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必背知识清单01物质的比热的某种物质温度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读作。2.将一铝块从冰箱中取出放在室温下慢慢地铝块的温度会升高,但其比热容。将其切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比热容。(填“变”或“不变”)2·1·c·n·j·y3.已知铁的比热容(:铁=0.46×103J/(kg·℃),其物理意义是。由此可知,要想使质量为5kg的铁块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小的吸收热量少。5.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必背知识清单02熔化和凝固1、物质存在的状态一般有。2、我们把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熔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如(举两例);另一类叫,如(举两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4、凝固是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填“放热”或“吸热凝固时都要(填“放热”或“吸热”)。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二是液体要不断地热量。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二是液体要不断地热量。必背知识清单03汽化与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汽化有两种方式:。2.蒸发是只在液体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在温度下进行。蒸发时热量。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 。具体地说:⑴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2)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温度越高蒸发越;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 ,周围环境的温度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4.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进行的 的现象,液体在一定的下才能沸腾。5.液体沸腾吋的温度叫,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6.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热量,温度,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热量,温度 ,沸腾。7、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现象成为液体。8.液化有两种方法: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 ,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和 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9.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的工作原理等。必背知识清单04科学升华与凝华1.物质直接从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从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升华时要____热量,凝华时要___热量。2.干冰是____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一78.5℃以下,利用干冰的_____吸热,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的温度,也可以形成云雾缭绕的舞台录象。物质吸热能力和比热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一:对比热概念不熟悉,不能理解比热和吸热能力的关系?分析归纳比热和物质的吸热能力: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利用Q=cm△t来判断即可。2、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越多,则比热容越小,即物质的吸热本领越小【例题1-1】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T℃C.a物质的比热大于b物质的比热D.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例题1-2】(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实验中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2028364452(1)当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比热容更大。【变式1-1】(2023七上·兰溪期末)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和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忽略散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A杯加热10分钟和给B杯加热20分钟,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B.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B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C.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A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D.吸收相同的热量,A杯中的液体升温比B杯中的慢【变式1-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熔化和凝固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二: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不理解?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图像中温度不变的时间就是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例题2-1】(2023七上·上虞期末)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例题2-2】如图,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变式2-1】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变式2-2】小柯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克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所记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1)加热至10分钟时,该物质在试管内的状态为;(2)由图乙可知,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吸收的热量。(3)老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图乙数据有问题,依据是。(4)若小柯继续不断加热,试管里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变式2-3】(2020七上·金东期末)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2)如图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3)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分析汽化和液化中的陷阱陷阱三:对汽化和液化不能完全理解,解释现象不清?分析归纳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分析:1、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2、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3、液体沸腾吋的温度叫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4、液化有两种方法:降温、加压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压缩气体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5、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燃管、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例题3-1】(2023七上·临海期末)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A.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B.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C.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D.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变式3-1(2022七上·安吉期末)在使用热水壶烧开水时,当水沸腾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有很浓的“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固体小颗粒B.“白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壶嘴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蒸气难以液化D.离壶嘴较远处有很浓的“白气”是因为远处温度低、水蒸气容易汽化变式3-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壶嘴上方“白气”的多少,判断出(填“甲”或“乙”)房的气温低,其中“白气”的形成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分析升华和凝华中的陷阱陷阱四:对升华和凝华不能完全理解,解释现象不清?分析归纳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现象分析:1、(1)物质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物质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2、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气态的钨放热后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

3、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所以物态变化是凝华;

