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_第1页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_第2页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_第3页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_第4页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2015.8.13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课改以来,我校数学教师围绕市教研室提出的“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建设具有河小特色的数学课程为核心目标,结合区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数学课堂形成了“资源整合、结构开放、互动生成”的“He韵”价值追求,建立学生课堂新型常规,全面提升学生学业质量,认真落实数学课程方案。(一)学科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校现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苏教版,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周课时课程设置如下: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数学554455(二)教学现状分析1、从教师本身来看(1)教师梯队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自我提高的愿望、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存在被动应对心态,参与教学研究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能力不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的反思意识还是较强烈的,但在反思能力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学习,影响反思;二是反思过程流于形式;三是评价制度不能促进教师自觉反思。(3)教研组成员自觉研读教材、将新课程、新基础等理念自觉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都有,但还缺乏教科研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能力水平不高。2、从学生本身来看部分班级间学生思维的深度、语言表达的质量有差异,发言面不广,审题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上学期市、区质量调研试卷及平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分析,我校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应用转化能力较弱。教师在日常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真正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明白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要估大,什么情况要估小,什么情况进行大小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面对复杂情境自主判断和选择,注重估算方法的交流,有效科学地引导、分析与评价,使学生形成严谨、合理的表达与思维习惯。(2)算理与算法不能有效链接。在计算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非常注重计算技能的训练,而对计算原理的教学比较忽略。课堂上对于计算原理,教师只讲一遍,一带而过,接下来就是对计算方法的反复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计算方法多样性、简洁性探究的活动不多,或者是新授的时候讲,复习的时候绝口不提算理,只是局限在对计算方法的反复操练。表面看做到了“算的又对又快”,一些说理题、类比题,学生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说理题不会做,不会转化、类比,或者叙述不严密,缺乏表达的方法,表达不规范。(3)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表达的培养有待提高。由于题型多样、灵活,所以思维含量就更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怎样应用已学过的一些性质、规律进行分析、推理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数形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要注重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的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全面性。(三)目标意识和规范根据平时课堂教学的检查反馈,我校少数数学教师目标意识不强且制定和操作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由于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够明晰,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把握不住目标的范围,或者是目标不具有可检测性。2、一节课完成后,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的重心下移,结构开放,对学生“扶”、“放”的度没有充分把握,导致教师有时候不敢大胆放手,交流互动不够充分。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以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学生个性很难得到张扬。二、数学学科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加强数学学科建设,教学教研管理方法符合数学教育规律。2、数学教研组机构健全、工作努力、发挥作用好。3、数学校本教研有计划、有制度、内容具体,管理科学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和学生数学文化活动积极有效。4、数学教学研究有层次,序列化。5、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学习、爱研究,积极投入校本教研并初有成效。6、数学教学的物质条件能保证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开展。(二)细化目标1、课程教学处(1)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教科室将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为核心,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认真抓好教材分析、教学课例研讨、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学展示、数学优质课比赛、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2)形成规范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包括规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常规等。要抓好教师课标与教材的解读、备课、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教案、作业批改、试题命制、学业监测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规范。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数学教师熟悉新课标、新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3)抓好相邻学段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和考核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还要熟悉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也要熟悉第一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毕业班的教师还要熟悉第三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以中心学校为中心点,课改向全镇推行。(5)建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分年级指标,培育发展运行机制。继续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机制,学生分数不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相反作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查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依据;继续坚持和完善抽测评价机制,改善抽测数据的算法,加强抽测后的试卷分析。2、教研组(1)校本教研各项制健全,落实到位,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有计划总结,措施得力,活动坚持较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校外与校内结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课例研究活动每学期定时开展。(2)重视同伴互助,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要有专门的工作布暑,落实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3)课题研究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改试验和教学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与课堂教学(1)按照课程计划开足数学课,不任意增减课时,落实数学活动课。(2)教师严格执行《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进度,备课认真有特色。(3)上课认真,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活跃,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有素,措施到位,形成制度。(4)重视数学过程管理,建立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与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健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不歧视学困生,学生培优、补差工作有措施和计划,并且有成效,后进生控制在5%以内。(6)作业布置有特色,作业量适量且符合上级要求。作业形式多样:有教师自己创编的习题,有实践活动、游戏、数学日记等。(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与测试体系建立,工作有实效。试题灵活、符合课标新理念。4、教学质量(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养成良好,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较好,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比例较大。(2)学生数学思考与分析能力较强,技能较强。(3)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业考试成绩成效显著,合格率达95%以上。(4)数学学科教育有特色,成绩突出,在本地推广适用。