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冲刺B卷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解析)_第1页
期中冲刺B卷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解析)_第2页
期中冲刺B卷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解析)_第3页
期中冲刺B卷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解析)_第4页
期中冲刺B卷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期中冲刺卷B卷参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BDDADDCCACAB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ACDBDDBDCDC1.B2.D【解析】1.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B正确;恒星质量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A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CD错误。故选B。2.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对应横坐标中的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木星,D正确。据图可知,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金星、地球、天王星都没有位于宜居带,都不会出现生命,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期适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3.D4.A【解析】3.读图,根据图中曲线,某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阜新相对应年份的暴雨日数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暴雨日数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结合前面分析,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的研究可以确定阜新暴雨日数具有周期性,①对,②错。有助于暴雨、洪水灾害的预报,③对。不能直接减轻阜新的洪涝灾害损失,可以早预防,减轻灾害损失,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太阳黑子存在于太阳光球表面,是磁场的聚集之处。其数量和位置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5.D6.D7.C【解析】5.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D正确,B错误;恐龙生活在中生代,C错误;哺乳动物所处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A错误。故选D。6.化石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水质纤维等,但这不是其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A错误;生物死亡后要迅速掩埋,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越利于保存成化石;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D正确;气候高温多雨,容易被分解,地势高,容易被侵蚀,BC错误。故选D。7.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末期,A错误;金属矿产成矿主要在前寒武纪,B错误;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地球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的造山运动,D错误。故选C。【点睛】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8.C9.A【解析】8.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是0千米,但地壳厚度的0千米应从莫霍面开始算起,莫霍面在海平面之下,A错误;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上地幔顶部位于地幔层,不属于地壳,B错误;从莫霍面到地表是地壳,地壳厚度的0千米位于莫霍面,C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层,不属于地壳,D错误。故选C。9.此题可先判断a、b两地地壳厚度,根据等值线判读的规律“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原则可知,40千米<a地地壳厚度<42千米,38千米<b地地壳厚度<40千米。由此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图中a、b两地地壳厚度及从a到b的起伏状况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相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数值范围:若闭合等值线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的高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若闭合等值线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的低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10.C11.A12.B【解析】10.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其中大气运动状况与气压、气温关系密切空气湿度与密度相关性强,与氧离子关系不大。故选C。11.由于对流层温室气体的增多,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大气对流运动更为旺盛,使对流层顶海拔上升,A正确;厄尔尼诺、海气相互作用对对流层气温影响较小,BC错误;高层大气厚度对对流层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12.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化石燃料的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气温上升幅度大,使北半球对流运动更强烈,北半球对流层顶的变化比南半球大,B正确;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原始森林对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影响不大,AC错误;南半球火山地震频发不会导致北半球升温,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越旺,对流层越厚。13.B14.A15.A【解析】13.本题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雨过天晴后,大气中云层较少,大风也会吹散云层,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地面降温快,空气中水汽易凝结成霜,B正确D错误;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很低,A错误;霜冻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弱,北风吹拂使地面降温不是霜冻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14.本题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放火做煴”产生的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正确;“放火做煴”只能使周围小区域增温,不能达到大面积去霜的效果,BD错误;烟雾主要是为了防止产生霜,不是为了防止农作物灼伤,C错误。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理是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玻璃温室防冻是通过增强温室内的大气逆辐射来防冻,A正确;培土深埋防冻是用土壤隔绝外界冷空气而保温,B错误;燃煤供热防冻是增加热源以达到防冻目的,C错误;夜晚灌水防冻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的原理防冻的,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的增温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16.C17.D【解析】16.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气压甲>丙、乙>丁;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甲>乙;丁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丁>丙。