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辊法 编制说明_第1页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辊法 编制说明_第2页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辊法 编制说明_第3页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辊法 编制说明_第4页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辊法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标委发[2023]64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橡研所”)和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简称“检验公司”)为主编单位,开展《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计划项目编号为20233777-T-606)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起止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5年4月。GB/T7122-1996《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等效采用了ISO4578:1990,自1997年6月起实施至今已有27年,在这期间ISO4578已更新为ISO4578:1997;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高强度胶粘剂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高性能的新产品推成出新,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领域。为了能准确地评估高强度胶粘剂的性能,结合现行标准ISO4578:1997,对GB/T7122-1996《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进行修订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本次标准的修订,使试验方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市面上的各类高强度胶粘剂产品,进一步推动高强度胶粘剂行业的持续发展。(1)标准启动会2024年4月12日,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上海橡研所、检验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相关专家,召开了本标准的立项启动会,共49家单位60余人参加会议。负责组织有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质检机构等。会议由主编单位对标准的立项背景、相关标准和产品的调研分析进行了整体介绍和讨论,并就标准编制工作计划进度和样品征集和验证计划进行了协调和确认。(2)采标标准调研、验证试验标准编制组对采标标准ISO4578:1997进行调研,对标准中引用的ISO标准进行梳理,梳理ISO标准转化为GB的标准,2024年4月~5月主编单位对相关产品开展验证试验工作,验证试验共计收到11家企业的21组样品,试验所使用的胶粘剂样品种类有丙烯酸类、环氧类、聚氨酯类。品牌来源包括国内和进口。国内品牌涉及的省份包括辽宁、河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进口品牌涉及的国家包括德国、瑞士等。完成了第一阶段验证试验数据(11家企业的21组样品),详见验证试验部分;并结合国内外标准的比对,最终形成标准(草案稿)。(3)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由主编单位牵头于2024年5月30日以线上的形式召开,共计10家单位19人参加会议。会上由检验公司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已完成的验证试验情况、标准参数说明、主要章节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进行了整体介绍。根据前期的基础工作,参会人员对标准草案稿、ISO标准以及验证试验数据展开认真讨论,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点,完善了标准草案稿,并对后续各阶段工作进度进行安排,进度计划会议意见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526-2008和GB/T16997-1997建议不加年代号。2)术语和定义:GB/T7122-1996与采标ISO4578:1997保持一致。3)试件:增加试件尺寸的测量精度。4)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增加试样的养护要求。5)试验报告:试验破坏类型加GB/T16997标准,与规范性引用文件保持一致。(4)完成第二阶段证试验工作和机构间验证比对工作。编制组于2024年6月完成第二阶段验证试验工作,主要验证了不同被粘物材质和表面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和不同胶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完成了4家机构间的验证比对工作,详见验证试验部分,通过本次验证试验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5)第二次工作会议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24年7月22日在太原召开,主编和参编单位、相关企业代表共8家单位的10位成员参与此次会议。标准编制组对验证试验结果和第一次工作会议后修改后的标准文本进行汇报,汇报了11家企业提供的21组样品的验证数据情况,以及对影响检测因素的研究情况(不同被粘物材质和表面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和不同胶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本次修订标准与采标标准以及原标准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会议上对修改后的标准文本进行再次讨论,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会议意见如下:1、对标准范围进行了编辑性修改,使语句表达更加准确规范。