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詹姆斯·W·汤普逊在《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史》中写到“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从历史看,居于主导地位的“新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城市的自治 C.君主专制的确立 D.启蒙运动2.某同学以《1899年的上海》为主题,创设了下列场景,其中可能被老师否决的是A.很多市民到商务印书馆购买新书 B.报童们在租界内兜售《申报》C.新式学堂师生讨论近代数理知识 D.知县在县衙公堂阅读《民报》3.桑、茶、棉、甘蔗、烟草等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出现于A.两汉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5.下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①宗法分封②天文历法③青铜铸造④文字书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1894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正式出版。在该书中,郑观应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视工商为牟利之贱业,“但有困商之虐政,并无护商之良法,虽欲商务之兴,安可得哉?”郑观应意在A.批判重农抑商政策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D.颠覆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是相对的;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这两派的争论A.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B.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C.引起城邦制度衰颓 D.推动民主政治确立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9.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术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10.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C.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1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些“城市国家”是指A.城邦 B.租界 C.势力范围 D.使馆区12.如图是题为“人民胜利备忘录”的海报。图中有一枚冉冉升起的太阳,它是自由的象征。其中跪着的是俄国沙皇,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二月革命 B.七月流血事件 C.十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颁布13.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14.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创造了很多属于中国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开始试播②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④第一次成功将载人航天飞行器送入太空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15.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 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16.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 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 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17.之所以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是因为这场运动()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B.倡导“先定论”,挑战教皇的权威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18.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19.在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统治思想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道贵清静而民自定C.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写工具不断革新。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①纸草②泥板③龟甲兽骨④石头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1.南京,常常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爆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覆灭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22.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23.“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A.《魏书》 B.《隋书》 C.《汉书》 D.《晋书》24.“雅典人以完全独立的主体存在于城邦社会之中。他们在行动上是自由的,在思想上也是自由的,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他们能够摆脱神学教条和权威的束缚,对国家大事,他们能以自己的理解作出独立的判断”。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A.个人的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B.自由人的参政权完全平等C.理性精神推动城邦政治发展 D.参政方式问题导致权力滥用2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26.1933年,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经总统批准的法规,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美国A.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B.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力图防止企业盲目竞争2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28.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9.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30.1962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A.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灵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中学西传材料一:“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纪这一技术才传到欧洲。造纸术公元2世纪出现于中国,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向西传播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到西班牙,13世纪到北欧。中国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产生于9世纪,几百年后它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到达欧洲。”——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三: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异乎寻常的高度,那些以耶稣会士的报告作为自己观点基础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这方面堪称独步。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这种崇拜在英国也引起了回应和共鸣,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1719年,英国出版了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就把中国人描写成是一个“可恶的民族”。——摘编自英·罗伯茨编著《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问题:(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为什么历时几个世纪之久?(2)请以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3)从材料三来看,同时代的英、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有何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摘编自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材料二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摘编自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意义。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综而言之,则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动的社会”冒险进取,生活固“日益丰裕”,但“身心忙碌”;“静的社会”消极柔弱,“日益贫啬”,但“身心安闲”。西洋社会虽“无饥饿疾病之丧”,但竞争既烈,兵燹屡兴,人为苦痛正未有已。反之,中国固穷,“死亡枕藉”,但于“政治问题能已则已,不欲更事吹求,亦所以减轻其苦痛之法耳”。(伧父:《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第十三卷第七号)。材料二、李大钊同样是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异,将中西文化概括为“静”、“动”文明,但他这样写道:“……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东方之道德在个性灭却之维持,西方之道德在个性解放之运动……东方想望英雄,其结果为,专制政治,有世袭之天子……西方依重国民,其结果为民主政治”(《东西文明根本之差异》,《言治季刊》第一年第三期)。