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辽宁省初三一模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捷报(jiC)秘决(ju6)辐射(fu)一丝不苟(g6u)
B.喷薄(bo)遮蔽(zhe)教诲(hui)雕梁画栋(lidng)
C.取缔(di)绸密(ch6u)告诫(jie)茅塞顿开(sdi)
D.妥帖(tie)纯粹(chui)遒劲(jing)大相径廷(ti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而且原来平卧
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了力量,有一些
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
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池塘中
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A.覆盖积蓄竟然一扫而光
B.掩盖积累竟然销声匿迹
C.覆盖积蓄果然销声匿迹
D.掩盖积累果然一扫而光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②大多数人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
“打卡”看热闹,更是要获得知识。③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
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④而要真正发挥
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不只需要考察其历史,还需要深入挖掘蕴含其
中的精神内涵。
A.”一个博物馆”“获得知识”学校教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
是各不相同的。
B.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更……"连接,表示二者
之间是转折关系。
C.句③中“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
指代的内容是“博物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后加
上“作用”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举办以“致敬经典・点亮青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
动安排如下:
博观约取,古今荟萃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
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白杨礼赞》。
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加冠”指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
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
十。
C.《简・爱》中的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举行婚礼时被阻,为维
护自己的尊严,她答应了表哥圣•约翰的求婚,毅然离开了桑菲尔
德庄园。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
灭。
含英咀华,感悟人生
5.同音异字,一字立骨。请从“争"睁”"征"中任选一个字,并
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个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
备选人物:孙悟空林冲保尔
6.古诗文默写。
(1)秋风萧瑟,o(曹操《观沧海》)
(2)黄鹤一去不复返,o(崔颖《黄鹤楼》)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4)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通过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
格,表现自己处于污浊之世而洁身自爱的语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①
宋•陆游
小轩风月得婆娑②,尽付流年与啸歌。
细数一春今过半,正令③百岁亦无多。
还家常恐难全璧④,阅世深疑已烂柯。
只欲闭门搭⑤倦枕,晚风无奈落花何!
【注释】①写于嘉泰三年(1203),作者时年78岁,上书告老还
乡,此时亲旧多已故去。②婆娑:盘桓,逗留。③正令:即使,假使。
④全璧:完好无损。⑤措(zhi):同“支”,支撑,支起。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颈联景、情、理融合,感叹身世之余,包含着新陈代谢
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
B.乙诗颔联由春已过半,联想到自身年事已高、时日无多的晚
境,表达了怅惘之情。
C.甲乙两诗都使用了“烂柯”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
逝、人事变迁的慨叹。
D.甲乙两诗都以悲伤为基调。甲诗作者因长期遭贬而悲,乙诗
作者则因年华老去而悲。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
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然巧言令色①孔壬②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③者,此尧、
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然
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误而见
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④之,以人参⑤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
如此,则宜有所惩。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
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论馆职札子》)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谄媚的神情。
②孔壬:大奸佞。③倾邪:这里指邪恶不正的事情。④揆(ku1):
衡量,度量。⑤参:比较参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有艮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B.有所广益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道揆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D.则宜有所惩有仙则名(《陋室铭》)
9.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
见
11.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回答,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贤臣和小人。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戏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它以记述战争年代和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歌颂英雄人物精神为主要内容。红色戏剧有
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这种题材的作品主要歌颂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
勇于献身的精神,比如久演不衰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
还有记述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斗故事题材的戏剧,这种题
材的作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如《焦裕禄》《榜样》等。红色戏剧
拥有红色文化基因,能带给不同年代的观众以精神上的鼓舞,深受观
众喜爱。
红色戏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弘扬革命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些演出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等技术,把当地富
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创设了更加真实可感的
环境,能够为演出增光添彩。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材料二】
3月16日晚,某市大剧院上演了话剧《千金寨》。借助先进的舞
台布景技术,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救国军”的勇士们相继牺
牲,身负重伤的王敬尧倚着大榆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继业,你走
了,你未完成的事儿,爹替你干了!"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气回肠
的民族赞歌久久回响。观众们看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眼嚼热泪,纷
纷站立,以不绝的掌声向台上的演员致敬。
大型话剧《千金寨》的创作灵感,来自100多年前东北地区因煤
而兴的著名繁华市镇一一千金寨,故事围绕千金寨矿权之争展开。当
时,在爱国商人王敬尧父子的带领下,千金寨地区的人民与日本侵略
者拼死抗争,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剧本阅读策略表
策略说明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
境、人物内心的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的言行,
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阅读台词时要注意揣摩人物语言
的深层含意。台词未能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有时也
需揣摩。
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舞台上所布置的景物),提
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了解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确
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狂风呼啸
旁白1936年初冬,在山西省北部吕梁山脉北段的云中山里,
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进着。
警卫员(缓缓地转身,拖着哭腔)军长,他……他……已经冻
死了……
军长(大吃一惊)什么?(疾步上前,不相信地)这么
冷的天,怎么连棉衣都没有穿哪!(忽然转身向警卫员吼道)警卫员,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狂风呼啸
军长听到了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我要用军
法处置!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警卫员(猛醒抬头,哽咽着)军长,他……他……就是军一
需一处一长一
军长(震惊地)A什么?你说什么?
