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试卷一、积累(21分)1.(11分)同学们开展“桂林•城”宣传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案,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山水之城】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桂林的水,至清、至静,晴日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无风时,绿水迂回,让人“不觉船移”。桂林的岩洞,别有洞天,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栩栩如生。桂林的山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xuàn()技之作。【历史文化名城】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当时间行至秦朝时,湘、漓二水被一项名为“灵渠”的水利工程连接了起来……追溯桂林的建城史,迄今已经2100多年,史前文化、瓯越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等,再现了桂林这片土地深沉、悲壮、热烈、欢快的历史画面,彰显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这座古城真可谓,“_____,_____。”【抗战文化之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一千多名文化人士聚集桂林,其中不乏在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艾青等。他们在此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举办了重要的文化活动,桂林因此被称为“抗战文化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那场影响世界、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参加剧展的团队有33个,戏剧工作者895人,演出各类剧目及节目80个。(1)阅读“山水之城”部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迂回②xuàn技(2)“山水之城”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2分)①追溯②如雷贯耳(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2分)①一郡犹存王者气②一轴水山气象新③千秋风韵人文厚④千秋尚有圣贤风(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B.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C.他们在此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举办了重要的文化活动。D.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那场影响世界、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2.(10分)请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主题名句出处写景范仲淹用“浮光跃金,”,为人们勾画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月夜图。《岳阳楼记》王湾用“,江春入旧年”,描绘残夜将尽,旭日东升的壮景。《》抒情“,”,岑参把对家人的万千思念,都表达在一声“传语”中。《逢入京使》李白借月思友,便有了“,”深情之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言志孟浩然一句“,端居耻圣明”,含蓄表达了自己想做一番事业,希望有人引荐的愿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直接表现文天祥宁死不屈、以死明志的两句诗“,”,至今仍被广为流传。《过零丁洋》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②新能源汽车从燃料动力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动力由蓄电池提供,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甲醇、天然气、汽油等作为反应物与空气中的氧在电池中燃烧,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汽车。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危机的出现,对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完善,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的突破。(来源:科普中国2023年9月21日有删减)【材料二】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产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来源:艾媒网2024年3月29日)【材料三】①4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与2020年相比,今年车展的新能源车型达278个,数量远超上届的160个。车展首日,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蔚来等车圈“顶流”展台吸引了大批媒体驻足,众多新车型、新技术的密集发布也将市场期待值拉满。②这边北京车展人声鼎沸,各家新能源车企争相“秀肌肉”,消费者更是摩拳擦掌。另一边的大洋彼岸却是“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言论甚嚣尘上,矛头直指中国新能源产业。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江表示,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紧紧迎合市场需求,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产前就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方向、品种等有精准的判断,因此并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有失公允”,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所形成的优势,是靠供给和需求层面同步发力取得的一个良性循环。比如,在推动消费者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中国也进行了极大的刺激与激励,使得民众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③事实上,一些有心人士抨击中国“产能过剩”,是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新能源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力,为其搞保护主义提供借口。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形成的全球领先优势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长久累积下来的真本事。