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_第1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_第2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_第3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_第4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说明

《化学的魅力》是化学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上教版》第一章。第一

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步,

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导火线”。良好的开端必将结出灿烂之果,因此,本章

内容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知识结构:

T实验一I

pH化学变化|-------1实验二I

T物理变化IU实验三I

I—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T物理性质I

T化学性质I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研究什么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化学实验规则

厂|参观化学实验室

|——12实验安全要求

―|走进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萩

实验报告|

的L~|

力厂I物质的乡熊一|

―|物质的提纯|——|物质提纯的废口过滤、蒸发、蒸储、结晶

称量和量取、溶解、过滤、

粗盐提纯实验卜

L~|蒸发、再称量、计算纯度

厂|单质和化而1

「T物质由元素组成|-------1游离态和化合和

T元素功与过I

厂|元素符号—H元素符号意义I

~I世界通用的化孚寤言1T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卜T单质化学式—R化学式意义I

T化合物化享受"1

—用化学语言交流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2课时)

第1课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一、设计思想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是初中化学的开篇,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化学是研究

什么的,化学学科对促进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

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这对学生今后喜爱化学、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通过神奇的茶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通过比较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自然学科研究和描述不同的物质运动,了解化学

研究的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的运动,就是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介绍

学生熟悉的一些自然现象如蜡烛燃烧、钢铁生锈,同时进行三个课堂实验,使学生理解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通过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但也包含物理变化这一现象,辩证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由学

生熟悉的铜可以做导线、汽油用作燃料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体验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课堂实验,体验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这一化学实验学习过程。

(2)通过对三个课堂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感受归纳整理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生动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验日常生活和化学的关系,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配试液、镁、大理石、稀盐酸或醋酸、石灰水、蜡烛。

仪器:茶壶、试管若干、烧杯若干、胶头滴管、用烟钳、酒精灯、玻璃导管、石棉网。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

与研究物质运动的。

[2]、引播放图片请学生分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

[4]、[5]通过教师规范描述引导学生规范描述。

[6],[7]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例子来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

[8]、[9]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来学习物理变化的概念。

[10]、[11]、[12]通过三个化学课堂实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生成。

[13]通过三个化学课堂实验,认识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

[14]、[15]、[16]通过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也包含物理变化这一现象,辩证认识化学变化

的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

[17]、[18]、[19]通过三个实验中几种物质表现出的性质来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21]由学生熟悉的铜做导线、汽油作燃料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2]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结束本课。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习主题的[课题引入]神奇的茶壶:一只空茶壶,观看图片后推虽然学生今天

引入三只小烧杯,一号烧杯是滴有酚微试液的测属于物理学是第一次接触

水,二号烧杯是滴有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的研究对象是:化学,但已在六

水,三号烧杯是稀盐酸,将一号和二号烧汽车和摩托车七年级学习过

杯中的液体倒入茶壶,再倒回一号和二号行驶中的加科学,学生完全

烧杯,变出红色液体,然后三只烧杯中的速、风力发电,能推测这些简

液体都倒进茶壶,再倒出来,又变回无色,生物学研究的单的自然学科

这个茶壶真神奇,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们对象有:山羊研究的范畴。

学习了化学之后是很容易解释的。自然科和绵羊的DNA

学一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杂交,化学研

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与研究物质运动的。播究的对象是:

放图片请学生先说说,来分辨自然科学研生铁炼成钢、

究对象。钢铁的生锈、

[讲解]点评学生的推测,多加鼓励和表蜡烛在空气中

扬,引发学习化学热情。的燃烧和在二

氧化碳中熄

灭。

化学变化[讲解]钢铁生锈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是说明蜡烛燃烧从学生熟悉的

因为铁变成了铁锈,铁锈和铁是两种不同的变化过程是生活情景发掘

物质,钢铁生锈的变化过程是从原来的物原来的物质蜡化学变化的例

质铁变成了新的物质铁锈。化学研究的范烛变成了二氧子更容易被学

畴之一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来不化碳和水,二生接受,更容易

同的新物质的运动,这就是物质的化学变氧化碳和水是使学生理解化

化。变出来的新物学变化的概念。

[设问]同学们是否能像老师那样简单说质,它们不能

明为何蜡烛燃烧是化学研究的范畴?再燃烧,所以

是化学研究的

范畴。

[设问]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列举尝试列举。

一些变化,也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

来不同的新物质的变化。

[设问]什么叫做化学变化?学生回答:有

[讲解]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其他物质生成

的变化叫做化

学变化。

物理变化[设问]纸一撕为二、米磨成粉、铁锭拉学生回答:没同样从学生熟

成铁丝有什么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些有新物质生悉的生活情景

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特征?成,只是物质发掘物理变化

[设问]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有没有的形状发生改的例子更容易

新物质生成?这些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变。被学生接受,更

特征?学生回答:没容易使学生理

[设问]纸一撕为二、冰变成水,这样的有新物质生解物理变化的

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成,只是物质概念。

的状态发生改

变。

学生回答:不

是化学变化。

[讲解]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

状态(气态、液体、固体)发生变化,这

样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设问]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列举尝试列举。

一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实验体[讲解]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物学生观察和记第一次引导学

验化学变化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接下来我们通录实验:生如何观察、如

过专业的化学实验来体验化学变化。大理石碎块是何记录化学实

实验一:把酸滴在大理石上。灰白色固体,验。

取一个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盐酸溶液是无

加入盐酸溶液。色液体,

结论:大理石(碳酸钙)跟盐酸作用产生观察到的现

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水、氯化钙。象:产生大量

文字表达式:的气泡。

碳酸钙+盐酸f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HC1CaCl2H2OC02

灰白色固体无色气体

实验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学生观察和记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录实验:澄清

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是无色

结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氢氧化钙)发液体,吹入的

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是二氧化碳气

文字表达式:体,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f碳酸钙+水观察到的现

象:澄清的石

Ca(OH)2C02CaCO3H20

无色液体无色气体白色沉淀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镁带燃烧。学生观察和记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用用烟钳夹录实验:

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镁带用砂纸擦

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亮后是银白色

文字表达式:金属,

镁+氧气一氧化镁观察到的现

MgO2MgO象:发出耀眼

银白色金属无色气体白色粉末的白光,放出

大量的热量,

生成白色粉

末。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除了生成学生讨论和回

新物质生,还常伴有哪些现象?答:常表现为

[讲解]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助于我颜色改变、放

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是判断是出气体、生成

否属于化学变化并非看伴随现象,如电灯沉淀等,还伴

的发光发热难道也是化学变化?那么如随能量变化,

何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呢?再观察如吸热、放热、

一个实验。发光等。

化学变化和观察实验:蜡烛燃烧学生回答:蜡通过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的1、实验前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烛燃烧是化学这一很熟悉的

本质区别和2、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产生变化,同时还生活中的化学

关系3、实验后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有蜡烛融化属实验比较化学

4、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判断这些变化于物理变化。变化和物理变

分别属于物理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再回答:化的本质区别

[设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和物以及它们的关

是什么?理变化的本质系。

区别是有新物

质生成,它们

的关系是化学

变化中伴有物

理变化。

化学性质[讲解]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的性学生列举:蜡

质,如蜡烛、镁带能燃烧,我们将物质在烛(纸张、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材等)能燃烧;

质。铁在潮湿的空

[设问]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气里易生锈,

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物理性质[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学生列举:例让学生列举再

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如,颜色、状熟悉不过的水

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态、气味、熔的物理性质来

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点、沸点、密归纳出物理性

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属于物质的度、硬度、挥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发性、溶解性

[设问]请同学们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等都属于物质

质如铜、银、汽油等的物理性质的例子,的物理性质。

归纳出物理性质有哪些?。

物质的性质[设问]根据铜的性质,它有些什么用学生回答:铜

决定物质的途?根据汽油的性质,它有些什么用途?能导电所以做

性质[讲解]物质的各种各样性质决定了物质电线,汽油能

的各种各样用途。燃烧所以作燃

料。

课的结束[小结]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物质的性质学生和教师共

有哪些?同回顾讨论完

成小节。

2.主要板书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或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三、课堂实验观察和记录

