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度计算.常用材料的强度特性: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模型1强度计算:常用材料的强度特性-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模型1.1基础知识1.1.1材料强度的基本概念在材料科学中,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力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的物理量。材料的强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材料在拉伸作用下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材料在压缩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应力。抗剪强度(ShearStrength):材料抵抗剪切力导致的破坏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YieldStrength):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点。这些强度特性对于设计和选择材料在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涉及纳米材料时,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强度。1.1.2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包括电子、能源、生物医学和环境技术。纳米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所有三个维度都在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线(Nanowires):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纳米尺度材料。纳米管(Nanotubes):具有中空结构的纳米线。纳米片(Nanoplates):厚度在纳米尺度,而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的材料。1.1.3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简介纳米颗粒增强材料是通过在基体材料中添加纳米尺度的颗粒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性能。这种增强机制基于纳米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以及纳米颗粒对材料内部缺陷的抑制作用。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和小尺寸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在基体中,从而在较低的添加量下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1.2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模型1.2.1Hall-Petch关系Hall-Petch关系是描述晶粒尺寸与材料屈服强度之间关系的经典模型。在纳米尺度下,这一关系仍然适用,但可能需要考虑额外的界面效应。Hall-Petch关系可以表示为:σ其中,σy是屈服强度,σ0是材料的固有强度,k是材料常数,d是晶粒尺寸。在纳米颗粒增强材料中,晶粒尺寸1.2.2Orowan模型Orowan模型是解释材料塑性变形机制的理论,特别适用于含有第二相颗粒的材料。该模型考虑了位错绕过或切过第二相颗粒的能量成本,从而影响材料的屈服强度。对于纳米颗粒增强材料,Orowan模型可以表示为:σ其中,μ是剪切模量,b是位错的伯格斯矢量,a是颗粒的平均半径,r是位错与颗粒之间的平均距离。1.2.3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复合模型对于纳米颗粒增强材料,通常需要结合多个模型来全面理解其强度特性。例如,可以将Hall-Petch关系与Orowan模型结合,考虑纳米颗粒对晶粒尺寸和位错运动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纳米颗粒的分布、尺寸、形状以及与基体材料的界面性质等因素。1.2.4示例:计算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屈服强度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基体材料的固有强度σ0=100MPa-材料常数k=300MPam-晶粒尺寸d=50nm-剪切模量μ=80GPa-位错的伯格斯矢量b=0.25我们可以使用Python来计算这种材料的屈服强度:importmath
#定义材料参数
sigma_0=100#MPa
k=300#MPa*sqrt(m)
d=50e-9#m
mu=80e9#Pa
b=0.25e-9#m
a=10e-9#m
r=50e-9#m
#计算Hall-Petch关系的屈服强度
sigma_y_hp=sigma_0+k*math.sqrt(1/d)
#计算Orowan模型的屈服强度
sigma_y_orowan=(3/2)*mu*b*(1/(math.pi*a))*math.log(2*math.pi*r/b)
#结合两个模型的屈服强度
sigma_y_combined=(sigma_y_hp+sigma_y_orowan)/2
print(f"结合模型的屈服强度为:{sigma_y_combined:.2f}MPa")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计算了基于Hall-Petch关系的屈服强度,然后计算了基于Orowan模型的屈服强度。最后,我们取两个模型的平均值作为结合模型的屈服强度。这只是一个简化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模型和参数调整。1.3结论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模型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理解这些模型,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和优化纳米复合材料,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然而,实际材料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形状以及与基体材料的界面性质,因此在应用这些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2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模型2.11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力学模型2.1.1原理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力学模型主要关注纳米颗粒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模型通常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统计力学原理,考虑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界面强度以及基体材料的性质。其中,复合材料的增强理论是核心,它描述了纳米颗粒如何通过其高模量和高硬度来增强基体材料。2.1.2内容复合材料的增强理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可以通过计算其有效模量和强度来评估。一个常用的模型是Mori-Tanaka模型,它基于统计平均场理论,考虑了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形状和基体材料的性质。界面效应: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界面的粘结强度和滑移行为可以通过界面断裂理论来分析。2.1.3示例假设我们使用Mori-Tanaka模型来计算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模型的公式如下:E其中,Eeff是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Em是基体材料的模量,2.1.3.1Python代码示例#Mori-Tanaka模型计算复合材料有效模量
defmori_tanaka(E_m,E_p,V_f):
"""
计算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
参数:
E_m:基体材料的模量
E_p:纳米颗粒的模量
V_f: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
返回:
E_eff: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
"""
E_eff=E_m+(3*V_f*(E_p-E_m))/(1+2*V_f*(E_p-E_m)/E_m)
returnE_eff
#示例数据
E_m=70e9#基体材料模量,单位:Pa
E_p=300e9#纳米颗粒模量,单位:Pa
V_f=0.1#纳米颗粒体积分数
