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的观测》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从第2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他们已经在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生除了对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外,还将研究云的类型等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第六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和记录对云的观察,本课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地观测等活动,进一步深入地对云量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观察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同时指导学生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相对集中了,逐渐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而关于云,学生们并不陌生,但他们很少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云。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利用“云量大转盘”教学模型、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云量迷踪、实地观测等教学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学生利用模型和云量迷踪实验,掌握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用云量图正确表示;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过程(一)导入谜语: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同学们不难猜出谜底:云。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云的观测直播间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板书课题:云的观测思考两个小问题:1.什么是云?2.云的观测有什么意义?小组快速讨论回答: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千姿百态。学习云的观测有利于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天气状况。然后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云的观测直播间》!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思考,引出我们云量观察直播活动的内容。(二)探究内容1.观察云(1)在直播天气日历过程中,我们已经使用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于的观察。同学们有哪些词语描述一下呢?晴天—晴空万、多云—白云朵朵、阴天—乌云密布。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有没有一种简单方法来划分云量的呢?(2)讲解:如何来判断晴天、多云、阴天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课件展示)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图一天气所对应的云量图图二“云量大转盘”教具2.直播间趣味活动活动一:“云量大转盘”教具展示(采取师生和小组互动形式)实验材料:硬纸片、塑料管、铁丝、天气卡片等。实验教具:如图二所示。操作步骤:1.转动红色和黄色指针,为云量所示范围,推测天气状况。2.找到对应图片。(视频演示)活动二:“云量迷踪”实验材料: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操作步骤:(1)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4等份。(2)根据学生云量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3)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代表刚观察天空的云。(4)把一张张纸片挨着摆在一起,看看一共能占圆面几分之几,以此判断晴天、多云还是阴天。(图示以晴天为例,视频操作讲解。)步骤一圆形纸片,分成4等份。步骤二把大小、形状不同纸片摆在圆面上步骤三小纸片代表观察整个云步骤四挨着摆在一起,判断占比和天气云量预报。以抢答形式,利用我们学习的云量方法判断天气状况。(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4.室外观察反馈。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观察云,判断图片中的天气情况。(展示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5.对云进行分类(1)出示拍摄的图片: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2)看一看气象学家是怎样对云进行分类的吧。课件展示:云的类型板书:积云、层云、卷云(3)出示云的图片,思考:你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各种云与天气的关系?(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设计意图: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判断云量的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大胆创新、设计实验,利用“云量大转盘”教学模型和“云量迷踪”趣味直播活动、制作云量示意图、室外观察相结合,帮助学生来判断云量的多少,并将判断的标准精确的用分数来表示,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验证。(三)拓展延伸出示关于云的谚语:思考谚语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云以及与天气的关系?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结与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主要学习云的观测中用云量表示晴天、多云和阴天;同时,学会了按照云的高度和形状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2.直播线下任务(1)活动:拍摄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分类。(2)个人活动:观察一周云状,对照谚语进行验证,写成观察记录并预测天气,努力成为一名小小的天气预报员,现场直播。设计意图:小结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不断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布置开放性的作业继续拍摄云的照片和观察云状,有利于对云进一步观察,完成天气直播的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科学真正做到联系生活,服务于生活。(五)板书设计云的观测云量:晴天、多云、阴天云的高度和形状:层云、积云、卷云附:
表一云的观察记录表天空中的云量
云的高度云的形状
会产生的联想
教学反思我的整体教学的思路如下:一、在导入环节。设置谜语导入并模拟云的观测直播间情景,以云为背景展示谜语,利用多媒体动画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探究内容。二、在探究环节。1.观察云。引导学生利用云量图表示天气的方法,为实验趣味活动的探究奠定基础。2.趣味探究活动。结合视频演示和讲解“云量大转盘模型”、“云量迷踪”游戏,并且让同学一起操作,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理解云量图表示天气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云量预报。把天气预报作为背景音乐进行“云量播报”,渲染天气直播的浓烈氛围,模拟云的观测实验情景让学生身临其中。4.室外云的观测活动。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观察云并完成云的观察实验记录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云的高度和形状。5.云的分类。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不同形状云的图片,同时设计了“树状图”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同时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进行云的分类,激起学生兴趣。三、在拓展延伸环节。思考谚语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云,继续探究云的观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生活的目的。四、在小结作业环节。学生回答学习内容,教师总结。同时布置直播线下任务:(1)拍摄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分类。(2)观察一周云状,对照谚语进行验证,写成观察记录并预测天气。(3)现场实验:利用自制云盘模型,画云量图。新课标提出: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注重生活中的科学与书本上科学之间的联系,强调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围绕着学生熟悉的“云”展开,设计不管是判断外出观察云要紧密联系当天天空中的云展开,而借用“云的谚语”作为拓展活动,使学生学会判断较为简单的云,从而运用于生活。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判断云量的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的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廉政合同维护采购公平的基石
- 房产回购协议书格式
- 成建制劳务分包合作文本
- 中水利用招标文件解析
- 2024建材供货合同范本2
-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考核试卷
- 森林改培的生态休闲与运动旅游考核试卷
- 熟人卖房合同模板
- 双向门面招租合同模板
- 汽车装修合同范例
- 《炭素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DB11-T 513-2018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 设计构成第四章--立体构成
- 七大洲和四大洋填图练习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课件(PPT 27页)
- 第2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原文件
-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 )
- 初中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1.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8张)ppt课件
- 脑梗死标准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模板
- 钢铁动力厂 氮气管线不停车带压开孔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