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学者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地区工厂数量蒸汽动力(马力)水动力(马力)北部地区934265136094苏格兰12532002480密德兰地区54438约1200总数111330151约9774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2.《春秋》中所记载的职业等级是士(知识分子)商、农、工,《史记》里则是农、工、商、陶,成书于汉武帝后200余年的《前汉书》定下的职业等级则是士(儒士)农、工、商。这一变化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结果 B.反映出儒学地位的提升C.源自叙史者的学术思想差异 D.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3.据载,(明代)“隆(庆)、万(历)中,闽商大至(镇洋镇),州(指江苏太仓州)赖以饶。今累岁弗登,(棉花)价贱如土,不足以供常赋矣”。这说明当时()A.棉织品不符合民众生活需要 B.全国经济区域分布较为明朗C.赋税负担沉重阻碍经济发展 D.江浙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4.西汉前期,面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董仲舒曾建议汉武帝限制占有土地的数额并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民土地私有B.防止社会贫富分化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确保国家赋税收入5.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6.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A.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B.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C.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D.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7.“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对列宁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B.改革后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C.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发展进程D.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产生一定影响8.下边漫画反映了中日围绕某一问题相争的状况,这一问题主要是指A.地位问题 B.朝鲜地位问题 C.义和团反帝问题 D.钓鱼岛主权问题9.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该法的公布是平民的胜利 B.该法没有给平民阶层带来任何好处C.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特权10.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12.卡尔曾提醒自己的学生: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一切历史都是主观史C.一切历史都是客观的D.一切历史都是虚构的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丝路风雨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14.(20分)材料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力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根据《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吴道子》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道子的绘画风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道子绘画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表格显示蒸汽机和水动力数量的变化,从整体而言,蒸汽动力取代水力是社会趋势,故D正确;蒸汽动力在密德兰地区就不占优势,排除A;B项偷换概念,材料并未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排除;各地发展并不均衡,排除C。故选D。2、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史记》《前汉书》中对职业等级的记载变化,反映了汉代儒士地位的提高,B正确;重农抑商思想与儒学地位变化无直接关系,A错误;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故C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3、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江浙地区民众极度依赖棉花种植,棉价高低影响民众的生活,说明当时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D选项正确;明朝中期后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全国的经济区域分布情况,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赋税负担对经济发展的阻碍,C选项错误。故选D。4、D【解析】

古代王朝赋税收入主要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承担,限制土地兼并可以保护小农,确保国家赋税来源,故D正确;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保障农民土地私有、防止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B;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和“抑商”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统治者加强统治的角度分析解答。5、A【解析】

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6、C【解析】

材料体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是“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故C符合题意;A、B与材料无关;D说法绝对。【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考查的是学生读取材料的能力。7、C【解析】

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近代化问题,不是单纯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论述,排除A;“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属于政治的近代化,排除B;D属于单纯的影响,不是从近代化的方面论述,排除D。故选C。8、B【解析】

依据图片中日相争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要求清政府放弃藩国朝鲜,但清政府不同意,于是引发了中日关于朝鲜地位的争论。B正确;本是中国领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A错误;1900年义和团运动已经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C错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已经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D错误。故选B。9、B【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但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汇编。故选B。10、C【解析】

考查土地革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中共领导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B、D错误。11、C【解析】

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中国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故此时同时存在三类企业的城市应该是上海,选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的年代,ABD中都没有同时存在此三类企业,排除。12、B【解析】

材料“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有不同的主观解构,故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历史学家的意见,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研究需要当下情怀,故A不符合题意;D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解析】

(1)根据“中国融入世界”之路可以结合汉朝唐朝的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商品种类;而此时西方的物品和科技、文化等种类传入中国,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写出答案即可。(2)唐代畅通的原因主要从唐朝的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和人民生活文化的需要来分析。(3)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相对封闭,并且随着新航路开辟和科技的发展,海上贸易优势明显。14、(1)风格:富有创造性;使用并发展了白描技法;笔法洗练;突出物体的运动感和力量感;在法度外推陈出新;画风豪放(2)背景: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盛唐注重规范法度;人物画发展成熟。【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