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雷雨》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通过引导学生们了解和观察自然现象,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雷雨》一课,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雷雨的自然现象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同时,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增强语文素养。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基础,能够自主阅读简单的课文,理解故事大意。在前期学习中,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描述一些简单的天气变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自然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方式学习。学生在表达和交流方面能力各异,部分学生较为积极主动,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学生可能在理解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上遇到困难;在描述和表达雷雨场景时,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逻辑不明确等问题。此外,对于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自然现象的规律,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课文教材
-电子白板
-投影仪
-学生练习本
-自然现象图片
2.软件资源:
-课文朗读音频
-生字词卡片
-课文解析PPT
-雷雨现象科普视频
3.课程平台:
-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
-课文相关的动画素材
-互动式教学软件(如课堂小游戏)
5.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小组合作讨论
-视频播放
-实物展示
-互动问答
-书面练习
-创作表达活动(如绘制雷雨场景画)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上课之初,我首先向同学们问好,然后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夏天的雷雨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雷雨》就描绘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场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我提问:“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场景?”引导学生回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分析雷雨前场景
我提问:“课文是如何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引导学生回答:“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同时,我通过展示自然现象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雷雨前的氛围。
(2)分析雷雨中场景
我提问:“雷雨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答:“大雨倾盆、狂风大作。”并结合课文解析PPT,让学生了解雷雨中的一些特点,如雨滴的大小、风的力量等。
(3)分析雷雨后场景
我提问:“雷雨后,天空和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天空放晴、空气清新、大地湿润。”同时,我播放雷雨现象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雷雨对大自然的洗涤作用。
4.课文主旨内容探究(10分钟)
(1)我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觉得雷雨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雷雨可以洗涤空气、滋润大地、带来清凉等。”
(2)我总结:“雷雨是大自然的礼物,它给我们带来了清凉和湿润,也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们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5.突出全文侧重点,巩固知识(10分钟)
(1)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现象,并讨论雷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我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补充。
6.创作表达活动(10分钟)
(1)我布置作业:“同学们,请你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场景,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2)学生进行创作,我在一旁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我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观察自然现象,了解了雷雨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了语文素养。”
(2)我拓展:“生活中还有很多自然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完成绘画作业,描绘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场景。
(3)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知识点梳理1.课文内容理解
-《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如乌云、雷电、雨滴、风等。
-学生能够体会到雷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如洗涤空气、滋润大地等。
2.生字词学习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乌云”、“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等。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并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含义。
3.语文知识运用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描述自然现象。
-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式表达自己对雷雨的感受。
4.自然现象观察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雷雨前后的自然变化。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自然现象。
5.课文结构分析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雷雨过程的方法。
-学生能够识别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6.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赞美。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7.口头表达与交流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雷雨现象的看法。
-学生能够通过口头描述,清晰准确地表达雷雨场景。
8.写作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作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雷雨场景的理解。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感受记录下来。
9.科学素养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雷雨形成的科学原理。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有关自然现象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篇)、《大自然的奥秘》等,加深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观看科普视频,了解雷雨、彩虹、台风等其他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收集有关自然现象的诗歌、故事,体会不同作家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赞美。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拓宽知识面。
-学生可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诗歌分享给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在拓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自然现象,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践,撰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或制作手抄报,介绍该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雷雨》这篇课文,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我们学会了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小组合作和创作表达活动,我们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语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写字楼行业发展态势规划分析报告版
- 2021年复产复工安全工作方案
- 2020年乡镇农机工作总结
- 2024年国际邮件快件物流服务合同
- 2024光伏发电站建设与运维合同
- 2024年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特许经营合同
- 2024年大连二手房地产交易平台安居客合作运营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合作合同
- 2024年工程咨询服务分包合同
- 部编 统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期末总复习课件 全册专题课件
- 无损检测 轨道交通 双轨探伤设备总则
- 小学作业检查记录表-小学教案检查记录表
- 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及应用课件
- (完整版)环境保护考核表
- 箱变安装施工方案66375
- (通风工)三级安全教育试卷及答案
- 供应室pdca质量提高腔镜器械包装合格率品管圈ppt模板课件
- 迪奥品牌分析通用PPT课件
- GB-T 18348-2022 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高清版)
- 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试行)201511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