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_第1页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_第2页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_第3页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_第4页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TOC\o"1-2"\h\u27035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2443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 252761.2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318360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3129682.1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385722.2平台架构设计 4206802.3平台关键技术 428540第三章设备智能化 5280993.1设备智能化的意义 58283.2设备智能化技术 5295943.3设备管理与维护 61102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230764.1数据采集技术 6161124.2数据存储与管理 790114.3数据分析与挖掘 717505第五章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795095.1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7274855.1.1机器学习概述 7324735.1.2深度学习概述 8294195.1.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8103255.2智能优化与调度 8152735.2.1智能优化概述 8280715.2.2智能调度概述 8163015.2.3智能优化与调度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8199125.3智能诊断与预测 888015.3.1智能诊断概述 9177955.3.2智能预测概述 9246465.3.3智能诊断与预测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93762第六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996656.1工业网络安全挑战 9241456.2安全防护技术 10198046.3数据保护策略 1016436第七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11187357.1系统集成概述 11259587.2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162047.3系统集成案例 118822第八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12122968.1生产过程优化 1213448.1.1引言 12173448.1.2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 12261028.1.3生产调度与优化 12239678.1.4生产质量监控 13136848.2设备健康管理 1393348.2.1引言 1369448.2.2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测 13139558.2.3故障预测与诊断 13181518.2.4维护决策与优化 1330708.3供应链协同 13164148.3.1引言 1399858.3.2供应链信息共享 13658.3.3供应链协同决策 13173328.3.4供应链优化与提升 1324817第九章智能制造政策与标准 1448429.1国家政策与规划 14242239.2行业标准与规范 1468009.3政策与标准实施 1532193第十章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展望 152933510.1技术发展趋势 152010510.2产业应用前景 15263410.3挑战与应对策略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智能制造的内涵: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2)智能制造的外延:智能制造涉及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包括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多个方面。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1)自动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制造业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2)信息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制造业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3)集成化阶段:21世纪初,制造业逐步实现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集成,提高整体效率。4)智能化阶段:当前,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1.2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与智能制造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以下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关系的几个方面:(1)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2)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各类设备、系统和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3)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促进了制造业内部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如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4)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深入挖掘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潜力,制造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2.1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系统,承担着连接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关键任务。它通过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设备、协议和应用接入,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2)实时性: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生产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实时支持。(3)智能化: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4)安全性:平台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生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2平台架构设计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设备层: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负责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2)网络层:负责将设备层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主要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3)平台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a.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存储、分析等操作,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b.应用服务模块: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如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生产优化等。c.开发与集成模块:支持第三方应用开发,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d.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认证、权限管理等功能。(4)应用层: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应用和第三方应用,如生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2.3平台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层与平台层的互联互通,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2)云计算技术:为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3)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5)安全技术:保证生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6)集成技术: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7)开发与部署技术:支持快速开发、部署和运维,降低企业应用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第三章设备智能化3.1设备智能化的意义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设备智能化在智能制造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备智能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使设备具备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的能力。以下是设备智能化的几个重要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设备智能化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能耗:设备智能化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提高产品质量:设备智能化可以实时监测产品质量,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4)增强设备可靠性:设备智能化有助于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防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可靠性。(5)促进产业升级:设备智能化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2设备智能化技术设备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设备智能化的基础,它能够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等)转换为电信号,为设备提供实时数据。(2)控制器技术:控制器是实现设备智能化决策的核心,它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算法分析,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完成相应动作。(3)执行器技术:执行器是设备智能化的执行部分,它根据控制信号完成各种物理动作,如驱动电机、调节阀门等。(4)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实现设备智能化信息交互的关键,它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5)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设备智能化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设备提供决策依据。3.3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维护是设备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策略:(1)设备状态监测: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潜在问题,提前预警,避免设备故障。(2)故障诊断与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故障规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3)设备维护策略优化:根据设备状态和故障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降低设备故障率。(4)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到报废,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5)设备维护团队建设:培养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提高设备维护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设备智能化技术和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贡献力量。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4.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的基础环节,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制造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传感器通过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多种类型。条码识别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通过扫描条码,可以快速获取产品信息、生产日期等关键数据,提高生产效率。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无线传输技术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实时监控和分析提供支持。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LoRa等。4.2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存储与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数据存储技术涉及数据的存储介质、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常见的存储介质有硬盘、固态硬盘、分布式存储系统等。存储结构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存储方式有本地存储、云存储等。数据库管理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查询和维护的过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数据库优化等方面。数据安全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保障数据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安全防护等。4.3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与挖掘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如平均值、方差等。诊断性分析是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预测性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觉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如产品销售策略。聚类分析是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分类预测是基于已知数据,预测未知数据的类别。在智能制造领域,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优化、设备故障预测、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第五章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5.1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5.1.1机器学习概述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算法自动分析数据、识别模式,进而实现智能决策。在智能制造领域,机器学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5.1.2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结构,具有更强的学习和表达能力。