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章完我学殁计

第1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

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

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

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

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

的。本课延续上一课的研究内容,继续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的情

况不变。但是根据经验和预测,学生们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他们的重量和

体积有关。对学生来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

本课的探索就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切入。如果学生能意识到重量和体积正在同时

影响着沉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变量控制的实验来探索其中的秘

rrto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

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

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

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2/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

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

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

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

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

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实验二:1目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

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

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

3/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

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

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

沙子数量

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

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

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

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

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

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

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

材若体积相同.则重的五

的若也量相同・则小的沉.

(多媒体展示)(粘贴思维图)

【教学反思】

4/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第一课中三个班级的学生均预测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充分显

示出这两个因素的重要,从附图1可以清楚看出同龄学生的前概念具有共性。但

有趣的是,第一节课的第三个实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重量和体积无关”,否定了学生的前认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物体在水中的

沉浮还有什么规律呢?相信这节课的学习会引发学生对沉浮更大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5/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一)回顾旧知,奠定基础。

师:请你们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

浮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

学生预设回答: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二)观看图片,设置悬念。

出示蜡烛和萝卜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图片情况。

师:引起学生思考: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

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好的意识到物体的沉浮不仅仅

局限于同种物体,对于不同的物体来说沉浮会与什么有关。通过图片的演示来引

出悬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索,做到有目的的学

习。

二、实验操作,探索发现。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学生猜想,完成表格。

师: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胡萝卜、海绵块、石头、蜡烛、橡皮和回形针六种

物体,猜想: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然后全班一起总结学生的猜想情。

萝卜海绵块石头蜡烛橡皮回形针

师:按轻重顺序排列六种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想一想,物体的沉

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把观察的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石头萝卜蜡烛橡皮海绵块回形针

6/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师:你能得出结论吗?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系?

生:有的和体积大小有关,有的和重量有关,所以无法进行比较。

师:那应该怎么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大胆的猜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的猜

测能力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通过学生猜测结果和动手实验操作,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从而让学生形象直

观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时验证学生的猜测,让学

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小组实验,验证结果。

(1)观察实验器材,发现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看实验器材的两组器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有3个大小相同的小圆柱。

生:有3个大小不相同的正方体。上面写着25克。

生:圆柱体的大小体积相同,重量不同。

生:正方体的体积不同,重量相同是25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体积相同,轻重不相同

设计意图: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物体之间的变化

量,通过演示实验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形象的观察到沉浮现象的

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动手实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师:小组合作来探索这些沉浮块的不同之处,会和它的沉浮有什么关系?并

记录实验结果。

生:圆柱体它们的大小一样。

生:它们的重量、轻重不一样。

生:重的物体易沉。

生:正方体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生:它们的重量、轻重一样。

生:小的物体易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自观看和感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并对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观

察记录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

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

7/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三)改变同一物体的变量继续研究。

1.改变塑料鸡蛋的变化因素来研究鸡蛋沉浮。

师:改变你们的手上塑料鸡蛋,你能用什么办法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指名

学生答。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2.组织讨论: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生:改变了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3.原理应用。

师: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运用了这个工作原理?

师: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是怎样在水中沉浮

的?

出示课件:潜艇在水中行驶的工作原理的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一些变量,改变它的

沉浮,自己动手探索改变什么来改变它的沉浮,更形象的感受和理解物体沉浮的

因素。

三、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你是怎样探索发现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索,全班就交流。

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本节课的新知识,

并自己开口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p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

【教学反思】

8/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的第七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这一领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

一科学概念,通过前面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已经知道体积不变的情

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比较各种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示沉浮的基本原因,并为后面学习《造一艘

小船》、《浮力》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课的学习分为三个内容。第一部分,观察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让橡

皮泥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比较不同形

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因此这节课即是通过三个

主体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感知领会,使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为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

识的,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在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

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学生都

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在前两个的内容中初步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沉浮

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这些已知的知识中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了铺垫,教师可以

更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引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将实心的橡皮泥和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完成橡皮泥在水

中的沉浮研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知道物体在水

9/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中沉浮的现象。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社会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社会

生活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0/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

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

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

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

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

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L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

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

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

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

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

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

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

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页)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

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

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

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11/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反思】

12/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造一艘小船》数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

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

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

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i.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他们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探索橡皮泥造的船,不断改进船形,增大船浸入水中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队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

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船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多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的造一艘排开水量大,装载量多的小船。

【教学准备】

13/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师准备:橡皮泥若干,泡沫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船的发展史

1.船一直以来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形态各异的船,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船的发展史?

