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_第1页
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_第2页
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_第3页
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_第4页
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塑性理论基础1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理论基础1.1塑性理论概述1.1.1塑性的定义塑性是指材料在超过其弹性极限后,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在塑性阶段,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不再遵循线性关系,而是表现出非线性的特性。这种非线性行为是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重新排列和流动造成的,使得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1.1.2塑性与弹性的区别弹性与塑性是材料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不同行为:弹性: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但一旦外力去除,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是可逆的,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遵循胡克定律,表现为线性关系。塑性:材料在超过其弹性极限后,即使外力去除,材料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在塑性阶段表现为非线性。1.2塑性理论的数学描述塑性理论的数学描述通常涉及到塑性屈服准则、塑性流动法则和塑性硬化法则。这些理论是基于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用于预测材料在塑性阶段的行为。1.2.1塑性屈服准则塑性屈服准则是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最常用的屈服准则是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和特雷斯卡屈服准则。1.2.1.1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基于材料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认为材料在等效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进入塑性状态。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其中,J21.2.1.2特雷斯卡屈服准则特雷斯卡屈服准则基于最大剪应力理论,认为材料在最大剪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进入塑性状态。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τ其中,σmax1.2.2塑性流动法则塑性流动法则描述了材料在塑性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常见的塑性流动法则有最大剪应力流动法则和等向流动法则。1.2.2.1最大剪应力流动法则最大剪应力流动法则认为,塑性变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上。1.2.2.2等向流动法则等向流动法则认为,塑性变形发生在等效应力的方向上,变形量与等效应力成正比。1.2.3塑性硬化法则塑性硬化法则描述了材料在塑性变形后,其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常见的塑性硬化法则有理想硬化法则和应变硬化法则。1.2.3.1理想硬化法则理想硬化法则假设材料在塑性变形后,其屈服强度保持不变。1.2.3.2应变硬化法则应变硬化法则认为,材料在塑性变形后,其屈服强度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反映了材料内部结构的强化。1.3塑性理论的应用塑性理论在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属成形、结构设计、地震工程等领域。通过塑性理论,工程师可以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行为,设计出更加安全和经济的结构。1.3.1金属成形在金属成形过程中,塑性理论用于预测金属在塑性变形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帮助设计合理的成形工艺,避免裂纹和缺陷的产生。1.3.2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塑性理论用于评估结构在极限载荷下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确保结构在塑性阶段仍能保持稳定,避免突然断裂。1.3.3地震工程在地震工程中,塑性理论用于分析结构在地震载荷下的塑性变形和能量耗散,设计出能够抵抗地震的结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4示例:塑性变形的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中,塑性变形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和FEniCS库进行塑性变形模拟的简单示例:fromfenicsimport*

importnumpyasnp

#创建网格和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8,8)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参数

E=1e3#弹性模量

nu=0.3#泊松比

yield_stress=100#屈服强度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

defsigma(v):

returnE/(1+nu)*(v+nu*tr(v)*Identity(2))

#定义塑性屈服准则

defplastic(v):

returnsqrt(3/2*inner(dev(sigma(v)),dev(sigma(v))))-yield_stress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f=Constant((0,-10))#外力

a=inner(sigma(u),grad(v))*dx

L=inner(f,v)*dx

#解决变分问题

u=Function(V)

solve(a==L,u,bc)

#输出结果

plot(u)

interactive()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冯·米塞斯屈服准则来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通过有限元方法,我们模拟了一个单位正方形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这个例子展示了塑性理论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在塑性阶段的行为。1.5结论塑性理论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材料在塑性阶段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塑性屈服准则、塑性流动法则和塑性硬化法则,我们可以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变形和承载能力,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2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理论基础2.1塑性变形机制2.1.1位错理论简介位错理论是解释塑性变形微观机制的关键。在理想晶体中,原子排列是完美的,但在实际材料中,由于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晶体结构中存在位错。位错可以视为原子平面的局部不连续,这种不连续允许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滑移,从而导致塑性变形。2.1.1.1位错类型位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可以想象为在晶体中插入一个额外的原子平面,形成一个阶梯状的结构。刃型位错的运动是通过原子平面的滑移来实现的。螺型位错:类似于螺旋楼梯,位错线沿着螺旋方向延伸。螺型位错的运动是通过位错线的旋转来实现的。2.1.1.2位错运动位错的运动是塑性变形的基础。当外力作用于材料时,位错在应力的作用下移动,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形。位错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取决于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2.1.2晶粒结构与塑性变形材料的晶粒结构对其塑性变形有重要影响。晶粒是材料中具有相同晶体结构和取向的区域。晶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都会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2.1.2.1晶粒细化晶粒细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小的晶粒意味着更多的晶界,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晶粒细化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因为位错在小晶粒中更容易找到滑移路径。2.1.2.2晶粒取向晶粒的取向也会影响塑性变形。不同取向的晶粒在受到应力时,其位错的移动路径和阻力会有所不同,这会导致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变形能力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2.2示例:位错运动的模拟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和matplotlib库来模拟位错运动的简单示例。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一个二维晶格中模拟刃型位错的移动。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定义晶格大小

lattice_size=100

#创建晶格

lattice=np.zeros((lattice_size,lattice_size))