实验一:把酸滴在大理石上。

碳酸钙+盐酸一►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HC1CaCl2H20CO2

灰白色固体无色液体无色气体

实验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C02CaCO3H20

无色液体无色气体白色沉淀

实验三:镁带燃烧。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气体白色粉末

3.相关链接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生成MgO外,还有一部分镁和氮反应生成Mg3N2,还跟C0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和C»

>乙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CaCO:;f(CH3COO)2Ca+CO2t+H2O

A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的

活动性,具体与什么物质反应等。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以及金属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在描述颜色、状态、密度、

溶解性时要说明压强和温度。

>为什么蜡烛本身不能燃烧,需要用芯线才能燃烧?其实石蜡本身就能燃烧,不过它的燃

点比熔点(严格说石蜡是非晶体,无熔点)高,所以要先提供大量的热将蜡熔化了以后

才能燃烧起来。而加了灯芯后,只需要熔化灯芯上的少量石蜡,所以很容易点燃了。燃

烧后产生的热量不断熔化周围的石蜡,使燃烧继续下去。不论是点蜡烛或是油灯都必须

有一条灯芯,火焰在灯芯的上端燃烧,灯芯就是一条够粗的棉或其他多孔性材料的线,

靠著毛细作用不断地把灯油(煤油或植物油)供应到火焰中去。火焰的温度使灯油气化,

如果注意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在火焰的中央有一个比较暗的部分,这就是已经气化但尚

待燃烧的油气。燃烧就是燃料的快速氧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和足够高的温

度。蜡烛或油灯的火焰中的燃料就是这气化了的灯油,火焰外面空气中的氧气要扩散到

火焰中去才有机会与油气接触、混合而燃烧。火焰发光的部分就是正在燃烧中的油气。

蜡、煤油和植物油中主要的成份是碳和氢,因此与氧气反应,也就是燃烧所生成的产物

必然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要维持一个火焰稳定地烧下去,除了要经由灯芯顺利地供应

燃料,让空气中的氧顺利地扩散到火焰的里面以外,还要让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顺利地扩散到火焰的外部,并且离开火焰的附近,以免影响了氧气向内的扩散。因

此,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火焰一定要有适当的通风,但通风也不能太强,否则把尚未燃烧

的油气吹跑了,或是使温度降得太低了,火焰便熄掉了。

>化学的历史发展:

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

然物质。火——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熟食;逐步学会了制

陶、冶铜、炼铁;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由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

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源及其变化规律。公元前

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

合而成,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此说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

“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互相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

现象变化的根源。此说为中国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与五行学

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变

化理论的萌芽。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代,炼丹术已颇为盛

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金术,阿拉伯炼金

术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英文中化学一字

(chemistry)的字根chem,即来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炼金术(alchemia)。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夺造化之功,人工合成金银或修

炼长生不老之药,有目的地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设计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

各种器皿,如升华器、蒸储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结

晶、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

互反应的性能。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造后仍然在今

天的化学实验室中沿用。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如汞、锌、碑、

睇、磷等),制成了某些合金(如黄铜、白铜),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如明矶等。这

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

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更进而注意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之

后,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

建立了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

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

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分子假说提出后,建立了原子分

子学说,为物质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元素周期律发现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

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通过对矿物的分析,已经发现了许多新元

素,加上对原子分子学说的实验验证,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也有了自己的体系。草酸和尿素

(即胭)的合成、原子价概念的产生、苯的六元环结构和碳价键四面体等学说的创立、酒石酸

拆分成旋光异构体,以及分子的不对称性等等的发现,导致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使人

们对分子本质的认识愈益深入,并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1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

离学说、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

水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绪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科之门。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上好第一堂化学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十分重要。

本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

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

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相当重要。建议

用化学实验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激发学习热情。导入新课可以是神奇的茶壶、

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白纸上变出红花等实验,关键是吸引学生注意。

学习基本概念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比较抽象,尽可能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现象作为例子,教师从其本质讲明区别。

第一次就要学生正确观察实验和记录现象属于较高要求,所以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

跟随教师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课堂实验把酸滴在大理石上、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镁带燃

