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练习题_第1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_第2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_第3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_第4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1F电量时,可以使I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可以由人作图外推到=o得到。

9.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数值如下:

浓度(mol/dm3)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极限摩尔电导率

1.0勺4n.1

/m,2718,2

0.5K2

0.1代4m,348,3

0.01心/m,4<8,4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QO,1

(2)K]=K2=K3=K4

(3)AO,1=<8,2=/8,3=AO,4

(4)/Im.I—4n,2=/m.3=^m.4

10.德拜一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k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a=yb/b*;(2)a=a,a.;(3)r+=r+,r

32

(4)b=bt,b;(5)b+=b.,b;(6)b+=4b'。

12.若a(CaFz)=0.5,贝a(Ca*)=0.5,a(F-)=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0.IMKC1水溶液;(B)0.00IMHC1水溶液;

(C)0.001MKOH水溶液;(D)0.001MKC1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电导;(B)电导率;

(0摩尔电导率;(D)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

率.K与摩尔电导人变化为:

(A)K增大,4增大:(B)K增大,儿减少;

(C)K减少,4增大;(D)K减少,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强电解质溶液叮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0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H2so4、HC1>NaCl从0.Imol•dm-3降低到0.Olmol•dm-3,

则人变化最大的是:

(A)CuSO..;(B)&SO,;

(C)NaCl;(D)HC1。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4: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①②③;(B)②③④;

(0③④⑤;(D)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A^-Ac1/2,这规律适用于:

(A)弱电解质溶液;(B)强电解质稀溶液;

(0无限稀溶液;(D)浓度为Imol-dm-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八CuCk、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a、b、c(单位为

S•m2,mol-1),那么A(NaaSOO是:

(A)c+a—6;(B)2a~b-\-2c;

(C)2c—2a+b;(D)2a—b+c»

9.已知298K时,(NH,SOi、NaOH、NacSO”的/U分别为3.064X10-、2.451X10-2,

2.598X10JS,m',mol-1,贝UNHQH的/l-为:(单位S••mo】-')

(A)1.474X10/(B)2.684X10-;

(C)2.949X10:(D)5.428X1()7。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1、KC1、CdCL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的淌度相同;

(B)C「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0C「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C「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K=3.8X10—6S-m,己知该温度下,1「、的摩

尔电导率分别为3.5X10-2与2,0X10-2S•m3mol-',那么该水的一是多少(单

位是moT,dm-6):

(A)6.9X10-8;(B)3.0X1。-“;

(C)4.77X10-15;(D)1.4X10-15。

12.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A)离子迁移数;(B)难溶盐溶解度;

(0弱电解质电离度;(D)电解质溶液浓度。

13.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lOmol-dm-,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

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1:1;(B)2:1;

(C)5:1;(D)10:1«

14.有一个HC1浓度为10-3M和含KC1浓度为1.0M的混合溶液,巳知K*与H*的

淌度分别为6.0X10-\30.0X10-sm2-s-1-V-1,那么H*与K*的迁移数关系为:

(A)t(H)>r(K,);(B)t(H')<t(n;

+

(0t(H*)=i(K);(D)无法比较。

-32-1

15.已知298K时,m(CH:tCOO)=4.09X10-S-m•mol,若在极稀的醋酸盐溶液

中,

在相距0.112m的两电极上施加5.60V电压,那么CH£OO一离子的迁移速率(m•s-1):

(A)4.23X10-8;(B)2.12X10-6;

(C)8.47X10-5;(D)2.04X10-。

16.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A)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

(B)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

(0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就大;

(D)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17.LiCl的极限摩尔电导为115.03X10^'S-m^mor1,在溶液里,25℃时阴离子的

迁移

数外推到无限稀释时值为0.6636,则Li*离子的摩尔电导率3(Li')为

1):

(A)76.33X107(B)38.70X10-';

(C)38.70X10-2;(D)76.33X10-、

18.25℃时,浓度为0.IMKC1溶液中,K*离子迁移数为t(K'),离子迁移数为

t(Cl"),这时t(K')+t(Cl-)=1,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IMNaCl,

则f(K,)+t(C『)应为:

(A)小于1;(B)大于1;©等于1;(D)等于1/2。

19.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HC1与CuSO.,;(B)HC1与CdCh;