#定义位错位置

dislocation_x=50

dislocation_y=50

#在晶格中插入位错

lattice[dislocation_y,dislocation_x:]=1

#定义应力方向

stress_direction=np.array([1,0])

#定义位错移动函数

defmove_dislocation(lattice,dislocation_x,dislocation_y,stress_direction):

#计算位错移动

dislocation_x+=stress_direction[0]

dislocation_y+=stress_direction[1]

#更新晶格

lattice[dislocation_y,dislocation_x:]=1

lattice[dislocation_y,:dislocation_x]=0

returnlattice,dislocation_x,dislocation_y

#模拟位错移动

foriinrange(50):

lattice,dislocation_x,dislocation_y=move_dislocation(lattice,dislocation_x,dislocation_y,stress_direction)

#绘制晶格

plt.imshow(lattice,cmap='gray')

plt.colorbar()

plt.show()2.2.1示例解释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100x100的二维晶格,然后在晶格的中心位置插入了一个刃型位错。接下来,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move_dislocation来模拟位错的移动。在这个函数中,我们根据应力方向更新位错的位置,并相应地更新晶格。最后,我们通过循环调用move_dislocation函数来模拟位错在应力作用下的移动,并使用matplotlib库来可视化晶格的变化。2.3结论塑性变形机制,特别是位错理论和晶粒结构,是理解材料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关键。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和取向,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上述示例虽然简化,但展示了位错运动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塑性变形的微观过程。3强度计算基本概念:塑性理论基础3.1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3.1.1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对于塑性材料而言,这一曲线通常展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曲线中,我们可以识别出几个关键点和区域:弹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即应力正比于应变。弹性模量(Young’smodulus)E是这一阶段的斜率,表示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屈服点:应力达到一定值后,即使应力不再增加,材料也会开始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这一转折点被称为屈服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应力。塑性阶段:超过屈服点后,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变得非线性,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这一阶段的曲线斜率通常会降低,表示材料抵抗进一步变形的能力减弱。强化阶段:在塑性阶段中,随着变形的增加,材料的应力可能会再次上升,这一现象称为强化。强化阶段的出现表明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能够重新组织其内部结构,以抵抗更大的应力。颈缩与断裂:最终,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时,材料会在局部区域发生颈缩,随后断裂。这一阶段的应力值称为断裂强度。3.1.1.1示例:应力应变曲线的Python绘制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mportnumpyasnp

#示例数据:应力应变曲线

strain=np.array([0,0.001,0.002,0.003,0.004,0.005,0.01,0.02,0.03,0.04,0.05])

stress=np.array([0,200,400,600,800,1000,1000,1200,1300,1350,1350])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plt.figure(figsize=(10,6))

plt.plot(strain,stress,label='Stress-StrainCurve',color='blue')

plt.axvline(x=0.005,color='red',linestyle='--',label='YieldPoint')

plt.axhline(y=1350,color='green',linestyle='--',label='UltimateStrength')

plt.xlabel('Strain')

plt.ylabel('Stress(MPa)')

plt.title('Stress-StrainCurveofaPlasticMaterial')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3.1.2塑性材料的屈服准则屈服准则是判断材料是否开始塑性变形的理论依据。常见的屈服准则包括:Tresca屈服准则:这一准则认为材料屈服时的最大剪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在三维应力状态下,Tresca准则可以表示为τmax=σmavonMises屈服准则:vonMises准则基于能量理论,认为材料屈服时的等效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等效应力σeq定义为σe3.1.2.1示例:vonMises等效应力的计算importnumpyasnp

#应力张量

stress_tensor=np.array([[100,50,0],

[50,100,0],

[0,0,0]])

#计算vonMises等效应力

defvon_mises_stress(stress_tensor):

"""