#计算有效模量
E_eff=mori_tanaka(E_m,E_p,V_f)
print(f"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为:{E_eff:.2f}Pa")2.22纳米颗粒与基体的相互作用分析2.2.1原理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涉及界面的粘结、滑移和断裂行为。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有限元分析来研究,以理解纳米颗粒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2.2.2内容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模拟纳米尺度的粒子运动,可以研究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界面的粘结强度和滑移行为。有限元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可以模拟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力学行为,考虑纳米颗粒的分布和界面效应。2.2.3示例2.2.3.1分子动力学模拟示例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我们可以通过LAMMPS软件来模拟纳米颗粒与基体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LAMMPS输入文件示例,用于模拟一个简单的纳米颗粒-基体系统。#LAMMPSinputfilefornanocompositesimulation
unitsmetal
atom_styleatomic
#Definethesystem
read_datasystem.data
#Definethepotential
pair_stylelj/cut10.0
pair_coeff111.01.010.0
pair_coeff121.01.010.0
pair_coeff221.01.010.0
#Definetheboundaryconditions
boundaryppp
#Definethesimulationsteps
timestep0.005
run100000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金属单位系统,使用Lennard-Jones势能来描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设置了周期性边界条件。通过运行这个模拟,我们可以观察到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33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2.3.1原理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通常基于复合材料的增强理论,考虑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分布和界面强度。这些方法可以预测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韧性。2.3.2内容尺寸效应: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增强效果有显著影响。较小的纳米颗粒通常能提供更好的增强效果,因为它们与基体的界面面积更大。分布效应: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也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均匀分布的纳米颗粒能更有效地增强材料。2.3.3示例2.3.3.1尺寸效应计算示例假设我们想要研究纳米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σ其中,σf是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σm是基体材料的断裂强度,σp2.3.3.2Python代码示例#计算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
deffracture_strength(sigma_m,sigma_p,V_f):
"""
计算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
参数:
sigma_m:基体材料的断裂强度
sigma_p:纳米颗粒的断裂强度
V_f: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
返回:
sigma_f: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
"""
sigma_f=sigma_m+(3*V_f*(sigma_p-sigma_m))/(1+2*V_f*(sigma_p-sigma_m)/sigma_m)
returnsigma_f
#示例数据
sigma_m=100e6#基体材料断裂强度,单位:Pa
sigma_p=500e6#纳米颗粒断裂强度,单位:Pa
V_f=0.1#纳米颗粒体积分数
#计算断裂强度
sigma_f=fracture_strength(sigma_m,sigma_p,V_f)
print(f"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为:{sigma_f:.2f}Pa")2.44模型验证与实验数据对比2.4.1原理模型验证是通过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2.4.2内容实验数据收集:通过实验测试收集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包括强度、模量和韧性。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对比:将模型预测的力学性能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2.4.3示例假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一组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数据,并使用上述的断裂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了预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示例。2.4.3.1Python代码示例#对比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experimental_data=[120e6,130e6,140e6,150e6,160e6]
#模型预测数据
predicted_data=[125e6,135e6,145e6,155e6,165e6]
#计算平均绝对误差
defmean_absolute_error(y_true,y_pred):
"""
计算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
参数:
y_true:实验数据
y_pred:模型预测数据
返回:
mae:平均绝对误差
"""
mae=sum(abs(y_true[i]-y_pred[i])foriinrange(len(y_true)))/len(y_true)
returnmae
#计算平均绝对误差
mae=mean_absolute_error(experimental_data,predicted_data)
print(f"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mae:.2f}Pa")通过计算平均绝对误差,我们可以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假设模型预测的断裂强度与实验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计算平均绝对误差,我们可以量化这种误差。3常用纳米材料的强度特性3.1碳纳米管增强材料的强度特性3.1.1碳纳米管的结构与强度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级管状结构,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其强度特性主要由其结构决定,包括管径、长度、缺陷和手性。CNTs的强度模型通常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3.1.2强度模型示例在计算碳纳米管增强材料的强度时,可以使用以下模型:3.1.2.1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模型#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aseimportAtoms
fromase.calculators.emtimportEMT
fromase.optimizeimportBFGS
#创建碳纳米管结构
defcreate_carbon_nanotube(n,m,length):
#n,m定义手性,length定义管的长度
#这里简化示例,实际创建CNT需要更复杂的算法
atoms=Atoms('C',positions=[(0,0,0)])
#设置计算方法
atoms.calc=EMT()
#优化结构
dyn=BFGS(atoms)
dyn.run(fmax=0.05)
#返回优化后的CNT结构
returnatoms
#计算CNT的强度
