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1页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2页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3页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4页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方案TOC\o"1-2"\h\u23412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 25920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263061.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3053第二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345952.1可持续发展原则 327952.2安全性原则 4160372.3创新性原则 4263712.4区域协同原则 41268第三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内容 52453.1基础设施类型与布局 5314033.1.1基础设施类型 5140263.1.2基础设施布局 5285033.2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 612523.2.1建设标准 6135183.2.2建设规范 622603.3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策略 62923.3.1投资策略 671613.3.2融资策略 723898第四章城市数据中心建设 7194654.1数据中心布局与设计 7282134.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8268674.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84390第五章城市网络安全保障 8232245.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8218085.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9182245.3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922565第六章智慧交通系统规划 1038016.1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1047936.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084706.3公共交通系统优化 1012856第七章智慧能源系统规划 11275417.1能源基础设施规划 11217337.1.1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1114577.1.2能源基础设施设计 11261827.2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1187.2.1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 127537.2.2能源分析与优化 12167977.2.3能源需求响应 12183197.3绿色能源应用 12264377.3.1绿色能源技术 12197647.3.2绿色能源政策 12325517.3.3绿色能源宣传与教育 1225917第八章智慧环保系统规划 1224588.1环保基础设施规划 12310588.2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13127198.3环保产业创新发展 1322588第九章智慧社区建设 147909.1社区基础设施规划 14160519.2智能家居系统 14205619.3社区服务与管理 159036第十章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152132110.1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151822710.1.1前期准备 15915610.1.2项目实施 162286910.1.3项目验收与评估 161492310.1.4时间安排 161026710.2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61113710.2.1政策法规 163225010.2.2标准体系 162636810.3产业协同与市场培育 162644910.3.1产业协同 162410410.3.2市场培育 172161610.4监管与评估机制 172319310.4.1监管机制 172477910.4.2评估机制 17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定义与特征:(1)定义智慧城市旨在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环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转型升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2)特征(1)高度智能化: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2)全面感知:通过物联网等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人口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3)数据驱动:以大数据为核心,挖掘城市运行中的信息价值,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4)以人为本: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1.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数字城市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开始提出数字城市概念,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智慧城市1.0阶段: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强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3)智慧城市2.0阶段:2010年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转型升级。(2)发展趋势(1)技术驱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2)跨界融合:智慧城市将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城市全面发展。(3)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将更加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第二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原则2.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避免无序开发;(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3)强化城市绿化,提高生态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注重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水环境安全;(5)实施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2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为安全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2)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3)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降低安全隐患;(4)强化基础设施的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5)提高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2.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基础设施研究成果的转化;(3)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融合,实现跨界创新。2.4区域协同原则区域协同原则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为实现区域间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形成统一规划体系;(2)优化区域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3)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交流与合作;(4)协调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5)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第三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内容3.1基础设施类型与布局3.1.1基础设施类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为城市提供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2)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交通信号系统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3)能源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燃气、热力等,为城市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4)给排水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保护。(5)环境基础设施:包括绿化、环卫、生态环境保护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3.1.2基础设施布局(1)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按照城市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布局,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全覆盖。(2)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合城市交通需求和地形地貌,优化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交通信号系统布局,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3)能源基础设施布局:根据能源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实现能源供应的稳定和清洁。(4)给排水基础设施布局:按照城市规模和用水需求,优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布局,保障城市给排水安全。(5)环境基础设施布局: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绿化、环卫、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3.2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3.2.1建设标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建设标准:(1)信息基础设施:满足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传输和处理需求,符合国家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2)交通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居民便捷、高效出行需求,符合国家城市交通规划标准和规范。(3)能源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稳定、清洁能源供应需求,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标准。(4)给排水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保护需求,符合国家给排水工程标准和规范。(5)环境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需求,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3.2.2建设规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建设规范:(1)信息基础设施:遵循国家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规范,保证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安全、可靠。(2)交通基础设施:遵循国家城市交通规划规范,保证交通系统的合理性、高效性。(3)能源基础设施: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规范,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清洁性。(4)给排水基础设施:遵循国家给排水工程规范,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5)环境基础设施:遵循国家环境保护规范,保证环境基础设施的环保、可持续发展。3.3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策略3.3.1投资策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策略主要包括:(1)投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2)企业投资: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3)多元化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负担。3.3.2融资策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策略主要包括:(1)债券:发行债券,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3)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4)股权融资:通过股权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5)融资租赁:利用融资租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第四章城市数据中心建设4.1数据中心布局与设计城市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核心,其布局与设计必须兼顾前瞻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数据中心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域分布合理,充分考虑城市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功能区域明确,将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运营效率。(3)安全防护到位,保证数据中心具备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在数据中心设计方面,应关注以下要点:(1)高可用性:采用冗余设计,保证数据中心在硬件故障、网络故障等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2)高安全性: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3)绿色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设计方案,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4.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能源供应等方面。以下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1)硬件设备:选择功能稳定、扩展性强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为数据中心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2)网络设施: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3)能源供应:采用双电源、不间断电源(UPS)等方案,保证数据中心在电力故障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4.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保证数据中心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1)监控系统:搭建全面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网络设施、能源供应等关键指标,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2)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数据中心的日常运维、故障排查、设备维护等工作。