4、只有空气较湿润且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华为冰晶——霜【例题4-1】(2022七上·苍南期末)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请你回答:(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2)请你根据知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为了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使土壤降温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变式4-1】(2023七上·德清期末)强冷空气的到来使莫干山变成了冰雪世界!及目之处,雪树银花,如梦如幻般出现了玉树琼花的雾凇景象!(如图)雾凇的形成过程主要是()A.凝华 B.液化 C.升华 D.汽化【变式4-2】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变式4-3】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甲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凝华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物质的三态变化综合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五:对物态变化混淆?分析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为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分为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有降温和压缩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针对物质的三态变化,需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加以分析。【例题5-1】(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降水形成的示意图,其过程为:①暖湿气流上升;②水蒸气降温后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③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④小水珠和小冰晶变成大水滴,之后就会降水。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①中暖湿气流是由液态水升华而成的B.②中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C.③中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属物理变化D.④中小冰晶降落的过程中会熔化放热成水【例题5-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内滴几滴水,过一会儿在瓶壁上方出现很多紫色碘颗粒,是由于(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变式5-1】(2023七上·兰溪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变式5-2】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变式5-3】(2021七上·天台期末)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1)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填物态变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2)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必背知识清单01物质的比热1Kg的某种物质温度 升高或者降低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2.将一铝块从冰箱中取出放在室温下慢慢地铝块的温度会升高,但其比热容不变。将其切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比热容不变。(填“变”或“不变”)2-1-c-n-j-y3.已知铁的比热容(:铁=0.46×103J/(kg·℃),其物理意义是1Kg的铁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0.46×103J。由此可知,要想使质量为5kg的铁块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6×103J。【来源:21cnj*y.co*m】4.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少。【出处:】5.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泥土大。【版权所有:21教育】必背知识清单02熔化和凝固1、物质存在的状态一般有固态、液态、气态。2、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如明矾、石膏(举两例);另一类叫非晶体,如玻璃、松香(举两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凝固点)。4、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凝固时都要放热(填“放热”或“吸热”)。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2·1·c·n·j·y必背知识清单03汽化与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吸收热量。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 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具体地说:⑴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 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4.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 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5.液体沸腾吋的温度叫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6.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沸腾。7、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液化现象成为液体。8.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温、加压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 压缩气体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 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9.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燃管、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必背知识清单04科学升华与凝华1.物质直接从__固_态变成___气___态的过程叫升华;从___气_态直接变成__固___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升华时要__吸收__热量,凝华时要__放出_热量。2.干冰是__固态___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一78.5℃以下,利用干冰的__升华___吸热,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的温度,也可以形成云雾缭绕的舞台录象。物质吸热能力和比热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一:对比热概念不熟悉,不能理解比热和吸热能力的关系?分析归纳比热和物质的吸热能力: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利用Q=cm△t来判断即可。2、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越多,则比热容越小,即物质的吸热本领越小【例题1-1】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T℃C.a物质的比热大于b物质的比热D.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答案】C【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b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a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始终保持T℃不变,因此它的凝固点为T℃,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a升高的温度高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体积相同的b和a,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根据m=ρV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例题1-2】(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实验中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2028364452(1)当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比热容更大。【答案】(1)升高温度的多少(2)甲【解析】(1)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越多,则比热容越小,即物质的吸热本领越小;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即可。【解答】(1)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加热时间1min时,甲升高的温度为:34℃-30℃=4℃,乙升高的温度:28℃-20℃=8℃,则甲升高度温度小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公式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变式1-1】(2023七上·兰溪期末)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和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忽略散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A杯加热10分钟和给B杯加热20分钟,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B.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B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C.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A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D.吸收相同的热量,A杯中的液体升温比B杯中的慢【答案】B【解析】(2)根据乙图确定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然后根据Q=cm△t比较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3)根据乙图确定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然后根据Q=cm△t比较液体质量的大小;

(4)根据图像分析加热10min时二者升高温度的大小。

【解答】A.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它们的电功率相等,根据W=Pt可知,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则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当二者都升高到80℃时,A需要10min,而B需要20min,那么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相同时,B液体的比热容大,故B正确;

C.根据乙图可知,当二者都升高到80℃时,A需要10min,而B需要20min,那么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可知,如果二者比热容相等,那么B的质量大,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当都加热10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A升高到80℃,而B升高到大约50℃,即A升温快,故D错误。故选B。【变式1-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答案】D【解析】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沙、水吸热相同,但升高的温度不同,升温高的吸热能力弱,故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B错误;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根据Q=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D正确。故选D。熔化和凝固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二: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不理解?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图像中温度不变的时间就是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例题2-1】(2023七上·上虞期末)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解析】(1)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仪器,熔化过程要记录物质的状态,温度和加热时间。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解答】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B。【例题2-2】如图,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答案】(1)全部浸没(2)44(3)丙;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4)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5)冰的比热比水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解答;

(2)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据此分析判断;

(4)冰的质量越大,熔化时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酒精灯的火焰越小,放出的热量越少,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

(5)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根据甲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它的读数为:40℃+1℃×4=44℃;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丙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冰的比热比水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变式2-1】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答案】C【解析】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在吸热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熔点,那么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

B.第1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该物质的温度为-2℃左右,那么冰水混合物会向外放热,由于此时水达到凝固点且能向外放热,因此试管的水会凝固成冰,即冰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20min-10min=10min,故D错误。故选C。【变式2-2】小柯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克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所记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1)加热至10分钟时,该物质在试管内的状态为;(2)由图乙可知,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吸收的热量。(3)老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图乙数据有问题,依据是。(4)若小柯继续不断加热,试管里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1)固液共存(2)小于(3)AB段表示冰,CD段表示水,水的比热大于冰,加热相同的时间会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应该少于冰(4)不会【解析】(1)加热至10分钟时位于BC段中,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因此是固液共存态。

