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实验 C.控制变量 D.归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3.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4.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6.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C.炭粒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7.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形成的固体小颗粒B火焰为什么会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C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空气组分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推理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0~40s蜡烛燃烧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40s后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0.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量明显减少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B.实验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12.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13.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D.石蜡火焰上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14.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D.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5.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实验 C.控制变量 D.归纳【答案】D【解析】A、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属于猜想环节,故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属于实验环节,故不符合题意;C、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属于控制变量环节,故不符合题意;D、没有归纳环节,故符合题意。故选:D。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C。3.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易错选D.注意空气成分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其他气体。故选:A。4.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答案】B【解析】A、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与假设,故选项错误。B、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C、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D、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答案】B【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正确;B.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曲线a、b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正确;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正确;D.由上图实验可知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正确;故选:B。6.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C.炭粒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由于该物质是白烟,因此它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所以ABC均不正确,况且AB是不能燃烧的物质,C是黑色颗粒,只有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白色且可燃。故选:D。7.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形成的固体小颗粒B火焰为什么会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C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答案】D解析】解:A.是石蜡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属于解释原因,故选项错误。C.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属于解释原因,故选项错误。D.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属于实验方案设计,故选项正确。故选:D。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答案】B【解析】A、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故选项正确。C、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收集事实证据,故选项错误。D、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制订计划,故选项错误。故选:B。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空气组分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推理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0~40s蜡烛燃烧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40s后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A【解析】A.开始氧气体积分数为20%以上,蜡烛充分燃烧坐成了二氧化碳,看图象同时也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0~40s蜡烛燃烧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象可知,蜡烛开始燃烧就产生了一氧化碳,发生了不充分燃烧,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量明显减少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A、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B、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氧气的含量减少,故选项正确。C、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D、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选项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B.实验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答案】B【解析】A、实验A中是烧杯倒扣住蜡烛,随着氧气被消耗,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实验B中的白瓷板表面会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C、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外焰温度最高,实验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是实验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2.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解析】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H2O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氧气被耗尽,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而带走了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D.石蜡火焰上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答案】D【解析】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是因为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