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一些外界因素或化学物质因素对某植株茎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霉素通过直接参加细胞代谢活动来影响植株茎秆长度B.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自然界中的光照(8h/d)+赤霉素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可能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2.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乙烯都可促进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从而促进气孔的关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B.乙烯可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C.脱落酸和乙烯都是作为信息分子调控气孔的运动D.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能降低保卫细胞中NO水平,推测其可能促进气孔开放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错误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水解步骤不能对临时装片盖盖玻片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临时装片中的黑藻叶肉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烧杯中的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临时装片中的根尖细胞不能由前期进入中期4.如图表示经过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的实验过程,在正常的实验操作情况下,测得悬浮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很高,则说明()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侵入细菌内的是噬菌体的DNAC.被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D.部分细菌被噬菌体裂解5.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B.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植物越冬时体内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6.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D.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日益发展的果蔬饮料产业中,胡萝卜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原料→清洗→去皮→切片→热处理→打浆→酶处理→调配→均质脱气→杀菌→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原因是___________。(2)打浆后可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果汁提高澄清度,原因是___________;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固定化酶技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3)技术人员研究了不同方法进行去皮和热处理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处理方法去皮方法热处理方法碱液去皮热水去皮复合磷酸盐去皮热水柠檬酸预煮醋酸预煮抗坏血酸预煮胡萝卜素保存率(%)1.82.93.94.54.45.73.3①为测定胡萝卜素的含量,先采用________法提取胡萝卜素,较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的溶剂是___________(填“乙醇”或“石油醚”),不选择另一种溶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②据实验结果,制作胡萝卜汁过程中较宜选用的去皮和热处理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________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进行转化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促黄体生成素是自青春期开始由腺垂体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它除了参与调控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外,还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稳定有关,感应促黄体生成素的“受体蛋白”直接表达于造血干细胞的表面。回答下列问题:(1)促黄体生成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种),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促黄体生成素的化学本质。(2)研究发现,阻断促黄体生成素的信号将加速白血病的发病速度,推测促黄体生成素可能通过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正常表达,而避免其过度增殖。(3)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引起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外泌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性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10.(10分)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_____________方向的局部电流。(2)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3)人产生尿意的部位在_________。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部分同学们不记得小时候尿床的经历,这种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________有关。但是还有部分同学还记得小时候尿床经历,这种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有关。11.(15分)木瓜原产地在南美洲,17世纪传入中国,如今已成大众水果。木瓜的保健功能明显,以木瓜为原料开发的饮品也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作用,经过处理后可以制作果酒和果醋。制作果酒与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果醋发酵需要控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氧气充足、温度一般为________。(2)经过处理的木瓜,在酒精发酵前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其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倘若白糖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酒精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作木瓜醋需先制备果汁,为提高木瓜出汁率,常采用在木瓜浆中添加__________酶,该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对生物实验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验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即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本题应该从条形图的分析入手,利用对照原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详解】A、赤霉素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通过参加细胞代谢活动影响植株茎秆长度,A错误;B、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与1、3组形成对照,第2组茎长度较大,那么第2组实验的条件为光照(8h/d)+赤霉素,光照强度不能改变,自然界中的光照强度会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B错误;C、对比4组和5组的茎长,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长伸长受阻,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C错误;D、根据3、5、6三组分析可知,3组和6组的长度差异体现了光照时间延长的作用效果,5组和6组的长度差异体现了赤霉素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条形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植物茎伸长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考生识图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2、B【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乙烯都可促进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从而促进气孔的关闭。而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会降低光合速率。所以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乙烯会降低光合速率。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正确;B、乙烯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B错误;C、激素都是信息分子,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传递信息,因此脱落酸和乙烯都是作为信息分子调控气孔的运动,C正确;D、NO的合成增加,可促进气孔的关闭,若细胞分裂素能降低保卫细胞中NO水平,推测其可能促进气孔开放,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B【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流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流程: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结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水解步骤后需染色,不能对临时装片盖盖玻片,A正确;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采用的是新鲜的黑藻,并且临时装片中始终保持有水的状态,黑藻叶肉细胞能进行新陈代谢,B错误;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因为色素溶解于层析液,实验烧杯中的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C正确;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临时装片中的根尖细胞经解离后已死亡,不能观察到由前期进入中期,D正确。故选B。4、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详解】35S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搅拌后外壳在悬浮液中,而细菌沉在下部,因此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C正确。故选C。5、A【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植物激素的合成属于酶促反应,如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B、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呼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D、植物越冬时体内自由水转化成结合水,代谢减弱,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D错误。故选A。6、D【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详解】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正确;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相等,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酶可被反复利用;提高酶的稳定性)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萃取石油醚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过程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复合磷酸盐去皮和抗坏血酸预煮【解析】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2.果胶酶在果汁制作中的作用;①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②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3.胡萝卜素,从胡萝卜中提取出的橘黄色物质包括多种结构类似物,统称为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的化学分子式中包含多个碳碳双键,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a、β、γ三类,β一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详解】(1)胡萝卜素中主要是β一胡萝卜素,β一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2)由分析可知,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因此,能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而且还可以与产物分离,并且还能反复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3)①因为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萃取法,石油醚的沸点较高,且不与水互溶,因此石油醚较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而乙醇易挥发且与水互溶,因此不用乙醇作为萃取剂。②据实验结果可知,胡萝卜在复合磷酸盐去皮方法中的保存率最高,而且用抗坏血酸预煮获得的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制作胡萝卜汁过程中较宜选用的去皮和热处理方法分别是复合磷酸盐去皮和抗坏血酸预煮,从而获得较多的胡萝卜素。【点睛】熟知胡萝卜素和果胶酶的基本知识与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固定化酶技术的方法与优点以及胡萝卜素的提取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空间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分解者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解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空间和资源。3.信息传递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详解】(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实现了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增产。(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进行转化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据此可知在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3)农业生产上进行通常采用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等措施,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信息传递的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点睛】能够将信息传递合理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特征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卵巢、睾丸,骨髓造血干细胞双缩脲试剂和斐林原癌基因和抑癌减少增加【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促黄体生成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由垂体合成并分泌,可以作用于生殖系统及造血干细胞。【详解】(1)根据“它除了参与调控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外,还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稳定有关”可知,促黄体生成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有卵巢、睾丸,骨髓造血干细胞;促黄体生成素是糖蛋白,故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鉴定,看是否有相应的颜色反应出现。(2)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研究发现,阻断促黄体生成素的信号将加速白血病的发病速度,据此推测促黄体生成素可能通过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以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避免其过度增殖。(3)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故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外泌量会减少。【点睛】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即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性激素含量的稳定。10、膀胱壁感受器→c→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初级排尿中枢(或右)正反馈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新突触的建立【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1)当膀胱充盈后,产生刺激,由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刺激,并将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排尿中枢,进而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所以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为:由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的电流方向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一致,故形成向排尿中枢方向的局部电流。

(2)由于是兴奋后,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是正反馈调节。

(3)产生尿意的部位在高级中枢即大脑皮层。由于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