(C)CuCk与CuSOi;(D)&S0,与CdClz。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都可以由人与作图外推到=0得到:

(B)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0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D)若a(CaF?)=0.5,则a(Ca")=0.5,a(F-)=1»

21.在25℃,0.002mol•kg^的CaCL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r±).,0.002mol•kg

CaSO,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y±)2,那么:

(A)(r±)i<(r±)2;(B)(r±),>(r±)2;

(0(y±)「(y±)2;(D)无法比较大小。

22.质量摩尔浓度为勿的MPO,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rt,则溶液中H#0“

的活度说为:

(A)47(Me)'ir±4;(B)4(〃/)r±4;

(027(6/b*);(D)27(6/1/)""»

23.将AgCl溶于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在哪个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A)0.IMNaNOs;(B)0.IMNaCl;

(C)0.01MfeSO,;(D)0.IMCa(N03)21)

24.一种2—2型电解质,其浓度为2X10-3mol-kg-1,在298K时,正离子的活度

系数为0.6575,该电解质的活度为:

(A)1.73X10~6;(B)2.99X10-9;

(C)1.32X心;(D)0.190。

25.电解质B的水溶液,设B电离后产生吸个正离子和—个负离子,

且y=心+y.,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a±=a;(B)a±=和"";

(C)a±-Y±(勿±/〃);(D)a±-(a''•a-。

2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何者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

(A)0.01MNaCl;(B)0.01MCaCl2;

(C)0.01MLaCl:i;(D)0.02MLaCh«

27.浓度为Imol•kgT的CuSO,浓度的离子强度上,浓度为Imol-kg_1的NaCl浓度的

离子强度12,那么,,与的关系为:

(A)4='/il2;(B)4=A;

(0人=44;(D)I、-

28.德拜―休克尔理论导出时,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

(B)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0每一个离子都被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

(D)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导致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

29.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4=-Ac'72)的理论是:

(A)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理论;

(B)德拜―休克尔(Debye-Htickel)的离子互吸理论;

(C)布耶伦(Bjerrum)的缔合理论;

(D)昂萨格(Onsager)的电导理论。

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B)电解池通过1尸电量时,可以使Imol物质电解;

(0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

流电桥;

(D)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

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三、多选题:

1.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传导电量之比为:

(A)等于1;(B)等于0.5;

(O等于正负离子运动速率之比;

(D)等于正负离子迁移数之比;(E)无法确定。

2.无限稀释的CaCk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zAX

()2t

x/>l.(CaCl2)=A„(Ca)+A.(CD;

zB\

()2+

xz/.('ACaCL)=A.(WCa)+23(C厂);

c\

J2t

ZZ.(CaCl2)=^„,(Ca)+23(C「);

zD\

()-

xz/.(CaCl2)=2[A(Ca")+A.(Cl)];

z\

(E)

xz

4(%CaClz)=儿找a?*)+Am(cr)。

3.Kohlrausch离子独立移动定律适用于:

(A)多价态的电解质溶液;

(B)无限稀释的弱电解质溶液;

(0无限稀释的强电解质溶液:

(D)0.Imol•dmy的电解质溶液;

(E)任意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4.在电导测量实验中,需要用交流电而不用直流电。其原因是什么:

(A)增大电流;

(B)保持溶液温度不变;

(0防止在电极附近溶液浓度的变化;

(D)简化测量电阻的线路;

(E)准确测定电流的平衡点。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I—适用于弱电解质:

(B)"(M")=+r_A„(Xz-)仅适用于强电解质;

(0t3=八九尸(M")/",=~4.(X~)/人适用于强、弱电解质;

(D)a=/”//8一般适用于弱电解质;

(E)Kc/*产(4)]仅适用于弱电解质。

6.当电解质溶液稀释时,下列溶液中各物理量中增大的是:

(A)电导率K.(B)摩尔电导率X-;

(0离子迁移数徐;(D)离子淌度U;(E)电导G

7.关于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精确度不如希托夫法;

(B)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精确度比希托夫法高;

(0界面移动法可测量HC1与CuSO,组成体系的Cu"离子迁移数;

(D)界面移动法不能测量HfO」与CdSO,组成体系的H,离子迁移数;

(E)界面移动法不能测量HC1与CuSO,组成体系的离子迁移数。

8.下列关于K』Fe(CN)6]水溶液的离子活度、活度系数、质量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

