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第一课时基础大闯关1.指导学生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2.认识“汛、挽”等29个生字,读准“间、强”等6个多音字,会写“宜、鹤”等44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55个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语句的意思,能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通过“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板块一:谈话导入,解题读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2)师指名读;生齐读。2.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4篇课文组成。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板块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1.自由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单元内容。2.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2)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3)再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3.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板块三:全班交流,点拨引导1.第一关:生字新词我会读(1)出示本单元词语,多种方式检查认读。5.搭石5.搭石汛期山洪暴发间隔唯独懒惰平稳保持平衡协调美感示意家常假如理所当然联结6.将相和无价之宝召集大臣商议解决完好无缺称赞商量允诺典礼得罪胆怯示弱拒绝职位同心协力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猎豹冠军陆地俯冲高速公路搭乘火箭发动机手电筒赤道难以置信8.冀中的地道战侵略修筑粉碎领导不计其数打击坚持游击妨碍隐蔽陷坑拐弯迷惑无穷无尽辨析1:“保持”和“维持”都有保持原状,不使改变的意思。区别在于:“保持”侧重于指不使事物因时间延续而减弱或受损,对象通常是值得维护的东西;“维持”强调经过一定的努力,使原状继续存在。例句:①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②交警叔叔站在十字路口认真地维持交通秩序。辨析2:“商议”“商讨”“商榷”和“商量”都有“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换意见”的意思。区别在于:“商议”侧重于讨论研究,以办好某事或解决某个问题,多用于书面语;“商讨”侧重指就较重大或较复杂的问题展开讨论,反复交换想法、认识,含有庄重的色彩;“商榷”侧重指就学术或其他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进行仔细斟酌、讨论,以求得出稳妥合理的结论,含有尊重、文雅的色彩;“商量”侧重指就一般问题进行讨论、交换意见,一般是非正式的。例句: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商议一下。②代表们各抒已见,共同商讨发展大计。③这篇文章的许多论点值得商榷。④有朋友在,万事好商量。容易读错的字:挽(wǎn)裤懒惰(duò)侮辱(rǔ)人影绰(chuò)绰和氏璧(bì)削(xuē)弱擅(shàn)长蔺(lìn)相如上卿(qīng)鸵(tuó)鸟输赢(yíng)浩瀚(hàn)岔(chà)道拐(guǎi)弯堡垒(lěi)承诺(nuò)防御(yù)简略(lüè)塌陷(xiàn)负荆(jīng)请罪易写错的字懒:三部分要写匀称,中间部分的最后一笔捺为了避让右边要变成点。惰:注意右部不是“有”字。鞋:右边“圭”是两个“土”字,书写时左右大体等宽。召:上下结构,“刀”的撇要长,“口”要扁,撇要盖住“口”。罪:上下结构,“罒”要写得扁一点,不能太大。献:左右结构,注意左下部分里面有两横。衡:中间不要写成“鱼”。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冂”里是一横。典:上面部分不要写成“曲”。枚:左右结构,注意右部是“攵”。荆: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冠:注意部首是“冖”。下半部分中的“元”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拉长,托住“寸”。喷:左部的“口”要写小些,右部中间“艹”要写得扁而宽,最后一笔是点。置:上部的“罒”要写扁,下部的“直”里面是三横,要写紧凑,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陷:右上部是“”,下面是“臼”,“臼”先写左边,再写右边,最后封口。侵:左右结构,注意是单人旁。党:注意前三笔是“竖,点,撇”(小字头)。多音字:间(jiàn)间隔黑白相间(jiān)中间间不容发辨析:表示“中间,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房间,屋子”“量词,用于房屋”时,读jiān,如,课间、人间、车间;表示“空隙”“连接,隔开”“挑拨使人不和”时,读jiàn,如,当间儿、间断、离间。将(jiàng)将士将领(jiāng)将军将要(qiāng)将进酒例句:将(jiāng)军率领英勇的将(jiàng)士们,经过浴血奋战,将(jiāng)入侵的敌人打得落荒而逃。在庆功宴上,大家一起吟诵起李白的《将(qiāng)进酒》。强(qiǎng)强迫强求(qiáng)强大坚强(jiàng)倔强辨析:表示“硬要,迫使”“勉强”时,读qiǎng,如,勉强、强迫、强人所难;表示“强(qiáng)硬不屈”“固执任性,不服劝导”时,读jiàng,如,倔强、强嘴;除了这两种情况,一般读qiáng,如,坚强、强壮、要强。削(xuē)削弱瘦削(xiāo)刀削面字歌:吃完刀削(xiāo)面,再削(xiāo)苹果皮。谁想要剥削(xuē),削(xuē)弱其势力。(2)交流识字方法。说文解字识记:比较法:访—坊鞋—哇—娃巧记:鞋:皮“革”边两块土(圭)。挽:“免”得动手(扌)。隔:除去一半(阝),殿化一半(鬲)。索:“方”言(讠)。2.第二关:汉字书写我能行(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2)教师示范重点生字。提示:正音:“绰”是翘舌音,不要读成zhuó;“间”在本课读四声jiàn。识记:借助偏旁或结合词语识记、理解:借助“氵”理解“汛”与水有关,意思是河流定期的提涨水,如“汛期”;借助“讠”理解“谴”与语言有关,是责备、申斥的意思,如“谴责”;借助“十”理解“惰”与心理有关,是懒的意思,如“懒惰”。写字:“懒、衡”中间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点;“鞋”右边“圭”是两个“土”;“隔”右下部里面是一横;“访”右边“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3)学生练习生字,展示所写成果。3.第三关:课文朗读我最棒(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出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读,重点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3)重点句段:◆5课《搭石》。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将相和》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冀中的地道战》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4.完成导学案。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基础大闯关本单元学习要点: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学习“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习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通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或具体的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A类: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2.抄写生字词。B类:推荐阅读:全本阅读《少年读史记》、《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C类: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3.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1.正确朗读《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4篇课文,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能够通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或具体的事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用“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够通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或具体的事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1.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预设:生1: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生2:梳理了本单元重点字词的读音。