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船的发展史。(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

边讲解)

二、做一艘橡皮泥小船

1.欣赏完这些船,了解了船的发展史,大家想不想拥有自己的小船?

2.出示材料:橡皮泥

3.小组分工合作制作

4.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去欣赏别的小组小船。

三、用其它材料造船

1.画出你想制作的船的草图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事先做的小船,展示给同学们看,介绍一下你的小船,它

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优点?

3.没有带材料的同学,请你按书本P10说说你准备做什么小船,用什么材

料,自己觉得小船有什么优点,写在作业本上。其它同学按自己做好的小船写在

作业本上。

5.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你的小船还需改进什么?试航之后,你觉得它还有

什么优点?

6.请各小组把船拿上来,开一个小型船展览会,全班欣赏,评一评你认为

14/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哪艘小船比较好。

【板书设计】

造一艘小船

小船的载重量越大,上升的水位就越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的

过程。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

价,学生介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另外,教具准备不好。由于学生学具没

有带来,找不到合适的橡皮泥,所以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

该准备更周密些,设计更合理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5/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学生平时的经验中,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他们从平时的游泳中能感受到水

对身体的浮力,从上几节课的实验中,感受到水对物体有浮力。上几节课是学生

从感性上认识浮力,也就是从定性上来了解放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而本

节课中,是要从定量上来了解浮力,要从大小上来表达浮力,特别是能用工具去

测量浮力的大小。能找出浮力大小的一些相关因素,能考虑到测量浮力大小的一

些相关因素,特别是测量浮力时的一些操作要求,如浸在水中的物体要与弹簧称

在同一垂直线上,否则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读数据时,视线要与弹簧称的刻度

在同一水平面上;放入水中物体的面积,一定要每次一样,浸没就浸没,浸一半

就一半,总之,每次都要条件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当物体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

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浮在水面的物体,如果把它按在水底,它的浮力是大力

重力的,一放手,因为它浮力大于重力,所以它会一直往上浮,最后浮在水面上

达静止状态,此时浮力就等于重力,因为只于两力平衡才能保证相对静止。只有

尊重科学实验的数据,尊重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科学实验的步骤,才能培养出

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浮力》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的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面

的学习,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实际

上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已经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了,但是对于浮力大小的表达及意

义还是比较模糊。所以,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会测量物体浮力的大小,还要学会浮

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关系。对学生使用测量浮力工具的认识及应用还不是很

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测量工具的使用还要进行简单讲解,测量浮力的实验学

生不易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实验数据的分析也要进行引导,特别是要强调实

16/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验的规范,实验的可重复性。在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方面要加以

引导,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上浮的物体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

的存在,也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数据分析能更好地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

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7/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一、知识点导入

师:当我们说到苹果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水果、手机、牛顿...........

师:看来同学们想到了很多东西,有的同学想到了英文单词apple,有的同

学想到了苹果手机,有的同学想到了吃的,也有同学想到了科学家牛顿(PPT展

示)。说道牛顿大家一定会想到有关于牛顿的那个科学小故事。那如果这棵苹果

树在湖边,苹果没有砸中牛顿而是掉进了水里面呢?这个苹果是沉还是浮呢?

学生回答沉或浮。

师;无论我们的回答是什么都只是一个猜测,猜测需要用实验来证明。我们

要用证据说话,看看它是沉还是浮。(教师将苹果放入水中,苹果浮在了水面上)

牛顿的故事告诉我们: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为什么苹果没有沉到水底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呢?难道还有其它

的力在影响苹果吗?是什么力呢?

有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浮力由此引出本科主题一一浮力。

二、知识点揭示

师:现在在老师的手上有一个塑料块,取出苹果并将塑料块放入水中我们发

现塑料块也是浮在水面上的,说明这个时候塑料块受到了几个力?

生:两个力,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在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两

个力的方向。)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起塑料块,将手放在塑料块上,慢慢地将它

往下压,直到它完全浸入水中,然后慢慢地松手让它浮到水面上。在这个过程中

请你仔细感受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组活动,小组内依次感受。)

生:有一股力将我的手往上推;塑料块想要往上冲;我感到有一股力在阻碍

我的手向下...........

教师总结:把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

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三、知识点揭示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感觉一下。在我们将塑料块往水下按的过程当中,手使

的力大小改变了吗?水给予塑料块的向上的浮力大小改变了吗?

学生再次感受会发现当我们想要将塑料块压进水中时需要加大手所实的力。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在我们感觉到浮力大小改变的同时还有什么改变了?