(来源:国是直通车2024年4月25日有删减)(1)下列说法与以上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我国鼓励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纯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B.2017—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与同比增长率都呈现持续攀升状态。C.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比上届有大幅度增加。D.西方炒作“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实质是为其搞保护主义提供借口。(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采用了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材料二以图表的形式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及预测,更为形象直观。C.材料三作为一篇新闻评论,对错误观点做出批驳,体现针对性强的特点。D.材料三引用研究员和经济学家的看法,有理有据,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3)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何能迅猛发展?请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原因。(3分)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指尖的温柔高明昌①我十六岁时,就跟母亲一起下地耘稻了。所谓耘稻,就是等稻秧插入水田半月后,拔拔杂草,松松泥土,有时扶扶歪斜的稻秧。耘稻不需要挑担的力气,但需要眼明心细。炎炎烈日下,青青稻田中,我站在母亲身边,母亲向前一步,我也向前一步,母亲弯腰,我也弯腰。有时弯腰还不够,需要低头,将头低到与稻秧齐平,这样才能看清稻秧中间有没有稗草,还要看看稻秧的根茎处有没有潭儿,有的话要填些烂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稻秧茁壮成长,将来长出饱满的谷粒,我们就能吃到白米饭,所以耘稻的活儿在母亲眼里是那么美好。②我那时还不能一下子辨别出稗草,母亲告诉我:稻秧,摸上去是毛糙的,不光滑的,有极小的倒刺,而稗草,摸上去是光滑的。我后来终于能辨别了——不仅要听母亲讲,还得用眼睛去看,用手指去摸。耘稻还有个任务,就是要给稻秧透透气,具体做法是:在稻根的四周,用指尖儿贴地揉一揉。我并拢四根手指,竖着插进稻根的旁边,估计有一两寸深,围绕着稻秧,让手指兜了一圈。母亲见状,立马喊停:“不是这样的呀!你要弄死秧了。”母亲开始示范:她伸出四根手指头,指尖儿微微张开,稍稍弯曲,慢慢扣向稻秧四周的泥土,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了一圈,然后回转了一圈。母亲说:“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一圈要轻。你懂了吗?”③我有些惊讶,稻秧也需要温柔以待吗?母亲说:“当然了,稻秧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生出根须来,你这么一折腾,根须断了,稻秧就伤了元气。”稻秧也会伤元气,像人一样。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④那个时候,每天都吃落苏(茄子的一种别称),中午吃腌制晒成菜干的咸落苏,晚上不是吃炒落苏、蒸落苏,就是吃捏落苏。母亲怕我们有情绪,饭吃得少,缺力气,就想了许多办法——落苏混鱼烧,落苏与韭菜、毛豆一块烧。⑤有一天傍晚,母亲让我一起去菜园里摘落苏。到了种落苏的那畦田垄,她放下杭州篮,掰开铺展如荷叶的落苏叶子,我看见了许多的落苏。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青紫色,都有着晶亮的光泽。母亲看了看落苏,脸上是感恩的神情。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枝上轻轻一剪,只听得“扑哧”一声,一个落苏就跌落在母亲手中。⑥摘落苏用剪刀,我感觉母亲是小题大做了。母亲却说:“这样摘好,一来尽可能不惊动落苏,二来尽可能不伤害落苏。这样落苏长起来就快,每次想吃时都有。”⑦秋日,天气多了分宁静,待在家的日子也多了起来。母亲杀了一只老母鸡,熬了半天,鸡肉软烂,鸡汤金灿灿的。母亲让我去菜园拔些鸡毛菜,放到鸡汤里。临走时,母亲特地交代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⑧我把鸡毛菜带回家,母亲开始拣菜、洗菜,一看有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便问我如何拔的。我说,用手一把一把拔的。母亲检讨自己,说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样。⑨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母亲告诉我,先捏牢菜根,稍微用点力气,往上提一提,再等一等,然后再次提起,鸡毛菜就拔出来了。我发现,母亲手里的鸡毛菜确实乖巧、听话,没有一棵断根的。母亲说:“三个指头往上提一提,是松土,也是告诉鸡毛菜,它要出地了,鸡毛菜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会配合你,让你拔了。”⑩人与农作物之间,可以做到如此亲密,我算是亲见了,也得了些采摘方面的经验。后来我采豇豆、扁豆、刀豆、秋葵,摘丝瓜、黄瓜、南瓜,需要用手的时候,我都学着母亲的样儿,要么用剪刀,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我深信,我们家的蔬菜一直长得鲜亮、饱满,总也吃不完,母亲的温柔以待,是最重要的原因。(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6月30日)(1)母亲劳作时是如何对庄稼“温柔以待”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3分)庄稼动作耘稻时①②左手捏住慢慢抬起,右手握着剪刀轻轻剪拔鸡毛菜时③(2)语言赏析。(4分)①某杂志转载本文时,将标题改成《指尖儿的温柔》,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为什么?(2分)②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检讨”的作用。(2分)(3)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4)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两个词:善良、教育。联系全文,选择一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3分)5.(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场面盛大的“太守出猎图”。B.“卷平冈”极言速度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C.下阕借用“遣冯唐”的典故来表达情感和志向。D.最终词人如愿挽弓劲射、战场杀敌、气概非凡。(2)苏轼称此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请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为例,分析苏词的风格特点。(3分)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杂说•马说》)乙隋文帝时,大宛①献千里马,鬃曳②地,号曰狮子骢③。