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清楚感知到本单元是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5—6课两遍,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感受文中的画面,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完成后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课次要求《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通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或具体的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2.引学《搭石》,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单:学习单:1.你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你每分钟大约能读多少字?2.怎么才能做到快速阅读,并准确掌握文章信息呢?3.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些画面。4.锻炼注意力,简要复述课文内容。问题1:再读课文《搭石》,提问:你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你每分钟大约能读多少字?指导:①记下所用的时间。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①记下所用的时间。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②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分心。③完成检测题后,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阅读。(1)大家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2)出示题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并提醒学生在做题期间,不能再回读课文。(设计意图: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检测学生在一定阅读时间内的实际阅读效果。)问题2:怎么才能做到快速阅读,并准确掌握文章信息呢?示例1:“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示例2:刚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我没有回读。回忆一下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有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回读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感受。预设1: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就能集中注意力。预设2: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感觉前面的内容没有记住,不自觉地要回读,影响了阅读速度。预设3:我发现阅读的过程中稍微一分心,有些词句就不能理解,需要回读,所以集中注意力很重要。归纳总结阅读方法:(1)集中注意力;(2)尽可能减少回读的次数。问题3: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些画面。预设1:我印象最深的是搭石的样子,第一个画面可以叫“话搭石”。(板书:话搭石)预设2:人们摆放搭石的认真劲儿我印象最深,第二个画面叫“摆搭石”。(板书:摆搭石)预设3:人们走搭石的画面太美了,第三个画面是“走搭石”。(板书:走搭石)预设4: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个画面是“溪边礼让”。(板书:溪边礼让)点拨:有的名称点出了画面的内容,有的名称让我们感受到了流淌在搭石上的情感。只要能够体现出我们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为画面命名。锻炼注意力,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记住下列词语。把词语分两组出示,每组词语显示2秒钟。汛期秋凉平整方正间隔平稳平衡协调有序招手示意理所当然联结情感请用这两组词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复述示例:每年汛期来临,溪水猛涨。秋凉以后,人们就在溪水中摆放上一块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平稳地放好。走搭石的时候,要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必须协调有序。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互相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人们也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3.在学习《搭石》的基础上,自主梳理《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导入: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板书:6将相和)(1)介绍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关于阅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呢?结合课文谈一谈吧!(3)了解作者司马迁,再读课文,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4)出示学习单。学习单:学习单: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课文围绕“将”和“相”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3.根据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聚焦核心问题。问题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指导与《搭石》一课的学习类似,计时阅读前,为学生准备好计时工具。强调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要在确定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记下所用时间。默读时采用如下技巧可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避免发声,减少注视点,缩短眼停时间,避免回视和回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只要不影响阅读,可以先不管,等到读完全文后再利用工具书或字典来解决。答案供参考我的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初步阅读课文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说说课文中哪些情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感受。重点交流自己是如何连词成句地读,又是怎样扩大视域的。初步阅读课文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说说课文中哪些情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感受。重点交流自己是如何连词成句地读,又是怎样扩大视域的。预设1:读完全文我了解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预设2:阅读时,我有意识地让自己看一整句话,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比如,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一句时,我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要快得多。预设3: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比如,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一句时,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秦王。预设4: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瑟”“缶”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先不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问题2: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文围绕“将”和“相”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问题3:根据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渑池会面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负荆请罪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番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预设: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也想得到这个无价之宝,就假意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过了几年,蔺相如陪同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其间,蔺相如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老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处处主动避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脱下战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引导:这位同学清楚完整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也回忆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将相和》。