2、增加引用文件GB/T35489《胶粘剂老化条件指南》,该标准为采标ISO4578:1997中引用的ISO9142的转化标准。3、对剥离强度的定义进行修改,使表达更准确。4、5.1中删除了“被测强度应在拉伸试验装置满负荷的15%~85%范围内”,目前使用的都为电子拉力试验机,精度在全量程区间都能达到1级要求;5.2中增加了辊轴的尺寸偏差“直径为25mm±0.5mm”,剥离夹具提供偏差值便于进行计量校准。5、对6.2中语句进行编辑性修改,使语句更表达更准确。增加了6.8条“如果试件在试验前老化,则按GB/T35489中的老化条件进行或按胶粘剂制造者提供的老化条件进行”该条对应ISO4578:1997中的6.8条。6、对6.3条进行修改,增加了试件破坏类型的记录,明确记录要求“记录破坏类型,按GB/T16997的规定进行表示。表1标准编制进度计划内容及要求2024.4启动标准编制工作,收集调研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征集验证样品。2024.4~2023.5进行验证试验等工作,并编写完成标准草案稿。2023.5召开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汇报验证试验情况,讨论标准草案稿。2024.5~2024.8完成验证试验等工作,并编写完成工作组讨论稿,召开第二次编制工作会议,形成征求意见稿。2024.9~2024.10公开对外征求意见(2个月)。2024.11汇总分析征求意见,并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如需要),形成标准送审稿。2024.12-2025.1召开标准审查会,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修改送审稿,形成报批稿,完成报批。为了充分体现本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编单位邀请了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产品/原材料生产研发单位等多方面的代表参加本标准的制定工作,起草单位均是行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主要情况及分工见表2。表2起草单位及分工情况12对标准编制的试验方法、主要工作内容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步参与标准技术内容讨论,并对标准试验方法提供优化方案,对标准文本提供3浙江枧洋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依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哥俩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世林聚合物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西卡(中国)有限公司、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伍尔特(重庆)五标准制定的主要原则:充分考虑胶粘剂使用要求,兼顾全社会的综合效益,并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在符合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利于标准对象的简化、选优、通用和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本标准制定的原则是“技术领先、科学合理、广泛适用”,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标准在结构和编写规则上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的编制要求,采用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来编制。标准的编制原则除依据GB/T1.1-2020和GB/T1.2-2020给出的要求外,还依据有关标准、政策法规进行编制。(2)标准的编写注意贯彻协调一致与相容性原则,与已发布及正在修订中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相协调。编制本标准时充分考虑到满足我国的技术发展和生产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进步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高。本次标准修订修改采用ISO4578:1997,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a)规范性引用文件:用我国标准化文件GB/T2918、GB/T16997、GB/T21526、GB/T增加了GB/T2943,删除了设备计量校检的ISO标准(替换标准均为ISO标准的转化标准,增加了胶粘剂术语标准,删除了设备校检的ISO标准更加适应中国国情);b)装置:删除了ISO4578:1997中关于ISO规定的设备的校准要求,增加了剥离试验夹具上辊轴的直径偏差为±0.5mm;c)试件:将ISO4588和ISO13895标准替换为GB/T21526(替换标准均为ISO标准的转化标准,更加适应中国国情);d)试件:ISO4578:1997规定了刚性被粘物的厚度为1.6mm±0.1mm,本次修订刚性被粘物的厚度为2.0mm±0.1mm;e)试件:用我国标准化文件GB/T35489替代了ISO9142:1990,增加对试件尺寸测量的精度要求;条件下调节至少24h;g)试验步骤:将试验报告中l)试件破坏类型调整至试验步骤8.3中,用我国标准化文件GB/T16997替代了ISO10365:1996;h)试验报告:增加了f)老化条件(如有),修改了k)增加“每组试件剥离强度的平均值”,删除了l)条中破坏类型记录方法,增加了m)任何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与规定步骤不符的情况。