材料三、陈独秀认为,在古代,东西方都处在专制政治之下,其文化并无特异之处。但以法国革命为转机,东西方迥异其趣,西方判然进入了近代社会,形成“近代文明”;而东方社会却陷于停滞,仍为“宗法社会”、“封建政治”,因此东洋文明“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他将西方文化的特征,概括为“科学与人权并重”。(《文存》卷一)。而东方文化的特点在专制与迷信。专制即束缚个性。迷信即不知科学为何物,浑浑噩噩,日在愚昧之中,诸事“不能以人间已有之智灵,明其理由,道其法则也”(同上)。正是缘此根本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文化的长短优劣。西方进步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结果:科学与民主相济为用,“成独立之人格”。民智勃发,“而迷信斩焉”,“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而东方落后文化却造成专制与迷信并肆,戕贼人权,民智不张,“社会中种种卑劣不法惨酷衰微之象,由是并起,“生机日促”,社会经济因之“大乱”《<文存》卷一)。中西文化其优劣,彰明昭著,中国当移樽就教,接受西方文明,自是不言而喻之事。材料四、严复在1895年写的《论世变之亟》一文中,对中西文化曾作如是鲜明的对照:“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感觉锐敏的严复将西学的“命脉”概括为“于学术则黜伪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斥反对西学者是“狂易丧心之人”。问:(1)材料一、二、三是1916年开始的中西文化论战之三个代表人物的言论。这场论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材料四中严复所说的中国(最重三纲、亲亲、以孝治天下、尊主等)文化传统,始于何时、源于何派学说?(3)(接上题)这派学说发展到两宋取得怎样的新成就?(4)利用所给材料、结合所学,对这场中西文化论战作简要评述。注意:观点鲜明、评论有据;行文流畅,逻辑通顺;充分利用所给材料与所知史实;提炼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材料“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西欧传统社会结构,促进西欧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城市自治与启蒙运动反映了西欧社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但并非主导地位新因素,排除BD两项;君主专制不利于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A。2、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B项中的《申报》成立于1972年;C项中的近代数理知识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里就有了。因此ABC都是正确的。D项《民报》是在1905年创立的。因此D项错误。故选D。考点:近代传媒的发展等点评:近代中国随着列强的侵略的不断地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一些近代新事物传入中国。近代的印刷业、近代的传媒和近代的科学知识逐渐的在中国的发展。发展虽然缓慢,但是毕竟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另外需要知道的是,近代的这些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3、D【解析】
烟草原产地是美洲,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中国,明清时商品经济发达,桑、茶、棉、甘蔗和烟草都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故选D项;明清之前烟草尚未传入中国,不属于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排除ABC项。故选D。4、C【解析】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脑,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结合所学,中国专制天下的国家元首向来都是皇帝本人,政府首脑则往往由丞相来担任,即由丞相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由材料“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说明皇帝剥夺了丞相的行政权加诸自身。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5、C【解析】
根据材料“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及所学,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有利于研究①宗法分封③青铜铸造④文字书写。而天文历法的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正确,排除ABD项。6、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郑观应的思想主张置于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通过“护商”“兴商”来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C项正确;题目所问为目的,而A项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思想有着原则上的区别,B项错误,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A【解析】
相对主义的提出本身否定权威,而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相对主义的分歧引发争论,这种争论有助于推进思想的进步,A正确;与商品经济发展相比,争论本身不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以及城邦制度衰退,排除B、C;民主政治建立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是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时期,排除D。8、A【解析】审题“元”“佛教”,元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全国的佛教。9、B【解析】
毛泽东认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故选B;该考察报告并不是建议中共调整革命道路,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需要,排除D。故选B。10、B【解析】1868年,日本开始了以学习西方为目的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建立了近代军队和近代教育体制,但在政治方面,日本依然保留了天皇制,根据1889年宪法,天皇享有大权,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在日本建立起来了,这与西方普遍的民主政体截然不同,故选B;ACD无法明显体现与西方文明的不同,不能反映“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排除。11、B【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在开辟通商口岸城市内划定一块区域作为“租界”,禁止中国人入内,成为城市中“国中之国”,B正确;A是古代希腊国家形态;C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形态;D是《辛丑条约》之后在北京划分区域。12、A【解析】
依据材料“其中跪着的是俄国沙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17年3月发生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A正确;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四月提纲》的颁布发生之前,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BCD排除。故选A。13、A【解析】
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的现象,B项错误;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D项错误。14、C【解析】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9月17日;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中国第一次成功将载人航天飞行器送入太空是在200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15、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这说明科举成为进身高官的重要途径,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庶族地主地位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内容,A、B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科举出身的宰相的比重变化,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C。16、C【解析】
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看,该措施出现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朝臣在朝堂上私下交流,目的是为了防止朝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威胁皇权,通过此措施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C正确;提倡大臣独立思考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防止官员结党营私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B排除;彰显开国独树一帜与其政治制度无关,D排除。故选C。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价值,主张追求现实的幸福,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倡导理性;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人性的启蒙18、B【解析】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而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说明历史记述由于受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故B正确;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陈桥兵变的真相,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排除C;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19、B【解析】