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④,鬃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⑤,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节选自《朝野佥载》,有删改)①大宛:国名。②曳:拖。③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④挽砣(wèi):拉磨。⑤齿口并平:指马老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食之不能尽其材/衣食所安C.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饲以钟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直接原因。B.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C.乙文从“鬃曳地”到“鬃尾焦秃”可以想象此千里马遭遇的悲惨。D.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侧重,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②帝得之甚喜。(4)甲文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句末为什么设置为感叹号而不是句号?(3分)(5)甲文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这一观点是如何在乙文得到诠释的。(3分)三、综合(10分)7.(10分)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将活动流程中遗漏的环节补充完整。(2分)①发出活动倡议,海选表演剧目。②确定主持人,撰写开场白、串词等。③④⑤组织表演,保障演出活动圆满顺利。⑥评委打分、点评,给各类奖项颁奖。(2)将演出结束语中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4分)舞台小天地,演离合悲欢;天地大舞台,观抑扬褒贬。在表演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悲剧人物,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他的梦想是①,可三起三落,梦想终究破灭;我们认识了一个喜剧人物,吴承恩笔下的②(人名),师徒四人中,他憨厚率直又贪婪自私,让人倍感滑稽可笑;我们还认识了一群值得景仰的人,他们从纪实作品《③》中走来,他们还只是孩子,却化身队伍中的号手、勤务兵、侦察兵……他们乐观、积极,革命条件再艰难也从不叫苦,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④”。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让我们品味戏剧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吧!(3)如果根据名著改编剧目,有同学认为应该尊重原著,要保持名著的原汁原味;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创新式改编,以迎合现代人的喜好。请你就“尊重原著与创新改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不超过80字)(4分)四、写作(50分)8.(50分)我们生活在各种群体中,小到家庭、宿舍、小组、班级、学校,大到社区、家乡、国家、民族。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种群体,或许有共同完成的任务,或许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或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你处在怎样的群体中?又得到了怎样的收获与感受?请以《我们这个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02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21分)1.(11分)同学们开展“桂林•城”宣传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案,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山水之城】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桂林的水,至清、至静,晴日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无风时,绿水迂回,让人“不觉船移”。桂林的岩洞,别有洞天,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栩栩如生。桂林的山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xuàn()技之作。【历史文化名城】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当时间行至秦朝时,湘、漓二水被一项名为“灵渠”的水利工程连接了起来……追溯桂林的建城史,迄今已经2100多年,史前文化、瓯越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等,再现了桂林这片土地深沉、悲壮、热烈、欢快的历史画面,彰显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这座古城真可谓,“_____,_____。”【抗战文化之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一千多名文化人士聚集桂林,其中不乏在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艾青等。他们在此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举办了重要的文化活动,桂林因此被称为“抗战文化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那场影响世界、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参加剧展的团队有33个,戏剧工作者895人,演出各类剧目及节目80个。(1)阅读“山水之城”部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迂yū回②xuàn炫技(2)“山水之城”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①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②如雷贯耳形容人名声很大。(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③②①一郡犹存王者气②一轴水山气象新③千秋风韵人文厚④千秋尚有圣贤风(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DA.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B.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C.他们在此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举办了重要的文化活动。D.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那场影响世界、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迂回”读作yūhuí,“xuàn技”写作“炫技”。