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件_第1页
《荷塘月色》课件_第2页
《荷塘月色》课件_第3页
《荷塘月色》课件_第4页
《荷塘月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1948年8月因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朗读课文,感受情感学习要求:1.在重要词语(特别是生字新词)下面做上标记。2.在作者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边做批注。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月下散步。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因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行踪。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家—小路—荷塘—家。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走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环境。第7—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走到家中。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感到自己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渴望宁静、自由)(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的宁静)(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中怅然)(6)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再宁静)思想感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对美好追求的寄托从写景状物的角度分析,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1—3段,写夜游的缘由。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的旧俗,突转一笔,作者的思绪最终又回到现实中来(回到家门),收束全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10段):写“月下遐思”(情)。第二课时鉴赏第4段这一段描写了什么景色?写了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了荷塘中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是如何对荷塘的景物进行描写的?作者用“弥望”“田田”极言荷叶之广,“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水很高的荷叶,写出了荷叶的风姿,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两者的相似之处,而且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写荷花,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袅娜”写出了荷花的柔美、多姿,“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的姿态。这两个词本是用来形容女子娇美的姿态、羞涩的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接着连用“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淡的月色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在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地闪着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写荷香,运用了通感手法,将嗅觉转换为听觉,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写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写出了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宁静。运用通感手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的想象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写荷波,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荷叶在微风吹动下,形成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吹过处,荷叶荷花颤动的情景,既有视觉形象,“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写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营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写荷韵,作者把想象和所见相结合,“脉脉”本来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的样子,这里用来写流水无声,池塘里的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致”想象那叶子底下的流水“脉脉”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营造了恬静、雅致的氛围。鉴赏第5段课文第5段写了什么景色?写了荷塘上的月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此处月色的?月光和月影。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朦胧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的薄雾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通过写叶、花的安谧和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其实还是写月色,因为影子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之景一览无余,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的朦胧感,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为何用“画”不用“印”?“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突出这种无形美)本段的写景特点是什么?淡月辉映下荷塘里月光、青雾、叶色、水汽交相杂糅。虚实结合,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恍若漂浮的姿态,创造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意境。这些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朴素、典雅、充满诗意。鉴赏第6段第6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主要描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在这里,作者以树为着眼点,由远及近,写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1)四面的树(照应第2段)。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我”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本段是如何描写荷塘四周景物的?运用了绘画技巧描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鉴赏第7—10段作者夜游荷塘,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呢?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引起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