18/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观看视频,观察一下在塑料块慢慢浸入水中时还有什么变化是我们刚刚没有

发现的。

学生观看视频发现,在塑料块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上升了(为了便

于学生观察,视频播放结束后再次用照片进行对比观察,并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标

出水面位置)。

问: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塑料块把水挤上来了;塑料块占据了水的体积;塑料块有体积,它浸入

水中时排开了水...........

小结:在我们感觉到浮力大小改变的同时还有塑料块在水中的体积改变了。

四、知识点强化

提出猜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假如以上猜测正确,那么下面三种情况的塑料块哪一个受到的浮力最大?哪

一个最小?(教师PPT出示塑料块在水中不同位置的情况示意图:自然浮在水面

只有小部分在水中,一半浸入水中,完全浸入水中。)

学生推测:浮力1〈浮力2<浮力3.

师:同学们应该都玩过这个游戏一一掰手腕!这个游戏谁的力气大谁就赢,

那大家是怎么判断谁的力气大的?

生:谁的力气大手就会跟着他的手走;谁的力气大就会把力气小的人的手压

倒...........

在此初步建立:起当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同、方向不同时,物体随着较大的

力的方向运动。这一概念。同时用“如果手一直僵持不同说明什么?”这一问题

引出情况一。

问:到塑料块自然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了两个力,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

请问这两个里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生:一样大。

引导学生发现:浮力1=重力,并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塑料块的重力得

至U浮力

引导学生分析情况二和情况三:浮力2=重力+压力1,浮力3=重力+压力2.问

我们要如何测得手给与塑料块的压力呢?

五、知识点强化

PPT出示实验工具,学生小组讨论试验计划。

19/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交流、汇报试验计划,教师适时提示书中的方法给与帮助。

确定计划和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测力计和线要在一条直线上;

2.慢慢拉动测力计的拉环测得压力2和压力3;

3.测量过程中只能用测力计拉动塑料块,不能用手掘压或直接拉动绳子来

是塑料块浸入水中。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教师对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发现:浮

力1〈浮力2<浮力3.说明猜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就越大。”是正确的。

六、知识点回归

三块大小不同的塑料块浸入水中,哪一块受到的浮力最大?为什么?

体积最大的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

浮力就越大。

七、知识点回归

教师将塑料块压进水中,快速松开手,塑料块马上回到了水面。说明:当浮

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当浮力

等于重力时,物体静止浮在水中;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作业布置】

曹冲称象小故事,这个故事和浮力有关系吗?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

呢?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5、浮力

浮力〉重力物体上浮

浮力〈重力物体下沉

浮力=重力物体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教学反思】

20/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6课,通过

前5课的学习,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角度学习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初步掌握

了测量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量的方法,建立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

认识。

那么,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相应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当学生在上一课测量了上浮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

力?教科书第15页提供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井中提水时,在水中

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什么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

题,当然学生也没有直接经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并让学生养

成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科书中设计了下沉物体在: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测量项目,这项测量

活动,意在探究下沉物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浮力有大小,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力计和烧

杯的读数,这样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浮力=重力一弹簧秤拉力”的结论,

又给下一个实验做铺垫。这样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可以自然引入到下一个实验:大

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吗?并设计一个实验:

分析测量的排开的水量和浮力的大小对比,得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

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也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三部分: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教科书提出让学生用示意图

21/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画出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这种情况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是第一

次出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教师可以参考在这里作为

一个知识拓展。或者带领学生画塑料泡沫的示意图”要求学生用图示来表述解释

石块下沉,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理解沉浮现象与浮力的关系,构建起正确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在学生已经探究过同一种材料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

浮规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变化与浮力变化的关系、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研究之后

进行的。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后已经比较

容易理解。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但是,学生会有一

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

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下沉

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

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

受到的浮力大小;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

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

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22/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

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

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

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

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所需器材:

实验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

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23/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

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

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师用书)

【板书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上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主要是突出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从数据中发现规律,从而体验和理解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本课中实验难度主要在于,需要多次实验进行数据收集,耗时长。针对

这一特点,我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创新方法。利用量筒装水,并在底部铺一层

细沙防撞击。并选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着钩码投入量筒中,同时

观察测力读数和量筒中水面上升的刻度,一次实验同时可以获取两项数据。提高

24/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了科学探究的效率,且在记录表中可以直观对比,建立沉入水中物体受到水的浮

力大小和排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从实验过程中看,这项改进设计效果显著,学生节约了大量探究时间,从而