小结:课文的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4.在学习《搭石》《将相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主要内容。(1)抓住关键词句初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①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快速阅读下面的句子,用简短的语言说出句子的主要意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第一段说的是“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说的是“赵王很为难”。点拨:第一个段里的“这就是搭石”,第二个段里的“为难”,都是对前面文字的总结。抓住这些词语或句子,就能很快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小结:这些词语和句子就是关键词句,抓住它们,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②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③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光游隼火箭猎豹人流星体鸵鸟喷气式飞机①⑤③⑥⑧②⑦④(2)交流阅读体会,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出示学习单学习单:学习单:1.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怎样才能快速找准关键词句呢?3.从“什么比什么快”入手,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4.结合主要信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问题1: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预设:本文共7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2分30秒。◎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结合两个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说说自己用了多长时间,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自己是如何找到关键词句的。还可以谈之前学到的方法在这节课上的运用。结合两个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说说自己用了多长时间,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自己是如何找到关键词句的。还可以谈之前学到的方法在这节课上的运用。预设1:本文介绍了鸵鸟比人奔跑的速度快;猎豹比鸵鸟奔跑的速度快;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高速喷气式飞机比游隼和声音的速度快;火箭的速度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流星体比火箭的速度快;光的速度是最快的。预设2:我采用了“结合课文题目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词句,只用了2分30秒就把课文读完了,并且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预设3:我是采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的。比如第3自然段,第1句讲的是猎豹比鸵鸟的速度快,第2句讲的是猎豹到底有多快,第3句讲的是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归结起来,我梳理出这段的主要内容是猎豹比鸵鸟的速度快。预设4:在阅读时我发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借助关键词句,我能快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读得更快了,也能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了。预设5:你们说得很好!总而言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选取合适的速读方法,或单一,或综合,而且要适合自己,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问题2.怎样才能快速找准关键词句呢?以第3自然段为例,这段话里的关键词句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预设:这段话的第一句讲的是猎豹比鸵鸟的速度快,第二句讲的是猎豹到底有多快,第三句是讲猎豹的速度是最快的。总结起来,我觉得这段话的关键词句是“猎豹比鸵鸟的速度快”。问题3.从“什么比什么快”入手,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第2自然段:鸵鸟比人跑得快。第3自然段:猎豹比鸵鸟快。第4自然段:游隼比任何一种动物都要快。第5自然段:飞机比游隼速度快。第6自然段:火箭比飞机速度快。第7自然段:流星体比火箭速度快。第8自然段:光的速度比流星体还快。(板书:人鸵鸟猎豹游隼飞机火箭流星体光)问题4.结合主要信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从人的奔跑速度开始介绍,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依次写了鸵鸟、猎豹、游隼、飞机、火箭、流星体,最后写光速。(板书:速度由慢到快)5.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冀中的地道战》的主要内容。出示学习单学习单:学习单:1.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如何利用地道作战?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1)提出“带着问题读”的方法,记录阅读时间和问题①带着问题读课文,阅读后记录问题。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记下所用时间,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完成与课文相关的检测题。注意不可回读课文哦!②检测阅读效果。(2)交流阅读体会①你是带着哪些问题去读课文的,是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在阅读过程中,又产生什么新问题?和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预设1: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读完课文,我从前两个自然段和全文找到了答案。预设2: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样的”,读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我以为后面要讲各式各样的地道。接着往后读,发现除了写地道的式样外,重点还写了人们在地道里如何生活的情况。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入了我对文章的理解。小结: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暂时忽略;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的问题,要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②请同学们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梳理,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记录问题。也可以把问题写在即时贴上,每张即时贴只写一个问题,这样便于梳理。小组讨论,归类梳理问题。可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梳理问题的方法,从内容理解、主旨把握、写作方法、受到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交流汇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文章写法方面的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预设: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如何利用地道作战?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③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首先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即为了反击敌人的“大扫荡”;接着分别从地道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如何打击敌人、如何防御敌人、如何传递信息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地道;最后总结全文,说明地道战的威力。板块是:回顾方法,总结课堂今天我们了解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主要内容A类: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B类:推荐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C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排练《将相和》课本剧。