中,正确的是:

(A)m±=27''m;(B)a±=Y+';

(C)a=27Y±(m/n?Y;(D)an-Y+km/ify';

(E)a±=27“"5/4)4。

9.无限稀释时,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条件下,HC1(1)与KC1(2)两

种溶液中的迁移数与迁移速度之间关系为:

(A)八=毛;(B)ri>r-iy

(C)t\-(D)白>tz;

(E)ti<ti.,

10.对HC1的水溶液,在下列的离子活度、活度系数、质量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中,

正确的是:

(A)a+.M=y*•m-;(B)=yn?);

(C)a±=a+•a-;(D)m+=/»*•/»-;

(E)a±-y±•m±。

四、计算及证明题:

1.用IPt作电极,通电于稀CuSOi溶液一段时间后,那么阴极部、阳极部、中间部

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何?若改用金属Cu作电极,情况又如何?

2.粗略地绘出下列电导滴定的曲线:

(1)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C6H50H溶液;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HC1溶液:

(3)用标准AgNOs溶液滴定K2c曲溶液;

3.在温度为18℃条件下,将浓度为0.1M的NaCl溶液注入直径为2cm的直立管中,

管中置相距20cm的两电极,两极间的电位差为50伏,巳知Na-与C广的离子淌度

分别为3.73X分与387X10-72•V*•sT

(1)求30分钟内通过管中间截面的两种离子的摩尔数;

(2)求Na'、CU两种离子的迁移数;

(3)求两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

4.18℃时,在某溶液中,H'、K\的摩尔电导分别为278X10-'、48X10,

49X10^S-m^mor1,如果电位梯度为1000V•m-1,求各离子的迁移速率?

5.用银作电极电解KCI溶液,电解前每100g溶液含KC10.7422g,电解后阳极

区溶液为117.51g,含KC10.6659g。测得银库仑计中析出银0.6136g。已知

阳极反应为:Ag+Cr=AgCl+e-,求K+和C厂的迁移数。

6.浓度为0.001M的NazSOa溶液,其」=2.6X10-2S•m-1,此溶液中Na*的摩尔电导

4(Na)=50X10!S•m",mol-1o

(1)计算%SO厂的摩尔电导;

(2)如果此0.001M的Na2s0“溶液被CuSO」饱和,则电导率增力口至U7.OXItTS•nT',

并巳知为Cu"的摩电导为60X10TS-m2-mor1,计算CuSO;的溶度积常数。

7.在某电导池中用0.Imol,dm-3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100cm1,0.005mol,dm-3

的H2sOc巳知电导池常数为0.2cm',H\OH,Na'、侬厂离子的摩尔电导

率分别是350X1()7、200X107、50X10-\80X率八S•m?•moL,如果忽略滴定

时稀释作用,计算:

(1)滴定前溶液的电导率;

(2)计算滴定终点时电导率;

(3)NaOH过量10%时的溶液电导率。

8.25℃,Ba8(X的溶度积扇=0.916X1。-,计算:

(1)不用活度;

(2)应用活度。两种情况下BaSO,在0.01M(NH3S0,溶液中的溶解度。

1

9.25c时纯水的电导率K=5.5X10^S-m-,试求算该温度下纯水的离子活度积。

OO0O

已知4m(]/)=349.8X10-1S•,mol-1,A(OH-)=198.6X10-1S•mJ,mol

-1

10.25℃的纯水中溶解了CO”达平衡时,水中COz的浓度即H£a的浓度为

若c°=1.695X10-mol-dm-3,只考虑EC。,的一级电离,且忽略水的电导率,试

粗略估算此水溶液的电导率。已知25CHzCQ,的一级电离常数4=4.27X10',

0000

-2-1-

且4m(H)=349.8X10'S•m.mol,A-»(HCO:i)=44.5X10~'S•m?•molT。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答案:

1.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是不一定相等。

2.错。某离子的迁移数除了与离子的运动速率有关,还与其他离子浓度、运动速度

有关,其他离子浓度增加,该离子的迁移数就减少。

3.对。4:(°产)=24:6。产);若是基元单位的摩尔电导率与价态有关。

4.对。*'i

5.错。电解质分子中正、负离子所带电荷不一定为1,若是(Cu>)只能反应0.5mol。

6.错。因为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池时,两极将发生电极反应,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