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5.1.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1)产品研发: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产品数据的快速分析和挖掘,为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设计灵感。(2)生产过程控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3)质量检测: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使得智能制造系统具备了对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能力。5.2智能优化与调度5.2.1智能优化概述智能优化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任务等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智能优化主要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5.2.2智能调度概述智能调度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人员、物料等进行合理调度,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优化。智能调度技术主要包括模糊调度、神经网络调度等。5.2.3智能优化与调度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1)生产计划优化: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对生产计划的自动调整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维护调度:通过智能调度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维护任务的合理分配,降低设备故障率。(3)物料配送调度:利用智能调度算法,可以优化物料配送路径,降低物料配送成本。5.3智能诊断与预测5.3.1智能诊断概述智能诊断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设备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的及时发觉和处理。智能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故障诊断、质量诊断等。5.3.2智能预测概述智能预测是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的生产过程进行预测,以指导生产决策。智能预测技术主要包括时间序列预测、回归预测等。5.3.3智能诊断与预测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1)设备故障诊断:通过智能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觉设备故障,降低故障对生产的影响。(2)产品质量预测:利用智能预测技术,可以预测产品质量问题,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3)生产趋势预测: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生产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第六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6.1工业网络安全挑战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ICS)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这使得工业网络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是当前工业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1)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黑客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拒绝服务攻击(DoS)到针对性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者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工业控制系统造成破坏。(2)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相较于传统的IT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的意识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对工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得系统容易受到攻击。(3)设备与协议标准化程度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和协议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较低。这导致在安全防护方面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增加了安全防护的难度。(4)数据泄露风险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企业数据逐渐向云端迁移。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导致数据泄露。6.2安全防护技术针对上述挑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工业网络安全防护技术:(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工业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通过设置合理的防火墙规则,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降低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同时IDS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2)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通过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可以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日志进行定期分析,有助于发觉攻击行为,为后续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3)加密技术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4)安全隔离与分区通过安全隔离和分区,将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面。同时对内部网络进行分区,可以有效控制攻击范围的扩散。6.3数据保护策略为了保证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安全,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数据保护策略:(1)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以快速恢复备份数据,降低损失。(2)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控制,仅授权相关人员访问敏感数据。通过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或篡改数据。(3)数据加密存储与传输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对加密数据进行定期更换,提高数据安全性。(4)数据脱敏在数据共享或公开场合,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通过脱敏技术,将敏感数据转换为不可识别的格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5)数据安全审计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检查数据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审计报告,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数据安全。第七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7.1系统集成概述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系统集成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将各种分散的制造系统、设备、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高度协同、高效运作的智能化整体。系统集成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流、数据流和物流的统一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7.2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涉及多种关键技术,以下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关键技术:(1)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它能够实现设备、系统和应用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持和应用服务。(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决策支持。(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实现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的云端化,降低企业成本。(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将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智能化决策。(6)5G技术:5G技术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连接,为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7.3系统集成案例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案例: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该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生产线上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集成,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二:某家电制造企业该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生产线的设备、系统和应用集成到云端,实现了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的一体化。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案例三:某纺织企业该企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分析和决策。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企业能够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案例四:某机械制造企业该企业采用5G技术,将生产线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集成,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通过5G网络,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益。第八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8.1生产过程优化8.1.1引言生产过程优化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与分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8.1.2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各项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8.1.3生产调度与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生产调度进行优化,如调整生产计划、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调整。8.1.4生产质量监控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质量数据,如产品尺寸、重量等。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和处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8.2设备健康管理8.2.1引言设备健康管理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测与维护决策。8.2.2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测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设备,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振动、温度、能耗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发觉设备潜在故障。8.2.3故障预测与诊断基于设备运行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识别。同时结合专家系统,对故障原因进行诊断。8.2.4维护决策与优化根据故障预测与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如定期检查、更换零部件等。通过优化维护策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8.3供应链协同8.3.1引言供应链协同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协同决策与优化。8.3.2供应链信息共享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如订单、库存、物流等。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8.3.3供应链协同决策基于供应链信息,运用协同决策算法,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优化。如优化采购计划、库存控制、物流配送等。8.3.4供应链优化与提升通过对供应链数据的分析,发觉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进而优化供应链策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如优化供应商选择、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通过对生产过程优化、设备健康管理以及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作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协同化。第九章智能制造政策与标准9.1国家政策与规划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划,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国家还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政策与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系统集成、服务平台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4)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高智能制造人才素质。(5)完善智能制造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9.2行业标准与规范智能制造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为保证智能制造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作业,行业标准与规范。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制造术语与定义:明确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行业交流提供统一语言。(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规范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提高系统集成度。(3)智能制造设备与产品标准:保障智能制造设备与产品的功能和质量。(4)智能制造互联互通标准: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系统兼容性。(5)智能制造安全与环保标准:保障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9.3政策与标准实施为保证智能制造政策与标准的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政策与标准宣传培训机制,提高政策与标准的知晓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