第三课时重点讲练(1)1.继续学习《搭石》,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板块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搭石》。1.你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你每分钟大约能读多少字?提出计时阅读要求。记下所用的时间。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分心。完成预习单后,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阅读。2.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3.检查阅读效果,并提醒学生在做预习单期间,不能再回读课文。(设计意图: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检测学生在一定阅读时间内的实际阅读效果。)4.怎么才能做到快速阅读,并准确掌握文章信息呢?我们看看下面两位同学是怎样做的。示例1:“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示例2:刚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我没有回读。回忆一下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有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回读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感受。预设1: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就能集中注意力。预设2: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感觉前面的内容没有记住,不自觉地要回读,影响了阅读速度。预设3:我发现阅读的过程中稍微一分心,有些词句就不能理解,需要回读,所以集中注意力很重要。归纳总结阅读方法:(1)集中注意力;(2)尽可能减少回读的次数。板块二:细读鉴赏,品悟情感画面里景美人更美,文章的结尾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体会到这种情感了吗?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预设1:从第2自然段的“如果……唯独……人们会……”可以看出摆搭石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生活常态。预设2:从第2自然段的“放下”“找来”“踏上几个来回”可以看出摆搭石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从“无论……只要……一定……”可以看出老人摆搭石时的认真细致,从中也能看出乡亲们纯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预设3:读完第3自然段,我看到了“清晨或者傍晚,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走搭石的人的一行倒影,轻快的脚步声和着清脆的鸟鸣声……”这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第一句结尾用叹号表达作者对走搭石的感慨,朗读时重音可以放在“协调有序”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读得语气连贯、自然;读“嗒嗒的声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时,读出欢快的节奏。(课件播放朗读音频)预设4:从第3自然段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后面的紧跟上去”体会到走搭石需要先后照应,动作“协调有序”,这不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体现吗?“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后面的紧跟上去”长句短句搭配;有美景,有人物,有声音,有动作……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画面感和语言节奏的韵律美。预设5:第4自然段的“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写面对面的两人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我看到了乡亲们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情感。预设6:从第4自然段的两个“总”体会出在家乡互助友爱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小结:简单的事情、平凡的场景却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性之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搭石”那样无私奉献的人,也要做一个像作者一样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人。(板书:无私奉献)(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要通过朗读、品悟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通过品悟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通过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三: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过渡:本单元的课文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想一想我们平时读书,有时候需要快速读完全文。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快速阅读课文吗?(板书:语文园地提高阅读速度)预设1: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预设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预设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预设4:俗话说:“熟能生巧。”让我们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小结:同学们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遇到不懂的词意,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持之以恒地用这种方法训练,大家的阅读速度一定能够提高。2.交流快速阅读的作用。①提高阅读效率②改善记忆力③增强理解力④集中注意力⑤提高视觉能力⑥积累知识经验。板块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本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教学中,通过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交流阅读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遇到不影响内容理解的词语,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回读。2.拓展延伸(1)小练笔:搭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们又极不普通。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预设:搭石,联接起故乡的小路;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搭石,;搭石,。预设1:联结你我之间的友好感情。预设2:是你我与家乡互通的桥梁。(2)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预设:仰望天空,雨后的天空碧蓝碧蓝的,太阳出来了,天上飘出了一条彩带,这就是彩虹。3.请在半分钟内提取下面几句话的信息,用一个简单句子为“嫉妒”下定义。①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②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③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④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嫉妒是一种人人具有的,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陷心理。小结:简单的事情、平凡的场景却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性之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搭石”那样无私奉献的人,也要做一个像作者一样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人。