defcalculate_strength(cnt):
#这里简化示例,实际计算强度需要进行拉伸或压缩模拟
#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
returnnp.random.rand()*1000#返回随机强度值,单位MPa
#创建并计算强度
cnt=create_carbon_nanotube(10,10,100)
strength=calculate_strength(cnt)
print(f'碳纳米管的强度为:{strength}MPa')注释:-上述代码示例中,create_carbon_nanotube函数用于创建CNT结构,但实际创建CNT需要更复杂的算法,这里仅作示意。-calculate_strength函数用于计算CNT的强度,简化为返回一个随机值,实际计算需要进行拉伸或压缩模拟。3.1.2.2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模型连续介质力学模型通常用于宏观尺度的材料,但在处理CNT增强复合材料时,可以将其视为增强相,通过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模型来间接计算其强度。3.1.3实际应用碳纳米管增强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强度特性是设计和优化这些材料的关键。3.2石墨烯增强材料的强度特性3.2.1石墨烯的结构与强度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其强度特性主要由其完美的六边形晶格结构决定。3.2.2强度模型示例计算石墨烯增强材料的强度,可以使用以下简化模型:3.2.2.1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模型#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aseimportAtoms
fromase.calculators.emtimportEMT
fromase.optimizeimportBFGS
#创建石墨烯结构
defcreate_graphene(size):
#size定义石墨烯的大小
atoms=Atoms('C',positions=[(0,0,0)])
#设置计算方法
atoms.calc=EMT()
#优化结构
dyn=BFGS(atoms)
dyn.run(fmax=0.05)
#返回优化后的石墨烯结构
returnatoms
#计算石墨烯的强度
defcalculate_strength(graphene):
#这里简化示例,实际计算强度需要进行拉伸或压缩模拟
#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
returnnp.random.rand()*1000#返回随机强度值,单位MPa
#创建并计算强度
graphene=create_graphene((10,10))
strength=calculate_strength(graphene)
print(f'石墨烯的强度为:{strength}MPa')注释:-create_graphene函数用于创建石墨烯结构,但实际创建需要更复杂的算法,这里仅作示意。-calculate_strength函数用于计算石墨烯的强度,简化为返回一个随机值,实际计算需要进行拉伸或压缩模拟。3.2.3实际应用石墨烯增强材料在电子器件、复合材料、能源存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强度特性是设计高性能材料的基础。3.3金属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特性3.3.1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强度金属纳米颗粒如金、银、铜等,其强度特性与颗粒尺寸、表面效应和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有关。3.3.2强度模型示例计算金属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可以使用以下模型:3.3.2.1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模型有限元分析(FE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值方法,用于预测金属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3.3.3实际应用金属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在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其强度特性对于理解材料性能至关重要。3.4陶瓷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特性3.4.1陶瓷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强度陶瓷纳米颗粒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其强度特性与颗粒尺寸、分布和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有关。3.4.2强度模型示例计算陶瓷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强度,可以使用以下模型:3.4.2.1基于复合材料理论的模型复合材料理论,如Mori-Tanaka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陶瓷纳米颗粒增强材料的宏观强度。3.4.3实际应用陶瓷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在高温应用、耐磨材料、电子封装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强度特性是设计这些材料的关键因素。以上示例代码和模型仅用于说明计算纳米材料增强材料强度的基本思路,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计算和实验验证。4强度计算的实际应用4.1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4.1.1原理与内容在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轻质化与高强度是设计的关键因素。纳米颗粒增强材料通过在基体材料中加入纳米尺度的颗粒,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保持了较低的密度。这种材料的强度模型通常基于复合材料的理论,考虑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效应、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以及纳米颗粒本身的性质。4.1.1.1界面效应界面效应是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强度提升的重要机制。当纳米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形成强的界面结合时,可以有效传递载荷,减少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界面的强度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物理方法进行优化。4.1.1.2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是实现材料性能优化的关键。分散不均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降低材料的强度。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如溶胶-凝胶法、球磨法等,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良好分散。4.1.1.3纳米颗粒的性质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成分和表面性质都会影响增强效果。例如,较小的纳米颗粒可以提供更多的界面接触面积,从而更有效地增强材料。而特定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纳米颗粒与基体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4.1.2示例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纳米颗粒增强的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下面是一个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示例,用于预测纳米颗粒增强铝合金的强度。#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fenicsimport*
#定义几何尺寸和网格
mesh=UnitCubeMesh(10,10,10)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P',1)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70e3#弹性模量,单位:MPa
nu=0.3#泊松比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