本次标准修订与GB/T7122-199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6年版的第2章);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1996年版的第3章);c)增加了“原理”(见第4章);d)更改了“装置”中对于设备精度和辊轴直径的要求(见5.1、5.2,1996年版的4.1、4.2);e)增加了“试件”中表面处理可适用的标准,胶层厚度的测量、试件试验前老化条件和试件尺寸测量精度的要求(见6.2、6.7、6.8、6.9);f)增加了“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中对试样的状态调节(见第7章g)增加了“试验步骤”中破坏类型的表示方法(见8.3);h)增加了“试验结果处理”中方法d见第9章i)增加了“试验报告”中老化条件(见第10章);j)更改了“试验报告”中破坏类型(见第10章,1996年版的第9章)。本文件规定了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的术语和定义、装置、试件、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处理和试验报告。(1)标准名称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2)适用范围本文件描述了用浮辊法测定高强度粘接接头的剥离强度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刚性被粘物与挠性被粘物之间粘接剥离强度的测定。(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2918—2018,ISO291:2008,MOD)GB/T2943胶粘剂术语GB/T16997胶粘剂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GB/T16997—1997,ISO10365:1992,IDT)GB/T21526结构胶粘剂粘接前金属和塑料的表面处理导则(GB/T21526—2008,ISO17212:2004,IDT)GB/T35489胶粘剂老化条件指南(GB/T35489—2017,ISO9142:2003,MOD)用我国标准化文件GB/T2918、GB/T21526、GB/T16997分别替代了ISO291、ISO10365:1992、ISO4588:1995和ISO13895:1996,替换标准均为ISO标准的转化标准,更加适应中国国情,删除了设备校准和胶粘剂老化条件的ISO标准。(4)术语和定义GB/T29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5)原理使用规定的试验装置从刚性被粘物上剥离挠性被粘物,测出挠性被粘物被剥离所需的力。(6)装置拉伸试验装置应配备有效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值精确至±1%。该装置应配置适当的自校准型夹头,夹头应能牢固地夹在挠性被粘物外端部25mm处。夹头和剥离试验夹具应能在受力时与试件同时移动校直,以便试件中的挠性被粘物与通过剥离夹具装置中心线所施加的拉力的方向一致。所有装置应定期校验,推荐用无惯性拉伸试验装置进行此项试验。剥离试验夹具:支承试件的夹具。夹具上端与试验机上夹头相联。剥离试验夹具上辊轴的直径为25mm±0.5mm。辊轴两端应由轴承组成,并可自由转动。(7)试件1)试件尺寸见标准文本图2。试件可单独制备或从试板上切取。试板与单个试件均由两块被粘物经适当处理后胶接在一起组成。2)要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胶接件最佳强度。表面处理可按胶粘剂制造者的说明书或GB/T21526的要求进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应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制作试件,包含胶层厚度、固化方式等,以便获得最佳的胶接效果。3)挠性被粘物的厚度为0.5mm±0.02mm;刚性被粘物的厚度为2.0mm±0.1mm。4)试件如从胶接试板上切下时应尽可能减少切削热及机械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件宽度a)25mm±0.5mm(优选宽度);b)试验装置可以采用的其他合适的宽度。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5)挠性被粘物的未胶接端应能弯曲至垂直于刚性被粘物,以便试验机的夹头夹牢。6)试件的数量:除非另有规定,每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5个。7)固化后的胶层平均厚度为每个试件的总厚度减去挠性被粘物的厚度和刚性被粘物的厚度的平均值。8)如果试件在试验前老化,则按GB/T35489中的老化条件进行或按胶粘剂制造者提供的老化条件进行。9)试件的尺寸测量精确到±0.02mm。(8)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除非另有规定外,试样应放置在(23±2)℃,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调节至少24h,制备成试件后应在GB/T2918中规定的标准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试件进行状态调节的时间不少于0.5h。(9)试验步骤1)把试件插入夹具中,如标准文本图1所示。将挠性被粘物未胶接的端部夹入试验机的下夹头中。除另有规定外,夹头的分离速率为100mm/min±5mm/min。如果试验过程中刚性被粘物弯曲或变形,建议重新制作试件,使刚性被粘物有足够刚度以保证剥离试验顺利进行。2)剥离试验中,自动记录力与试验机夹头移动距离的关系曲线(力与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不计最初剥开的25mm的长度,至少要剥开115mm的有效长度。3)如果破坏发生在标准文本图1所表示的剥离区域外,则结果无效,记录破坏类型,按GB/T16997的规定进行表示。(10)试验结果处理从自动记录曲线中,在有效剥离长度至少为115mm(除去首先被剥开的25mm和末端的20mm)的范围内,算出试件的平均剥离力,用kN/m表示。从曲线中测定平均剥离力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征询下其他检测机构意见)a)求积仪;b)称量法:从记录纸上剪下剥离曲线和基线(横坐标)所围绕的部分并称出质量,用此值除以事先测得的每单位面积记录纸的质量,得出剪下部分的面积。用剪下部分的面积去除以剪下部分的基线长度就可得出曲线的平均高度,以此计算出平均剥离力。c)用直尺划一条通过剥离曲线的估计的等高线;d)其它方法,例如使用计算机。此外还要记录每个试件的最大和最小剥离力。