众战士(齐声哭诉)他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啊!
悲壮的音乐,夹杂着风雪声
军长B()
(节选自某校课本剧《丰碑》剧本)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裕禄》是一部记述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
斗故事的红色戏剧,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B.话剧《千金寨》以100多年前因煤而兴的东北繁华市镇千金
寨的抗日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C.材料二、材料四都借助“鹅毛大雪”“狂风呼啸"血色天空”,
交代了人物活动环境,渲染了舞台气氛。
D.分析人物形象,既要理清人物关系,又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理
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13.话剧《千金寨》深受喜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二、
材料三,完成下面图表。
14.下面是某校课本剧《丰碑》的剧组人员在彩排间隙展开的讨
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补全讨论内容。
编剧:《丰碑》这部剧是一部红色戏剧,它的题材是“(1)
我们表演时要体现出革命先驱舍己为人的精神。演员:剧本A处的
潜台词是“(2)”,我在表演时要通过语气和表情表现内心
的震惊。导演:B处舞台说明是“(3)”,大家可以结合图
片进一步揣摩自己的表演,力求把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更好地衬托出
来。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又见爆米花
陈新森
①乡下老家过年的美食,千滋百味。蒸馒头,打年糕,切米糖……
一道道散发着田园气息和家乡味道的美食,慰藉着游子的乡愁,但独
有一种爆出来的美味让我念念不忘,那便是乡间普通的爆米花。
②小时候,每到年关,爆米花师傅高亢绵长的吆喝声总会飘荡在
村头巷尾,充盈着过年的喜庆。孩子们立即闪身探头,拉着母亲的衣
角,欲言又止,眼里满是渴望与期待。每每这时,母亲最懂我们的心
思,“晓得了,这就去爆!”她赶忙停下手上的活计,起身找来面盆,
用青花大碗从陶缸里舀一碗玉米,然后领着我和弟弟妹妹向爆响传来
的方向奔去。
③村庄晒场上,爆米花机仿佛一块磁铁,把村里的小孩都吸引过
来了。场地周围密密麻麻站满了孩子。师傅神情悠然地坐在小板凳上,
左手拉着木制风箱,右手慢悠悠旋转着机子,机子在红红的火苗上匀
速翻转。师傅不时察看机器上的压力表,心思跟着那红色指针在跳动。
五六分钟后,看到压力表的指针越过指示线时,他站起身来,手握扳
手,把锅口对准一个长长的大布袋。
④这时候,爆米花师傅喊:“放炮了一一!"围观的孩子们不约而
同地捂上耳朵,胆小的更是赶紧躲得远远的。“啜”的一声爆响,一
股白烟弥漫开来,米花诱人的香味倾泻而出,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
变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⑤师傅捏着大布袋的后角,把爆好的爆米花倒进面盆里。孩子们
一哄而上,去抢散落在面盆周围的米花。他们把蓬蓬松松的米花放入
嘴里,轻轻咬碎后,用舌尖摩拳,品咂其中的香甜,欢乐的笑声顿时
在爆米花机旁响起。
⑥去年,在家乡举办的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金灿灿的玉米
垛旁,我又见到久违的爆米花。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