烧教师演示实验较妥,毕竟学生还缺少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理解

化学变化包含物理变化,从而辩证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安排学生动手,便于仔

细观察。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如果时间允许放在第一课时,如果时间不

允许则放在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也可以。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2课时)

第2课时化学研究什么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设计思想

通过介绍化学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化学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

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化学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化学研究开发石油、煤为原料

制造合成纤维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是

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

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工艺和目前我国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让学生初次

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了重大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化学

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使用各种各样物质的机会,但随着工业的发展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伴随而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

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复习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感受归纳整理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让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3)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4)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四、教学用品

药品:蜡烛.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玻璃导管、湿布。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复习上节课中三个化学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教师举例、学生判断,复习上一节课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41、[5]、[6]、[7]用多媒体介绍化学研究的事例,学生体验和交流更多内容。

[8]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9|、[10]用多媒体介绍人类文明史中化学的作用,学生体验和交流更多内容。

[11],[12],[13],[14、][15]用多媒体介绍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16]、[17]教师介绍、学生体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18],[19],[20]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用化学知识可以变废为

宝。

[2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结束本课。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习主题的[引入]实验: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燃学生回答:蜡复习引入,巩固

引入烧,在火焰上再加一玻璃导管,方向竖直烛燃烧是化学旧知识。

向上,导管的另一端也有火焰,如果用湿变化,蜡烛融

布包住玻璃导管,导管内壁出现白色固化、凝固和气

体,先问学生为什么导管的另一头也有火化是物理变

焰,是什么物质在燃烧?再问学生导管内化。蜡烛能燃

壁出现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最后请学烧是化学性

生分析这个实验中包含了蜡烛的哪些变质。

化?那些性质?学生回答:镁

[讲解]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发生物带燃烧是化学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物理性质和变化;夏天汽

化学性质,我们来判断以下描述是什么?车轮胎爆胎是

镁带燃烧;夏天汽车轮胎爆胎;酸液能和物理变化;酸

大理石上发生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银液能和大理石

是银白色能导电的;铜可以做电线。上发生作用产

[讲解]变化表示物质运动的过程,性质生二氧化碳气

是物质的属性,常用“是”、“能”等描述。体是化学性

质;银是银白

色能导电的属

于银的物理性

质;铜可以做

电线是铜的用

途。

化学研究什[介绍]PPT课件介绍学习教师介绍

么大洋深处的“可燃冰”的材料,如果

金刚石内部结构学生能补充一

用空气中的氮气生产氮肥些就更好。

开发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

[讲解]化学研究物质有些什么性质,能

发生哪些变化,有些什么用途。还要探究

物质性质和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就需要探

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

[讲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

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

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

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人类文明史[设问]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古代杰出的化学生和教师-了解我国古代

中的化学学工艺,同学们是否有所耳闻?同讨论回答:的早期化学成

[介绍]酿酒;制陶瓷;烧石灰;早在商四大发明中的就,让学生感悟

代就会制精美的青铜器,是早期炼铜;春制火药、造纸、祖先的聪明才

秋晚期炼铁,铁制工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烧瓷器。智。

手工业生产的效率。造纸发明之后,纸的

广泛使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化学促进社[设问]化学化工在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学生讨论回让学生先说说,

会的发展各方面作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答:他们也许能谈

[介绍]19世纪,低成本的钢铁冶炼方法谈,让学生初次

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钢铁成为当今体会到化学对

的主要结构材料;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社会的进步和

铝合金有可与钢铁媲美的强度和硬度,使发展作出了重

金属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化工大的贡献,激发

合成的塑料可以制造各种日用品,还可以学生学习化学

建造管道、房屋,有的塑料可以制成人工的兴趣。

骨骼、人造关节为病人带来福音,塑料的

用途越来越广;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更

离不开化学,电脑的产生得益于化学半导

体材料和硅芯片技术的突破,化学提供的

以玻璃、石英、塑料等为材质的光导纤维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送容量;化学合成的各

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环境污染[讲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的生活方学生回答:气环境问题学生