(11)试验报告a)本文件的编号;b)试验用胶粘剂的说明,包括类型、来源、制造商的牌号、批量、批号、形态等等;c)被粘物材料的说明,包括材料的类型、厚度、宽度和表面处理的方法;d)胶接过程的说明,包括胶粘剂的使用方法,采用的干燥或预固化的条件,固化方式、固化时间、温度和压力;e)固化后胶层的平均厚度;f)老化条件(如有);g)单个试件或试板的详细说明,包括尺寸、结构、切取单个试件的方法、试板和试片的数量(当用边缘试件进行试验时,应当注明);h)试验前状态调节的条件和试验环境;i)如果夹头的分离速率不是100mm/min,记下实际的分离速率;j)测定平均剥离力的方法;k)每个试件剥离强度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边缘试件另外注明),每组试件剥离强度的平均值,均以kN/m为单位;l)试件破坏的类型;m)任何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与规定步骤不符的情况。验证试验由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完成,部分样品的比对验证试验由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标准编制自开始阶段,编制组广泛征集各类胶粘剂样品,来源包括参编单位、网络购买等多种形式,共收集来自11家生产企业的各类胶粘剂21组。试验所使用的胶粘剂样品种类有丙烯酸类(1组)、环氧类(16组)、聚氨酯类(4组)。具体样品种类和信息见表3验证试验样品类型和产区分布情况。表3验证试验样品类型和产区分布情况样品序号类型产区分布丙烯酸类2#环氧类3#环氧类4#环氧类5#环氧类6#环氧类7#环氧类环氧类9#环氧类聚氨酯类样品序号类型产区分布环氧类进口聚氨酯类环氧类环氧类聚氨酯类环氧类环氧类进口聚氨酯类进口环氧类20#环氧类21#环氧类进口3.2.1第一阶段验证试验情况标准编制组对收集到的11家生产企业的21组样品进行验证试验。依据胶粘剂制造者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制样,其中被粘物的材料包括有不锈钢材质、铝合金材质、低碳钢材质、环氧树脂;被粘物材料的表面处理(涵盖打磨、铬酸氧化、脱脂)、制样厚度和养护条件依据胶粘剂制造者说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2验证试验数据汇总和表4数据汇总表表4验证试验数据汇总样品序号类型产区分布基材刚性-挠性表面处理方式平均值,kN/m丙烯酸类不锈钢-不锈钢打磨处理2.662#环氧类铝-铝铬酸氧化处理3#环氧类铝-铝铬酸氧化处理0.894#环氧类铝-铝铬酸氧化处理0.605#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6#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7#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3.62样品序号类型产区分布基材刚性-挠性表面处理方式平均值,kN/m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4.329#环氧类不锈钢-不锈钢打磨处理聚氨酯类不锈钢-铝打磨处理7.92环氧类进口钢-铝打磨处理8.74聚氨酯类不锈钢-铝酒精擦拭环氧类不锈钢-不锈钢酒精擦拭0.60环氧类不锈钢-不锈钢打磨处理聚氨酯类铝-铝打磨处理7.43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7.52环氧类进口铝-铝打磨处理0.58聚氨酯类进口铝-铝打磨处理3.04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8.1020#环氧类铝-铝打磨处理6.13环氧树脂板-铝打磨处理5.9221#环氧类进口铝-铝打磨处理7.793.2.2第二阶段验证试验情况编制组通过前期大量调研了解到影响剥离强度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有试验环境、被粘物材质、被粘物表面处理方式、胶层厚度和试验速度这五个方面。标准中已明确规定了试验环境和试验速度这两个影响因素的条件,因此,接下来编制组将对不同被粘物材质和被粘物表面处理方式、不同胶层厚度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试验。a、不同被粘物材质和表面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编制组选取最常用的铝合金材质、不锈钢材质,低碳钢材质三种材料作为挠性被粘物材料和刚性被粘物材料进行验证,首先使用相同的表面处理工艺(物理方法-机械法打磨)和相同的胶层厚度进行验证试验,常见的表面处理即表面改性可分为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除钛金属表面不建议适用湿法喷砂进行表面改性,多数金属材质都能进行相同的物理方式进行表面改性,常见的物理表面改性方式有打磨、喷砂等方式(见图1打磨后的金属表面,图2喷砂后的金属表面然而不同金属材质对应的化学方法有所不同,具体方式可见“GB/T21526中表1金属及其合金表面处理的基本方法”。图1打磨后的金属表面(120目)图2干法喷砂后的金属表面为了验证材质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在使用相同的表面处理工艺(物理方法-机械法打磨)相同的胶层厚度的试验条件下,标准编制组选取最常用的铝合金材质、不锈钢材质,低碳钢材质三种材料作为挠性被粘物材料和刚性被粘物材料进行验证,不同粘物材质的试验结果见表5表5不同被粘物材质(物理方法-机械法打磨)结果汇总由上表可知,不同的被粘物材质在使用物理方法(机械法-打磨)对金属表面浅层粗化,这样的表面处理方式下不同被粘物材质对胶粘剂强度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偏差在3%以内。接下来编制组对不同被粘物材质进行表面使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进行验证试验,具体表面处理方法按GB/T21526进行,区别在于不同材质金属表面应使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方式,具体验证结果见表4不同被粘物材质(化学方法)结果汇总表6不同被粘物材质(化学方法)结果汇总类类类图3物理处理方式与化学处理方式结果对比图被粘物表面处理方式通常顺序为清除污染物、物理诱导的表面改性、化学处理。