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
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⑦童年家乡那位爆米花师傅姓张,早年家里穷,二十多岁就走村
串巷爆米花。过去他走到哪里都有生意。现在呢,各种小吃林林总总,
竞争太大,生意因此变得清淡。只有在结婚、乔迁等喜事时,主人家
才会爆上一些爆米花,混着糖果、花生分给宾朋乡邻。见此情景,老
伴和女儿总劝他别再出去爆米花了。张师傅多少有些失落。
⑧算起来,张师傅做爆米花也有四十多年了。虽说已在城里小区
当了保安,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但他一直不舍得放弃老本行,只为图
个乐呵,女儿开始时有些抱怨,后来甘心给父亲当司机和助手,一有
空闲就会陪父亲去乡下爆上几炉。父女俩寻一块开阔地,把爆米花机、
火炉之类的家什卸下来、安顿好。一声爆响,像吹响了集结号,把人
们迅即召到一起。缕缕清香中夹杂着美好的记忆,丝丝缭绕在人们心
里。女儿后来买了新式爆米花机,并在城里摆个爆米花摊,米花、米
糖样式多,品味丰,很受欢迎。张师傅感到很欣慰。
⑨“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
翻成白玉花。"明代诗人生动描述了爆米花时的场景。老风俗代代相
传,至今依旧沿袭。只是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人们过春节时一般
都到市场买米花,很少自制了,农村爆米花的热闹场景已难得一见。
但年轻一代对爆米花的钟情似乎未减,商场、影院、超市常有供应。
⑩大年三十那天,我正准备贴春联,突然“啜”的一声爆响传来,
母亲惊喜地看向我说:“爆米花的来了……"我探头一看,正是久违的
爆米花摊。“多少年没听到这个声音了。”笑容在母亲脸上漾开,她念
叨着,“这爆声一响,年味就浓了,金豆开花,好年景啊!"
爆米花,这久违的让我念念不忘的爆米花,爆出了多少诱人甜
美的故事,爆出了多少暖意融融的向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阅读选文②一⑤段,围绕“爆米花”概括“孩子们”的行为
表现,完成下面图表。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
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变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17.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用?
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
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18.从选文第⑦段和第⑧段中,可以了解到张师傅的心理从“失
落”变成“欣慰"。分析张师傅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
19.阅读选文,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乡间普通的爆米花”为什
么让“我"念念不忘?
(三)(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披着彩虹的树
①目前全世界已知的700多种桂树中,只有剥核的原产地是在北
半球,其余品种的原产地都在南半球。不过,剥校真正引起人类注意
的并不是它的孤独,而是它拥有其他梭树所没有的彩色树皮。这些彩
色树皮让剥枝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披了“彩虹”一样,因此剥校有了“彩
虹梭树”的美称。那么,剥楼如此美丽的彩色树皮究竟是怎么长出来
的呢?