综上所述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错误;甲地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处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错误;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正确;乙地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C。17.白天海洋增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AC错误;夜间海洋降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吹陆风,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一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18.B19.D20.D【解析】18.阶段①,若该流域上游植被改善,调蓄作用增加,会使湖泊水位趋于稳定,不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A错误;阶段②,博斯腾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湖泊水位上升,B正确;阶段③,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博斯腾湖水位下降,C错误;阶段④,博斯腾湖是吞吐湖,湖水有进口,也有出口,即使湖底淤积,水位也不会迅速上升,D错误。故选B。19.气温持续升高,蒸发加剧,农业用水可能增加,湖泊水量减少,气温与湖泊水位存在负相关的关系,A错误,D正确;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不一定增加,B错误;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进而导致高海拔地区冰川规模减小,后续高山冰雪融水反而会减少,C错误。故选D。20.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博斯腾湖水位上升,推测区域内气候逐渐变暖湿,天山林线上升,A错误;湖泊水位上升,水量增多,绿洲面积不会萎缩,B错误;沙尘天气主要由沙源、强风和热力不稳定的空气层结决定,博斯腾湖流域海拔较高,且较湿润,不易形成沙尘天气,C错误;气候暖湿,可供植物蒸散(包括蒸发和蒸腾)的水分也更充足,植物蒸散量可能增大,D正确。故选D。【点睛】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湖泊主要的补给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21.B22.D【解析】21.由图可知,7月长江口区表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高于底层,表层海水溶解氧总体含量较高,A错误;7月长江口区入海口处表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较图示多数区域低,B正确;图示长江口区中部海水表层和底层溶解氧饱和度垂直差异较大,C错误;图示长江口区西南部海水表层和底层等值线密度均较大,说明西南部海水溶解氧饱和度水平差异较大,D错误。故本题选B22.表层海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溶解大气中的氧气较底层多,①错误;7月底层海水温度比表层低,②错误;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强,释放的氧气较多,海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多,③正确;温度是影响海水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差大会导致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差异显著,④正确。故选D。【点睛】等值线判读方法:读数值、读递变、读延伸、读弯曲。23.C24.D25.C【解析】23.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A不符合题意;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B不符合题意;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二次海水涨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海岸地貌塑造的主要动力是波浪,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潮汐能是由潮汐现象产生的能源,它与天体引力有关,月球、太阳的吸引力是形成潮汐能的来源,D正确;潮汐能与太阳辐射、地球内部作用、风力作用无关,排除ABC。故选D。25.由材料和图可知,该电站电量来自太阳能和潮汐能,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越接近正午,光照越强,太阳能越充足,四个时段中,14-16时太阳能发电最多;由材料可知,潮汐电站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读图可知,四个时段潮位差分别约为2-4时120cm、4-6时50cm、14-16时180cm、16-18时50cm,潮汐发电14-16时最多。综合太阳能发电和潮汐发电时段峰值,可知一日中理论发电量最大应在14-16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潮汐能是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在海水的各种运动中潮汐最守信,最具规律性,又涨落于岸边,也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各种海洋能的利用中,潮汐能的利用是最成熟的。26.(1)变化特点:减少。(2分)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或降水)。(4分)(2)冬季发电储能效果差,夏季发电储能高;(3分)白天发电储能效果好,晚上发电储能差。(3分)(3)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6分)【分析】本题以光伏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可知,从甲向乙的方向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减少。甲属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甲海拔高于乙,甲的大气稀薄,太阳辐射量强,而乙降水多,阴雨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冬季白昼时间短,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发电储能效果差;夏季发电储能高;白天存在太阳,相对夜晚来说白天发电储能效果好;晚上发电储能差。(3)海拔高的地区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小,更多的太阳能量可以到达地面,有利于光伏发电的效率。甲地晴天较多,光伏电池板可以更长时间地接收到太阳能。大气中的尘埃会散射太阳光,降低光的透明度,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甲地的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这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为光伏发电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27.(1)冬季。(2分)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6分)(2)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2分)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4分)【分析】该题以新疆的博斯腾湖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2个小问,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详解】(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湖陆风最弱的为湖风和陆风风速相差最小的季节,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冬季湖风和陆风风速相差最小,因为在冬季湖水水量小,比热容发笑,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冬季湖面结冰,湖路温差小;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辐射少,整体纬度地,温差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湖陆风不明显。(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回增强湖陆风,具体为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在白天会增加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加强湖丰;晚上热岛效应降低了湖陆健的温差,减弱陆风。28.(1)海域:甲海域。(2分)理由:四处海域中甲海域纬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