式给了我们更多的使用各种各样物质的候变暖,酸雨、是感兴趣的,也

机会,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臭氧层空洞等是知晓一点的,

题伴随而来。等。所以尽可能由

[设问]我们知道有哪些环境问题?工业生产中的学生讨论谈及。

[设问]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废气、废水、

么?废渣的随意排

放:塑料制品

的随意丢弃等

白色污染,变[讲解]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

废为宝,保护“白色污染”,现在化学家研制可降解塑

环境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从化学的角度

“垃圾”不是废物,变废为宝是化学的另

一神奇之处,是化学应用于保护环境造福

人类的新的重大贡献。所以我们要努力学

好化学,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课的结束[小结]化学研究物质?化学对社会发展教师与学生共

有哪些重大贡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同讨论完成。

学?我们如何学好化学?

2.主要板书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二课时)

四、化学研究什么?

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化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

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五、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1、人类文明史中的化学:制火药、制陶瓷、烧石灰、早期炼铜和炼铁、酿酒。

2、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化学:

3、生活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化学对环境保护作出新贡献。。

3.相关链接

>金刚石参考资料:

http://www.eku.cc/xzy/sctx/107361.htm(金刚石的分子结构)

/dgcrgx_Product_2697139.htmI(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石墨的化学成分也是纯碳,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质

地非常软。这是因为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的,原子间的结合力很小,金刚石中的

碳原子则是交错整齐地排列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

接连接,构成一个牢固的结晶体。要使碳原子形成这样的结构,需要2千摄氏度高温和

5万个大气压。人们现在已经能够利用高温高压制造出人造金刚石

>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nitrogen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只

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N2)约达17500

万吨,其中耕地土壤约有4400万吨,超过了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肥料氮素(工业固

氮)的量(Burris,1977)o因此,生物固氮作用有很大潜力。固氮微生物种类:到1982

年固氮微生物达70多个属,大多数是原核微生物(细、放、蓝细菌),也有真菌。根据

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关系,分为二个类型。1.自生固氮微生物——在

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自生活时能固定氨态氮。在进行固氮作用时对植物或其它生物没

有明显的依存关系。有好气性、厌气性、兼厌气性有化能自养异养,光能自养、异养型

生固氮微生物。2.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时,由固氮的共

生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人造血管:北京理工大学研发成功直径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并且正在一条狗身

上进行实验,将进一步应用于人类临床实验。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助于心脏病

的治疗。

据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荣杰教授介绍,理工大学成功研发出

直径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血管后,首先由阜外医院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22个月未

发现堵塞现象。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9例狗动脉植入试验,除手术致死进行病理分析

以外,其余全部存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在一定数量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并成功后,这

项技术就可以进行人类临床实验。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人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其中大于6毫米的“人

造血管”已经实现了商品化,而小于6毫米的小口径血管制备则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用丝素蛋白为基本原料,制备出了3〜5厘米抗凝

血材料及小口径血管样品。

杨教授表示,下一步,这项技术将走出实验室,尝试产业化,由现在的人工生产转

为机械化生产,放大到公斤级制备。实现产业化后,这种“人造血管”的成本至少能降

低50%,使更多患者能够接受。

可燃冰参考资料:

1.什么是可燃冰

谈到能源,人们立即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而很少想到晶莹剔透的

“冰: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

以燃烧的“冰:这种“可燃冰”在地质上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

简称GasHydrate),又称“笼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结构式为:CHrHz。。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

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烧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天然

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等)下,由

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一旦温度升高或压

力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

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所以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往往分布

于水深大于300米以上的海底沉积物或寒冷的永久冻土中。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依赖巨

厚水层的压力来维持其固体状态,其分布可以从海底到海底之下1000米的范围以内,

再往深处则由于地温升高其固体状态遭到破坏而难以存在。

从物理性质来看,天然气水合物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剪切系数、电解常

数和热传导率均低于冰。天然气水合物的声波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含气沉积物和饱和水沉

积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饱和水沉积物,这些差别是物探方法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理论基

础。此外,天然气水合物的毛细管孔隙压力较高。

2.可燃冰的成因

可燃冰是天然气分子(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首先,可燃冰可在以上生成,

但超过20℃便会分解。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其次,可燃冰在时,

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

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

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

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3.可燃冰的资源量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据估算,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的资

源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