②其实,剥接身上每一种颜色的树皮都是在不同的时间脱落下来
的,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年龄段都不同。最初的时候,剥校拥有一层
深棕色的树皮,只是这层树皮非常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剥
落,剥校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③剥枝树皮的剥落先从那些较“老”的树皮开始,"老”树皮会逐
渐变成条状,从而将隐藏在里面的新鲜而湿润的绿色树皮露出来。新
树皮的颜色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变暗。最开始的时候,颜色会
由鲜艳的绿色变成较暗的蓝色或紫色,然后再逐渐变成红色、橙色和
栗色等不同颜色。当新树皮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后,就会变成深棕色,
然后又出现新一轮的剥落现象。树皮剥落的现象伴随剥梭一生。由于
每棵剥枝的树皮脱落位置和顺序都会有些差异,因此,你永远都不可
能找到两棵树皮颜色完全一样的剥枝树。其实,这种剥落现象对于剥
核而言并不是坏事,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落在剥校
的树皮上生长。
④在适宜的环境下,剥才安的生长速度十分快。总的来说,剥校适
合在高温、多雨,同时又没有明显干旱季的环境里生长。特别是在湿
润的热带雨林地区生长的剥梭,生长速度更为迅猛。通常情况下,剥
校可以长到35米,在环境适宜的地方甚至能长到75米。据说,有个
地方种植的剥校,仅用了18个月就长到了10米。
⑤剥校的树干特别挺拔,约占整棵树木高度的一半还多。在河流
冲击地生长的剥校,会长出三四米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会让整棵剥
校的外形充满了艺术气息,给摄影家们提供了良好的拍摄素材。
⑥剥枝的木材呈红棕色,纹理较粗,强度适中,是生产细木工板
等板材的原料。不过,世界各国栽种剥校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浆(木浆
是造纸最常用的原料)。除此之外,剥核还是非常理想的薪炭材,树
龄在15年以上的剥枝木材可以用来生产优质的木炭。
⑦近年来,随着剥校名声大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种,其中
也包括中国。真希望这种“彩虹核树”可以早一点儿栽遍祖国的大江
南北,这样一来,喜欢彩虹的人就可以随时欣赏到它的美丽了。
(选自《自然密码》,有修改)
2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1.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最开始的时候,颜色会由鲜艳的绿色变成较暗的蓝色或紫色,然
后再逐渐变成红色、橙色和栗色等不同颜色。
2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种剥枝,其中也包括中国。
你认为辽宁适合大规模野外引种吗?根据选文简要说明。
四、写作(50分)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以“家里来客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新可以变旧,旧可以生新。如学习中的温故知新,习惯上的
破旧立新,交友中的存故纳新,思想上的推陈出新……
这几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024年辽宁省初三一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捷报(jiC)秘决(ju6)辐射(fu)一丝不苟(g6u)
B.喷薄(bo)遮蔽(zhe)教诲(hui)雕梁画栋(lidng)
C.取缔(di)绸密(ch6u)告诫(jie)茅塞顿开(sdi)
D.妥帖(tie)纯粹(chui)遒劲(jing)大相径廷(ting)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秘决——秘诀,辐射(fu)——fu;
C.绸密——稠密,茅塞顿开(sGi)——se;
D.纯粹(chui)---cu1,大相径廷----大相径庭;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而且原来平卧
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了力量,有一些
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
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池塘中
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A.覆盖积蓄竟然一扫而光
B.掩盖积累竟然销声匿迹
C.覆盖积蓄果然销声匿迹
D.掩盖积累果然一扫而光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空:“覆盖”指遮盖,掩盖。"掩盖"指从上面遮住,盖住。通
常覆盖指一片范围,而掩盖指小范围。这里的范围是池塘,应用“覆
盖”;
②空:“积蓄”指积攒聚存。“积累”指逐渐积聚起来的成绩、经
验、知识等。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积攒力量,应填“积蓄”;
③空:“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或常情常理以外的情况。“果然”确
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于叶片
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因此这里应填“竟然
④空:“一扫而光"指一下子就扫除干净。“销声匿迹”指不再公
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这里要表达的
意思是心里的疑惑解开了,疑云下子就扫除干净了,因此这里应填“一
扫而光";
故选Ao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②大多数人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
“打卡”看热闹,更是要获得知识。③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
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④而要真正发挥
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不只需要考察其历史,还需要深入挖掘蕴含其
中的精神内涵。
A.“一个博物馆"获得知识”“学校教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
各不相同的。
B.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更……”连接,表示二
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C.句③中“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指
代的内容是“博物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后
加上“作用”一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有误,“一个博物馆”是偏正短语,“获得知识”是动宾短语,
“学校教育”是偏正短语;
B.有误,"不仅……更……"这个关联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不是转
折关系;
C.有误,“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应指