汉初推行黄老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即“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故答案为B项;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排除A项;C、D项属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均排除。20、B【解析】
在纸发明之前,甲骨、纸草、泥板、石头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A、C和D排除。故选B。21、B【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上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中国近代史终结。故答案为B;鸦片战争爆发是在广州,不在南京,A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不是近代史的开端,C错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的建立,但不是近代史的开端,D错误。2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A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故B项错误,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于抗战时期,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相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而是强调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排除D。23、A【解析】
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是让少数民族人学说汉话,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故应该出自《魏书》,答案为A;材料内容是北魏的历史,《隋书》是记述隋朝历史的史书,B错误;汉朝和晋朝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不会出现材料的内容,CD错误。24、C【解析】
雅典人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说明雅典人的理性精神有利于推动城邦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雅典人的理性精神,没有体现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和权力滥用的问题,排除AD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雅典城邦当时的史实,排除。故选C。25、C【解析】
表格“宜子孙及酒食”“(值)钱七千二百”说明古代手工冶金的技术和工艺成就较深,故C正确;材料没有直接说明手工业的来源,故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冶金,不是盐铁官营,故B错误;国家征税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D。【详解】26、C【解析】
依据材料中“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等信息可知,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得到加强,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排除;D选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7、D【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本军兴师,救国救民”,由此可以看出此次革命运动的目标是打到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知识,为国民大革命运动中北伐战争时期。故选D。武昌起义主要推翻清政府,A错误;南昌起义针对的是国民党,B错误;抗日战争主要是针对日本的侵略,C错误。28、C【解析】
根据“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可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C;《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A;B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9、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30、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日民间的贸易被称为“备忘录贸易”,主要是区别于政府间的贸易往来,中日“备忘录贸易”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灵活性,D正确;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排除B;C项错在“解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依然实行对华经济封锁,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交通及工具不发达、国与国之间交流往来不频繁、对文明的认识程度不同、战争阻隔等。(2)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和民族文化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有利消除封建割据;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和到达亚洲,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历史的舞台不再是孤立的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3)法国:赞誉;英国:批判。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君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启蒙思想家理性的蓝图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治,他们对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开明君主制推崇备至;英国历经“光荣革命”已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对法治的要求更强烈。【解析】
(1)根据所学从交通及工具不发达、国与国之间交流往来不频繁、对文明的认识程度不同、战争阻隔等角度概括。(2)本问主要是回答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和民族文化成为可能。(3)根据“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得出法国是赞誉;根据材料“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得出英国是批判。结合所学从两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国内的发展状况分析可得出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君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启蒙思想家理性的蓝图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治,他们对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开明君主制推崇备至;英国历经“光荣革命”已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对法治的要求更强烈。32、(1)背景: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目的: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变化: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进行援助变为出自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意义: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四点以上)【解析】
(1)第一小问的背景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等处可以概括为: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第二小问的目的能比较明显的从材料一中提炼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第一小问的变化可以从材料二中的“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等处看出:变为出自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等;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以结合国家和世界发展的诸多方面加以分析概括,例如: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等。33、(1)《新青年》问世后,公开宣称“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如此激烈的批判态度和鲜明的文化取向,激起一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步行街个人店铺租赁合同书
- 区商贸城商铺租赁合同
- 健身场地租赁合同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
- 土地租赁建房合同
- 借款抵押担保合同
- 停车位代理销售合同
- 知识产权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尔夫球具维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技术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关务实务赛项参考试题及答案
- 《fema失效模式分析》课件
- 联合救治房颤患者的协议书
- 企业自查报告范文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母婴护理的职业道德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二章 口头沟通
- 运灰安全管理制度模版(2篇)
- 2024年生态环境局公务员考试600题内部选题库(A卷)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