电导率会发生改变。

7.错。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都适用。

8.错。只适用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可以。

9.(1)错。同种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同。(2)错。浓度不同,电导率K不同。

(3)对。同种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同。(4)错。浓度不同,摩尔电导率不相

等。

10.错,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IV0.01),浓度较大溶液不适合。

11.(1)、(5)正确,其余是错的。

12.错。a(CaR)=a(Ca*)•a2(F-).a(CaJ)=a(Ca2+)—(丁)

不能确定aGa")=0.5,a(F)=1。

二、单选题答案:

1.B;2.C;3.B;4.A;5.A;6.D:7.B:8.B;9.B;10.B;

1I.C;12.A;13.A;14.B;15.B;16.A;17.B;18.A;19.B;20.C;

21.B;22.D:23.D;24.A:25.A:26.A:27.C;28.B:29.D;30.Ao

说明:

1、浓度低的溶液摩尔电导更大,在浓度相同时的摩尔电导最大;。

2、;/1m=£,电导率具有加和性,摩尔电导率不具有加和性,这里指带基元单位电荷的

1c

溶液,摩尔

电导率按定义是Imol某电解质的电导率,离子数一定的,不具有加和性。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可导电离子增多,溶

液的电导率K增大。

而对于摩尔电导/L,考虑Imol电解质,由于浓度增加,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所以摩

尔电导4.减小。

4、溶液浓度减小,离子之间的作用力降低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摩尔电导均增大。

5、强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考虑离子强度的改变,2。价态高的溶液变化显

著,所以CuSOi的变化最大。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7:的是离子本性(电荷)、溶剂性质与温度,与浓度无关。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仅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8、Joo(Na2SO4)=〃8(NaCl)+〃8(%CuSO"-Joo(CuCl2)=2c+2a一b。

9、/8(NH4OH)=0.5/m((NH4)2SO4)+/18(NaOH)—0.5/U(Na2so。

=(3.064/2+2.451-2.598/2)x10"2=2.684X10-2Sm2-moL。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1、K。、CdCk三种溶液,焦(0)都相同。则由

/(C「)=U8(C1>可知,

r=U—

C「离子的淌度也相同。dl,若电位梯度不同,C「离子的迁移速率不相同。对于

迁移数是不相同的,

《C1)+4=1,还要考虑对应阳离子的迁移速率。

c-————;------7------r=6.91x1O_5molm-3=6.91x10*mol-Jm_3

U、器(H+)+/(0H-)

2-l52

Kw=c=4.77xl0mol-dm^

12、离子迁移数不能通过电导来测定,离子迁移数可以用界面移动法、希托夫法测量。

R-.c_10x0,01

L4」-4,222

RAc1x0.1

14、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浓度、离子速率(淌度)、带电多少有关,虽然巳知I「的淌度是K+

的5倍,但K+的浓度

是H+的1000倍,因此t(H')<t(K)»

dErdE

f—U——----业----Q・2=212,]。一1§|

15、dlFdl965000.112

16、傲来说,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是正确的,这种越大

是相对该离子运动

速度小时而言的:某种离子的迁移数不仅与运动速度有关,还与溶液中其他离子运动速度、

浓度有关,

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它迁移数很难相同;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大,迁

移数就大却不一定,

例如14题,一个HC1浓度为10一%和含KC1浓度为1.0M的混合溶液,虽然I「的速率是K

+的5倍,但它的

迁移数就比K+小;离子迁移数与外电场强度无关。

筌(Li+)=d(J)=38.70xlO4Sm2mor1

17、

华+川(师川。)=1。加入相离子后,

18、对于这个混合电解质溶液有:

r(K+)+r(cr)<l

19、界面移动法要求两种溶液有共同一种离子,而且两种溶液界面应明显。只有(B)符

合要求。

20、只有强电解质溶液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可以由外推法得到。德拜一休克尔公式

适用于强电解

质稀溶液。若a(CaF。=0.5,则"心,)"(尸)=展=。不能确定a(C『)=1,

a

(「)=1。只有(C)是正确的。

21、浓度低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大于浓度高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7±%>0±)2。