代的是“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一现象,而不是
“博物馆"本身;
故选D。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举办以“致敬经典・点亮青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
动安排如下:
博观约取,古今荟萃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
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白杨礼赞》。
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加冠”指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
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C.《简・爱》中的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举行婚礼时被阻,为维
护自己的尊严,她答应了表哥圣•约翰的求婚,毅然离开了桑菲尔
德庄园。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
灭。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把握名著内容。
C.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
尊严,她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选项”她答应了表哥
圣约翰的求婚”表述不正确;
故选C。
含英咀华,感悟人生
5.同音异字,一字立骨。请从“争"睁”"征"中任选一个字,并
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个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
备选人物:孙悟空林冲保尔
【答案】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联系人物经历,精神力量。
示例1:我选择“争保尔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与命运抗
争,以写作为武器,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生命的誓言。保尔坚定的意
志和永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示例2:我选择"睁"。林冲面对高太尉的迫害,从一味隐忍到
“睁”开双眼看清现实,最终奋起反抗,雪夜上梁山。林冲果断放弃
幻想、面对现实的勇气让我深受感染。
示例3:我选择“征、孙悟空跟随唐僧踏上西天取经的征途,
他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孙悟空历尽千辛万苦而百折不挠
的执著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形象。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中人物形象
的分析与同音异字“立骨”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争"睁”"征"中任
选一个字,并联系一位备选人物(孙悟空、林冲、保尔)的经历,来
阐述这个人物给考生带来的精神力量。这里的“立骨”意味着要选择
一个能够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或经历的字,并以此为核心来构建答案。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名著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同时,考生还需要
将所选的字与人物的经历和精神力量相结合,进行深入的阐释。
示例:
(1)孙悟空:“争”字立骨。孙悟空一生都在与天争、与地争、
与命运争。他大闹天宫,挑战权威;西天取经,战胜妖魔。他的“争”
是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象征。他告诉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2)林冲:"睁”字立骨。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遭
受高俅陷害而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他始终“睁”大双眼,看清
了朝廷的黑暗和腐败。他的“睁”是清醒和觉悟的体现。他让我明白,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象所迷惑。
(3)保尔:“征”字立骨。保尔的一生是不断征战、不断奋斗的
一生。他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在病床上仍坚持写作。他的“征”
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象征。他告诉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
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不断前进。
6.古诗文默写。
(1)秋风萧瑟,o(曹操《观沧海》)
(2)黄鹤一去不复返,o(崔颠《黄鹤楼》)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4)峰峦如聚,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通过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
格,表现自己处于污浊之世而洁身自爱的语句是“—,
【答案】①.洪波涌起②.白云千载空悠悠③.安
得广厦千万间④.波涛如怒⑤.出淤泥而不染⑥.濯
清涟而不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
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
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载、悠、厦、
波涛、淤、染、濯、涟、莲、淤、染濯。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①
宋•陆游
小轩风月得婆娑②,尽付流年与啸歌。
细数一春今过半,正令③百岁亦无多。
还家常恐难全璧④,阅世深疑已烂柯。
只欲闭门搭⑤倦枕,晚风无奈落花何!
【注释】①写于嘉泰三年(1203),作者时年78岁,上书告老还
乡,此时亲旧多已故去。②婆娑:盘桓,逗留。③正令:即使,假使。
④全璧:完好无损。⑤措(zhi):同“支”,支撑,支起。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颈联景、情、理融合,感叹身世之余,包含着新陈代谢
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
B.乙诗颔联由春已过半,联想到自身年事已高、时日无多的晚
境,表达了怅惘之情。
C.甲乙两诗都使用了“烂柯”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
逝、人事变迁的慨叹。
D.甲乙两诗都以悲伤为基调。甲诗作者因长期遭贬而悲,乙诗
作者则因年华老去而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乙诗《东轩花时将过感怀》中,虽然表达了作者陆游对
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但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
而安的人生态度。例如尾联”只欲闭门指倦枕,晚风无奈落花何!"