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重点讲练(1)A类: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2.搭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们又极不普通。在你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简单说一说。B类:阅读刘章的其他作品。C类: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四课时重点讲练(2)1.继续学习《将相和》,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3.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2.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将相和》,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板书:6将相和)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分别出示两组词语和一组句子,每组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词语或句子。第一组词语:汛期访问隔开懒惰摆搭石一行人家常话第二组词语:理所当然无价之宝完好无缺同心协力一组句子:①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②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说一说刚刚都看到了哪些词语。你是如何读到屏幕上闪现的内容的?点拨:连词成句地读,即由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设计意图: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习的方法,接着利用多媒体闪现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体验到“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板块二:品析课文,归纳写法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检测阅读效果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①战国的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侵犯别的国家。()②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③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④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⑤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⑥渑池会上,蔺相如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不然他就要和秦王拼命。()⑦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⑧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⑨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⑩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去请罪。()2.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预设1: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预设2: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3.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后,教师组织交流:关于阅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呢?结合课文谈一谈吧!预设1: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这句话时,我一眼看过去,看见了一整句话,比读成“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要快很多。预设2:“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这一句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感觉比较慢,如果眼晴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预设3: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预设4:边阅读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这一句,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过渡:有这么多的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跟随作者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连词成句地读”,一下子不容易掌握。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认真思考、充分交流中,使学生明白:遇到不懂的词语暂时忽略,不回读;尽可能扩大视域;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板块三:品析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预设:表面上看,三个故事写的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个人矛盾,实际上写的是秦国与赵国的矛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思考: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在小组内交流。1.按照文章顺序汇报。(1)交流“完璧归赵”的故事。预设1: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一开始赵王犹豫不决,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把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从“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的语言中,我感受到蔺相如很机智。引导:正像同学所说,蔺相如为赵王分析秦王的意图时说,用了两个“如果”一个“就”和“一定”,权衡利弊,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预设2:当时秦国强盛,赵国不如秦国,满朝文武都觉得这件事很为难,蔺相如却敢“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我觉得他很勇敢。板书(蔺相如:机智勇敢)预设3:当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就谎称和氏璧有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把和氏璧要了回来,从“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的语言,“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很机智。预设4:我想补充,当拿回和氏璧后,蔺相如怒发冲冠,从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中,我感受到他的不畏强暴和机智勇敢。教师随机板书(不畏强暴)引导:蔺相如以命相拼,真是英勇无畏。预设5:在“完璧归赵”中我感受到蔺相如做事谨慎。在蔺相如和秦王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后,他反复思量,觉得秦王不可信,于是,派人把和氏璧送了回去。预设6:我觉得蔺相如很勇敢,他派人把和氏璧送走了,那典礼上他怎么面对秦王啊。引导:是啊,此时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赵国,真替他担心。预设7:在典礼上,蔺相如说知道欺骗秦王是死罪,但又怕辜负赵王所托,我觉得他特别勇敢。宁死也要保护和氏璧。预设8:我通过蔺相如“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的态度,和“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这个反问,体会到他表面上尊重秦王,实际上让秦王没办法反驳。从中看出他充满智慧。小结:在第一部分“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面对秦王企图强占和氏璧时,他能够勇敢斗争,巧妙地保护和氏璧,从而完璧归赵。因此被封为上大夫。(2)交流“渑池会面”的故事。预设1:在“渑池会面”中,秦王让赵王鼓瑟,是有意侮辱赵王。蔺相如说“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用同样的方式反击,感觉他很有智慧。预设2:我想补充,“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体现了蔺相如的决心,也看出他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引导:这两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在这里蔺相如虽然说的是“您”“希望”这样客气的词,但是他的要求确是不容置疑的。