(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该语段中的成语有: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别有洞天、栩栩如生、鬼斧神工。任选三个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①追溯:本义为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究缘由,结合文段中“追溯桂林的建城史”,可知此处意思是探索事物的由来。②如雷贯耳:本义是响亮的像是雷声传进耳朵里。根据文段中“如雷贯耳的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艾青等”可知,这里形容这些文人的名气很大。(4)本题考查对联知识。①句“一郡犹存王者气”中的“气”读作“qì”和③句“千秋风韵人文厚”中的“厚”读作“hòu”,这两句适合充当上联;再根据文段中“追溯桂林的建城史,迄今已经2100多年,史前文化、瓯越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可知,桂林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则③句更符合桂林这座古城的特点。②句中的“一轴水山”对③句中的“千秋风韵”,都是偏正短语,“气象新”对“人文厚”,都是主谓短语,故下联是:②一轴水山气象新。故对联是:③②。(5)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B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应改成“轰动全国、影响世界”。故选:D。【解答】答案:(1)①yū②炫(2)示例: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别有洞天。(3)①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②形容人名声很大。(4)③②(5)D【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10分)请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主题名句出处写景范仲淹用“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为人们勾画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月夜图。《岳阳楼记》王湾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残夜将尽,旭日东升的壮景。《次北固山下》抒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把对家人的万千思念,都表达在一声“传语”中。《逢入京使》李白借月思友,便有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深情之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言志孟浩然一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含蓄表达了自己想做一番事业,希望有人引荐的愿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直接表现文天祥宁死不屈、以死明志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仍被广为流传。《过零丁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静影沉璧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欲济无舟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②新能源汽车从燃料动力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动力由蓄电池提供,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甲醇、天然气、汽油等作为反应物与空气中的氧在电池中燃烧,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汽车。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危机的出现,对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完善,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的突破。(来源:科普中国2023年9月21日有删减)【材料二】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产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来源:艾媒网2024年3月29日)【材料三】①4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与2020年相比,今年车展的新能源车型达278个,数量远超上届的160个。车展首日,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蔚来等车圈“顶流”展台吸引了大批媒体驻足,众多新车型、新技术的密集发布也将市场期待值拉满。②这边北京车展人声鼎沸,各家新能源车企争相“秀肌肉”,消费者更是摩拳擦掌。另一边的大洋彼岸却是“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言论甚嚣尘上,矛头直指中国新能源产业。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江表示,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紧紧迎合市场需求,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产前就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方向、品种等有精准的判断,因此并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有失公允”,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所形成的优势,是靠供给和需求层面同步发力取得的一个良性循环。比如,在推动消费者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中国也进行了极大的刺激与激励,使得民众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③事实上,一些有心人士抨击中国“产能过剩”,是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新能源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力,为其搞保护主义提供借口。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形成的全球领先优势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长久累积下来的真本事。(来源:国是直通车2024年4月25日有删减)(1)下列说法与以上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BA.我国鼓励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纯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B.2017—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与同比增长率都呈现持续攀升状态。