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随遇而安、顺其
自然的心态,而非单纯的悲伤。
故选Do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
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然巧言令色①孔壬②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③者,此尧、
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然
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误而见
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④之,以人参⑤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
如此,则宜有所惩。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
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论馆职札子》)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谄媚的神情。
②孔壬:大奸佞。③倾邪:这里指邪恶不正的事情。④揆(ku1):
衡量,度量。⑤参:比较参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B.有所广益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道揆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D.则宜有所惩有仙则名(《陋室铭》)
9.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
见
11.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回答,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贤臣和小人。
【答案】8.D9.(1)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
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的。
(2)现在想要扩大见闻,却让花言巧语、神色谄媚、大奸大恶
的人得到重用,(这)就是自己受到蒙蔽的原因。
10.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
11.对待贤臣,应该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对待小人,应该远离
他们,惩罚他们。
【解析】
【8题】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的人/形容词,好的,优良的;
B.名词,好处、益处/动词,增加;
C.名词,道德/名词,道路;
D.副词,就/副词,就;
故选D。
【9题】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不满
意O
(2)广:扩大。得志:得到重用。乃:是。所以:……的原因。
【10题】
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
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
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陛下应该
广泛地咨询忠臣良士,了解他们是这样的人,那么即使他们远在千里
之外,也好像不会看见一样。在这个断句中,“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
是第一个分句,它表示陛下对忠臣良士的广泛咨询;“知其人如此”
是第二个分句,它表示对“其人”的了解;最后,“则远而弗见”是第
三个分句,它表示远离他们不要见他们。故断句:陛下博访于忠臣良
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
【11题】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甲文第三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对待贤臣,应该亲近他们,信任
他们;
由甲文第三段“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文“误
而见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之,以人参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
如此,则宜有所惩"可知,对待小人,应该远离他们,惩罚他们。
【点睛】参考译文:
【甲】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
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
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
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
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谐,不同才能的人各
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
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
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
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但是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奸佞之人,能够探查人的主意所
在并且做邪恶不正的人,这些是尧舜所害怕,孔子想要远离的。像这
样的人应当知道并且远离他们,让他们不能亲近。但是像这样的人也
有很多。陛下广泛地访求忠臣良士,知道他们是这个样子的人,那么
就远离他们不要见他们;不小心见到了,凭借陛下的仁圣,用道德来
衡量他,用人来比较参验他,也一定会知道他们就像这个样子。知道
他们这个样子,就应当有所惩罚。像这样的话,那些花言巧语伪善谄
媚的奸佞之人就会消失,正确有用的言论就不会被皇上屏蔽。现在想
要扩大见闻,却让花言巧语、神色谄媚、大奸大恶的人得到重用,(这)
就是自己受到蒙蔽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戏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它以记述战争年代和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歌颂英雄人物精神为主要内容。红色戏剧有
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这种题材的作品主要歌颂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
勇于献身的精神,比如久演不衰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
还有记述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斗故事题材的戏剧,这种题
材的作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如《焦裕禄》《榜样》等。红色戏剧
拥有红色文化基因,能带给不同年代的观众以精神上的鼓舞,深受观
众喜爱。
红色戏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弘扬革命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些演出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等技术,把当地富
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创设了更加真实可感的
环境,能够为演出增光添彩。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材料二】
3月16日晚,某市大剧院上演了话剧《千金寨》。借助先进的舞
台布景技术,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救国军”的勇士们相继牺
牲,身负重伤的王敬尧倚着大榆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继业,你走
了,你未完成的事儿,爹替你干了!"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气回肠
的民族赞歌久久回响。观众们看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眼嚼热泪,纷
纷站立,以不绝的掌声向台上的演员致敬。
大型话剧《千金寨》的创作灵感,来自100多年前东北地区因煤
而兴的著名繁华市镇一一千金寨,故事围绕千金寨矿权之争展开。当
时,在爱国商人王敬尧父子的带领下,千金寨地区的人民与日本侵略
者拼死抗争,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剧本阅读策略表
策略说明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
境、人物内心的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的言行,
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阅读台词时要注意揣摩人物语言
的深层含意。台词未能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有时也
需揣摩。
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舞台上所布置的景物),提
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了解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确
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狂风呼啸
旁白1936年初冬,在山西省北部吕梁山脉北段的云中山里,
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进着。
警卫员(缓缓地转身,拖着哭腔)军长,他……他……已经冻
死了……
军长(大吃一惊)什么?(疾步上前,不相信地)这么
冷的天,怎么连棉衣都没有穿哪!(忽然转身向警卫员吼道)警卫员,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狂风呼啸
军长听到了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我要用军
法处置!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警卫员(猛醒抬头,哽咽着)军长,他……他……就是军-
需一处一长一
军长(震惊地)A什么?你说什么?
众战士(齐声哭诉)他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啊!