4Gm)加

即=〃:==/:xm

小凝厂27eIk

22、")4m

K__2加+电

溶度积a±7±x(6e)?只与温度有关。又叱=-8509卜+2」>/7,所以离

23、

子强度/越大的,几越小,则溶解度m越大。

2

24.Ig/i=-0.509z,V7)y±w=y_。

“B=d=%Xm—0.65752x(2xl0-3)2=1.73xl0-6

13士士(me)2

25、="B,而不是a±=④。

26、浓度小、离子离子价态低的溶液,离子平均活化系数大。选(A)。

/,=1(lx22+lx22)=4mol-kg-'

27.浓度大、离子离子价态高的溶液,离子强度则大。

22-1

/2=—(ixl+lxlj=lmolkg

28、德拜―休克尔理论导出时,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29、是昂萨格(Onsager)的电导理论,他把德拜―休克尔理论推广到不可逆过程。

30、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是正确的;电解池通过1F电量,可使(l/z)mol

物质电解,

只有1价的电解质才是Imol。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时若使用交流电源以防止电解质发

生电解和电极极化。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无限稀强或弱电解质溶液。

三、多选题答案:

1.CD;2.CE:3.BC;4.C;5.AB;

6.BD;7.BE;8.AC;9.AE;10.BC。

说明:

1、同一种电解质中正、负离子传导电量之比等于等于运动速率之比,也等于迁移数之比。

2、/、(CaCh)=儿(Ca、)+2):(C1-)与/K%CaCh)=的a*)+3(C「)是正确的。

3、Kohlrausch离子独立移动定律适用于无限稀释的弱电解质溶液、无限稀释的强电解质

溶液;

4、用交流电测定电导主要是防止电极附近溶液浓度的变化;

5、=—例”2)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而不是弱电解质;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z+z-

XO(M、+XL)=v^x(M)+v-A4X)适用于无限稀强、弱电解质溶液。

6、当电解质溶液稀释时,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淌度UB增大;溶液稀释时,电导率可

增加、也可减少,,因此K、GB不能确定。

7、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精确度比希托夫法高是正确的:界面移动法可测量HC1

与CuSO」组

成体系的Cu"离子迁移数是错误的,两者没有共同离子;界面移动法不能测量HzSO,与

CdSOi组成体

系的酎离子迁移数,可以测量的:界面移动法不能测量HC1与CuSO,组成体系的Cu"离子

迁移数是

正确的,两者没有共同离子。

9、在相同温度、浓度、电位梯度条件下,两种溶液中C「的迁移速度相同,但迁移数不

同,HC1⑴中

酎速率大,传递电量多,C1的迁移数小;在KC1(2)溶液中,C「与K+传递的电量差不多

相等,因此

HC1⑴中CU迁移数小于KC1⑵中的迁移数。ti<友。

10、a+M=y+(w+/w°)与a+=。+“-是正确的。

四、计算及证明题答案:

1.解:用Pt作电极,阴极部颜色变淡;阳极部颜色变淡;中间部颜色不变。

用Cu作电极阴板部颜色变淡;阳极部颜色变深;中间部颜色不变。

2.解:

,AgNO3

X—=9.325X10-6m-s-1

0.20

r坐=5.87x10-8x=14.675xIO-6m-s-1

C1CldL0.20

〃=/1,c=〃x(0.01)2x9.325X10^X1800X0,1X103=5.27xIO-4mol

NaNav7

2

rtcr=%/•QJ・c=»X(0.01)x14.675X10-6x1800X0.1X1()3=8.30x10^

%373

——=0.3885,

%,+〃「3.73+5.87

二.=l-z=1-0.3885=0.6115

ClNa+

Q=F+nF=(5.27+8.30)x10“x96500=130.95库仑

(3)a

QtQ=0.3885x130.95=50.84库仑,

NaNa

Q=tQ=80.08库仑

CICl

4.解:;心,+•F

-1

UH+='京/b=278X10。96500=2.88XIO"m?.v'-s

_〃8dE_

=UH+・-—=

dL2.88X10^7X1000=2.88X10-4m-s-1

"K+="K+/'=48X10「4/96500=4.974X10'8m2-V-'-s"

=U1当=

KdL4.974X10-8X1000=4.974XW5m-s-1

Ucr='ci/'=49X104/96500=5.078X10-iim2-V'-s-1,

「=厂.延=

(ldL5.078X10-8X1000=5.078X105m-s1

5.解:阳极区Ag+cr=AgCl(s)+e

按阳极区117.51克溶液,计算C厂的浓度:

_0.7455.7m7

n(始)74.5100mol

n(终)=0.6659/74.5=0.00894mol

n(电)=0.6136/107.9=0.00568mol

计算的迁移数:n(终)=n(始)-n(电)+n(迁)

n(迁)=n(终)一n(始)+n(电)=0.00894-0.0117+0.00568=0.0029mol

t(Cl-)=n(迁)/n(电)=0.0029/0.00568=0.51

t(K')=l-O.51=0.49

6.解:(1)i^NazSO,的浓度为CN=0.002mol•dm-3

/=01000CN=2.6义10-2/(1000X0.002)=130X104Sm2-mor1

-/f(Na+)=(13O-5O)X10-4=80X104S-m^mol-1

⑵£=K(总)-K=(7.0—2.6)xIO-2=4.4X10^2Sm1

2+24421

A'=/l(^Cu)+A(^SO4~)=(60+80)X10"=140X10S-m-mol

CN=K'/1000/'=4.4x10-2/(1000X140X104)=3.143X10^3

C=%CN=1.5715X103mol-dm3

[Cu2+]=1.5715XI0^mol-dm^3,

[SO/1=1.5715X10-3+0.001=2.5715x103moldm^3

2+2626

K*p=[Cu]-[SO4"]=4.041XIO^moldm

7.解:(1)滴定前:%H2s04的浓度为0.01mol-dm-3

4442

A=2++/l-=350X10^+80X10^=430X10-S-mmor'

K=CN/M000=0.01X430X104X1000=4.3X101Sm'

(2)终点时-:H+被全部中和成水,生成0.01M(%Na2so4)

K=CN^XW00=0.01X(50+80)X10-4X1000=1.3XW1S-m1

(3)NaOH过量10%,为Na2s浓度为0.01M,NaOH浓度为0.001M

/(%Na2so4)=50X104+80x104=130x10-4Sm^moP1,

J(NaOH)=50X10-4+200X10^4=250X10=4S-m2-mor'

K=EcWiX1000=0.01X130X104+0.001X250X1000=1.55X101S-m-1

8.解:(1)设溶解度为c,[Ba"]=c,[SO.,]=c+0.01

-10

则有:c(c+0.01)=ASsp=0.916X10=9.16X10"",

所以cx916x109mol-dm3

2+2-2+2-2

(2)仆=a(Ba)-a(SO4)=c(Ba)-c(SO4)7±(1)

/=啦语2=>6(0.02XI2+0.01X22+cX22+cX22)~(0.02+0.04)=0.03

1/2

Vc<<0.01,lgy±=-0.509X2X2X(0.03)=-0.3526,y土=0.444

代入(1)式:cX(c+0.01)X0.4442=0.916X10-10,c~4.647XIO-8mol-dtn-3

9.[解]: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1)求出25℃时纯水的人和/;:,于是可得

水的解离度a,算出H'和01「离子浓度,便可求出离子积。因为25℃时水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5.55X10mol•m代入A„-K/C,算得/l«,=0.991X10l0S,m2,mol

t。而

4

Am(H2O,298K)=2m(lT,298K)+Am(OH,298K)=(349.8+198.6)X10

=5.484X104S-m2-mor'

则25℃时水的解离度:a=Jm(H2O,298K)/Jn>(H2O,298K)

=0.991X1()T°/5.484XIO-2=1.81X10^9

4943

)=c(H2O)Xa=5.55X10X1.81X10=1.01X10molm

在此极稀溶液中可认为离子活度系数注=1,所以25℃时水的离子活度积

Kw=a(H+)Xa(OH)=cClT)xc(OH)=1.02X10-8mol2-m6=1.02X10,4mol2-dm6

(2)将25℃时纯水的K值和值代入公式4n=K/C,求出"。

请注意:这里代入公式的是/K而不是/m,因此C竽C(H2。),

是已离解的那部分水的浓度,即

OO

C'=K//m=。5)=0(011)。

2-622

所以:KW=(K/Am)=(5.5X10/5.484X10-)