C.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比上届有大幅度增加。D.西方炒作“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实质是为其搞保护主义提供借口。(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材料一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采用了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材料二以图表的形式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及预测,更为形象直观。C.材料三作为一篇新闻评论,对错误观点做出批驳,体现针对性强的特点。D.材料三引用研究员和经济学家的看法,有理有据,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3)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何能迅猛发展?请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原因。【分析】本文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解答】(1)ACD.正确;B.有误,“同比增长率都呈现持续攀升状态”有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75.0%,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7.1%,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13.3%,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76.5%,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65.0%,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16.2%,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60.0%,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是25.5%,可见并非一直是攀升状态,而是有升有降。故选:B。(2)A.有误,材料一第①段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材料二第②段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通读全文,并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CD.正确。故选;A。(3)根据材料一第③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危机的出现,对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可概括为:①新能源汽车顺应时代潮流,为环保意识、石油危机提供了新方案;②满足能源危机下人们对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性发展的社会需求;根据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产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可概括为:政府良好政策的刺激与激励;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紧紧迎合市场需求,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产前就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方向、品种等有精准的判断”可概括为: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产前就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方向、品种等有精准的判断不断推出新车型、新技术;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所形成的优势,是靠供给和需求层面同步发力取得的一个良性循环。”可概括为:供给和需求层面同步发力形成的良性循环;根据材料三第③段“在推动消费者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中国也进行了极大的刺激与激励,使得民众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可概括为:民众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答案:(1)B(2)A(3)示例:材料一:①新能源汽车顺应时代潮流,为环保意识、石油危机提供了新方案;②满足能源危机下人们对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性发展的社会需求;材料二:政府良好政策的刺激与激励;材料三:①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产前就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方向、品种等有精准的判断不断推出新车型、新技术;②供给和需求层面同步发力形成的良性循环;③民众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指尖的温柔高明昌①我十六岁时,就跟母亲一起下地耘稻了。所谓耘稻,就是等稻秧插入水田半月后,拔拔杂草,松松泥土,有时扶扶歪斜的稻秧。耘稻不需要挑担的力气,但需要眼明心细。炎炎烈日下,青青稻田中,我站在母亲身边,母亲向前一步,我也向前一步,母亲弯腰,我也弯腰。有时弯腰还不够,需要低头,将头低到与稻秧齐平,这样才能看清稻秧中间有没有稗草,还要看看稻秧的根茎处有没有潭儿,有的话要填些烂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稻秧茁壮成长,将来长出饱满的谷粒,我们就能吃到白米饭,所以耘稻的活儿在母亲眼里是那么美好。②我那时还不能一下子辨别出稗草,母亲告诉我:稻秧,摸上去是毛糙的,不光滑的,有极小的倒刺,而稗草,摸上去是光滑的。我后来终于能辨别了——不仅要听母亲讲,还得用眼睛去看,用手指去摸。耘稻还有个任务,就是要给稻秧透透气,具体做法是:在稻根的四周,用指尖儿贴地揉一揉。我并拢四根手指,竖着插进稻根的旁边,估计有一两寸深,围绕着稻秧,让手指兜了一圈。母亲见状,立马喊停:“不是这样的呀!你要弄死秧了。”母亲开始示范:她伸出四根手指头,指尖儿微微张开,稍稍弯曲,慢慢扣向稻秧四周的泥土,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了一圈,然后回转了一圈。母亲说:“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一圈要轻。你懂了吗?”③我有些惊讶,稻秧也需要温柔以待吗?母亲说:“当然了,稻秧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生出根须来,你这么一折腾,根须断了,稻秧就伤了元气。”稻秧也会伤元气,像人一样。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④那个时候,每天都吃落苏(茄子的一种别称),中午吃腌制晒成菜干的咸落苏,晚上不是吃炒落苏、蒸落苏,就是吃捏落苏。母亲怕我们有情绪,饭吃得少,缺力气,就想了许多办法——落苏混鱼烧,落苏与韭菜、毛豆一块烧。⑤有一天傍晚,母亲让我一起去菜园里摘落苏。到了种落苏的那畦田垄,她放下杭州篮,掰开铺展如荷叶的落苏叶子,我看见了许多的落苏。