不同材质的金属适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方式,碱性清洗剂可以除去碳氢化合物,强碱性清洗剂可以除去金属皂和盐类,然而铝基材是不能用强碱清洗剂进行处理的,不同金属材质适合的表面处理方式也不同,所得到的粘结效果也不同。通过上述验证试验表明,被粘物材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被粘物的金属材质需要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以获得最佳的胶粘效果,表5中被粘物材料进一步进行化学处理后的粘结效果明显好于只进行物理处理的表面,在ISO4578:1997中表面处理要求符合ISO4588或ISO12895标准,依据我国国情本次修订将GB/T21526(IDTISO17212)《结构胶黏剂粘接前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导则》引用到标准中供参考,GB/T21526(IDTISO17212)《结构胶黏剂粘接前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导则》中对不同材质的金属表面做了多种处理方式的详细规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粘结效果。由于胶粘剂产品种类繁多,有些胶粘剂粘结前需要对被粘物表面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改性表面,有些胶粘剂可以只进行简单的表面处理,甚至不用进行表面处理,被粘物表面处理应遵循胶粘剂制造商的建议。由于胶粘剂粘结的粘结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粘物表面的处理程度,因此本次修订的标准中依然明确了“表面处理可按胶粘剂制造者的说明书进行”,同时也增加了表面处理相关的标准GB/T21526,有利于本标准适用于更广泛的胶粘剂种类和不同的金属材质的被粘物。b、不同胶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胶粘剂的厚度也是影响剥离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制样过程中我们对胶层的控制通常采用插入间隔导线或小玻璃球来进行控制,如果使用间隔导线、则导线应该平行于施力方向,使导线对粘接部位的影响最小。也可采用辅助工具等方式进行胶层的厚度控制(见图3)。图4胶层控制辅助工具采标ISO4578:1997试件制样要求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使用胶粘剂,编制组从收集的验证样品中进行了不同胶层厚度的验证试验,类型包括环氧类和聚氨酯类,分别按胶粘剂生产企业说明的厚度制样(绿色底纹为胶粘剂生产企业推荐胶层厚度增加了常用胶层厚度的试件进行验证试验,不同胶层厚度的试验数据见表7。表7不同胶层厚度的试验数据汇总样品编号类型破坏形式表面处理制造商要求胶层厚度,mmkN/m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20.2~0.54.21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54.32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3.72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20.15~0.208.74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58.22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7.89聚氨酯类粘附破坏打磨0.20.27.43聚氨酯类粘附破坏打磨0.57.26聚氨酯类粘附破坏打磨7.07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20.27.52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0.57.09环氧类粘附破坏打磨6.82图57#胶层厚度与强度趋势图图611#胶层厚度与强度趋势图图715#胶层厚度与强度趋势图图816#胶层厚度与强度趋势图由以上试验结果不难看出,胶层厚度对剥离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按照胶粘剂生产商提供的胶层的厚度制备试件的剥离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厚度的剥离强度,因此在制样过程中应按产品制造商的要求严格控制胶层厚度,本次修订的标准中6.2条也规定了“应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制作试件,包含胶层厚度、固化方式等,以便获得最佳的胶接效果”。增加了6.7条“固化后的胶层平均厚度为每个试件的总厚度减去挠性被粘物的厚度和刚性被粘物的厚度的平均值。”,该条为ISO4578:1997中的条款,明确了如何测量试件的胶层厚度。3.3机构间比对情况标准编制组组织了机构间的样品验证试验比对工作,比对的共计6组样品(3组聚氨酯类胶粘剂,3组环氧类胶粘剂)随机进行分配各机构,机构间比对验证试验结果见图9~图14图910#样品(聚氨酯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图1012#样品(聚氨酯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图1113#样品(环氧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图1214#样品(环氧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图1317#样品(环氧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图1418#样品(聚氨酯类)机构间比对情况见图由图8~图14可以得出四家机构采用剥离强度(浮辊法)测试方法对环氧类和聚氨酯类胶粘剂产品检测数据偏差较小、一致性较好,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复现性良好。本次对GB/T7122《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标准的修订,是在修改采用ISO4578:1997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和补充,使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GB/T7122《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高强度胶粘剂行业健康发展。