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2.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A.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3.“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 D.古代印度4.《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5.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这些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杜绝了根据地贪污腐败的现象C.排除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影响D.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7.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8.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A.结束文革动乱 B.开始改革开放C.重建社会公正 D.完成拨乱反正9.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D.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向均衡10.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于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 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 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11.“实行公有化的生产资料是:全部役畜、农具(犁、播种机、耙、打谷机、割草机)种子、饲养公有牲畜所必需的饲料……不实行公有化而留归集体农户自用的生产资料是:住宅、农户自有的家畜、家禽和饲养此项禽畜所必需的建筑物。”符合以上材料说法的是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C.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集体农庄 D.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12.西周建立后,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类似的青铜铭文不仅在黄河中下游有大量出土,在南方的楚或吴、越之地也多有发现。这说明当时A.礼乐制得到普遍接受 B.周天子直接控制各地C.出现了深人的技术交流 D.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材料一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材料二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材料三中山装的设计、制作和推广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关于中山装设计的特殊含义,前襟四个口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前襟五个扣子——五权分立。请阅读材料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3)材料三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孙中山哪些治国理念?其设计理念又折射出什么历史现象。14.(20分)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走进中世纪(1)图一、图二分别描绘了中世纪欧洲什么经济的发展状况,其各自特点如何?(2)以上两种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3)伴随着以上两种经济的变化,西欧封建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2、C【解析】
根据材料“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知识界出现了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救亡的意识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D项,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的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B【解析】
依据材料“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吉尔伽美什》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B正确;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4、C【解析】
根据“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通过三省六部制,皇帝可以将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召集百官商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5、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故选B。6、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调整监察制度,是为了巩固敌后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A;杜绝了过于绝对化,B错误;CD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7、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C正确。8、C【解析】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社会公正的重建,故选C;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拔乱反正,排除ABD。9、D【解析】
根据题干“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示意图”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沿海和内地工业增长速度的比较,未体现工业领域,排除A;我国是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工业增长速度,并未体现国民经济建设的比例问题,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的工业增长速度高于沿海地区,有利于工业布局趋向均衡,故D正确。10、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华北、东北工人运动消沉是因其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故C项正确;工业布局与广东地区工人运动活跃状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主要矛盾不能说明造成工人运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排除B项;城市中心道路失败是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C。11、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将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收归集体经营的举措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内容特征,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中农业实行固定粮食税,并未没收农民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改革措施主要是调节农业生产及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排除B项;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排除D项。故选C。12、D【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周王室的礼器和文字随着分封制传到了黄河中下游和南方地区,故D正确;ABC不合史实,排除。【点睛】考查层次——理解;难度:中;考查目的:理解分封制,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3分)(1)中国明代服饰体现的是儒家文化,重视人的道德规范和修养;(3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体现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性解放和个性发展。(3分)(2)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3分,任答二点即可)z(((3)治国理念:德治、民主平等、分权与制衡。(2分,答出两点即可)历史现象: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发展。(2分)【解析】(1)中国明代服饰依据材料一“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归纳回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依据材料一“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归纳回答。(2)依据材料二“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等信息归纳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国之四维以及五权分立治国”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历史现象结合所学从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发展的角度思考回答。14、(1)庄园、城市。庄园:自给自足(或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农奴与领主人身依附明显等);城市:商品经济(或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人身自由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航天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APEX-国窖1573传播思考及执行策略
- 第一章 绪论电子课件
- 教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数学试卷 含解析
- 幼儿园大班消防教育
- 初三物理陶瓷课件
- 中国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市场现状调研及需求潜力预测报告2025-2030年
- 颅高压幻灯片
- 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共16篇)
- 钢沉井制造及安装专项施工方案电子
- 虞大明教学实录——《刷子李》
- 第二代身份证号码验证器
- 市场调查与预测复习资料
- 轮扣式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 甘肃省审图机构
- 财政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