悲壮的音乐,夹杂着风雪声
军长B()
(节选自某校课本剧《丰碑》剧本)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裕禄》是一部记述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
斗故事的红色戏剧,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B.话剧《千金寨》以100多年前因煤而兴的东北繁华市镇千金
寨的抗日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C.材料二、材料四都借助“鹅毛大雪”“狂风呼啸"血色天空”,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了舞台气氛。
D.分析人物形象,既要理清人物关系,又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理
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13.话剧《千金寨》深受喜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二、
材料三,完成下面图表。
14.下面是某校课本剧《丰碑》的剧组人员在彩排间隙展开的讨
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补全讨论内容。
编剧:《丰碑》这部剧是一部红色戏剧,它的题材是“(1)\
我们表演时要体现出革命先驱舍己为人的精神。演员:剧本A处的
潜台词是“(2)”,我在表演时要通过语气和表情表现内心
的震惊。导演:B处的舞台说明是“(3)”,大家可以结合
图片进一步揣摩自己的表演,力求把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更好地衬托
出来。
【答案】12.C13.(1)动作准确,语言富有感情,表演精彩有
感染力;(2)舞台布景;(3)戏剧冲突。
14.①.革命历史题材;②.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怎么可能,一个军需处长没有棉衣穿;③.答案不唯一,
合理即可。示例:敬礼、沉默、伫立。
【解析】
【分析】
【12题】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C.从材料二“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
气回肠的民族赞歌久久回响”,可知材料二没有“狂风呼啸从材料
四“狂风呼啸”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进着”,可知材料
四没有“血色天空"。所以“材料二、材料四都借助‘鹅毛大雪''狂
风呼啸''血色天空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3题】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提示“演员表演”,找到材料二第①段“身负重伤的王
敬尧倚着大榆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继业,你走了,你未完成的事
儿,爹替你干了!'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赞歌久久回
响。观众们看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眼嚼热泪,纷纷站立,以不绝的
掌声向台上的演员致敬”,可概括①处话剧《千金寨》深受喜爱的主
要原因为:动作准确,语言富有感情,表演精彩有感染力;
根据题干提示“借助先进技术,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找到
材料二第①段”借助先进的舞台布景技术,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
可概括②处话剧《千金寨》深受喜爱的主要原因为:舞台布景;
根据题干提示“千金寨矿权之争,矛盾尖锐二集中”,找到材料
三”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可概括③处话剧《千金寨》深
受喜爱的主要原因为:戏剧冲突。
【14题】
本题考查理解、提取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红色戏剧有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这种题材
的作品主要歌颂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结合题干“我
们表演时要体现出革命先驱舍己为人的精神”,可知①处填:革命历
史题材;
根据材料四“这么冷的天,怎么连棉衣都没有穿哪!(忽然转身
向警卫员吼道)警卫员,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军长,他……他……
就是军一需一处一长一“,可知A处军长“什么?你说什么?"的深层
含义是:一个军需处长怎能没有棉衣穿;
结合图片中军长的敬礼姿势,可知B处的舞台说明可为:敬礼;
结合材料四”众战士(齐声哭诉)他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啊!”以及
图片中众人的情态,可知B处的舞台说明也可为:沉默、伫立。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又见爆米花
陈新森
①乡下老家过年的美食,千滋百味。蒸馒头,打年糕,切米糖……
一道道散发着田园气息和家乡味道的美食,慰藉着游子的乡愁,但独
有一种爆出来的美味让我念念不忘,那便是乡间普通的爆米花。
②小时候,每到年关,爆米花师傅高亢绵长的吆喝声总会飘荡在
村头巷尾,充盈着过年的喜庆。孩子们立即闪身探头,拉着母亲的衣
角,欲言又止,眼里满是渴望与期待。每每这时,母亲最懂我们的心
思,“晓得了,这就去爆!"她赶忙停下手上的活计,起身找来面盆,
用青花大碗从陶缸里舀一碗玉米,然后领着我和弟弟妹妹向爆响传来
的方向奔去。
③村庄晒场上,爆米花机仿佛一块磁铁,把村里的小孩都吸引过
来了。场地周围密密麻麻站满了孩子。师傅神情悠然地坐在小板凳上,
左手拉着木制风箱,右手慢悠悠旋转着机子,机子在红红的火苗上匀
速翻转。师傅不时察看机器上的压力表,心思跟着那红色指针在跳动。
五六分钟后,看到压力表的指针越过指示线时,他站起身来,手握扳
手,把锅口对准一个长长的大布袋。
④这时候,爆米花师傅喊:“放炮了一一!”围观的孩子们不约而
同地捂上耳朵,胆小的更是赶紧躲得远远的。“啜"的一声爆响,一股