并且各项特色受到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表彰或社会公认。(5)社会、家长及中学等相关部门,对学校数学教育质量评价好,学校声誉高。小学数学实施框架(一)课程框架数学课程类别形式内容基础型课程必修苏教版数学教材1-12册拓展型课程必修校本教材思维训练课程选修数学周活动数学思维训练(二)数学课堂具体实施结构1.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2.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解析A、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5)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B、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只有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的找出数学信息,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识图能力的培养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变多了。许多题目的呈现都以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代替了单纯的文字。特别是越往低年级越明显,这样的改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的识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针对教材中的图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①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再现生活情景画面②依据图中文字提示,寻找所需数学素材③结合画面反思答案,不断提高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现在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信息窗,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信息窗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比较繁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景图,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C、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重点之一。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想象。”课题组采用板块式结构,昭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情境图→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1)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2)有价值问题的呈现形式有价值的问题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我们认为问题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可谓生动活泼,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就几种主要形式简单列举如下。①表格式。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计算时,可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生活素材设计表格式应用题:品名 日记本 钢笔 圆珠笔 三角板单位(元) 2.50 5.00 2.00 1.50把12元全买完,怎样买更合算?这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另一类表格式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票据,把这类表格式的票据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得紧密性。②文字式。并非传统上的纯文本形式,而是带有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如通知、借条、广告等。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欢迎购买。《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童话大王》3.85元,《脑筋急转弯》11.1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元,《我们爱科学》8.00元,《趣味数学》6.9元。请问:①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②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③哪种书最贵?哪种书最便宜?比一比相差多少。④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③漫画和对话式。新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以漫画和对话的形式呈现的,非常生动,小学生很喜欢。④图形式。这也是新教材中呈现较多的一种形式。图形,既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真实的图片。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中,教材就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石林,大理的三塔,丽江的玉龙雪山。D、解决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从四种课型分别介绍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研究和探索:(1)规律探索课规律探索课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即让学生依据自己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经验、方法,对未知量及其关系等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方法,合理论证,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其一,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遵循了他们的认知规律——迁移,借助猜测这个环节,将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暴露,引导他们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推理能力。其二,通过证伪、证真这两个活动,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构建数学模型、知识动态生成的思维过程中,把数学方法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操作和思维的碰撞,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2)计算课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但是,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探索了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这里要做到四要:一、算式要学生独立列出,并要讲清列式理由。二、算法的探究要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由小组合作完成。三、交流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要让学生讲清算理、算法。四、哪种算法更好,要通过评价进行优化。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列式的理由,加深体会加法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借助学具自己想办法摆一摆、算一算,并把自己的做法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全班反馈交流。这一算法探究活动,实质是一种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算法探究,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看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程序和按程序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沿着更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获得对数学良好的体验和认识。(3)解决问题课(两步以上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与以往应用题的教学是有区别的,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与以往应用题的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表现在: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2、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理论支持、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们构建了“三环七步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索(整理有效信息--列式--理由--试做)、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有关的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①整理有效信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从多个信息中选择必需的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信息选择不准确必然导致算式的错误。选择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体现出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真正理解和明晰。②列式: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各个有效信息的内在关系,列出算式。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③理由:让学生解释自己所列的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信息,算式的前后有哪些联系。解释理由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解决问题的理解,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④试做: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进行检验。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分享他人的想法,彼此交流、讨论、补充、提示。