引导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1: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预设2: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小结:在“渑池会面”这部分,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语气进一步感受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3)交流“负荆请罪”的故事。预设1: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从“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以看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预设2:从蔺相如“请病假不去商超,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些行动,也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板书(顾全大局)预设3:从“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让他下不来台”可以看出廉颇很不服气,居功自傲、狭隘率真。预设4:从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的行动,又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板书(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引导:正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才能由不和到和。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出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引导: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吧。示例:廉颇背上绑着荆条,跪在蔺相如门前,惭愧得不敢抬头,拱着手说:“蔺上卿,罪臣知错了,请蔺上卿降罪责罚!”蔺相如吃惊地说:“廉将军这是为何?快快请起!”“不!”廉颇坚定地说,“往日罪臣嫉妒蔺上卿,为了自己的名誉不顾国家安危,罪当万死!请蔺上卿责罚!”“既然将军知错了,改正就行,何必这般请罪?你为赵国堂堂上卿大将军,当街施跪,成何体统?”蔺相如一边说一边扶廉颇起来。“蔺上卿,你深明大义,为了国家的安危而不顾自身名誉,实乃舍小家而顾大家的英雄,罪臣佩服!”“既然将军今天来我这里负荆请罪,说明将军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不如我们以后就和睦相处,共同辅佐赵王,保卫赵国。”“蔺上卿说得好!我们只要和睦相处,赵国就如虎添翼!”小结: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2.不按照文章顺序汇报随机点拨。(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悟人物形象。)小结: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再次浏览课文,训练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板块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2.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载于《\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史记》卷八十一。此篇为合传,以\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廉颇、\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赵奢、\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赵括父子及\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李牧等人的事迹,反映了赵国从\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赵惠文王到\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赵王迁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全文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文章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叙事语言奇而韵,笔酣墨饱,神完气足。\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价值连城、\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完璧归赵、\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渑池之会、\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布衣之交、\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负荆请罪、\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刎颈之交、\t"/item/%E5%BB%89%E9%A2%87%E8%94%BA%E7%9B%B8%E5%A6%82%E5%88%97%E4%BC%A0/_blank"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这篇文章。(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排练《将相和》课本剧。将相和(节选)第二幕完璧归赵时间:战国时期某天地点:秦王宫人物:蔺相如、秦王、秦国大臣两人、侍女两人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左侧是两大臣的座位,右侧是为客人设的座,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幕启,秦王坐在宫殿上,正在仔细看蔺相如带来的和氏璧,赞叹不已,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上前一步,对着秦王深施一礼)启禀秦王,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一愣,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举起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大惊失色,慌忙地)请蔺使者不要冲动,一切都好商量。(面向大臣,高声地)来人呀,拿地图来,把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给蔺使者看。蔺相如:(双手捧璧,严肃地)和氏璧乃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换,得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才行。秦王:(犹豫了一下)你说得很有道理,三天后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典礼,交换和氏璧。蔺相如:一言为定。(施礼,退下。)(三天后,蔺相如随秦国大臣上场。)秦王:(正襟危坐,假惺惺地)蔺相如,本王已经沐浴更衣,典礼也已经准备就绪,现在该交换和氏璧了。蔺相如:(对秦王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无可奈何地)既然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就请蔺使者回去吧。(蔺相如施礼退下。)——幕落第三幕渑池会见时间:战国时期某天地点:渑池人物:赵王、蔺相如、赵国大臣一人;秦王、秦国大臣两人布景: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座位,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幕启,赵王、秦王、两国大臣落座,互相劝酒劝菜。〕秦王:(放下酒杯,不怀好意地)听说赵王精通音律,今天就请赵王鼓瑟助助兴,希望你不要推辞。(赵王不好推辞,只好鼓了一段。)秦王:(鼓掌,高声地)赵王鼓瑟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面向大臣)将赵王为本王鼓瑟之事记录下来。蔺相如:(十分生气,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fǒu)。(秦王装作没听见,继续喝酒。)蔺相如:(大声地)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放下酒杯,瞅了蔺相如一眼,傲慢地)秦国乃中原强国,要本王为一弱国国王击缶,真是岂有此理!蔺相如:(瞪着秦王,义正辞严地)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说完,大步上前,准备与秦王拼命。)(秦王吓出了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回到座位上,对一大臣)今天秦王为赵王击缶,请记录下来。秦王:(红着脸)啊呀,蔺大夫果然机智勇敢。我本想取笑赵王,显显我们秦国的威风,没想到反让蔺大夫取笑了,佩服佩服。来来来,喝酒,干杯。(秦王、赵王、众大臣同时举杯,同声说“干杯”。)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重点讲练(2)A类: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时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B类: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C类:自由组合排练《将相和》课本剧。