(2)AB段加热的时间是5分钟,BC段加热时间是10分钟,所以AB段吸收的热量小于BC段吸收的热量

(3)AB段表示冰,CD段表示水,水的比热大于冰,加热相同的时间会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应该少于冰

(4)该实验用了水浴加热,小柯不断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沸腾,但试管中的水达到100℃时,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不能持续吸热,因此不会沸腾

【变式2-3】(2020七上·金东期末)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2)如图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3)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从下至上(2)B;4(3)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先放置酒精灯,再根据火焰的高度固定铁圈,在上面放入烧杯。接下来将试管进入水中,并据此确定试管夹的位置,最后确定悬挂温度计的铁杆的高度,即器材安装顺序为从下到上。

(2)根据乙图可知,B熔化时温度不变,则它有熔点为晶体,因此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6min-2min=4min。

(3)当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则试管内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分析汽化和液化中的陷阱陷阱三:对汽化和液化不能完全理解,解释现象不清?分析归纳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分析:1、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2、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3、液体沸腾吋的温度叫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4、液化有两种方法:降温、加压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压缩气体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5、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燃管、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例题3-1】(2023七上·临海期末)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A.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B.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C.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D.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答案】C【解析】为了使开水的温度尽快降下来,需要让其热量快速向外散发,而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解答】A.吹气不能吹走水的温度,只能使水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B.热量只能在两个有温差物体间传递,蹦年吹走,故B错误;C.嘴巴吹了吹,加速了开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D.吹出的风温度低,只能将开水的热量传递给风,而不能将热空气赶走,故D错误;变式3-1(2022七上·安吉期末)在使用热水壶烧开水时,当水沸腾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有很浓的“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固体小颗粒B.“白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壶嘴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蒸气难以液化D.离壶嘴较远处有很浓的“白气”是因为远处温度低、水蒸气容易汽化【答案】C【解析】烧开水时,壶里面的水受热生成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到达壶嘴上方一定距离处时,它们向外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变式3-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壶嘴上方“白气”的多少,判断出(填“甲”或“乙”)房的气温低,其中“白气”的形成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答案】甲;液化【解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2)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因此发生液化现象。

(2)房间内的温度越低,水蒸气和空气的温差越大,液化速度会更快,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白气,则甲房的气温更低。分析升华和凝华中的陷阱陷阱四:对升华和凝华不能完全理解,解释现象不清?分析归纳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现象分析:1、(1)物质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物质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2、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气态的钨放热后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

3、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所以物态变化是凝华;

4、只有空气较湿润且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华为冰晶——霜【例题4-1】(2022七上·苍南期末)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请你回答:(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2)请你根据知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为了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使土壤降温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答案】(1)凝华(2)只有空气较湿润且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华为冰晶——霜(3)水的比热容大【解析】考查了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降温也慢;【解答】(1)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所以物态变化是凝华;

(2)条件一、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条件二:空气较湿润;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3)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因为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可以在夜间其保暖的作用;【变式4-1】(2023七上·德清期末)强冷空气的到来使莫干山变成了冰雪世界!及目之处,雪树银花,如梦如幻般出现了玉树琼花的雾凇景象!(如图)雾凇的形成过程主要是()A.凝华 B.液化 C.升华 D.汽化【答案】A【解析】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为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分为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有降温和压缩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针对物质的三态变化,需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加以分析。

【解答】雾凇景象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变式4-2】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答案】B【解析】水管喷出来的水在空气中迅速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冰花”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这就是“冰花”变小的原因。

A.“冰花”是水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的升华,故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因为水凝固时要向空气中放热,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该低于0℃,故C错误;D.“冰花”变小的过程要吸热,故D错误。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变式4-3】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甲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凝华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答案】(1)升华(2)凝华(3)B【解析】(1)物质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物质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3)根据前面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1)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即直接生成碘蒸气,这是升华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气态的钨放热后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

(3)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冰柱表面形成冰,因此冰柱会逐渐变厚,故选B。物质的三态变化综合分析中的陷阱陷阱五:对物态变化混淆?分析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为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分为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有降温和压缩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针对物质的三态变化,需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加以分析。【例题5-1】(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降水形成的示意图,其过程为:①暖湿气流上升;②水蒸气降温后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③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④小水珠和小冰晶变成大水滴,之后就会降水。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①中暖湿气流是由液态水升华而成的B.②中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C.③中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属物理变化D.④中小冰晶降落的过程中会熔化放热成水【答案】C【解析】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会吸热;由气态到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