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生诊疗基本技能针灸部分_第1页
中医大学生诊疗基本技能针灸部分_第2页
中医大学生诊疗基本技能针灸部分_第3页
中医大学生诊疗基本技能针灸部分_第4页
中医大学生诊疗基本技能针灸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针灸基本技能

第一节常用月俞穴

表6-1头面颈项部腌穴训练必备内容要点(36穴)

穴名归经定位及取法操作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

迎香大肠经

鼻唇沟中。寸。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眠缘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以

承泣胃经

下缘之间。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

压,以防出血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

四白胃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

陷处。

提插捻转。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

地仓胃经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车穴透刺。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

颊车胃经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

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点处。

在耳屏前,下颌骨黑状突前方,直刺0.5〜],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

下关胃经当颗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动作,以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

中。口取。免折针。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

头维胃经平刺0.5~1寸。

4.5寸。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

翻醪小肠经目外眦直下,颔骨下缘凹陷处。

1寸。

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的后方,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

听宫小肠经

张口时呈凹陷处。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

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

刺0.5〜1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

晴明膀胱经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

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

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

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

攒竹膀胱经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0.5~0.8寸。禁灸。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

天柱膀胱经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

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中。

乳突前下方与耳垂之间的凹陷

翳风三焦经直刺0.5〜1寸。

中。

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牌状突后

耳门三焦经微张口,直刺0.5〜1寸。

缘,张口有孔

丝竹

三焦经眉梢的凹陷处平刺0.3-0.5寸

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牌状突后

听会胆经微张口,直刺0.5〜0.8寸。

缘,张口有孔

率谷胆经耳尖直上,入发际L5寸。平刺0.5〜0.8寸。

阳白胆经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平刺0.5-0.8寸。

头临目正视,瞳孔与风池穴连线上,

胆经平刺0.5-0.8寸。

泣入前发际0.5寸。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

风池胆经

凹陷中,平风府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

度。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

肩井胆经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可深刺;孕妇禁针。

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

大推督脉向上斜刺0.5〜1寸。

陷中。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

哑门督脉

入发际上0.5寸。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

髓。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

风府督脉

入发际上1寸。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

髓。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

百会督脉

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法。

卤会穴前1寸;或额前部发际正

上星督脉平刺0.5〜0.8寸。

中直上1寸。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

水沟督脉

界处。指甲掐按。为急救要穴之一。

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

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天突任脉胸骨上窝正中。

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

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

廉泉任脉向舌根斜刺0.5〜0.8寸。

上缘的中点处。

四神经外奇在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平刺0.5〜0.8寸;可灸。

聪穴共4穴。

经外奇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穴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经外奇在颍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

太阳

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血;可灸。

经外奇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

球后

穴交界处0.5〜1.5寸,不提插。

经外奇

牵正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经外奇

翳明项部,当翳风后1寸。直刺0.5〜1寸;可灸。

经外奇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安眠直刺0.8〜1.2寸;可灸。

穴的中点。

表6-2上肢部月俞穴训练必备内容要点(39穴)

穴名归经定位及取法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

中府肺经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

第一肋间隙处。

脏、引起气胸。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槎侧凹陷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

尺泽肺经

处。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孔最肺经直刺0.5〜1寸。

寸处。

槎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槎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

列缺肺经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向上斜刺0.5~0.8寸。

食指按在另一手槎骨茎突上,指尖下

凹陷中是穴。

在掌后腕横纹梯侧,楼动脉的楼侧凹避开梯动脉,直刺0.3~0.5

太渊肺经

陷中。寸。

鱼际肺经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直刺0.5~0.8寸。

少商肺经拇指税侧指甲角旁0.1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商阳大肠经食指槎侧指甲角旁0.1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

骨槎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

合谷大肠经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

半握拳状。

拇、食指之间的指跳缘上,当拇指尖

下是穴。又名虎口。

腕背横纹梯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

阳溪大肠经直刺0.5~0.8寸。

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手三里大肠经直刺0.8~1.2寸。

2寸处。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曲池大肠经直刺0.5〜1寸。

外上镰连线中点。

在曲池穴与肩胭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臂W大肠经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7寸,三角肌止点处。