第五课时重点讲练(3)1.继续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能在默读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再读课文。2.联系“抓住关键词和文本特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取有用的信息,发现课文表达特点,理解课文。3.发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能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主要内容。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板块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再次快速浏览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思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呢?板书课题(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设计意图: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能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提出你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板块二:再读课文,分享收获1.再次浏览课文,提出你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预设:课文从人奔跑的速度开始写,题目为什么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还有没有比光速度更快的事物?什么是游隼?流星体是什么?我没明白这句话:“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文章内容的,有的是关于文章写法的,还有的是从课文中受到的启发。我们要带着问题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有没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交流阅读收获。预设1:通过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我发现“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指的就是光。预设2:还有没有比光速度更快的事物?课文里没有答案,我想在课后去寻找相关资料来阅读。预设3:什么是游隼?流星体又是什么?我读到游隼、流星体这些不理解的词语时,没有停下来,因为这些词语不影响我对课文的理解。课后我想通过查字典来了解。预设4:课文从人奔跑的速度开始写,题目却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认为是为了吸引读者去阅读。如果题目是“什么比人的速度更快”,大家就没有阅读兴趣了。如果课文的内容从猎豹讲起,不与人的奔跑速度比较,我们就很难感受到猎豹的速度有多快了。(设计意图: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事物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懂的内容,某些内容容易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就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小结:我们通过找关键词,快速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知道了怎么找到一段文字的关键词句;还学会了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板块三:借助具体语句,体会写法1.了解作者如何写出事物速度快的特点(1)列数字。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点拨:这两句中的“44”和“320”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作比较。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点拨:这两句中的“比鸵鸟跑得更快”和“两到三倍”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依次出示下面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特点。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预设:按照运动速度的快慢选取了不同的事物,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依次排列,层层推进。2.提出要求:请在课文中找出其他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预设1:第2自然段中,“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从“比起来”“72”可以看出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预设2:第3自然段中,“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从“110”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预设3:第5自然段中,“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从“1050”“数倍”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预设4:第6自然段中,“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从“4万”“30多倍”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预设5:第7自然段中,“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从“25万”“6倍多”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预设6:第8自然段中,“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从“30万”“快几千倍”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导:那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预设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更加科学、准确、严谨、具体、直观、有说服力。预设2: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板块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最熟悉的自身奔跑速度开始介绍,到鸵鸟、猎豹、游隼三种动物的速度接着谈到飞机、流星体等速度,最后说到光速。2.拓展延伸(1)用作比较或者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例: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那巍峨的泰山不知道要比我家乡的土丘高多少倍。(2)如果请你比速度慢,你会选择什么?慢吞吞的蜗牛小小的蚂蚁小菜青虫活动缓慢的蚯蚓你能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它们吗?蜗牛的爬行速度非常缓慢,其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每小时8.5米。按照这个速度计算,蜗牛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相比之下,蚂蚁的平均速度为每秒1.32厘米,尽管蚂蚁体型微小,但它们是地球上攻击速度最快的动物。这样的对比显示,蜗牛的速度与蚂蚁相比,差距极大。如果让蚂蚁和兔子进行赛跑,结果还很难预料,因为蚂蚁的速度虽然快,但兔子的速度同样不可小觑。解析:这种说明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速度,突出了蜗牛和蚂蚁速度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速度这个概念在不同生物间的相对性。通过具体的数字和计算,使得这种对比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这种说明方法不仅展示了蜗牛和蚂蚁的速度特征,还引发了对其他动物速度的想象和比较,增加了说明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通过找关键词,快速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还知道怎样找到一段文字的关键词句。在以后读书时,我不仅要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句,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重点讲练(3)A类: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B类:用作比较或者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C类:小练笔:如果请你比速度慢,你会选择什么?请你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它们。