有更多时间进行分析与交流。突出了科学用证据来说话的科学研究精神。

在最后的拓展环节,设计了一个土豆在不同的量筒中一沉一浮的现象,引发

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下一节课

《土豆在水中的沉浮》。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团队配合问题。主要表现

在测量时,应该有人关注测力计示数,有人观察水面上升情况,但有时大家会把

注意力关注在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上,这样就会忽略水面上升的过程,也难以建立

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也体现出这样的优化过和实验设计,对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长期的训练会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认识到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5/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

的第七课。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共有8课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

掌握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系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共编排了4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

的沉浮;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比较两种液体,做加热液滴的实验;第三个活动是调

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或糖水);第四个活动是拓展延伸,了解有关

死海的资料。本课内容既是对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联系,延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

的因素,也是对后面研究马铃薯沉浮原因的一个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认识了一些有关沉浮的现象,但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

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变化,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

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引入,

观察发现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在另一杯液体中却是浮的,用不同的现象冲击学

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思考角度,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及时更正学生的

错误看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只有水中溶解的物质达到足够的量,这时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

的液体有很多。

26/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一发现一一推测一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习惯与情感: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观察细致客观、记录科学及时、数据收集真实准确。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有序而愉快.

【教学重点】

细致观察事物的微小变化,客观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调制液体的活动,知道液体的性质能够改变马铃薯的沉浮。

【教学难点】

通过调制水溶液的活动,感受并理解水溶液中溶质的量与马铃薯沉浮的关

系。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塑料小勺、燃烧匙、40克食盐、40

克白糖、2只烧杯、搅拌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设置悬念。

1、提问: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2、出示马铃薯

3、提问:如果我把马铃薯放到液体里面是沉还是浮呢?

学生:猜测

4、演示:把马铃薯放倒1号液体里面观察沉浮情况。

27/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提问:我们看到了马铃薯在1号液体里面是下沉的,如果我现在把马铃

薯放在2号液体里面它是沉还是浮呢?

学生:猜测

6、表述:跟大家说一个秘密,其实老师是会魔法的。看老师给大家表演一

个。(在2号溶液上吹口气)

7、演示:把马铃薯放到2号液体里面观察沉浮情况。(板书:马铃薯沉浮)

8、提问:同一个马铃薯在1号烧杯中会沉,在2号烧杯中会浮,这是为什

么呢?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液体)

9、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

的沉浮)

二、液滴加热

1、提问:同学们认为是液体的不同才导致了马铃薯的沉、浮,科学需要的

是证据,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这两种液体是不同的呢?

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用眼看、嘴尝、鼻子闻、蒸发、火烧的方法。

2、提问:加热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呢?

学生:回答(1、蜡烛2、燃烧匙3、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液体)

3、提问:加热实验大家会做吗?你想怎么做,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PPT:出示安全注意事项

4、各组实验员带上2个燃烧匙来讲台上领取2种液体,开始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清水溶液)

6、提问:通过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什么改变了才能改变马铃薯的

沉浮?)

学生: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自主探究

1、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那你

们想不想自己调制一杯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

学生:回答

2、提问:那做这个实验还需要哪些材料呢?

学生:回答(1、烧杯2、水3、汤匙4、搅拌棒5、马铃薯)

28/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提问:用这些材料你会设计这个实验吗?(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1、确定什么是一勺的量2、搅拌3、液面平静在观察4、

记录5、整理实验器材)

PPT:安全注意事项

4、师:各组实验员来讲台领取可溶解物质,为了给大家节省时间老师已经

在烧杯里面准备好了200毫升的清水,注意每组做完实验以后实验记录员要来讲

台填写实验汇总报告单(介绍一下),接下来开始你们的实验。

5、师:做完实验每组的实验数据老师已经统计到了一起大家一起看一下

投影:实验数据统计表

6、师:同学们请看统计表,有什么发现?

(预设:加到一定量才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不同的物质加的量不一样,这

样的物质很多)

小结: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四、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1、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有一个湖,它别说是马铃薯了,就连人都可

以浮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有关死海的录像片段。

2、师: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那里体验一番大自然的神奇。

3、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想知

道的吗/

4、师: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到的知识我们知道了老师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是魔法吗,其实老师真的会“魔法”的,老师的“魔法”就是科学知识,只要你

们好好的学习科学知识一样可以学会很多有趣的“魔法”,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

还有很多有趣的未解之谜等着你们这些小科学家用你们手中武器“科学知识”去

探索去研究,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沉

浓盐水浮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29/34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