本标准中无涉及专利知识产权问题。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年会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胶粘剂行业发展目标是产量年均增长率4.2%,销售额年均增长率4.3%,力争到2025年末行业高附加值产品产值的比例达到40%以上。高强度胶粘剂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由于高强度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从建筑建材、制鞋行业、包装、汽车等传统消费领域到电子电器、汽车行业、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等一系列新兴领域。随着房地产领域的慢增长,建筑、家装、建材、木工家居等行业用胶增速放缓;但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发电等用胶量提升迅速,是未来高强度胶粘剂发展的快车道。本标准结合国内行业现状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高强度胶粘剂产品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引导行业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本标准的推出将推动高强度胶粘剂行业良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贸易能够有序规范的进行,具有巨大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4578:1997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两标准间的结构和技术差异如下:本标准与ISO4578:1997结构编号对表8本标准与ISO4578:1997的结构编号对照11223344555.25.2666.36.36.46.46.56.56.66.66.76.76.86.86.9—77888.28.28.38.399—附录A(资料性)—附录B(资料性)—本标准与ISO4578:1997存在一定技术差异。首先是表述性差异,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刚性被粘物的厚度、增加了试样的养护条件、增加了试验结果(每组试件剥离强度的平均值)。具体技术差异见表9。表9本标准与ISO4578:1997及GB/T7122-1996技术差异及其原因结构编号修订标准说明2ISO291:——“塑料——调节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和试验的标准环境。金属表面处理指南。试验设备——拉伸、弯曲和压缩类型(恒速导线)——描述。ISO7500-1:1986,金属材料——静态单轴试验机的验证--第一部分:拉伸试验机。标准实验室老化条件选择指南用于测试粘结接头。主要失效模式的命名。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语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GB/T21526结构胶粘剂粘接前金属和塑料的表面处理导则(GB/T用我国标准化文件设备计量校检的化条件指南(GB/T塑料表面处理指南。结构编号修订标准说明3术语和定义:剥离强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量两个相互胶接的金属被粘物的试样沿着胶接线逐渐分离的单位宽度上所需的平均力,术语和定义:剥离强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量两个相互胶接的金属被粘物的试样沿着胶接线逐渐分离的单位宽度上所需的平均力,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标准引用4原理:使用规定的试验装置从刚性被粘物上剥离挠性被粘物,测出挠性被粘物被剥离所需的力。/原理:使用规定的试验装置从刚性被粘物上剥离挠性被粘物,测出挠性被粘物被剥离所需的……被测强度应在机器满负置应配备有效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值精确至±验,所有的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校准,金属被粘物的测试胶和塑料被粘物的测试设备……该装置应配备有效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值精置应定期校验,推荐用无惯性拉伸试验装置进行此项试验。……该装置应配备有效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值精确至±行定期的校准,所有装置应定期校验,推荐用无惯性拉伸试验装置进行此项试验。适应中国国情,适应性更改……剥离试验夹具上辊轴的……剥离试验夹具上辊轴的直径为……剥离试验夹具上辊对试验夹具尺寸偏差进行规定,有助于试验夹具进行计量校检结构编号修订标准说明表面处理应使粘合组件中获得最佳强度。对于金属,表面处理应符合ISO4588;对于塑料,表面处理应符合ISO13895或根据粘合剂制造商的说明处理,并应在测试报告中予以说明。应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使用胶粘剂,以便获得最佳的胶接效果并且偏差最小。要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胶接件最佳强度。表面处理可按胶粘剂制造者的说明书进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应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使用胶粘剂,以便获得最佳的胶接效果并且偏差最小。要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胶接件最佳强度。表面处理可按胶粘剂制造者的要求进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应按胶粘剂制造者推荐的方法制作试件,包含胶层厚度、固化方式等,以便获得最佳的胶接效果。13895标准替换为GB/T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