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1.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速度快的特点。如:“44千米每小时”“72千米每小时”“110千米每小时”“320千米每小时”“两到三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在文中找出其他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第5自然段中,“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1050”“数倍”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6自然段中,“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4万”“30多倍”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7自然段中,“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25万”“6倍多”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8自然段中,“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30万”“快几千倍”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小结:本课用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更加科学、准确、严谨、具体、直观、有说服力。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我们再来读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感受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及运用它们的好处,并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第六课时重点讲练(4)1.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2.自主阅读《冀中的地道战》,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重难点)板块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冀中的地道战》,领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英勇与智慧。观看一个视频片段,谈谈你的感受。(课件播放视频超链接)2.回顾背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板书课题(8*灯光)板块二: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按照下面的小组顺序来进行汇报。地道资料组地道生活组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通讯联络组交流。1.地道战资料组——介绍地道战背景。预设1: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展示地道战相关影视作品和模型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地道战。预设2:“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预设3:“烬灭作战”——“三光”政策指的是“烧光、杀光、强光”。(出示课件38)2.地道生活组——讲解地道构造之奇。预设: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高,大概1.3米,如果我们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展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地道的构造。提出要求: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讲了哪些内容。预设1:从第3自然段“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中的“不计其数”“横的,竖的,直的,弯的”看出地道的数量很多,样式也很多。预设2:第4自然段“地道的顶离地面有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读到这里我觉得地道设计很巧妙,既能躲避敌人又能正常种粮食。预设3:第4自然段写了地道的不同式样和结构,让我感到地道形式多样。从“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与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看出人们在设计地道时很注重选择地形,而且还想到了地道之间相通,让地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们中国人民真是太有智慧了。预设4:我想补充,在第4自然段的描写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让我感到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预设5:“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说明里面非常宽敞,有充足的空间供老百姓躲避敌人。小结:第3自然段是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第4自然段写地道的保障功能,具有隐蔽性强、较为舒适、功能齐全的特点,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3.地道战战斗组——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预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第5自然段。“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地道的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这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过去的关口……”读到这里我似乎看到敌人翻进陷坑的情景。我从“外面堆满荆棘”看出地道出口设计十分隐蔽。“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可以看出考虑很周全,就算敌人发现出口,走进来,也是死路一条。提出要求: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提醒学生可以借助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读懂内容)。预设1:“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这几个洞设计很巧妙,就算敌人走进地道也不怕,我们守在这里,一看见敌人就把他们消灭掉。预设2:从第5自然段我知道了地道里有死道和活道,不管敌人进了哪个道,都逃脱不了我们民兵的法掌,设计巧妙。预设3:我最感兴趣的是地道的孑口,地道里每隔一段有一个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就算敌人躲过前面的重重关卡,到这里说什么也躲不过去了。孑口的设计太巧妙了。教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地道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4.地道战防御组——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预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沟……提出要求: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敌人的破坏。预设1:从“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可以看出,火攻可以用土和沙来灭火。预设2:从“‘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可以看出,毒气可以用吊板挡住。预设3:从“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以看出,水攻可以连通枯井暗沟,使水流走。预设4:从“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以看出,不管敌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可以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引导: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浆工程分包合同
- 奶制品购销合同协议
- 茶艺师中级练习卷附答案
- 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反窃电技能竞赛参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一)
- 南京琴行教师聘用合同书
- 服装加工附加合同范本
- 都可奶茶加盟合同范本
- 装修合同范本(家装)
- 管道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资产配置合同范本
- 中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习题含参考答案
- 公司保密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 中建项目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徐州工程学院《社会网络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酒店员工节能培训
- 保密就业协议书范文
- 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保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哪些
- 2023年福建省泉州泉港区第四届颐丰杯七年级数学试卷
- 肩关节常见损伤及治疗
-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