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胡适刚回到中国不久就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段文字体现出A.国人当从说话开始新文学革命 B.提倡白话文就是要说“自己的话”C.胡适实际上在倡导民主思想 D.20世纪的人应该说20世纪的话2.“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 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 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3.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4.“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上述马克思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旨在说明A.落后造成挨打,悲剧结局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懈可击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5.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6.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开卷以东方文明为首,“第一次,欧洲的标准是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的,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A.改变了欧洲人原有的世界观 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D.表现出对东方文明的反思7.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8.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出现许多影响时代的伟人,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屋大维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9.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10.下图《松江第一张土地证》,上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字样,作为一手史料可以印证A.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开B.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组建起一个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它来避免战争重新爆发。“它”应该是A.世界银行 B.欧洲共同体 C.马歇尔计划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14.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长期战争的影响B.国共对峙的影响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5.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16.中世纪前期,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属性相比,西欧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从两者的存在基本组织形态而言,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是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庄园经济 D.合作经济17.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18.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19.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年份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人数(万)11714711278.918868117比重(%)6.37.25.23.17.22.83.5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 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 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20.1976年10月6日晚12点,于光远将确认可靠的“小道消息”传给国务院政研室的同事李昌夫妇,大家都兴奋得许久没睡。“小道消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唐山大地震B.四人帮被“粉碎”C.改革开放政策出台D.邓小平复出21.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土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A.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C.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22.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体现了A.古老的埃及文明 B.精湛的建筑艺术C.王权的绝对专制 D.先进的数学水平23.建炎二年戊申科考,考生胡铨指责高宗的策问“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文辞激越,剀切直陈,又说“臣而不言,是负陛下;使臣言不从,是陛下负臣”,最后也不用“昧死”等词,便以“臣谨对”结束了对策。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欲擢胡为状元。由此可见A.科举制并非都培养奴才 B.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C.当时的监察制度非常完善 D.士大夫具有独立的人格24.据统计:17世纪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估计约有500万;18世纪时,超过一个亿。导致此现象的因素是A.拿破仑战争光大了启蒙思想 B.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对外扩张C.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英国市场 D.英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25.有学者指出:如果WTO是全球贸易的1.0版本,那么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则无疑是全球贸易的2.0版本。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不大。此言论旨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2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维护清朝专制统治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27.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28.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同为共和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规定的不同之处是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C.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D.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29.“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引起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国赔款提供资本 B.发展军事工业刺激经济C.德国自然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30.据记载,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此时,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D.向中国社会介绍西方的文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期,战胜国在讨论分区占领德国时,尽管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它作为德国的首都,还是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苏联认为,如果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国家没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在比较了各种方案以后,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最终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12月份取消封锁,柏林危机平息。——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柏林危机产生和平息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危机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诚“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士大夫回应西潮挑战”的表现并指出其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做学生的快乐》《女学报》材料二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他。——《舒仙女史致陈班仙女士书》《女学报》1903年11月材料三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女子蚕业学校校歌》《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材料四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五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3)综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4)据材料四、五,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要说我自己的话”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白话文运动就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说自己的话,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学革命要从哪里开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白话文,而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C项;D项只是对其意思当中一个方面的理解,排除D项。2、C【解析】
根据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有关系,答案为C;材料提到“第一个王朝”但是并没有否认和证实夏王朝的存在,AB错误;D在国家出现之前就存在,材料内容不能显示农耕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排除。3、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朱熹重新编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并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尊称孟子为亚圣;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士人纷纷研习《孟子》,C项正确。战国时期尚未出现科举考试,A项错误。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B项错误。明朝时期,《孟子》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但迟于宋朝,D项错误。4、D【解析】
材料“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认为鸦片战争爆发后,落后的中国虽然代表正义,但是却败给了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战争的英国,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充满矛盾和悖论,D选项符合题意;落后就要挨打属于鸦片战争的经验,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英国维护商业特权只是发动战争的目的,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悲剧,B选项排除;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C选项排除。5、A【解析】
由“大河”到“浊河”再到“黄河”,说明黄河地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秦汉时期农耕规模不断扩大加重生态破坏所导致,故选A。西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但黄河环境仍急剧恶劣,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人口数量是上升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黄河流域经济地位的下降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开始的,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6、B【解析】