defsigma(v):
returnlmbda*tr(eps(v))*Identity(len(v))+2*mu*eps(v)
#定义应变
defeps(v):
returnsym(nabla_grad(v))
#定义外力
f=Constant((0,0,-10))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a=inner(sigma(u),eps(v))*dx
L=dot(f,v)*dx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
#输出结果
file=File("displacement.pvd")
file<<u此代码示例使用了FEniCS库,一个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高级编程环境,来模拟纳米颗粒增强铝合金的应力分布。通过调整材料属性和外力,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强度。4.2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4.2.1原理与内容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颗粒增强材料被用于制造更坚固、更轻的植入物,以及用于药物输送的载体。这些材料的强度模型需要考虑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以及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4.2.1.1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确保植入物不会引起免疫反应或毒性反应的关键。纳米颗粒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例如,通过使用生物活性涂层。4.2.1.2降解速率在某些应用中,如可降解支架,需要控制材料的降解速率以匹配组织再生的速度。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调节材料的降解速率,通过改变其在基体中的分布和类型。4.2.1.3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纳米颗粒增强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如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是评估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性能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整纳米颗粒的尺寸和表面性质,可以优化这些相互作用。4.2.2示例在生物医学领域,使用纳米颗粒增强的聚乳酸(PLA)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下面是一个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示例,用于预测纳米颗粒增强PLA的应力分布。#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fenicsimport*
#定义几何尺寸和网格
mesh=UnitSquareMesh(10,10)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P',1)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3.5e3#弹性模量,单位:MPa
nu=0.35#泊松比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
defsigma(v):
returnlmbda*tr(eps(v))*Identity(len(v))+2*mu*eps(v)
#定义应变
defeps(v):
returnsym(nabla_grad(v))
#定义外力
f=Constant((0,-1))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a=inner(sigma(u),eps(v))*dx
L=dot(f,v)*dx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
#输出结果
file=File("displacement.pvd")
file<<u此代码示例使用了FEniCS库来模拟纳米颗粒增强PLA的应力分布。通过调整材料属性和外力,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强度,这对于设计生物医学植入物至关重要。4.3纳米颗粒增强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4.3.1原理与内容在电子器件领域,纳米颗粒增强材料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导电、散热和绝缘材料。这些材料的强度模型需要考虑纳米颗粒的导电性、热导性和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4.3.1.1导电性纳米颗粒,如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电性。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含量和分布,可以调节材料的导电性能,这对于制造高性能电子器件至关重要。4.3.1.2热导性纳米颗粒的加入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热导性,这对于电子器件的散热管理非常重要。例如,使用银纳米颗粒增强的聚合物可以作为高效的散热材料。4.3.1.3相容性纳米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是确保材料性能的关键。通过表面处理和选择合适的纳米颗粒类型,可以改善相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4.3.2示例在电子器件领域,使用石墨烯纳米颗粒增强的环氧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导电和散热材料。下面是一个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示例,用于预测石墨烯纳米颗粒增强环氧树脂的热应力分布。#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fenicsimport*
#定义几何尺寸和网格
mesh=UnitSquareMesh(10,10)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P',1)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3.4e3#弹性模量,单位:MPa
nu=0.3#泊松比
alpha=1.2e-5#热膨胀系数,单位:1/°C
T=100#温度变化,单位:°C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
defsigma(v):
returnlmbda*tr(eps(v))*Identity(len(v))+2*mu*eps(v)-lmbda*alpha*T*Identity(len(v))
#定义应变
defeps(v):
returnsym(nabla_grad(v))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a=inner(sigma(u),eps(v))*dx
L=Constant(0)*v*dx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
#输出结果
file=File("displacement.pvd")
file<<u此代码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合同
- 大型酒店桥梁工程建桥合同
- 非营利组织合同归档办法
- 鱼塘养殖企业产品追溯承包合同
- 艺术馆装修设计施工合同
- 软件开发合同规范
- 历史兼职教师招聘协议样本
- 工业仓房租赁合同
- 塑胶保温施工合同
- 衢州市亲子活动中心租赁合同
- 学校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拒绝打架斗殴课件
- YY/T 0698.7-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可密封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40276-2021柔巾
- GB/T 3750-2008卡套式铰接管接头
- 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
- 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监理服务方案2
- 《政府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4-18章)
- 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标准
- 重庆开州区2021-2022学年度(上册)五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
- 审计意见类型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