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青紫色,都有着晶亮的光泽。母亲看了看落苏,脸上是感恩的神情。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枝上轻轻一剪,只听得“扑哧”一声,一个落苏就跌落在母亲手中。⑥摘落苏用剪刀,我感觉母亲是小题大做了。母亲却说:“这样摘好,一来尽可能不惊动落苏,二来尽可能不伤害落苏。这样落苏长起来就快,每次想吃时都有。”⑦秋日,天气多了分宁静,待在家的日子也多了起来。母亲杀了一只老母鸡,熬了半天,鸡肉软烂,鸡汤金灿灿的。母亲让我去菜园拔些鸡毛菜,放到鸡汤里。临走时,母亲特地交代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⑧我把鸡毛菜带回家,母亲开始拣菜、洗菜,一看有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便问我如何拔的。我说,用手一把一把拔的。母亲检讨自己,说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样。⑨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母亲告诉我,先捏牢菜根,稍微用点力气,往上提一提,再等一等,然后再次提起,鸡毛菜就拔出来了。我发现,母亲手里的鸡毛菜确实乖巧、听话,没有一棵断根的。母亲说:“三个指头往上提一提,是松土,也是告诉鸡毛菜,它要出地了,鸡毛菜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会配合你,让你拔了。”⑩人与农作物之间,可以做到如此亲密,我算是亲见了,也得了些采摘方面的经验。后来我采豇豆、扁豆、刀豆、秋葵,摘丝瓜、黄瓜、南瓜,需要用手的时候,我都学着母亲的样儿,要么用剪刀,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我深信,我们家的蔬菜一直长得鲜亮、饱满,总也吃不完,母亲的温柔以待,是最重要的原因。(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6月30日)(1)母亲劳作时是如何对庄稼“温柔以待”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庄稼动作耘稻时①指尖微开,稍稍弯曲,轻轻转圈②摘落苏时左手捏住慢慢抬起,右手握着剪刀轻轻剪拔鸡毛菜时③三个指头扣住根部往上温柔提一提(2)语言赏析。①某杂志转载本文时,将标题改成《指尖儿的温柔》,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为什么?②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检讨”的作用。(3)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两个词:善良、教育。联系全文,选择一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分析】本文通过记叙辨别稗草、给稻秧透气、用剪刀摘落苏、拔鸡毛菜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温柔细心、勤劳聪明、有一颗大爱之心,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①空:结合第②段“她伸出四根手指头,指尖儿微微张开,稍稍弯曲,慢慢扣向稻秧四周的泥土,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了一圈,然后回转了一圈。母亲说:‘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一圈要轻’”可概括为:指尖微开,稍稍弯曲,轻轻转圈;②空:结合第⑤段“有一天傍晚,母亲让我一起去菜园里摘落苏”“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枝上轻轻一剪”可知,这里应填:摘落苏时;③空:结合第⑨段“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母亲告诉我,先捏牢菜根,稍微用点力气,往上提一提,再等一等,然后再次提起,鸡毛菜就拔出来了”可概括为:三个指头扣住根部往上温柔提一提。(2)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分析标题的作用。“指尖儿”带有儿化韵,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本文表现了母亲温柔细心、勤劳聪明、有一颗大爱之心,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这里加上“儿”字,与本文的感情基调更协调。同时“指尖儿”与文章第②段“用指尖儿贴地揉一揉”“指尖儿微微张开”,第⑨段“指尖儿并在一起”,结尾“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相照应。②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词。“检讨”的本义是检查自己的错误言行。结合第⑧段“我把鸡毛菜带回家,母亲开始拣菜、洗菜,一看有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便问我如何拔的。我说,用手一把一把拔的。母亲检讨自己,说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样”可知,“检讨”用在这里是母亲觉得自己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样拔鸡毛菜,导致“我”摘回来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而感到懊悔和自责,结合第⑦段“临走时,母亲特地交代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可知,其实母亲已经叮嘱过“我”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最终“我”还是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这其实是“我”的错,但母亲没有责怪“我”,由此可看出母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和对我的宠爱。(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第④段主要讲述了落苏在“我们”家是一道非常寻常的家常菜,母亲怕“我们”顿顿吃落苏有情绪,想了很多办法,将落苏烹制成不同的味道,这也就自然引出第⑤段“母亲看了看落苏,脸上是感恩的神情”“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枝上轻轻一剪”母亲对落苏的感恩以及小心翼翼地摘落苏的情节,因为母亲对食物怀有感恩之心,所以在培育或采摘农作物时都非常的小心谨慎,体现了母亲敬畏自然,珍惜食物,这也使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拓展运用。作答时从“善良”和“教育”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即可。例如,教育。母亲将稻秧看作人一样呵护,让“我”懂得了要善待一切生命;母亲用剪刀轻柔地摘落苏,让“我”懂得了要感恩自然的馈赠,知足常乐;母亲与鸡毛菜无言的交流,让“我”懂得了要尊重一切生命;母亲勤劳聪明能干,在劳动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让“我”得了些采摘方面的经验;母亲一边亲自示范一边言语指导,在她的言传身教中“我”懂得了敬畏大自然,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如,善良。