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排解C项;“使选官之权脱离了君权”表述太确定,不符合史实,排解D项。故选B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830年)以后”“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查找资产归属和全部者”,再结合所学,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可知户帖制度的背景是两税法的推行,D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与“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等信息无关,不是户帖制度的缘由,排解A项;830年,唐朝已经终止租庸调制度,排解B项;“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不符合唐朝史实,排解C项。故选D项。17.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缘由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本土化趋势指的是某个外来事物渐渐与本地固有的文化相结合,据材料“佛教传入之初,人们曾用道家学说来解释佛理”可得出这一现象表明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项正确;“佛教传入之初”是两汉之际,而三教并行政策主要实行于唐朝,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解A项;佛教思想与道家思想不同源,排解C项;佛教思想在魏晋时期没有官方化,排解D项。故选B项。18.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缘由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唱歌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诗唱歌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唱歌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由于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解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解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由于安史之乱,排解D项。故选A项。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代某高僧一路向西,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是玄奘历经艰险,经西域到印度求取佛法,B项正确;法显是魏晋时期的人物,与材料不符,排解A项;空海是日本佛教僧侣,与材料不符,排解C项;鉴真东渡,传播大唐文化,与材料不符,排解D项。故选B项。2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盛唐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此类诗句壮怀激烈,体现了乐观进取的盛唐精神和气度,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社会的乐观进取,未涉及边关的民族交融,排解A项;盛唐时期政局稳定,B项不符合史实,排解B项;这种情怀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社会的乐观进取,但材料不能说明文学富强进展,排解D项。故选C项。21.(1)特点:传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传播领域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缘由:顺应了封建统治需要;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佛教文化本身的宗教思想与儒学相契合;中国化后的佛教得到中下层民众支持。(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规律思维、语言词汇、礼仪习俗;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等文学艺术;影响中国的建筑艺术;佛教宣扬消极避世产生了肯定消极影响。(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今(中国)。特点:依据材料“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知,传播时间长;依据材料“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留意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殊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可知,传播地域广,传播领域宽;依据材料“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可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缘由:依据材料“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留意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殊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顺应了封建统治需要,以及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依据材料“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可知,佛教文化本身的宗教思想与儒学相契合;依据材料“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可知,中国化后的佛教得到中下层民众支持。(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今(中国)。影响:依据材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处处可见佛教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世界、实际、确定、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佛教用语。”可知,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规律思维、语言词汇、礼仪习俗;依据材料“佛经存在着‘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使中国的评书、戏曲、文学深受其影响,由此才会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经典作品的产生。”可知,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