白烟弥漫开来,米花诱人的香味倾泻而出,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变
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⑤师傅捏着大布袋的后角,把爆好的爆米花倒进面盆里。孩子们
一哄而上,去抢散落在面盆周围的米花。他们把蓬蓬松松的米花放入
嘴里,轻轻咬碎后,用舌尖摩掌,品咂其中的香甜,欢乐的笑声顿时
在爆米花机旁响起。
⑥去年,在家乡举办的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金灿灿的玉米
垛旁,我又见到久违的爆米花。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
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
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⑦童年家乡那位爆米花师傅姓张,早年家里穷,二十多岁就走村
串巷爆米花。过去他走到哪里都有生意。现在呢,各种小吃林林总总,
竞争太大,生意因此变得清淡。只有在结婚、乔迁等喜事时,主人家
才会爆上一些爆米花,混着糖果、花生分给宾朋乡邻。见此情景,老
伴和女儿总劝他别再出去爆米花了。张师傅多少有些失落。
⑧算起来,张师傅做爆米花也有四十多年了。虽说已在城里小区
当了保安,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但他一直不舍得放弃老本行,只为图
个乐呵,女儿开始时有些抱怨,后来甘心给父亲当司机和助手,一有
空闲就会陪父亲去乡下爆上几炉。父女俩寻一块开阔地,把爆米花机、
火炉之类的家什卸下来、安顿好。一声爆响,像吹响了集结号,把人
们迅即召到一起。缕缕清香中夹杂着美好的记忆,丝丝缭绕在人们心
里。女儿后来买了新式爆米花机,并在城里摆个爆米花摊,米花、米
糖样式多,品味丰,很受欢迎。张师傅感到很欣慰。
⑨“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
翻成白玉花。”明代诗人生动描述了爆米花时的场景。老风俗代代相
传,至今依旧沿袭。只是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人们过春节时一般
都到市场买米花,很少自制了,农村爆米花的热闹场景已难得一见。
但年轻一代对爆米花的钟情似乎未减,商场、影院、超市常有供应。
⑩大年三十那天,我正准备贴春联,突然“啜”的一声爆响传来,
母亲惊喜地看向我说:“爆米花的来了……”我探头一看,正是久违
的爆米花摊。“多少年没听到这个声音了。"笑容在母亲脸上漾开,她
念叨着,“这爆声一响,年味就浓了,金豆开花,好年景啊!”
爆米花,这久违的让我念念不忘的爆米花,爆出了多少诱人甜
美的故事,爆出了多少暖意融融的向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阅读选文②一⑤段,围绕“爆米花”概括“孩子们”的行为
表现,完成下面图表。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
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变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17.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用?
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
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18.从选文第⑦段和第⑧段中,可以了解到张师傅的心理从“失
落"变成“欣慰”。分析张师傅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
19.阅读选文,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乡间普通的爆米花"为什
么让“我”念念不忘?
【答案】15.(1)“爆米花"吆喝声响起,孩子们想让母亲带着
去爆米花。(2)爆米花机爆响,孩子们捂耳朵或者躲开。
16.比喻,把玉米粒经过加热变成的爆米花比作“小白花”,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爆米花形状美丽、颜色洁白的特点,表达了“我"对
爆米花的喜爱。
17.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我”吃爆
米花时的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膜使用合同:覆盖、保鲜、环保标准
- 1-2《离骚》(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 Flash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 公园绿化施工合同书
- 3学会反思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股份交易合同模板
- 广告合作合同范本
- 9《屈原列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
-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 更名补充合同范本
- 《铁道车辆工程》第05章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课件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135张课件
-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 真空泵日常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 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 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图文课件
- 阶段1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 电焊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外研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