计算vonMises等效应力。

:paramstress_tensor:应力张量,3x3矩阵

:return:vonMises等效应力

"""

stress_prime=stress_tensor-np.mean(stress_tensor)*np.eye(3)

stress_prime_squared=np.dot(stress_prime,stress_prime.T)

von_mises=np.sqrt(3/2*np.sum(stress_prime_squared))

returnvon_mises

#输出等效应力

print("vonMises等效应力:",von_mises_stress(stress_tensor))3.2结论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准则为强度计算提供了基础理论,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行为,从而设计出更安全、更有效的结构和机械部件。4塑性理论在强度计算中的应用4.1塑性分析的基本假设在进行塑性分析时,我们通常基于以下基本假设:材料的塑性变形:材料在超过其弹性极限后,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可逆的。塑性流动理论:塑性变形可以被视为材料内部的流动,遵循一定的流动规则,如Tresca或vonMises屈服准则。应变硬化: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屈服强度会增加,这被称为应变硬化。小应变假设:在塑性分析中,通常假设应变是小的,这样可以简化分析过程,避免复杂的非线性方程。局部塑性变形: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材料的局部区域,如应力集中点,而非整个结构均匀变形。4.1.1示例:vonMises屈服准则vonMises屈服准则是塑性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准则,用于判断材料是否开始塑性变形。其数学表达式为:σ其中,σ1,σ2,σ34.1.1.1Python代码示例#vonMises屈服准则计算示例

defvon_mises_stress(sigma_1,sigma_2,sigma_3):

"""

计算vonMises应力

:paramsigma_1:主应力1

:paramsigma_2:主应力2

:paramsigma_3:主应力3

:return:vonMises应力

"""

sigma_v=((sigma_1-sigma_2)**2+(sigma_2-sigma_3)**2+(sigma_3-sigma_1)**2)/2

returnsigma_v**0.5

#数据样例

sigma_1=100#MPa

sigma_2=50#MPa

sigma_3=0#MPa

#计算vonMises应力

sigma_v=von_mises_stress(sigma_1,sigma_2,sigma_3)

print(f"vonMises应力为:{sigma_v}MPa")4.2塑性极限分析塑性极限分析是强度计算中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结构在塑性状态下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基于塑性理论,通过分析结构中塑性区的扩展,来预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4.2.1原理塑性极限分析通常涉及以下步骤:确定屈服条件:首先,需要确定材料的屈服条件,即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条件。分析塑性区:然后,分析结构中哪些区域首先达到屈服条件,这些区域被称为塑性区。计算极限载荷:最后,通过分析塑性区的扩展,计算结构能够承受的最大载荷,即极限载荷。4.2.2示例:塑性极限分析的简化模型考虑一个简单的梁模型,两端固定,中间受集中力作用。假设梁的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屈服强度为200M4.2.2.1Python代码示例#塑性极限分析简化模型示例

importnumpyasnp

defplastic_limit_analysis(E,I,L,F,sigma_y):

"""

简化模型的塑性极限分析

:paramE:材料的弹性模量

:paramI:梁的截面惯性矩

:paramL:梁的长度

:paramF:中间受的集中力

:paramsigma_y:材料的屈服强度

:return:极限载荷

"""

#计算弹性阶段的最大弯矩

M_elastic=(F*L**2)/(8*np.pi)

#计算塑性阶段的最大弯矩

M_plastic=(sigma_y*I)/(np.pi/2)

#极限载荷为塑性阶段最大弯矩对应的力

F_limit=(8*M_plastic)/(L**2)

returnF_limit

#数据样例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为Pa

I=1e-4#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4

L=1#梁的长度,单位为m

sigma_y=200e6#屈服强度,单位为Pa

#计算极限载荷

F_limit=plastic_limit_analysis(E,I,L,1,sigma_y)

print(f"极限载荷为:{F_limit}N")以上代码示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plastic_limit_analysis函数,用于计算简化模型的极限载荷。然后,我们使用给定的材料参数和结构尺寸,调用该函数来计算极限载荷。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塑性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结构分析中,以预测结构的承载能力。5塑性设计方法5.1塑性设计与弹性设计的比较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塑性设计与弹性设计是两种基本的设计方法,它们基于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行为。弹性设计方法假设材料在所有工作条件下都遵循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遵循胡克定律。而塑性设计方法则考虑材料在超过屈服强度后的塑性行为,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来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经济性。5.1.1弹性设计弹性设计中,结构的设计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恢复原状,不发生永久变形。设计时,通常使用安全系数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避免应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5.1.2塑性设计塑性设计则允许结构在某些关键部位发生塑性变形,通过控制塑性铰的位置和数量,使结构能够达到极限承载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承载潜力,设计出更经济的结构。塑性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结构的塑性极限状态,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控制塑性变形,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5.2塑性设计的步骤塑性设计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结构的塑性极限状态: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行为,确定哪些部位可能首先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的形成意味着该部位的材料已经进入塑性状态,但结构整体仍能承载荷载。塑性铰的控制:通过设计,确保塑性铰的形成和分布能够使结构达到整体的塑性极限状态,而不是局部失效。这通常涉及到截面尺寸、材料选择和荷载分布的优化。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使用塑性分析方法,如塑性铰线法或极限分析,计算结构在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这一步骤需要对结构的几何、材料特性和荷载条件有深入的理解。安全性和稳定性检查:即使在塑性设计中,也需要确保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包括检查结构的整体刚度、塑性变形后的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结构的动态响应。经济性评估:塑性设计往往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结构的成本。设计完成后,需要评估结构的经济性,确保设计的优化不仅在技术上可行,也在经济上合理。5.2.1示例:塑性铰线法计算梁的塑性极限荷载假设我们有一根简支梁,长度为10米,承受均布荷载。梁的截面为矩形,宽度为0.2米,高度为0.4米。材料为钢,屈服强度为250MPa。我们使用塑性铰线法来计算梁的塑性极限荷载。5.2.1.1步骤1:确定塑性铰的位置假设梁的两端为固定支座,中间部位可能形成塑性铰。5.2.1.2步骤2:塑性铰的控制通过调整梁的截面尺寸,确保塑性铰在设计的部位形成。5.2.1.3步骤3: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使用塑性铰线法,计算梁在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假设代码示例,用于计算塑性极限荷载