(3)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权限管理等,保证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通过以上措施,城市数据中心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第五章城市网络安全保障5.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城市网络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环。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网络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泄露风险: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泄露风险较高。一旦数据被非法获取,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商业秘密泄露等严重后果。(2)系统漏洞风险:城市网络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可能存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损坏等。(3)网络攻击风险: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不断更新,包括DDoS攻击、网络钓鱼、勒索软件等,对城市网络安全构成威胁。(4)内部人员风险:内部人员可能因为操作失误、恶意操作等原因,导致网络安全。5.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以下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2)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3)强化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4)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更新,及时修复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5.3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是指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件影响,恢复正常运行的过程。以下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主要步骤:(1)事件报告:发觉网络安全事件后,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保证信息畅通。(2)事件评估: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3)应急处理: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隔离攻击源、恢复系统、备份数据等。(4)事件调查: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追究责任。(5)恢复运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运行。(6)总结经验: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第六章智慧交通系统规划6.1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智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应以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求、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路网结构。根据城市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注重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和步行系统的衔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2)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加大公共交通场站、车辆维修保养设施等建设力度,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合理规划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系统,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比例。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交通污染。(4)强化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设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库,缓解城市停车难题。6.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以下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内容:(1)建立交通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交通信息共享,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推广智能交通监控技术。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实现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4)发展智能交通诱导系统。通过交通诱导屏、手机APP等渠道,为市民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线。6.3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市民出行体验的关键。以下为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的具体措施:(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合理调整公共交通线路,提高线路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2)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通过优化站点设置、调整车辆运行时间等方式,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缩短市民出行时间。(3)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维修保养,提高车辆舒适度;加强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4)推广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5)鼓励多元化出行方式。通过共享单车、定制公交等多元化出行方式,满足不同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第七章智慧能源系统规划7.1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7.1.1能源基础设施布局(1)优化能源结构:根据城市能源需求,合理规划能源种类和比例,提高清洁能源占比,降低传统能源依赖。(2)网络布局:结合城市地理特点和能源需求,构建高效、安全的能源输送网络,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7.1.2能源基础设施设计(1)能源供应设施: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保证能源稳定供应。(2)能源储存设施:如蓄电池、燃料电池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波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3)能源转换设施:如热电联产、太阳能发电等,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利用。7.2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智慧能源系统规划的核心,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2.1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各类能源设施的运行数据,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构建能源监测平台,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7.2.2能源分析与优化(1)对能源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能源消耗规律,为能源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能源配置,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7.2.3能源需求响应(1)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能源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2)通过需求响应,实现能源供需的实时匹配,降低能源浪费。7.3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能源应用是智慧能源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7.3.1绿色能源技术(1)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2)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7.3.2绿色能源政策(1)制定绿色能源政策,鼓励企业、居民使用绿色能源。(2)完善绿色能源补贴政策,降低绿色能源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7.3.3绿色能源宣传与教育(1)加强绿色能源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接受程度。(2)开展绿色能源教育,培养绿色能源专业人才,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第八章智慧环保系统规划8.1环保基础设施规划环保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以提升城市环保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为核心。在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合理布局环保基础设施。根据城市地理、气候、人口等因素,科学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布局,保证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2)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城市环保资源,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绿色低碳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低碳环保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智能化管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环保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8.2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智慧环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下为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整合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监测体系。(2)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加强监测设备维护和管理,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可靠。(3)实时发布环境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发布环境质量指数、污染源排放等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4)预警与应急响应。建立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预警,制定应急预案,保证迅速应对。8.3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是智慧环保系统规划的重要任务,以下为环保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环保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2)技术创新。加大环保科研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产业协同。加强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4)政策支持。完善环保产业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5)人才培养。加强环保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九章智慧社区建设9.1社区基础设施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基础设施规划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与关键。社区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2)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采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社区环境质量。(3)智能化、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4)弹性布局,预留发展空间。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为社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具体规划内容包括:(1)交通设施:合理规划社区道路、公共交通设施,提高交通便捷性。(2)供电设施:采用智能电网,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3)供水设施:采用智能化供水系统,保障供水安全。(4)排水设施:建立雨污分流制度,提高排水效率。(5)通信设施:实现宽带接入,提供高速网络服务。(6)环保设施: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点,提高环保意识。9.2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家庭设备、家居环境、家庭成员等信息进行整合,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家居生活。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家庭安全:通过智能门锁、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家庭安全监控。(2)环境监测: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家庭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3)家居控制:通过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设备,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4)娱乐服务:通过智能音响、智能电视等设备,提供丰富的娱乐服务。(5)信息交互:通过智能家居平台,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9.3社区服务与管理智慧社区的全面建设,需要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体系。以下是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居民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2)社区管理: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3)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4)社区文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5)社区安全:加强社区安全管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6)社区养老: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7)社区教育: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措施,智慧社区建设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