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⑤交流:通过小组内交流,彼此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⑥汇报: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的成果,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提升(优化):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和优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成共识并确定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引导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要求几份的,先求一份的”这一思路是利于理解并比较实用的。(4)统计课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而有意义的,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统计。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重在观念,重在激发孩子们对数据的兴趣,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意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将统计课的流程定为:产生统计欲望(为什么统计)探索统计方法(怎样统计)分析统计结果(统计的作用)。这一设计,从“换了几颗牙”的谈话自然引入,通过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呢?怎样让人清楚地看到每种情况的人数呢?”,激发起学生的统计欲望,也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接下来无论是统计方法的得出,还是选择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都是学生亲历亲为,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了统计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从中知道了各种情况的人数,而且体会到了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加深了对统计的理解,体现了统计的意义。可以看出,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培养。E、随堂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课题组所做的几点总结:(1)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2)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3)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4)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5)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6)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7)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F、精选作业(三变…)(1)变“乏味”为“趣味”(2)变“被动”为“主动”(3)变“独立”为“合作”四、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阅、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1、备课基本要求(1)本学期我校继续采用成熟教师电子备课+年轻教师手写备课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区工作意见有针对性改进了集体备课要求,以“个性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备课”的流程进行有效备课。个人先自行钻研,独立备课,集体备课按照目标统一,主要活动板块统一,练习设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的四统一原则展开讨论。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有效练习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内容在备课台账上有具体体现。(2)集体备课采用集中和随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备课的地点和时间都相对固定,时间为单周三上。时间板块名称活动内容责任人合作者第一节课20分钟专题学习内容可以围绕专题研究及学生常规培养等层面,形式可以是:分工导读、心得交流、沙龙论坛等。学科责任人教研组长20分钟案例剖析案例可以是组内教师实践案例,也可以是外出学习的案例,选取衬托主题的某一片段剖析。(鼓励原创,要有过程感和独特见解)组长自定教研组其他成员第二节课40分钟教材研讨进行课标及教材的深度解读,要揣摩清楚例题和习题的编排意图(一方面可以请组内骨干进行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分工导读教学用书),重点讲清楚“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结构、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及常见错误举隅、典型习题及练习组织策略,典型课例及教学建议——主要从课时目标、核心环节的大问题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生典型资源的捕捉利用和学生困难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形成每课时的简易教学建议。每单元要形成1节精品课例并建立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练习设计等)各教研组长各单元中心发言人上学年执教该教研组的老师第三节课经验分享学生专项学习能力的回顾和常规培养经验分享;跨组衔接:骨干教师进行衔接教学互动交流各教研组长

(3)备课组充分策划、实践、反思每次的研讨内容,备课组成员全员参与,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4)积极采用“集体教案分析→试上课→评析→再试上→再评析”的专题跟踪研究方式。改进课堂评价方式,各学科以“互动式”课堂观察表为标准进行评价,不管是研讨课、展示课,还是随堂课,都要结合“交往互动式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评价。注:观课点分两个层面,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着重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是否到位,其他听课老师根据开课年级分低中高三段分别选择如下关键词进行观课。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层面开放性提问,预设生成资源的敏感度资源的利用学生层面倾听,兴趣,发现,提问,质疑,合作交流,互助,创新2、上课常规基本要求:A、教学目标。全面、准确。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B、教学内容。容量恰当,教材处理无科学性错误。重难点把握准确,重点突出,抓住关键。C、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1)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思考性价值性,很少出现一问一答的现象。(2)经历知识的产生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多。(3)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猜测、善于发现、乐于验证。(4)教学民主,氛围宽松,评价多元,赏识为主。(5)层次清楚,难度适中,结构合理,反馈及时。(6)优化教材,联系实际,创设情景。(7)尊重差异,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8)重视动手实践,恰当地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9)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巧妙且效果好。(10)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层次,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迁移。(11)全员全程参与,自主活动时间多、空间大,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12)注重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D、教学效果。(1)语言表达完整、有序、逻辑性强。(2)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课堂学习有兴趣。(3)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实现教学目标。(4)注意知识内在联系,关注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E、教师素质。(1)教学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富有启发性,努力使用普通话。(2)教态亲切自然,运用恰当的手势或体态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心下移。(3)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书写规范,布局合理。3、作业基本要求:(1)作业要精心设计,落实“双基”,份量要适中,难易恰当,有层次,有弹性。(2)在部分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是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不超过二十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3)每天批改一次作业,写完的作业本统一收起来保存,以便学校定期检查,评语书写要整洁、规范,及时获取作业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便调整改进教学。1、作业设计应体现时代性、综合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围绕目标,分层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新颖;讲练结合,难易适中,有适量的课外实践活动题。(4)教师批改用红色钢笔,对号大小适宜,上下对齐,批改及时,无错批、漏批现象,错题及时订正。注:教师字要认真、工整、规范。4、辅导基本要求:课外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在进行学科辅导中,适当加入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真诚和理解,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目的。A、课外辅导要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1)对优秀生个别辅导要加深题的难度,扩大知识面,适当提高训练要求,发挥其潜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在各级活动和竞赛中获得名次。(2)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3)对后进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辅导和训练,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辅导的效果。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B、辅导教师要制定辅导计划。课外辅导活动一般在午休时或放学后进行,但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情况,控制辅导时间,尤其是放学后。C、认真填写辅导记录。D、加强家校间的联系。学校或年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或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