#注意:此代码仅为示例,实际计算需要更复杂的力学模型和算法

#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math

#定义材料和结构参数

yield_strength=250e6#屈服强度,单位:Pa

beam_length=10.0#梁的长度,单位:m

beam_width=0.2#梁的宽度,单位:m

beam_height=0.4#梁的高度,单位:m

#计算截面的塑性模量

plastic_modulus=(beam_width*beam_height**2)/4

#计算塑性极限荷载

#假设塑性铰形成后,梁的承载能力由塑性模量决定

#此处简化计算,实际应考虑塑性铰的分布和荷载类型

plastic_limit_load=(yield_strength*plastic_modulus)/(beam_length/2)

#输出塑性极限荷载

print(f"塑性极限荷载为:{plastic_limit_load/1e3}kN")5.2.1.4步骤4:安全性和稳定性检查检查梁在塑性极限荷载下的变形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及塑性铰的形成是否会导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失稳。5.2.1.5步骤5:经济性评估比较塑性设计和弹性设计的材料使用量和成本,评估塑性设计的经济优势。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系统地进行塑性设计,确保结构在塑性状态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塑性设计方法在现代结构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结构的设计中,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成本效益。6塑性理论的工程实例6.1桥梁结构的塑性分析6.1.1原理桥梁结构的塑性分析是基于塑性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它考虑了材料在超过屈服强度后的非线性行为。在塑性分析中,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再仅由弹性极限决定,而是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结构在极端荷载下的行为,对于设计能够承受地震、风力等突发荷载的桥梁尤为重要。6.1.2内容塑性铰的概念:在塑性分析中,当桥梁的某一部分达到其屈服强度并开始塑性变形时,该部分可以被视为一个塑性铰。塑性铰的存在使得结构能够通过变形来重新分配荷载,从而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极限分析:极限分析是塑性分析的一种,它通过确定结构达到极限状态时的荷载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极限状态是指结构中形成足够的塑性铰,使得结构能够通过塑性变形来维持平衡,但不再能够承受额外荷载的状态。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通常涉及复杂的非线性分析,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分析,来求解。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质、结构的几何形状以及荷载的分布。6.1.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化的桥梁模型,由两个支撑和一个梁组成。我们使用Python的SciPy库来计算塑性极限荷载。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optimizeimportminimize

#定义桥梁梁的属性

yield_strength=250e6#材料的屈服强度,单位:Pa

cross_section_area=0.5#梁的横截面积,单位:m^2

length=10#梁的长度,单位:m

E=200e9#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Pa

#定义荷载函数

defload_function(x):

returnx[0]*np.ones(length)

#定义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函数

defplastic_limit_load(x):

load=load_function(x)

#假设塑性极限荷载的计算涉及梁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这里简化为直接与荷载和材料属性相关

return-np.sum(load)/(yield_strength*cross_section_area)

#定义约束条件,确保荷载非负

cons=({'type':'ineq','fun':lambdax:x[0]})

#初始猜测荷载

x0=np.array([1e6])

#使用SciPy的minimize函数来求解塑性极限荷载

res=minimize(plastic_limit_load,x0,constraints=cons)

#输出结果

print("塑性极限荷载:",-res.fun)描述:上述代码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桥梁梁的简化模型,并使用SciPy的minimize函数来计算塑性极限荷载。荷载函数load_function和塑性极限荷载计算函数plastic_limit_load是根据桥梁结构的简化模型设计的。约束条件确保了荷载始终为非负值,这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基本要求。6.2压力容器的塑性设计6.2.1原理压力容器的塑性设计是基于塑性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它考虑了容器在高压下的非线性材料行为。与传统的弹性设计不同,塑性设计允许材料在某些区域达到并超过其屈服强度,通过塑性变形来重新分配应力,从而提高容器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安全性。6.2.2内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在塑性设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