极泉心经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

0.5寸。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靓

少海心经直刺0.5〜1寸。

连线的中点处。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

通里心经腕横纹上1寸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

不可作屈腕动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槎

阴郑心经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

侧缘。

不可作屈腕动作。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梯侧

神门心经直刺0.3〜0.5寸。

凹陷处。

少泽小肠经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

后溪小肠经直刺0.5〜1寸。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可透刺合谷穴。

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

腕谷小肠经直刺0.3~0.5寸。

处,赤白肉际。

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

支正小肠经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上5寸。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曲泽心包经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缘。

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梳侧腕屈

间使心包经直刺0.5〜1寸。

肌腱之间。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梳侧腕屈

内关心包经直刺0.5-1寸。

肌腱之间。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税侧腕屈肌

大陵心包经直刺0.3〜0.5寸。

腱之间。

直刺0.3〜0.5寸。为急救要穴

掌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中间。简便

劳宫心包经之一。

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

中冲心包经中指尖端的中央。

急救要穴之一。

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直刺0.3〜0.5寸。

中渚三焦经

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

阳y也三焦经直刺0.3~0.5寸。

中。

外关三焦经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槎骨正中间。直刺0.5〜1寸。

支沟三焦经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槎骨正中间。直刺0.5〜1寸。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

肩鹘大肠经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

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

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方凹陷处。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胭穴

肩髅三焦经直刺1〜1.5寸。

后寸许凹陷中。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1-宣经外奇穴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指寸),左右共10穴。

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

四缝经外奇穴

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粘液。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

八邪经外奇穴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指跳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

落枕经外奇穴直刺或斜刺0.5~0.8寸。

掌关节后约0.5寸处。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及第4、

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

腰痛穴经外奇穴第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

寸;可灸。

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表6-3胸腹部腌穴训练必备内容要点(18穴)

穴名归经定位及取法操作

前正中线匕平第四肋间隙;或两乳

膻中任脉平刺0.3〜0.5寸。

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

期门肝经斜刺或平刺0.5〜0.8寸。

开4寸。

日月胆经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斜刺或平刺0.5〜0.8寸,

章门肝经第十一肋游离端下际直刺0.8〜1寸

京门胆经第十二肋游离端下际处直刺0.5-1寸

上皖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直刺1〜1.5寸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

中皖任脉直刺1〜1.5寸

合连线的中点处

梁门胃经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直刺0.5〜0.8寸,可灸

建里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直刺1〜1.5寸

下院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直刺1〜1.5寸

神阙任脉脐窝中央不针,多用艾炷隔盐灸

天枢胃经脐中旁开2寸直刺0.8~1寸,可灸

大横脾经脐中旁开4寸直刺1〜2寸,可灸

气海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直刺1〜2寸,多用灸法

关元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直刺1〜2寸,多用灸法

中极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直刺1〜1.5寸孕妇慎

肺经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

中府向外斜刺0.5~0.8寸

第一肋间隙处

归来胃经脐下4寸,任脉旁开2寸.直刺1〜1.5寸可灸

表6-4背腰部腌穴训练必备内容要点(26穴)

穴名归经定位及取法操作

大椎督脉第七颈椎棘突下直刺0.5~1寸,可灸

定喘奇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直刺0.5~0.8寸,可灸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约肩胛冈下缘与

天宗小肠经

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直刺或斜刺0.5〜1寸

肩外

小肠经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斜刺0.5~0.8寸

肩中

小肠经第7颈椎棘突卜旁开2寸斜刺0.5~0.8寸

大杼膀胱经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风门膀胱经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斜刺0.5~0.8寸

肺俞膀胱经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心俞膀胱经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膈俞膀胱经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肝俞膀胱经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胆俞膀胱经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脾俞膀胱经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胃俞膀胱经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三焦

膀胱经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寸

肾俞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寸

大肠

膀胱经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8〜1.2寸

小肠

膀胱经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直刺或斜刺0.8~1寸

膀胱第2舐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

膀胱经直刺或斜刺0.8〜1.2寸

俞2舐后孔

第2舐后孔中,约当鹘后上棘下与后正

次修膀胱经直刺1〜1.5寸

中线之间

W月膀胱经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斜刺0.5~0.8寸

志室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斜刺0.5~0.8寸

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

长强督脉斜刺0.8〜1寸

的中点处

腰阳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督脉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关约与骼崎相平