=1.10X108mol2m6=1.01X1014mol2-dm6

10.[解]:H£Q,的一级电离平衡:H£0:,=M+HCOJ

平衡时浓度:fo-c(H+)c(H+)c(H+)

K=c2(1t)/[co—

所以:c(H+)=(Kc()严=(4.27X1(T7X1.695X1()7严=2.69X103molm3

2

/:;(H2co3)=z^Ff)+2m(HCO3)=0.03943S-m-mor'

+1

则所求电导率为K=Am(H2CO3)Xc(H)=1.06XlO4Sm

按理论计算,纯水的值应为5.5X106s.m」,可见,仅由于CO2的溶入,

水的电导率上升一个多数量级。

第十章可逆电号也

一、判断题:

1.电池(a)Ag,AgClKCl(aq)IHg2c1“Hg与电池(b)Hg,Hg2Cl2KC1(aq)AgN03(aq)|Ag的

电池反应可逆。

2.恒温、恒压下,ZG>0的反应不能进行。

3.电池Zn|ZnCh(aq)|AgCl(s)|Ag在25℃、/下可逆放电2尸时放热23.12kJ,则该

电池反应:Zn+2AgCl(s)--►ZnCL+2Ag的Aram(298K)=-23.12kJ•mol-1.

4.Zn+2e--Zn,d>:,'Gm(1).16Zn~+e-*%Zn,⑵。

因g=此所以有:ArGm(l)=⑵。

5.Fe2'+2e—Fe,(1);Fe"+e-Fe”,.Gm⑵;

(1)+(2),得:Fe"+3e-Fe,g,ArGm(3)»

则:ArG>»(3)=ArGm(l)+&亿⑵,e九

6.2H1+2e-->H2,与2H2O+2e-%+20H,血°,因它们都是氢电极反

应,所以0r=02,。

eRT、PQ,

%7Ci,=*ci内,-571n

7.对于电极Pt|C12(p)|C「其还原电极电势为:%

8.对于电池PtIH21Hzs0,(aq)1021Pt,

其电池反应可表示为:H2(g)+%02(g)-IW⑴,度,AG⑴

或2H2(g)+02(g)--►2H20(1),E"ArGm(2)0

因2、Gm(D=ArGm(2),所以2周=用。

9.电池(1)Ag|AgBr(s)KBr(aq)|Br2Pt,轴(2)Ag|AgNOs(aq)||KBr(aq)IAgBr(s)|Ag

的电

池电动势笈、氏都与Br一浓度无关。

10.在有液体接界电势的浓差电池中,当电池放电时,在液体接界处,离子总是从

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11.对于电池Zn|ZnSOi(aq)||AgNO:,(aq)|Ag,其中的盐桥可以用饱和KC1溶液。

12.电池Ag|Ag+(aq)||C「(aq)|Ck(g),PtAg(s),AgCl(s)|C1-(aq)|Cb(g),Pt对

应一个

电池反应。

二、单选题:

1.丹聂尔电池(铜-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锌电极分别称为:

(A)负极和阴极;(B)正极和阳极;

(C)阳极和负极;(D)阴极和正极。

2.韦斯登标准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Cd"+2e-*Cd;(B)PbSOi(s)+2e->Pb+S0«~;

-

(C)Hg2S04(s)+2ef2Hg(1)+SO?;(D)Hg2Cl2(s)+2ef2Hg⑴+2CK(.

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zA\

k//J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zBx

\(z)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l/J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ZJ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

4.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1)/-0;(2)有一定电流;(3)短路。忽略电池内电阻,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电池电动势改变:(B)电池输出电压不变;

(0对外输出的化学能相同;(D)对外输出电功率相等。

5.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

(A)Zn|Zn21|Cu*|Cu;(B)ZnlHzSO"Cu;

(C)Pt,上(g)IHC1(aq)|AgCl,Ag;(D)Pb,PbSO4|H2S0,|PbSO4)PbO2。

6.对韦斯登(Weston)标准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系数小;(B)为可逆电池;

(0正极为含12.5%镉的汞齐;(D)电池电动势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7.电极①Pt,Ck(g)IKC1E)与电极②Ag(s),AgCl(s)|KCl(a2),这两个电极的电极反

的相界面有:

(A)①2个,②2个;(B)①1个,②2个;

(C)①2个,②1个;(D)①1个,②1个。

8.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2e--^2;(B)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