“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一圈要轻”温柔的叮咛背后是母亲将稻秧看作人一样呵护的善心;“脸上是感恩的神情”温柔的表情是母亲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是知足常乐的善意;“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温柔的动作是母亲与蔬菜无言交流的善举。母亲温柔的言行,善良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善意就在这温柔的言行之中代代相承。答案:(1)①指尖微开,稍稍弯曲,轻轻转圈;②摘落苏时;③三个指头扣住根部往上温柔提一提(2)①“指尖”改动后带儿化音,发音更加舒缓,听起来更加柔和,更加强化了“指尖”这一手指部位,与本文的感情基调更协调。②检讨,检查自己的错误言行,这里指母亲对忘记教“我”方法而自责,表现了母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和对我的宠爱。(3)示例:第④段交代吃落苏的背景,自然引出摘落苏情节,故事发展不突兀,落苏的寻常与母亲采摘时小心翼翼的态度形成对比,反衬出母亲敬畏自然,珍惜食物。(4)示例一:善良。文中母亲将稻秧看成人一样,唯恐伤了它们的根;摘落苏用剪刀,避免惊动或伤害落苏;拔鸡毛菜,要和菜无言地交流,这些善行善举都表现了母亲的善良之心,也触动到了作为读者的“我”。示例二:教育。文中详细写了母亲教孩子农业生产知识的过程,例如耘稻、辨别稗草、拔鸡毛菜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温柔、善良、感恩等,也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言传身教、教子有方。【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5.(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场面盛大的“太守出猎图”。B.“卷平冈”极言速度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C.下阕借用“遣冯唐”的典故来表达情感和志向。D.最终词人如愿挽弓劲射、战场杀敌、气概非凡。(2)苏轼称此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请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为例,分析苏词的风格特点。【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我呢?到那时我终将把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像圆月,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军队的天狼星射下来。表述了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所以“最终词人如愿”的理解与分析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词的风格特点。“酒酣胸胆尚开张”意思是:酒酣之后胸襟更开阔、胆气更豪壮。写出诗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鬓角稍白,又有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御敌报国。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所以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两句词,可以看出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的特点。答案:(1)D(2)示例: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酒酣胸胆尚开张”,描写出猎后开怀畅饮,胆气更为豪壮的景象,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写诗人年事虽高却不在意,甚至还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参考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杂说•马说》)乙隋文帝时,大宛①献千里马,鬃曳②地,号曰狮子骢③。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④,鬃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⑤,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节选自《朝野佥载》,有删改)①大宛:国名。②曳:拖。③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④挽砣(wèi):拉磨。⑤齿口并平:指马老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食之不能尽其材/衣食所安C.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饲以钟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直接原因。B.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C.乙文从“鬃曳地”到“鬃尾焦秃”可以想象此千里马遭遇的悲惨。D.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侧重,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②帝得之甚喜。(4)甲文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句末为什么设置为感叹号而不是句号?(5)甲文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这一观点是如何在乙文得到诠释的。【分析】【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隋文帝时,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马鬃拖到地上,名字叫狮子骢。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到达东洛。隋灭亡后不知它在哪里。唐太宗下令在全国寻找它,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寻找到这匹马,它在朝邑市磨面的人家变老了,正在拉磨,尾巴已经变秃了,身上的皮肉被磨得有洞,宇文士及看见了不禁悲伤得流泪。唐太宗亲自到长乐坡(迎接),马一到新丰,向西鸣叫和跳跃。唐太宗得了马后非常高兴。马已经老了,就用钟乳喂养它,仍旧生了五匹小马,都是千里马。【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临:面对,动词/将要,快要,副词;B.不同,食:同“饲”,喂养,动词/食物,名词;C.相同,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D.不同,以:用,介词/因为,连词;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甲文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才很多,但能发现人才的伯乐却很少,“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不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重点词: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食,吃;或,有时;尽,完。