命门督脉后正中线匕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至阳督脉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向上斜刺0.5〜1寸

表6-5下肢部腌穴训练必备内容要点(44穴)

穴名归经定位及取法操作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

环跳胆经直刺2〜3寸

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承扶膀胱经臀横纹的中点直刺1〜2寸

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

殷门膀胱经直刺1〜2寸

在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能

伏兔胃经直刺1〜2寸

骨外上缘上6寸

大腿外侧正中,胴横纹上7寸。或垂

风市胆经直刺1〜1.5寸

手直立时,中指尖下是穴

屈膝,在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

梁丘胃经直刺1〜1.2寸

上,骸骨外上缘上3寸

屈膝,在骸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

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

血海脾经直刺1〜1.5寸

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骸骨上缘,二至五

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

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直刺1〜1.5寸,或用点刺

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胭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

委中膀胱经

肌腱的中间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和神经。

犊鼻胃经屈膝,在能韧带外侧凹陷中向后内斜刺0.5〜1寸

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

曲泉肝经直刺1〜1.5寸

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直刺1〜2寸。强壮保健用,

足三里胃经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一横指处

常用温灸法

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的中点,腓肠肌

承筋膀胱经直刺1〜1.5寸

肌腹中央

上巨虚胃经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直刺1〜2寸

下巨虚胃经上巨虚穴下3寸直刺1〜1.5寸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

丰隆胃经直刺1〜1.5寸

前崎外二横指处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直刺1〜2寸。不宜过强的

承山膀胱经

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刺激,以免痉挛

阴陵泉脾经胫骨内侧黑F方凹陷处直刺1〜2寸

阳陵泉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直刺1〜1.5寸

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

飞扬膀胱经直刺1〜1.5寸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

地极脾经直刺1〜1.5寸,可灸

泉穴下3寸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

解溪胃经直刺0.5〜1寸

伸肌蹬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内庭胃经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直刺或斜刺0.5~0.8寸

隐白脾经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浅刺0.1寸

太白脾经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直刺0.5〜0.8寸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

公孙脾经直刺0.6~1.2寸

三阴交脾经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秩边膀胱经第4舐椎棘突下,旁开3寸直刺1.5〜2寸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

承山膀胱经

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的刺激,以免痉挛

直刺0.5-0.8寸。孕妇

昆仑膀胱经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禁用,经期慎用

申脉膀胱经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直刺0.3~0.5寸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

至阴膀胱经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灸法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直刺0.5〜0.8寸。祛邪宜用

涌泉肾经

/3凹陷处灸法或药物贴敷

然谷肾经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直刺0.5~0.8寸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

太溪肾经直刺0.5~0.8寸

照海肾经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直刺0.5〜0.8寸

复溜肾经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直刺0.5-1寸

光明胆经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直刺0.5〜0.8寸

悬钟胆经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直刺0.5~0.8寸

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

丘墟胆经直刺0.5〜0.8寸

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

足临泣胆经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

大敦肝经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躁缘上方

行间肝经直刺0.5~0.8寸

纹头处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

太冲肝经直刺0.5~0.8寸

中封肝经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凹陷中直刺0.5〜0.8寸

第二节毫针刺法实训规范

操作备注

切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腌穴位置

进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针将针刺入腌穴

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

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腌穴

进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

针针刺入腌穴

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腌穴部位的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

进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腌穴。

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

针刺入

捏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腌穴部位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腌穴,如印堂

进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

穴。

针端将针刺入

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

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体质、

病情、瑜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

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致,幅

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深层刺

度不宜过大,•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

插入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至浅层引

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

退的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F呈纵向

法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

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基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

本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手小。

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

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腌穴的

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

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

腌穴内反复前后来回的旋转行针手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

法,即为捻转法。针o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

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

激量则小。

辅循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能

助法腌穴的上下轻柔的循按。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手弹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

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法法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

刮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

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

法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上而下频频

刮动针柄,促使得气。

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卧倒

法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

飞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

具有催气、行气,增强针感。

法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

展翅,故称飞法。

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

颤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法使针身轻微震颤。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针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