依据材料“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必须学会外部来审视自身”来看,伏尔泰将视野扩展到《圣经》所记载的欧洲以外的世界,并且“审视自身”,故其《风俗论》的创作体现了伏尔泰对神学历史观的破除和对理性主义历史观的弘扬。B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其改变欧洲人的世界观,说法过于绝对,A排除;材料说明由非基督文明衡量,不代表结合了东方,C排除;《风俗论》的创作表现出伏尔泰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排除。故选B。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8、B【解析】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人物,同时期的有悉达多,选项B正确;屋大维是公元前63年至公元14年,耶稣是公元前4年至公元33年,穆罕默德约570至632年,选项A、C、D排除。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严重超过了城市承受能力,因此,1961年,中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D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是纠正“左”倾错误的表现,排除;C是纠正“左”倾错误的具体措施,排除。10、A【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51和证件内容可知,此时土改运动展开,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选项A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年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11、B【解析】
依据材料中“西欧国家”、“经济联合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因此B选项正确。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C选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A【解析】
根据材料中不允许外国人干涉中国事务和倡导所有中国人都管理自己的事务可知,在梁启超看来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A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和打击帝国主义侵略两个只限于对民主和民族意识的解读,没有全面解释材料主题,B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事实上的民主自由权利,只是“觉得”,D项错误。13、D【解析】
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故选D;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14、C【解析】材料“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30—1936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时期,这说明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故C项正确;近代以来战争不断,故A项排除;国共对峙从1927-1937年,故B项排除;国内经济发展,入超应该不断减少,故D项排除。点睛: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时期。15、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16、C【解析】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时期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它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是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故C正确;ABD三项的经济形态不同程度存在于西欧,但不属于最典型的特征,排除。17、B【解析】材料“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属于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不属于历史观点,故AD错误;“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也不属于历史结论,故C错误。故选B。18、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19、A【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了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依据罗斯福新政可知,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手段减缓了阶级矛盾,意味着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A正确;表格数据反映了阶级矛盾稍有减缓,B错误;但从罢工人数所占比例不能反映其政治制度的完善,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美国的贫富差距的变化,D错误。故选A。20、B【解析】
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小道消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四人帮被粉碎,B正确;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A错误;C是1978年;D是1977年。21、B【解析】
材料中A、C两项分别讲的只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各自思想研究,A、C两项错误;材料考查三人思想共同主张,不涉及政治制度,D项错误;材料中三位哲人在当时看到希腊盛行的诡辩风气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弊,他们提出教育理论及主张,想方设法补救,体现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22、C【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体现了王权的绝对专制,C选项符合题意;埃及文明、建筑艺术和数学水平与法老权力的象征无关,ABD选项排除。23、A【解析】
据材料“……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欲擢胡为状元”可知,考生在殿试卷敢于批评时政,矛头直指当朝皇帝,而且皇帝“反视为奇文,欲擢胡为状元”,这说明了科举制并非都培养绝对服从的奴才,故A正确;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就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的说法有违史实,B错误;科举制是选官制度,而不等于监察制,C错误;材料中的胡铨仅是个例,D以偏概全。24、B【解析】
根据所学,17-18世纪正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崛起的时期,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才会大量增加,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对推动英语的推广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排除A项;扩大英国市场并不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大量增加,排除C项;英国并非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排除D项。2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低关税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经济学家认为当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都大大降低了,“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不大”,即该经济学家旨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已经很低,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没有涉及欧洲关税同盟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的南北贫富差距呈现加大的趋势,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没有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问题,并且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D选项错误。26、B【解析】
从时间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B正确;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A不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科技,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并非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排除CD。27、A【解析】
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够正确选项为A;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到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排除C;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28、C【解析】
依据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内阁直接对总统负责。C符合题意;ABD三项是两个宪法的共同之处,排除。故选C。29、D【解析】
根据“1871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所以德国工业能够以巨人般步伐前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故选D项;ABC都是德国经济进步的部分因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30、C【解析】
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小说多以“独立”为主线,内涵反侵略色彩,结合翻译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危机加重,翻译政治小说目的在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C正确;维新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B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排除;D未体现出政治小说的政治性,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产生的原因:西方分裂德国,组建联邦德国;苏联对东西柏林交通的封锁。平息的原因:西方经济实力强大;美苏双方不愿使用武力;苏联的退让与妥协。(2)影响:加剧了美苏冷战对抗;导致了德国的分裂;推动了美国对西欧的扶持,加快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复苏。【解析】
本题考查柏林危机,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柏林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等信息分析得出。柏林危机平息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柏林危机的影响应当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解析几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导视系统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题5
-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文论写作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社会市场调研》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买彩票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供货商改名合同范本
- 2024年墩顶围栏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地坪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律师忠诚协议书模板
- 地 理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课时1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 临床输血的护理课件
- Unit4+My+space++Reading++The+1940s+House+课件高中英语沪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大学美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春秋》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收获》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