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②重点词:之,代词,指马;甚,很。句意:唐太宗得了马后非常高兴。(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是对面对千里马却不识的人的嘲讽,用叹号表达的感叹语气比用句号的陈述语气更强烈,更能看出作者的讽刺之情,对人才不遇伯乐的感慨、悲愤之情。(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乙文的“朝发西京,暮至东洛”可以看出,千里马很有才能,能够日行千里;结合“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鬃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可以看出,它流落民间,却只能干着拉磨的营生,形象邋遢,多处受伤,比常马都不如;结合“马到新丰,向西鸣跃……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可以看出,它重新成为千里马后,表现得很是非凡,不同常马。这些都印证了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答案:(1)C(2)B(3)①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②唐太宗得了马后非常高兴。(4)用感叹号语气强烈,加强了肯定(反问)的语气,更能表达作者对“不知马”者的嘲讽和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5)乙文中的千里马本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流落民间后,因没有伯乐发现其才能,而沦为常马;皇帝深知其才能,寻找它,它才重新获得作为千里马的待遇;此马的命运起伏诠释了甲文的观点。【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三、综合(10分)7.(10分)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将活动流程中遗漏的环节补充完整。①发出活动倡议,海选表演剧目。②确定主持人,撰写开场白、串词等。③制作宣传海报,告知师生活动内容④拟写邀请函,邀请活动嘉宾及评委⑤组织表演,保障演出活动圆满顺利。⑥评委打分、点评,给各类奖项颁奖。(2)将演出结束语中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舞台小天地,演离合悲欢;天地大舞台,观抑扬褒贬。在表演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悲剧人物,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他的梦想是①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三起三落,梦想终究破灭;我们认识了一个喜剧人物,吴承恩笔下的②猪八戒(人名),师徒四人中,他憨厚率直又贪婪自私,让人倍感滑稽可笑;我们还认识了一群值得景仰的人,他们从纪实作品《③红星照耀中国》中走来,他们还只是孩子,却化身队伍中的号手、勤务兵、侦察兵……他们乐观、积极,革命条件再艰难也从不叫苦,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④红小鬼”。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让我们品味戏剧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吧!(3)如果根据名著改编剧目,有同学认为应该尊重原著,要保持名著的原汁原味;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创新式改编,以迎合现代人的喜好。请你就“尊重原著与创新改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不超过80字)【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环节设计。活动需要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排练等,以及正式表演前的一些准备事项,比如布置场地等;在表演结束后还可以有一些互动交流环节来进一步深化活动效果。示例:③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排练,准备表演服装道具等。④布置演出场地,准备相关设备。(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一空,祥子是是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中打工的车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一生中经历了几次波折都与自己的车失之交臂,最后由于种种无奈也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二空,结合“师徒四人中,他憨厚率直又贪婪自私,让人倍感滑稽可笑”可知,该人物为猪八戒。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角色。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三、四空,结合“纪实作品”“他们还只是孩子,却化身队伍中的号手、勤务兵、侦察兵……他们乐观、积极,革命条件再艰难也从不叫苦”可知,此书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的描述。《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品中的“红小鬼”精神极好、愉快乐观,尽管长征路途艰辛,但“红小鬼”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为保障队伍的顺利前进做出了贡献。此外,“红小鬼”们渴望知识,努力学习,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充实自己,展现了聪明才智和求知欲。“红小鬼”们对革命充满信念,坚信红军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3)本题考查见解阐述。针对“尊重原著与创新改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作答此题,可从原著自身的魅力以及创新改编带来的好处等方面阐述关系。示例:尊重原著是基础,创新改编是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保留原著精髓基础上适度创新,能让剧目既不失原味又充满活力,更好地适应时代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度高端别墅铁艺定制安装施工合同3篇
- 2025环境景观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合同3篇
- 2025软件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造价合同
- 2024年灯具出口代理合同
- 2024年度民间抵押贷款担保物抵押权抵押权变更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合法个人借款协议合同范文
- 202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书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新)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 前台文员的工作灵活性与适应能力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